最近面试一些基层工作,也发现些事实
1. 外劳确撑起来台湾很多产业,让厂商不用思考机器成本产线问题
加上央行帮忙,台湾厂商的确舒适很久了,
当然也可以说台湾政府漠视问题很久了,部会们更习于形而上的口号分配
2. 走偏门降成本的文化,人力成本各种花式降,政府漠视等于助长产业往不健康方向竞争
(一旦一间用偏门,另一间当然也得用偏门才得以竞争,造成产业不佳的文化)
个人不喜欢政府的漠视文化,罚钱了事就认为解决问题,不实是求是
或许可采政策利诱及法规并行,逐步改良产业 (只能小干预)
最后可能无法改变什么,但漠视等于是整个产业逐步弱化,
3. 产业还有关税在保护,厂商的eps也不高,积习多年,恐怕也不好处理
4. 希望政府可"适度"修正这类不升级产线后,走偏的崎形的劳动市场
希由法规及政策利诱,或许最终失败出场,但总比漠视所造成的走偏,都来得好
转型有成功者也会有不成功者,经营者能力就至为重要,
但至少走过了,全世界先进国皆然,也不会让年轻人有任何说词,说什么卡位
同样年轻人也自己要负责决定他们当代的是应由那个产业起来,
自己努力创业奋斗找出方向
4.1
台湾是需要产业转型解决低薪的,
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不做就只是让后代或这代年轻人
拿着幸苦钱,然后他们还会骂我们这代卡位惯老板
台湾政府漠视劳动条件只是更加帮忙了老板不去想产线升级,产业升级的事
5.
台湾产业就是没"转型"成功啊!
四大产业政策结果失败了啊
(这个资本形成是不正常的,政府当初在资本形成就做错了)
政府别有居心实为分配的各样口号也失败了啊!
台湾产业并没有试着"升级"这回事出现,
^^^^^^^^^^^^^^^^^^^^^^^^^^^^^^^^^^^
绝大多数的都维持旧产线,在央行外劳政策帮忙了,
(了解经济的彭老时代,央行功过这里算一部份,先不提房市)
神操盘十八年 让台湾经济完全扭曲 (今周刊)
^^^^^^^^^^^^^^^^^^^^^^^^^^^^^^^^^^^^^^^^
十几年都是平淡安稳舒适中过日子
正常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但台湾没出现"试过产业升级"这种事啊!
======
产业的现状加上二大部会的口号,还真是极端对比
不好处理,可能有大变化的,要跨部会的 => 漠视
形而上的,有预算可分配的,不用负担大改变 ==> 人人抢,二大部会挣相争取
2.
产线不升级话,人力成本会提高,因为相对这些本国人可以找到相对其他的工作,
(旧产线旧工厂当然也不上新的工作环境)
厂商也可选产线升级,生产力可能提高,人力成本相同或减少
(但不确定性高,但资金成本就在那,加上低汇,厂商又不想买机器)
这时候厂商合理的选择"产线不升级",
人力在本国无法找到人变往外国寻找,这也是外劳顶下台湾大半个产业,
相同产线作相同产品台湾不可能打过东南亚国家,
一旦利润不合理话,便会想自人力成本上取回
而一间公司用"某种"方式降成本,自会引导另一家跟进,.....
台湾是需要一次会痛的产业生级的,为了破除低薪,也为了公安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25004138.A.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