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评:砸50亿投资“3只火鸡”,国发基金的专业与良心安否?
主笔室2017年12月13日上午7:30
http://www.storm.mg/article/371471
行政院国发基金有意投资3家太阳能厂,金额大概近50亿元,立委林为洲为此质疑其合理
性,并以“下一个庆富案”类比;而相关厂商也发表联合声明,指本案与庆富案“无可相
提
并论处”。
厂商声明说“无可相提并论处”是正确的,因为本案与庆富案是完全不同的情境;但林为
洲的质疑更无误,因为风险极高,国发基金投资是不妥。
国内著名的太阳能厂新日光、昱晶、升阳科等3家厂商,预定明年第三季将整并,而国发
基金准备对此案投资50亿元左右。林为洲认为去年这3家厂商全部亏损,总亏损金额合计
超
过90亿元,对国发基金的投资有所质疑。厂商则强调合并后,“将成为台湾太阳能产业的
国
际级旗舰企业”。
这3家企业都是亏损中,显然从产业态势到企业经营情况都不佳,因此寄望整并后,“将
能顺利地推动升级计画,改变既有的营运模式,执行产业水平及垂直整合,对台湾能源转
型
与绿能政策的实现、产业创新与竞争力提升等,均能产生正面效益,创造多赢结果。”
不过,从过去许多案例看,结果可能很难如此;因为企业界对合并案有一个笑话说:两只
火鸡一起变不成飞鹰、雄鹰。
2005年,台湾的明碁与西门子手机部门合并,希望藉著一个有全球品牌知名度、一个有制
造能力的合并,为这两家在手机产业属于二军、甚至三军的企业创造生机。当时,手机龙
头
诺基亚一名副总裁就以:诺基亚公司相信,“两只火鸡不能变成一只老鹰”作评语。
结果这个合并案在2年内就溃败,明碁在市占下滑又赔了数百亿台币、母公司市值蒸发一
半的情况下,16个月后就宣告破产、认赔杀出。
8年后的2013年,主角换成江河日下的诺基亚。长期无法打开行动装置作业系统市场的微
软,以72亿美元吃下诺机亚手机部门;当时外界的评语同样是“两只火鸡不能变成一只老
鹰
”。结果大家已经看到了:微软与诺基亚合并后毫无起色,最后在智慧手机市场完全边缘
化
,2016年微软终于认赔退出市场。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面板。日本企业的小型面板产业亏损累累、难与全球竞争,2012年在
日本官民基金“日本产业革新机构”(INCJ)主导下,把日本3家消费性电子大厂:索尼
、
东芝、日立旗下的中小尺寸面板事业切割出来,成立“日本显示器”。
但显然2只火鸡难成为雄鹰,就算再加1只─3只火鸡一起也难成为雄鹰。过去3年JDI年年
亏损,今年也难逃亏损;数月前才又宣布公司重整,准备裁员3700人,并考虑关闭日本工
厂
、缩减海外业务,同时对外求援、寻找新的投资者。
因此,台湾这“3只火鸡”─3家亏损的太阳能企业整并,真能反败为胜、起死回生、转亏
为盈吗?这3家企业合并后号称可望挑战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太阳能厂,但问题是这个产业
景
况不佳,就算成为全球第2大,恐怕景况也未必好─就算成为世界第2大,火鸡还是火鸡!
我们可以看看这几年,太阳能与绿能产业的竞争是如何的惨烈。
今年4月美国太阳能厂商鳘Suniva申请破产,去年号称全球最大再生能源公司、同时掌
握太阳能与风电的美国SunEdison宣布破产;曾是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厂商、德国的Solarwo
rl
d今年向法院申请破产。再往前数则是从2011年德国龙头企业QCell宣告破产,接着Solon
、
Sovello、Conergy、Odersun…..等逐一倒下去;幸运有大型母公司支撑的博世、西门子
,
公司未倒但都卖掉或停止太阳能业务。
即使不看国外,看看国内也可以。太阳能曾是国内最夯的产业之一,龙头厂茂迪甚至曾是
股价近千元的股王;台积电、联电、茂德、友达等科技大厂,也都曾加入投资太阳能,现
在
呢?全部退出了!而原先的股王只剩21元的股价,太阳能产业成为“四大惨业”。
太阳能产业是成熟产业,国发基金的投资与支持新创无关;这个产业当然也说不上获利良
好、稳健投资;至于说“3只火鸡”因为引进国发基金而能带来什么效益、创造什么反败
为
胜的可能,似乎也看不太出来;国发基金的官员应该不会强过台积电、友达这些龙头企业
吧
?这些企业参与太阳能投资都不能让其“反败为胜”,国发基金官员能比台积电、友达都
强
吗?
或许,唯一的理由就是蔡政府的产业政策中,有绿能项目,国发基金要配合政策投资、带
头打“国家队”。但全球太阳能产业的兼并淘汰激烈,重要原因来自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强
力
竞争。那么政府评估过,台湾及台湾政府,有多少资金、资源跟对岸拚搏打“国家队”?
有
多少胜算?如果是这样,政府或许更该回头检讨那个“5+2产业政策”了。
希望这50亿不要付诸流水;几年后在回顾这个投资案时,希望国发基金的官员对得起自己
的专业与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