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comm_and_RF 看板 #1Kra3Zrf ]
作者: minowsky (ms) 看板: comm_and_RF
标题: [请益] 天线设计与职业发展
时间: Sun Feb 8 00:44:14 2015
当天线工程师有几年的经验了
主要产品是笔电,手持式装置,少数为网通产品
不过本身不是相关科系出身
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主要分为天线的设计还有天线工程师将来的发展性
1.天线的设计
在业界设计天线还是靠trial & error吗?
天线的设计,大方向也许有一定规则可循
例如要求low profile,就使用PIFA,外露式天线要求高覆蓋率用monopole之类的
但是细节的finetune,例如受到机构或环境影响,特性差SPEC一些
只能用try的吗?
我会看paper还有相关的书
但是我有发觉一点,通常paper内容都是这样:
设计了某天线,对某参数(如频宽,隔离度...)可以达成较好的性能
然后秀出S11,一堆辐射场形图等等来证明成果,另外也给出天线几何图形
并给出实验与模拟数据的对比
重点是原理都写得很简单
例如只写因为使用了某某架构,所以可以达成某某性能
好一点的会多几行句子去描述,或是给出电流分布之类的图来解说
不过真的不好理解
因为我没发过论文,所以我不知道是因为:
论文格式限制,不能写太多文字在讲解原理
或是为了隐藏know why而故意不写得详细
或是只知道天线可以work,就可以发文了,即使背后原理不是很清楚
还有翁老的书我也看过,对我而言感觉不是很有用啦....
那几本书既不像教科书,也不像handbook,倒像是论文集,
他会列一堆参考文献,不过看那些paper又回到上一段文章的问题:原理没有写很详细
所以顶多知道know how,有哪几种天线可以尝试
但是finetune还是要try
回到问题原点,每次设计天线
都是从旧有架构,放进去try,感觉没有一定的方针
运气好调个1,2次就OK,难的话可能加班好几个礼拜都调不出来
所以我的疑问是设计天线本来就这样?
学术单位的研究生或是教授也是这样调?(指细部的finetune)
如果不是应该有一定规则吧,
但是我看天线出身的同事也是用try的居多
这样技术门槛似乎很低,好像也不用很懂天线阿
其他公司是不是也这样做?(该不会我找错公司了?)
有人也是天线工程师可以分享一下吗?
2.天线工程师发展
第二个问题就是发展性了
做天线似乎都focus在天线本身
整个系统如何运作,其他fuction如何work,讯号怎么跑,波形长怎样都不太清楚
只要天线能达到SPEC,各种测试认证都测过,可以出货就没我们的事了
这样感觉视野很狭隘耶,以后转职似乎很难
大家有推荐要学些什么吗?
或是转职成什么职务的较多?
听说是走RF的较多
RF是layout线路,电路匹配,解EMI,测各种performance,noise之类的吗
我比较担心应该不会像做天线那样,用try的解问题居多吧
我并不反对try,只是我觉得念到硕士,解决问题还是要动头脑才有意思吧
不然为何要念那么多书呢?(当然有人会说念硕士是要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认为比较理想的状况是,用理论分析至少达到,例如7成以上,的正确率
因为现实跟理想有差距,所以剩下的误差不得不要用try的
当然try的过程有发现规律或原因,可以有系统地改善那更好
这是我的看法,不知道有没有同业的可以分享解惑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