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挑战芯片》推荐序—我们为何挑战芯片

楼主: amraam (先进中程)   2014-05-27 12:38:36
http://socio123.pixnet.net/blog/post/43383946
我们为何挑战芯片?
邱花妹(地球公民基金会董事、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2013 年 12 月,全球最大半导体封装测试大厂、年营收超过两千亿的日月光,偷排废水
污染后劲溪,遭高雄市环保局裁罚,震撼台湾社会。日月光遭停工后,地球公民基金会与
后劲居民、大高雄总工会、高雄市产总、电子电机资讯产业工会、中山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的同学,连袂在后劲溪畔召开记者会,要求日月光负责,且停工期间不得损害劳工权益。
公民社会也持续发声,要求市府严审复工、资讯公开、纳入民间参与,呼吁日月光环境改
善一次到位。
在地行动开展的同时,这波运动也出现了国际串联。2014 年 2 月 12 日,地球公民基金
会在台北召开国际记者会,责任科技国际运动网络(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 ICRT)执行长泰德.史密斯(Ted Smith)透过 Skype 越洋连
线,公布来自十八国五十个团体的连署,要求科技电子业负责任生产的环保团体与劳工组
织,同声谴责日月光的污染行径,并要求向日月光下单的品牌大厂负起供应链管理的责任
,这波行动随后得到苹果、英特尔(Intel)、美信(Maxim)的积极回应。这波国际串联
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得以成形,靠的正是《挑战芯片》这本书的作者群自 2002 年成立的责
任科技国际运动网络。
透过参与台湾环境行动网、地球公民协会,到 2011 年两会合并后的地球公民基金会,我
有幸借由这个国际网络,连接在地与国际经验,结识台湾与国际间为捍卫劳动权与环境正
义、推动责任科技而奋斗不懈的行动者。我也因此得以参与本书的撰写及促成中译本的发
行。我想借由这篇文章,简要说明本书作者群及台湾的运动伙伴们为何、如何“挑战芯片
”。
全球电子资本下的环境与劳动不正义
1981 年,美国硅谷爆发快捷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地下水污染事件,圣荷
西超过十万户居民的用水被曝于有害溶剂,社区居民与劳工健康受到影响。隔年,本书主
编之一泰德.史密斯创办硅谷毒物联盟并出任执行长,与社区居民、劳工、律师、学者合
作,揭露硅谷及半导体干净产业形象背后的黑暗面。
1980 年代,也是电子资本在全球剧烈地重整与再结构的时代。随着资讯科技日新月异,
全球电子产品市场快速扩张,各国竞相模仿硅谷模式,提供优惠投资环境、设置科学园区
吸引电子资本,以加入这场逐渐为跨国品牌大厂控制技术与规格、掌握市场与利润的国际
分工。然而,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短,制程快速变化且使用上百种化学物质
、金属与有毒气体,在“生产先行、风险再议”的市场法则下,其对环境、居民与劳工健
康的影响缺乏审慎评估,各国的环境规范也跟不上其制程的快速变化。是以,这个产业对
环境、社区居民与劳工健康所带来的冲击,随着其产品在全球的生产、消费与丢弃,而蔓
延到世界各地。这个失衡的经济发展过程,触发了本书作者群关注的问题︰全球电子业下
的劳动权与环境不正义。
就环境不正义而言,科技电子业在全球的扩张,涉及其对土地、水资源(半导体需大量纯
水)、能源与基础设施(比如各国政府将公共资源投注于科学园区)的索求。同时,在电
子产品的制造地及电子废弃物拆解地,电子毒害则对生态环境、第一线工人与社区居民健
康造成危害。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不管是汲取自然资源,或排放空污、废水、有
毒废弃物,电子产品的生产与废弃,除了涉及产业将环境与健康成本外部化,其制造的环
境恶果与健康危害常是不平等地分配到相对弱势的族群身上。为设置电子业制造基地,国
家榨取掠夺农民的土地与水资源,使社区居民及农渔民赖以维生的环境遭到污染;电子废
弃物便宜行事地从富国输出至第三世界,在印度德里、中国贵屿、北非的贫穷农村进行拆
解;而日日暴露于工厂内有害物质的,绝对是第一线的基层劳工而非科技业的中高阶主管

论及劳动权,我们发现,电子业的发展荣景竟以第一线劳工的健康与生命为代价。本书作
者之一,长期研究半导体业的公卫学者拉度(Joseph LaDou)1980 年代即警告,半导体
制程使其劳工系统性地暴露于有害的工作环境中。本书讨论的个案,包括美国 IBM、苏格
兰国家半导体(National Semiconductor)、台湾 RCA(美国无线电公司)、泰国希捷科
技(Seagate Corporation)等,以及近年爆发的韩国三星半导体工人集体罹患白血病,
苹果在中国外包厂商使用苯、正己烷危害劳工健康等案例,在在涉及电子产业制程使用了
具生殖毒性、神经毒性、致癌性、免疫系统毒性的有害物质。此外,在资本全球化的情况
下,从中国、印度到墨西哥,从亚洲到东欧,电子业热烈拥抱弹性化劳动力的雇用政策,
使女性劳工、移工、中国农民工面临恶劣的劳动条件与高压管理。而电子产业界长期反工
会的政策,更使得电子业劳工的劳动权益难以伸张。
全球与在地的倡议及行动
品牌大厂、电子大亨不成比例地取走多数利润、累积财富,生态环境、社区居民与第一线
工人也不合比例地承担了全球电子业扩张所带来的环境与社会恶果,这是劳动权与环境的
不正义,这种失衡的发展也因此激发了各地受害居民与劳工、环境与劳工组织的行动与倡
议。
投入这一波波行动的,是本书记录的已故苏格兰半导体女工海伦.克拉克(Helen Clark
)、圣荷西的家庭主妇萝伦.罗丝(Lorraine Ross),人权律师霍尔斯(Amanda Hawes
),欧拉潘医师(Dr.Orapan Metadilogkul),台湾的 RCA 受害工人等等。我们看到在
各地为劳工与环境奋斗不懈的组织工作者,与受害劳工、社区居民、律师、医师及学者,
透过草根组织与国际串联、研究调查及媒体揭露、发动环境或劳工抗议乃至诉讼等方式,
挑战高科技毒害对社区居民、劳工及生态环境的伤害。这些在地与跨国的维权及倡议行动
,要求电子业对受害工人与环境负责;停止以环境、社区居民与工人健康为代价的生产模
式;捍卫公众与工人知的权力,要求资讯透明化,特别是企业应停止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
揭露影响工人与居民健康甚钜的毒化物资讯。相关倡议也从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及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要求企业完善化学品管理,从设计、从源头移除有
害物质,负起回收及处理电子废弃物的责任。
各国与国际间挑战芯片的力量,除了致力于揭露高科技的黑暗面、捍卫争取受害居民与工
人的权益,也分进合击地透过无数倡议行动与政治游说,促成个别国家环保法规或国际环
境协定与规范的变革。最具影响力的改变,是本书论及的欧盟相关指令,包括 2003 年后
陆续实施的“危害物质限用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RoHS)、
“废电机电子设备指令”(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Directive,
WEEE)、“耗能产品生态化设计指令”(Energy Using Products Directive, EuP)及“
化学物质注册、评估、授权及限制”(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 REACH)等。
此外,1980 年代以降,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处方促使各国政府为吸引资本、竞相放宽国内
的劳动与环境标准,展开向下沉沦的竞争(race to the bottom)。同时间,掌握品牌与
技术的跨国资本,透过层层外包与国际分工,迅速累积财富与影响力,却不需对第三世界
的环境与劳工负责。这个失衡的发展,促使国际公民社会采取对全球供应链施压的运动策
略。依循责任科技、生产者延伸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等原
则,倡议行动者直接施压品牌大厂,要求品牌商负起电子废弃物的回收责任,比如书中记
录的戴尔电脑回收运动。近年来我们看到,结合劳工与环保组织、受害居民、工人以及消
费者的责任科技运动,更积极地采取要求品牌大厂负起企业社会责任及完善供应链管理的
行动策略。比如,2011 年富士康在中国的劳工连环跳,经劳工团体、学界一波波的调查
揭露,并号召消费者采取抗议行动后,逐步迫使苹果电脑出面回应,包括首度公布供应链
厂商名单、同意强化供应链厂管理等。
台湾版的挑战芯片
挑战电子毒害、倡议责任科技的运动,随着科技电子产业在台湾的扩张,也激起一波波对
抗运动。
在国家政策主导下,台湾在 1970 年代后期,选定号称“高科技、低污染”的资讯科技电
子业为国家策略型产业,并复制硅谷模式在 1980 年成立新竹科学园区。1990 年代中期
,随着台湾成功地整合进国际分工,竹科的经济表现使其赢得“东方硅谷”的名声。但产
业急速扩张后,其环境与社会后果也逐渐浮现。
1990 年代后期,竹科因快速扩张,接连发生半导体厂大火、废水乱排事件。中时地方记
者陈权欣在 1997 年揭露竹科废水污染千顷农田,开启了台湾社会对电子污染的关注。随
后,在新竹公害防治协会、净竹文教基金会等地方环保人士的施压游说下,竹科在 1998
年出版了第一本环境白皮书,并于隔年成立环境监督小组。大约同时期,RCA 桃园厂确认
土壤与地下水遭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污染,RCA 罹癌工人集结,在工伤协会等团体的协助
下,展开了一场漫长、至今仍奋斗中的运动。
本书收录了 1990 年代后期至 2000 年代初期,RCA 受害工人的奋斗过程,以及竹科附近
居民与环保人士揭露、挑战竹科环境污染问题的努力。而本书出版后至今,台湾挑战芯片
的社会力量已经翻天覆地。整体而言,更多开发案、更多污染事证与争议,刺激了对抗科
学园区扩张与挑战电子污染运动的出现。
首先,电子毒害与风险成为环境运动争议的核心。民进党主政时期,出身环保运动阵营的
张国龙教授出任环保署长,他任内提名数位环保运动背景浓厚的学者、律师、运动者,出
任 2005 至 2007 年间的环评委员,他们在中科三期的环评审查过程中,有机会深入检视
、评估其环境冲击,并向社会大众揭露。约同时期,一些重要污染案例的出现,也有助于
解构高科技低污染的迷思,包括渔业署研究确认竹科废水排放处的香山湿地牡蛎遭重金属
污染;中科废水导致灌溉用水导电度过高、农田盐化;中科竹科附近的空气遭到砷污染;
甲级饮用水水源霄里溪遭华映、友达光电污染等。在中科三、四期等新开发案中,彰化云
林农渔民拒绝电子废水污染灌溉与渔业用水;在已受污染的地方,霄里溪、老街溪沿岸居
民都无法接受光电废水,在漫长的争议后,促使友达朝向废水零排放的方案努力。
其次,为服务电子资本、增设科学园区基地,政府圈地、抢水、迫迁,掠夺农渔民赖以生
存的自然资源,激起了近年反对新设科学园区基地的一波波运动,这些重要运动包括反中
科三期、中科四期(含反相思寮迫迁、彰化溪州反中科四期抢水)、竹科宜兰城南基地、
竹科宜兰红柴林基地,乃至反苗栗县政府主导的后龙科技园区(湾宝)、竹科竹南基地暨
周边特定区(大埔)等。
从草根组织到国际串联,挑战芯片的行动者投身不同形式的直接抗议行动,进行调查与开
记者会揭露、参与环评会议及环境监督小组或委员会、打环境诉讼,乃至投入订定光电业
及半导体业放流水管制标准,以及职业安全卫生法、毒性化学物质管理法的修法行动。这
些运动的积极行动者,包括全国性与地方专业环保人士、农民权益组织、律师及学者、受
害居民与农渔民、学生,乃至独立媒体工作者。这一波波运动卷入了数个活跃的环保团体
︰地球公民基金会(前身为高雄市教师会生态教育中心、地球公民协会,2011 年与台湾
环境行动网合并成立基金会)、台湾蛮野心足生态协会、看守台湾协会、彰化县环保联盟
、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等。运动过程也促成了一些新组织的诞生,比如后里农民,从组织自
救会到正式成立台中县后里乡农业与环境保护协会,已经为环境正义、为中科三期环评诉
讼奋战八年。义务投入中科三期、四期环评诉讼的律师,在 2010 年正式成立环境法律人
协会。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环境运动与农民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相遇、合作。科学园区扩
张涉及圈地、抢水、空污废水污染农渔产品的疑虑,这些问题与农渔民权益、永续农业的
未来息息相关。因关注“农村再生条例”而于 2009 年初组成的“台湾农村阵线”,因此
也成为这波运动的一支主力。
就劳动权而言,过去竹科员工对电子业生产制造可能带来的环境与健康冲击,乃至劳动权
益问题多保持沉默。高科技公司的股票分红制度与反工会氛围,阻碍了员工对相关问题的
关注与行动。随着科技电子业劳动条件恶化,2008 年金融风暴后,站出来抗议台积电裁
员的前台积电员工,后来成为催生台湾电子电机资讯产业工会的主力。这几年,同样关注
电子业员工劳动权益的行动者,有为抗议 HTC 及洋华光电压榨劳工及打压工会,到电脑
展或电子大厂的校园征才活动抗议的高科技冷血青年;亦有个别行动者或团体加入国际间
反血汗手机等种种行动。在台湾电子业的扩张过程中,追求环境正义与劳动权的运动多数
时候分流,但在协助 RCA 受害工人的某些时刻,以及近来抗议日月光污染的行动中,我
们看到环境运动与劳工运动合作汇流。
责任科技,永续未来
本书是由无数受害者、环境与劳工组织者,以生命、运动经验与知识的累积所合作完成的
。我们期待,藉著此书中译本的出版,得以让更多读者理解到电子业的产业特性、在全球
的发展路径,以及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前线劳工、社区居民、拆解电子废弃物的穷人、受
害农渔民所处的艰难处境。惟有深刻理解这个发展过程所付出的环境与社会代价,才可能
有更多人愿意戮力以共,透过产品生命周期、预防原则、负责任地生产与消费等原则,追
求可能的替代方案。在此,我诚挚将本书推荐给社会学、政治学、科技与社会研究、公卫
、电机、光电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与学生,以及高科技业界主管与员工、政府官员、环境与
劳工运动的组织者。
作者: visa9527 (高级伴读士官长)   2014-05-27 14:10:00
网络?你中国人?
楼主: amraam (先进中程)   2014-05-27 16:30:00
9527 你昰如何跳针到这个结论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