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endtony6 (TONY)》之铭言:
: ※ 引述《kuoQ (QQ)》之铭言:
: : 目前我在八吋厂担任defect team工程师
: : 因为有时会难以厘清defect来源
: : 想跟是从事同单位性质的工程师讨论一下分析手法
: : 或许借由讨论可以让彼此学到不同方法
: : 若不方便公开的话可以来信讨论
: : 谢谢!!
: 讲难听的~就是Q的衍生打手...
: 帮忙盯良率 不过万一漏抓也不甘他们事...
: 这单位原本功能应该是类似研究单位...解一些长年的问题/找问题来源
: 应该是熟稔微结构分析的人去帮忙看...
: 不过在台湾~好像就只剩下会寄信就好
: PS.台湾没RD不是最近的事....
有些公司会把这个Team给制程整合兼任
有些则放到Q部门(品质分析)
有些则是整合到研发部门
这三个部门的功能有所不同,但这个Team的功能可大可小
如果在制程整合,通常是解量产品的Yield Lose顺便解defect
如果在RD部门,则是sampling时就开始进行
如果在Q部门,大概只剩下highlight功能 (检到defect就开枪)
通常最烂的就是只放在Q,在Q底下就只会Highlight,也只能Highlight
因为Q的人员只要熟悉出货跟检验规范就可以,其他问题他们也不会深入了解
Defect 要出现的原因很多,机台设定或是生产环境到机台PM前后差异都会产生
这东西最麻烦的是,defect是表面沾黏上的,还是制程出问题所产生的
这个问题很难断定,就必须去查机台表单,生产表单,甚至SEM后再去气相或X-RAY分析
有时候什么都没动,只是换个原物料供应商就会出现一堆Defect
Defect team的好处就是可以学到很多仪器操作与数据分析
不过重点是这个部门脸皮要异常的厚,心要加倍的狠,因为要开立改善案给对方
要是抓错了,可能会被对方酸,还会三不五时拿出来当作错误范例
所以除了分析要精准外,还要处处打好关系,最好是私下跑sample try看看
不然就会整天吵架吵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