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接不上, 理性的来想想, 真的是教育的问题吗??
民国70~90年毕业生所受的教育, 跟近10年来的有什么差别呢??
如果要找国外业务, 找来的外文系大学毕业生Toeic连700都不到, 教育松了
如果要找电子RD, 技院/科大/大学理工系学生连基本的电子电路都不懂, 教育的错
如果要找文书/国内业务/采购/品管....他们要不懂什么才算教育的错呢??
先以原文上银老板提的, 大学电机系毕业生连马达都不懂的例子来想
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对马达没有基本认识
聘用的公司一开始的确很难入手对他的教育训练, 那么台湾的教育的确需要好好检讨
如大家都知道的, 现在台湾的理工科教育, 越来越不重视实做的部分, 所以有这可能
但如果上银老板把自己公司的定位, 定在该产业国际一流的水准
那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把薪资福利水准同比的拉高到国际水准的话
我相信现行台湾虽然比以前多了些理工科毕业却连电路学都不懂的人 (我就是)
但还是有很多高职/技院/科大/大学理工科系毕业生是有学习到足够的基础知识
那么这些人, 就会是上银老板口中的 "未来的中坚干部"
上银不是不赚钱, 赚很多;
产业声望 & 技术水准也直逼日德大厂, 也常听上银说要晋身国际一流大厂
那为什么上银老板今天还会这样大声疾呼 "缺未来的中间人才"??
可能的答案: (1) 小气, 企业展望朝一流大厂学习, 发薪水的手却朝二流公司学习
导致相关科系有受过完善基础训练的毕业生, 宁愿去外商上班
(2) 只想找即战力, 相关经验具备了才肯给用, 宁愿多花钱也不想培养
这会让我很困惑, 毕竟机械/模具/光学等产业的工程师, 都是需要
长年的时间累积出经验才能出师, 卓永财自己应该也很清楚啊???
(3) 最可怕的可能, 是上银其实想找的, 不是受过完善"基础训练"的毕
业生, 而是毕业时除了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外, 还具备了一定的相关
实作经验的即战力....... 这一点, 即使是在20年前, 也只有极
少数的精英办的到, 遑论现在
人才是需要长年的时间来培养的
金融界如此, 工程师亦是, 甚至连好采购/好品管/好行政/好助理也是这样
工作要能做的好, 没有足够的经验累积绝对无法达成 (除了上述极少数的精英之外)
但我不解也很好奇的是.......
为什么约2005年以前的公司, 几乎都很肯给毕业生培养的机会
而现在的公司却只肯聘用有经验的即战力
并且业绩目标订的跟hp一样高, 薪水却订的跟该产业average一样低???
赔钱的公司先不提, 但却是连那些近几年都年年赚钱的公司也一样这样胡搞!
这些老板的心态实在让我很好奇
想了想, 或许就是自私 & 只看短线的心态可以解释吧.......
我们正在经历台湾的沉沦
各自抓好能求生的桨, 各自求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