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科技业薪资 被中国追上了!
![]()
中国经济迅猛成长,台湾却因股票分红费用化与金融海啸袭击,科技产业薪资水准已被中
国一线城市迎头赶上。外商纷纷悄然把研发中心移回台湾,值此薪资交会点,台商如何把
握住最有竞争力的关键人才?如何确保竞争力呢?
谈起薪事,三十多岁的和硕产品经理阿乐(化名)就有满腹苦水。他在二○○七年加入和
硕(当初还属于华硕的制造部门),该年科技业景气大好。那一年他的月薪约三万八千元
,看似不高,但年薪可实领十四个月,加上林林总总的季奖金、年终奖金,以及几张股票
分红,他领到了人生第一次百万年薪──约一○四万元。
眼看传说中科技新贵动辄两、三百万元的超高年薪,已是唾手可得。孰知○八年,员工股
票分红费用化正式开始实施,拥有国外名校硕士的阿乐尽管表现良好,屡获升迁,但失去
股票光环加持的年薪从此增加有限。他估计,和硕现在进来的资浅产品经理,比起五年前
他进来那年,实拿的年薪少了二、三十万元。
而且,人比人气死人。去年,他有两个同事被挖角到北京联想。虽然同事对新工作的细节
保密到家,但从他们毫不犹豫的携家带眷迁到北京,甚至租了传说月租两万元人民币的进
阶公寓的举动来看,待遇显然远比台湾优厚,“我估计至少年薪三百万元以上”,阿乐判
断。也就是说,是他们台湾薪水的三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