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湾危机 人才、科研、产业断链

楼主: ur260 (ur260)   2012-08-20 11:41:21
来源 http://ppt.cc/~ZlV 自由时报 – 2012年8月20日
记者黄以敬、汤佳玲/专访
去年八月,中研院号召十八位社会意见领袖共同发表“人才宣言”,揭露出台湾面临空前
的人才危机。经过一年,国科会等政府高层仍喊出人才断层,“可能沦为三流国家”的警
语。中研院院长翁启惠直言,台湾在人才培育 、科技研发和经济发展三个层面链结断裂
,同样的问题喊了多年,却没落实去解决问题,以致现在必须面对经济竞争力下滑的更大
危机。
年轻人高失业 硕博士找不到工作
翁启惠指出,人才问题是一、二十年长期累积的沉疴。台湾竞争力近年明显下降,瑞士国
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报,台湾经济表现由第八名跌至十三名,GDP下
滑跌破二;产业外移、就业机会减少,年轻人高失业率、甚至硕博士生都找不到工作,才
使得大家更警觉问题严重恶化。
竞争力下滑,各界很自然会跟人才问题连结。翁启惠表示,台湾经济发展的困境,更是在
“人才供需失衡”、“产业结构过度集中、缺乏创新研发”、“科研发展未顾及产业需求
”等多重环节出问题。
他说,台湾过去农业时代,后来发展代工、半导体产业,创造过经济奇蹟,但这模式经过
二、三十年,明显遭遇瓶颈,因过去一直靠外来技术,台湾没掌握到“关键技术”,现在
学校教育的人才,又无法协助经济创新。处在一种恶性循环中。
有人力无人才 不符合产业需求
有能力创新、创造产业新价值,就是人才。台湾人口多,但其实各行各业都抱怨找不到人
才。
翁启惠认为,台湾有一百六十多所大学,同质性太高,研究型、教学型、技职型等各种特
色没发展出来,学界讲这问题很多年了,但“分流”一直没形成。
大学评鉴标准也过于狭隘及单一化,分数甚至算到小数点两位,已是“走火入魔”,对大
学发展特色就是严重限制。社会文化也还不够多元,仍太重视“学位”,大学都追求成升
学型学校,学生像一个模子印出来,没有各自特色专业,当然无法企合各类产业需求。
专业人才不受尊重 齐头待遇不公平
翁启惠分析,台湾“人力”比新加坡好,不过论及人才环境,就几乎不及格。薪资待遇等
就业环境,对专业人才根本不够尊重,到处传出其他国家高薪挖角,台湾却很难吸引外国
人才,自然会有人才不足或断层问题。
这问题也存在多年,直到现在,待遇还是太追求“表面公平”、齐头式一致,对专业人才
并不公平。
又如大家也担忧出国留学的人变少,怕成另一种国际人才断层。翁启惠认为这很讽刺,因
为“人力”好像到国外才较易变耀眼“人才”,不仅学术研究,体育及艺术设计人才也都
是。他不认为出国未必一定要攻学位,鼓励出国进修及交流,让年轻人有国际视野与竞争
能力,才是重点。台湾喊要建立国际化环境很久了,但国内学生不出国、国外人才不来,
国际课程欠缺,一直沦为空谈。
空有改善方案 落实能力不足
翁启惠直言,很多问题是多年的沉疴,人才宣言发表后,不能说政府没努力,修订科技基
本法、薪资弹性化、外籍人才就业放宽,研究人才兼职、技术作价等,有比较改革性的法
令架构、尝试松绑。最大问题是很难落实,文化与观念也没调整,许多制度还是传统“公
务体系”的思维,用这来看学术研发、看经济发展,就是阻力。
例如学界一直呼吁“公教分流”,不要以公务法规限制研发及人才待遇,总无法落实;好
不容易推行“弹性薪资”,但很多大学、研究机构还是不敢突破,怕立法院压力、同侪反
弹,也怕社会有“肥猫”质疑;这些选才权实在应“尊重专业”。
他也认为就业环境对外籍人士及专才,有许多歧视性限制。又如科研采购,更有重重限制
,近期近百位教授因研究经费核报问题被约谈,虽然贪污不允许,但也凸显制度没真正松
绑,仍用公务防弊观念在看科研,让人痛心。这正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翁启惠眼中,台湾有研发能量,就如大学论文数量庞大,技职学校也鼓励学生拿很多技
能金牌,但都没真的变成产品、提升产业价值。这是上、中、下游各自为政,三者都有责
任。
近期大家看人才与产业问题,多简化归咎于学校教育,质疑无法契合产业,这其实只是一
部分。他表示,大学毕竟是基础教育,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社会、在企业,企业与社会也
应有人才养成责任,应回馈、投资员工出国进修,提供好的薪资待遇、建立科技研发的环
境诱因等,学校出来的人,才能变成产业能用的专才。
整体规划蓝图 部会多头马车
政府则是欠缺建立串联平台,以及整体产业发展的规划蓝图,甚至各部会也是多头马车、
各做各的,欠缺整合及一致方向。
翁启惠摇头说,台湾过去引以为傲的电子业代工经济已遇瓶颈,半导体及面板这种大投资
的产业,目前已陷困境;各界一直呼吁产业创新改变,须研发、掌握“关键技术”,台湾
却晚了二、三十年 ,上中下游的调整连结也就付之阙如、赶不上。
找下波明星产业 起步晚、方向错
最糟的是,台湾一直喊着要找下一波明星产业,但不仅起步晚了,而且方向错了。这不能
跟潮流、抢一窝蜂 、什么都要搞大投资,就像台湾现在面板业输给韩国,不应只想追赶
、再赢过韩国。他不建议学韩国,而是须在既有基础上找出自己的强项、 找出下一波机
会。
但是,台湾对优势领域的发展规划却严重不足。以生技为例,过去一直被列为潜力明星,
但相对于半导体业以“大投资、低风险”盖厂量产,生技业初期则是“小投资、大风险”
,研发所需时间会较长,整个政策方向就应不一样。
生技研发就算投资,也未必确保成功,但都是智慧累积,政府应做的是从制度面给予协助
,引进创投。他指出,当初回国,首要就是推动“生技创投条例”,希望营造可以引导、
协助产业自己发展的制度及环境。
谈到“宇昌案”,翁启惠视之为台湾生技发展的一个严重挫折,因遭遇选举压力、政治力
介入干扰,投资环境受到很大冲击,甚至台湾生技基金TMF也喊卡。尽管现在司法调查
还诸清白,但伤害已造成;民间现在投资能量与意愿还是有,但很害怕政府介入,宁愿不
要官方参与。
须找出具潜力的机会产业
翁启惠认为,目前能期望的是“危机化为转机”。台湾生技还是可看到机会,在蛋白质药
物、高阶医材与农业生技都有潜力 ,有八十多个研发案已进入人体实验,预计再过两、
三年,一定会有产品出来。
他希望政府应学到教训,可对资金募集、临床试验规范等制度面更多松绑,并与国际接轨
,及适度协助研发成品市场化。
整体来看,翁启惠说,目前产业有很大问题,重点及结构太过集中,也太依赖政府。台湾
应要把更多具有潜力的“机会产业”找出来,能有一、两个成为明星,就很好了。
除了生技,例如已有不少研究能量及成果的“绿色能源”、“精致机械”;以及可走向高
价值的“精致科技农业”,例如兰花、茶叶培育。还有“文创产业”,台湾也有很多特色
文化可转换成产业价值。
此外,既有的强项资通讯ICT也可协助新兴产业 ,更有效提升竞争力。而政府应是从
制度化、环境面去做好, 松绑不合时宜限制,但不要规划太细、管太多。
人才学术方面,翁启惠说,可鼓励评鉴多元,也应培养优势学术领域与世界竞争。科研与
产业的结合面,则应建立机制,除鼓励创新研发,政府与企业也应出资,带动问题导向的
产学合作;且技转不能再过于强调防弊思维,要让人才、科技与经济有效连结。
至于谈到创新,不一定只有技术面创新,其他如设计、营运模式、组织、环境思维及文化
也都要能带来新价值,且要能容忍失败及不断尝试, 台湾才能真正提升竞争力。
翁启惠强调,政府已警觉到国力下滑的警讯,要如何重新找出优势强项、引导创新研发,
变成真正的经济价值,就是下一步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了。
作者: stanely321 (没有心情的心情)   2012-08-20 11:42:00
快点断一断、不跌到谷底怎么可能会反弹。没在怕的拉。
作者: luke72 (ccc)   2012-08-20 11:49:00
先把大学砍掉一半再来谈创新突破 躺着就能毕业 优势在哪
作者: b6byc (oopp)   2012-08-20 12:26:00
何大一不是批为三七仔? 人才? 台湾知道什么是人才吗?需要人才还是奴才?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2-08-20 12:34:00
Good, 清楚明确简要,没废话,
作者: faway ( )   2012-08-20 12:43:00
要不要把“老板能力不足”列进去?
作者: NewWuman (不攻击奇用谋兵诈)   2012-08-20 13:16:00
“三七仔宣言” 台湾流失大量的三七仔,希望政府重视
作者: csii5566   2012-08-20 14:10:00
呆湾口号治国最行~~ 没救啦~~
作者: windlll (我要工作阿)   2012-08-20 14:52:00
根本不是失业问题,开那薪水想请人?火早就灭了
作者: frank11118 (想睡觉)   2012-08-20 15:24:00
有高薪水哪怕没人才?
作者: isospin (和平解放联邦自治)   2012-08-20 16:24:00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静观其变等退休?
作者: kamichu (ichigo)   2012-08-20 17:58:00
当初说人37的 现在一点办法都拿不出来 真的是有够烂
作者: pizzicato (normal?)   2012-08-20 18:25:00
都没有人觉得翁启惠凭什么下这种评论吗? 他有跨国企业管
作者: pizzicato (normal?)   2012-08-20 18:27:00
理的经验? 就他的专长 应该还不够格可以对台星人力的比较作分析吧. 台湾文化就是这样 官大学问大
作者: furuuchi (宅心邪王)   2012-08-20 19:08:00
今天轮到翁当键盘值日生? 这么会分析? 怎不早讲?
作者: trashsuede (no.17)   2012-08-21 20:11:00
产业早就失衡~化学,生医,医工,电机,机械,全窝在
作者: trashsuede (no.17)   2012-08-21 20:12:00
fab里~~吼人的吼人,调货的调货~修机的修机~按萤幕的
作者: trashsuede (no.17)   2012-08-21 20:13:00
按萤幕~~拉chart的拉chart~~好不热闹....
作者: trashsuede (no.17)   2012-08-21 20:14:00
在美国~~强者早就创工作室赚大钱了~还念大学???
作者: trashsuede (no.17)   2012-08-21 20:15:00
全都是因为年薪~~各领域菁英甘愿在fab里面打杂
作者: trashsuede (no.17)   2012-08-21 20:16:00
悽悽惨惨戚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