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双联学制正热!台师大教授林子斌:合作的国外学校真的比较好?
“双联学制”成为全台高中走向国际的连结,台北市三年来已有半数高中与英语系国家的
学校合作开设国际课程。在全面展开国际化的过程中,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林子
斌提醒,还有四个面向必须注意。
https://flipedu-cdn.parenting.com.tw/articles/cover/6wthEUyVtXVEubP1j0jTJ1IQUuYYhwuKO4GelqBN.jpg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林子斌。黄建宾摄
文 林子斌
2023-03-01 13:54
本文重点摘要
双联合作的国外学校,是否比台湾的学校好?
我们有没有一个整体的把关机制?
双联学制让多少学生受益?
KPI 是工具,不是最终目的
国际化是台湾很多学校的目标之一,也透过双联制和国外学校连结。
台北市打头阵,推动国际教育三年,已有近半数高中开设国际课程。2022年11月底,国教
署也公布“教育部推动公立高级中等学校实施双联学制及国际课程经费补助要点”,将对
实行双联制的的高中,以及和开设国际课程(进阶先修 AP 课程、国际文凭 IB 课程、国
际预科 IFY 课程)外侨学校合作的高中,给予经费补助。
国际课程五花八门,各种英文缩写让人眼花撩乱,大致可分为大学预科课程、双联学制和
校本特色国际课程3类,其中包含修完可取得文凭、直接申请海外大学的课程。(这3类课
程有何不同?请见:一张表看懂!台北市高中 IB、IFY、双联学制差异)
目前人在英国研究的台师大教育系教授林子斌,与亲子天下记者对话,表达他对双联学制
热潮的几个面向的思考,提供大家参考。以下为第一人称整理:
双联合作的国外学校,是否比台湾的学校好?
双联有很多种类,IFY(台英国际大学预科课程)、JDP(台美双联学制)、IBDP(国际文
凭大学预科课程),还有跟加拿大、纽、澳等英语系国家的合作,我都可以理解。但有次
担任双联学制发表的咨议委员,让我感触深刻。一位校长说,“我们学校的学生未来有四
十几所国外大学可以选择。”但就我对英国大学的理解,那四十所学校中,只有七、八所
可以跟台湾的顶大媲美。
我的疑问是,今天要把学生送出国,一定要送到比台湾任何一所学校都要更好的学校,学
生才受益。当然我不是迷信排名,但至少那是个参考的指标,如果,学生今天在台湾的好
大学就能获得的学习,为何要出国?这看起来只有国外用英文教学这项优势而已。
大家好像都有个迷思,觉得台湾的大学不国际化,或台湾的老师表现不够好,我当然不讳
言,不是所有大学教授都认真做研究和教学,但台湾许多教授的研究成果放到国际也十分
亮眼。一般会去参加双联课程的都是学校比较优秀的学生,若他要出国念大学,语言只是
加分,他要去到比台湾的大学还要好的学校专业上才更可能获益。
此次到英国,遇到的英国教授就指出,现在很多英国的硕士课程,很多班里的留学生,超
过九成是中国学生。来自华语地区学生们也该反思,这样的出国留学是否达到国际化的目
的?
我们要思考,为什么一定要把学生送出国?难道在台湾不能国际化吗?讲英文就是国际化
吗?
我们有没有一个整体的把关机制?
英语系国家学校何其多,一定是这个学校开设课程的品质很好,我才跟他合作。我们的县
市局处有没有在开始时就帮忙把关?例如建立数据库提供想要加入的学校、学生参考。但
现在很多不是交给代办、仲介,就是交给各校校长自己去讨论和判断。当然台湾很多学校
的校长或国际处的老师经验丰富,有能力去判断哪些国外的学校值得合作。像台北市这么
多元,近五成学校开设国际课,都是各校校长自己去谈出来的。这是要累积多少年的相关
经验才能做正确的判断,但我们有没有一个整体的把关机制?
今天也不是仰赖某个高中当头、去帮大家找,找到了就签合作备忘录。我知道有美国的高
中,就是来全台巡回,一次来跟不同县市的高中谈,希望签双联的合作。这也许没有不好
,国内外学校也都需要生存。但这是不是我们要的双联?
又如,高中只有三年,学生利用两年或三年在双联学制课程学习,若他时间精力许可,同
时兼顾台湾、双联学校两边的学习,这很好。但到了高三要申请大学,学生若对境外的学
校有兴趣,谁可以帮忙他?面对那么多种选择,学生如何判断?这真的不是只有语言而已
。
双联学制让多少学生受益?
受益于双联学制的是多数学生?还是少数?如果是少数,是怎样的学生?我们有没有进一
步去了解?先看目前有意愿且有能力参加双联的学生,大多都是家庭环境比较好、资源比
较多的,双联对他可能只是锦上添花。但其他学生呢?很多局处没有思考这个问题,只想
反正我有双联就好了。
除了学生必须要同时兼顾台湾、境外的课业,老师也很辛苦。有些学校的双联合作,是把
国外的课透过台湾老师的转化,由台湾老师教,而且用全英文。
让公校学生享受到原本是私校才能享有的教育选择,很多人觉得是“公平”。首先,原本
参加双联学制的,有可能就是家境 OK 或能力中上的。另外,除了老师,很多双联课程都
需要额外资源,这资源是由教育局处提供,但资源的饼就那么大,等于是挖其他部分来供
应双联,这样是教育公平吗?也许各教育局处预算每年有提高一点,但不可能提高到足以
支持那么多学校双联的需要。资源一定会排挤。公平是大多数人都获益,才叫公平。让少
部分公校学生享有私校生的福利,应该不能称作是公平。
KPI 是工具,不是最终目的
很多局处、学校追求双联合作的校数,当成一个教育目的达成的 KPI(关键绩效指标)。
KPI 是一个好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检核,但不应该是最终目的,若把 KPI 当目的,很多
事好的原意就被扭曲了。若我们愿意花五年、十年把双联、国际合作这件事做好,可否成
立一个国家办公室,去了解全世界双联制度的概况,例如英语系国家的学制、特色等,蒐
集各国不错、愿意跟台湾合作的学校,建立数据库,再提供给高中参考。高中可以自己决
定最适合学校的方式,再去谈。
台湾很多时候想的是最终效益,但没想花时间去做。例如台湾公费硕博士生出国,你考上
了,就自己去找学校,教育部没有给任何限制,没有在前端把关,所以有学生拿着公费去
到比台湾顶大还差的学校。
但新加坡的作法是,公费生很优秀,只准去念比新加坡国立大学(Naitonal University
Singapore)或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更好的学校,而且
要证明好在哪里。这样才能保证出国才有效益,回国也才能对国家发展有帮助。
我用这个例子帮助大家去想高中双联制。教育部里面应该更认真思考,而不只是砸钱。
(采访整理:宾静荪、责任编辑:刘茵琪)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