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闻] 教育部祭杀手锏,欲断私校与掮客

楼主: zkow (逍遥山水忆秋年)   2022-01-11 04:18:34
※ [本文转录自 AfterPhD 看板 #1Xt9I9rz ]
作者: zkow (逍遥山水忆秋年) 看板: AfterPhD
标题: [新闻] 教育部祭杀手锏,欲断私校与掮客
时间: Tue Jan 11 04:18:15 2022
教育部祭杀手锏,欲断私校与掮客“要外生也要钱”利益链
报导者
2022/1/10
共同采访/李雪莉、何柏均、杨智强
少子化冲击国内大专校院的招生,后段私立大学生源快速减少,部分面临退场的私校在陆
生来台受阻后,广收外籍生、新南向产学专班成为他们的招生浮木。2019年接连爆发建国
、育达等科大,与掮客、仲介联手招生,送外籍生到工厂担任廉价劳工后,这股野火似乎
烧不尽,被剥削的学生如今正从东南亚转向到非洲的学生。
部分后段私校的国际招生是如何失控?国际招生复杂投入资源多,究竟谁得利?教育部要
如何阻断这条利益链?
《报导者》专访教育部政务次长刘孟奇,他透露将在2022年设计“国际专修部”制度,要
求办学不佳或无能力全英语教学的大学,必须让外籍生“先修”一年华语,确保外籍生有
能力融入台湾大学生活。这个制度是否能改善部分学校的招生乱象?
根据教育部统计处资料显示,近10年来台攻读学位的境外学位生从2011年的25,107人增加
至2020年的62,387人,成长近1.5倍;其中私立大专校院更是从2011年的4,687人增至
21,836人,成长近3.7倍,凸显国际招生政策奏效,私校尤其明显
加速招收外国学生的转捩点,从2009年开始。当年教育部推出“万马奔腾计画”鼓励国内
大学向外拓展高等教育,从扩大招收侨生开始,逐步放宽外国学生来台就学条件,但侨生
主力的马来西亚生源终究有限,2011年各大学开始将触角扩及陆生。
受两岸关系变化和COVID-19疫情影响,来台的陆生从2016年最高点的41,975人,到2020年
只剩6,036人(注)。蔡英文2016年竞选总统时提出从产业、贸易、人才等方面的新南向
政策,在透过补助与放宽来台资格规定的助力下,不少大学开始往新南向国家招收学生,
来弥补陆生大幅减少的缺口。根据教育部统计,新南向国家学生占境外人生人数的比例从
2011年的31.8%攀升至2020年的56.5%,2019年挤下陆生成为境外生最大来源。
其中,教育部每年编列15亿元预算,以“新南向产学合作国际专班”为主力,补助大学开
设专班,让新南向国家学生以班为单位,来台攻读学位。2017~2020年已开设297班,注
册人数达11,230人,而2021年最新学年度更预计开设83班,将招收3,300人。(注)
但人数激增的背后,却也在2018年起陆续爆发私校外籍生打黑工或沦为廉价劳动力的丑闻
。《报导者》近来调查中州科技大学来自非洲乌干达留学台湾却沦为4年绑债劳工、听不
懂中文只能枯坐在教室的现况,凸显部分后段私校失控的国际招生。
追逐注册率的“国际化”:从组招生团,到外包掮客入校
由于在马来西亚、印尼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招生已逐渐进入红海阶段,后段私校应变速度
很快,不只将目标转向南亚,甚至在这两、三年转向非洲等开发中国家。
南华大学应用社会学系副教授、目前担任台湾高等教育产业工会理事长的周平分析,私校
升格扩张后,台湾有152所大专院校,本土生源缺口必须由境外填补;境外生有三块,侨
生、外籍生、陆生,而2017年起陆生数开始减少,板块挤压下,学校招收外籍生的生源压
力更大。“哪边有学生就往哪跑,早期是会说华语的马来西亚生,接着是陆生,前段时间
越南、蒙古国来得多,招生路径已经从东南亚、南亚一路延伸到非洲。”
《报导者》访谈几位仲介与曾经主责外籍生招聘的大学高阶主管,他们都表示,这些年后
段私校的招生压力实在太大。在过去教育部的规定里,私立大学如果连续2年注册率未达7
成,将扣减招生名额;注册率未达5成的话,教育部给的各项奖励经费将取消;5成到8成
间,奖励经费扣减30%到50%,因此外籍生来台是美化他们注册率的关键。但也正是出现
这样的弊病,教育部已取消以注册率当作奖励经费多寡的指标。
曾担任过南华大学国际长的周平观察,台湾的高等教育经过扩张后,大学校内一级组织也
扩张──教育部的系所评鉴、校务评鉴及各种补助计画中都有“国际化程度”多项指标,
私校便纷纷成立国际处,“为了招生,私校特别招揽熟悉这方面业务的人才,组成团队专
心冲外籍生人数。”他指出,私校国际处每年最重要的业务是到香港、马来西亚、韩国、
蒙古国等地参加教育展,甚至在当地开设先修班,再整批引入台湾的学校就读。
有些学校还能自己走出去招生,但有的学校为节省人事成本,无力招生又想快速取得生源
,就开始外包招生业务给仲介或中间人。一开始,他们先外包夜间部、建教合作生、学分
班学生等招生业务,紧接着,又转向外包外籍生的招生业务。《报导者》访谈发现,除了
台湾业者外,还有国外当地的仲介,甚至有业者在台湾与越南等地都有公司,一条龙式服
务地转向承揽私校的外籍生招生。
你补生源、我拿回扣,后段私校招生乱象尽出
仲介与学校间各取所得:学校补生源,仲介取回扣。在移工市场过度竞争后走入学校的仲
介或中间人,有的“按人头抽服务费”、有的“拿第一年学费做回扣”,也有“达一定人
头额度后取得学费”(例如原本要招8人,超过的人数,其学费进入仲介口袋)的方式。
学校怎么支付中间人经费?一家不具名的人力公司透露,学校都是法人,不可能直接付钱
给外包业者,所以业者会成立卖教材的公司,学校以采购教材名义付费,规避教育部稽查
。近年有私校因为与仲介拆帐出现纠纷,导致仲介经常跑进大学校园内要钱,有学校付钱
了事,另外也有不少官司。
大钻漏洞,推外籍生落入“真打工、假学习”陷阱
由于私校在两国的仲介业者合作下招收外籍生,每个环节都可能向学生收取各式费用;此
外,招生时为诱导学生来台而过度承诺奖学金,最后却未发放,导致学生债台高筑,赴台
后陷入打工还债的漩涡。
2017年的康宁大学(斯里兰卡学生)跟2019年的建国科技大学(印尼学生)事件,就是因
为仲介抽佣过多,再加上学生一周仅两天在学上课,其余全投入工厂并超时工作,有些学
生的证件还遭仲介扣押,沦为血汗黑工。
康宁大学一案,士林地检署将仲介与校方等6人以加重诈欺罪提起公诉。而建国科大则被
教育部列为“专案辅导”学校(注),108学年度起不得招收外籍生,并扣减补助经费,
建国科大更在学校网站上公开道歉。
这种从招生开始就失控的情况,频频出现在新南向产学合作国际专班,也出现在学校以“
化整为零”方式招收非洲学生入班的情况,其中《报导者》追踪调查的中州科大(乌干达
学生)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混班的祕密
目前教育部学位生与非学位的外籍生人数都达史上新高,但究竟这些学生学到什么?有没
有被善待?
多数私校的外籍生违失事件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混班”:这些外籍生都是进入一般班级
上课,而非教育部推动新南向政策的产学合作国际专班。这凸显出教育部近年将重心摆在
监管专班的同时,部分毫无英语教学和管理能力的私校,巧妙避开教育部的督导,将外籍
生打散进入一般班级与台湾学生混班上课,造成教学零成效,更进一步把学生推进仲介的
手里成为“学工”,沦为私校内最黑暗的角落。
虽然的确有部分学生来台专为打工、不为学习的情况,但在《报导者》访谈和研究中,多
数学生是为了来台学习专业技术或知识,学成返国后贡献所学,打工只是赚取学费与生活
费。2017年康宁大学的斯里兰卡学生在爆发沦为黑工事件后,4年多过去,2021年9月仍有
18名学生延毕,却因学校开课不足无法成班,写信向外交部反映,教育部才介入协调学校
开课。显示这些学生还是想要学习,并取得学位。
教育部如何阻绝学校“饮鸩止渴”?
不论混班或专班,怎么解决外籍生被仲介以哄骗方式来台就学,落入“学工”的厄运?
教育部政务次长刘孟奇接受《报导者》专访时表示,这几年处理过好几件私校招收外籍生
出包案件,教育部对每一件都重惩,通常会将学校列入“专案辅导”,并禁止招收外籍生
,“这会让学校很痛,因为日后要解除专案辅导的严格监管,需要花非常多的力气。”根
据《教育部辅导私立大专校院改善及停办实施原则》,学校被列入专案辅导后,教育部会
成立辅导小组,要求学校立即停招外籍生,并在3个月内私校提出改善计画,辅导期为期2
年,改善计画完成后才能解除。
但为什么私校透过仲介招募外籍生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刘孟奇说:“学校承受坏处,可
能是个人拿到好处,我大胆猜测,这种集体非理性,一定有个体的理性存在,有人在这中
间把成本转嫁给学校去吸收,做这种事一定是饮鸩止渴,只是差别在于‘学校饮鸩、个人
止渴’。”
每回学校被检举或投诉,而教育部派员到校查访时,“十所学校中有九所都辩称不知情,
其中一所是当场抓到无可抵赖。”刘孟奇说,对于新南向政策不容许违法,一旦抓到一定
对学校重罚,欢迎学生提出检举。
不过个案检举总是等到事件爆发,才重罚一间学校,有没有釜底抽薪的制度能避免情况的
恶化?
改制1:拟推“国际专修部”,外籍生得先修华语一年
刘孟奇认为,目前教育部对于新南向产学合作国际专班有相对严格的审核与检验,陆续发
生的几件外籍生受教权益受损的个案中都是“混班”,却以“伪产学合作国际专班”的方
式在招生,这问题必须得从制度面下手。他们已启动与外交部、内政部与劳动部的跨部会
讨论,研拟“国际专修部”制度。尤其是针对没有能力全英语教学的学校,他们的外籍生
,必须先到教育部认可的华语中心就读一年,通过华语A2等级后才能回到原学校“混班”
攻读学位,预计2022年宣布并实施,未来专班也循相同模式,专班学生得透过相同方式取
得华语A2等级。
刘孟奇说明,从过去几个个案的教训中学习,部分私校从国外委由仲介招生、接送机、来
台进入学校的一条龙作法是问题核心,如果想遏止乱象,必须在这过程中找到检核点。他
认为目前规划的“国际专修部”能让学生脱离学校与仲介联手的一条龙招生模式,先进入
华语中心,在华语教学过程中,“一年时间足够让一些问题浮现”。
他进一步表示,外籍生一年内要完成720小时的华语课程,平均每周20小时,并通过华语
A2等级,势必得要认真学习,因为这些都是学位生,每周还是可以依法打工20小时赚取生
活费,那些打算“真打工、假学习”的外籍生是很难混过去。刘孟奇指出,已经与外交部
讨论过,届时招收攻读学位的外籍生时,签证上必须注记“一年期华语先修”,如果届期
学生未通过检核,将取消签证。若在来台之前已经具备一定华语能力,经过检定后通过A2
等级,来台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大学科系就读专业课程,不需再先修华语。
另外,根据私校招收外籍生的经验回馈,刘孟奇认为,外籍生华语能力不足时,连融入大
学生活都会是问题;加上华语是比较有门槛的语言,给外籍生一段时间专心学习、把语文
能力补上,才能兼顾招生与后续的学习品质,对于台湾在国际上的高教输出才有正面帮助

逢甲大学招生事务处教育行销组长王柏婷接受《报导者》访问时就表示,过去开始招收外
籍生与本国生混班上课时并未设立中文程度门槛,但辅导过程中发现,外籍生可能连融入
台湾生活都有困难,非常难适应,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学业,因此逢甲也改变招生条件,申
请中文授课的系所必须具备华语B2等级能力,申请大一不分系的则是要通过华语A2等级,
确保外籍生进入学校后能跟上课业进度。
王柏婷强调,招收外籍生并不容易,而且只要有一个学生来台就读经验不佳,回国后一传
十、十传百,日后再去当地招生将更加困难,因此经过几年的调整,即使来台就读全英语
班,也会鼓励外籍生多学华语,毕竟英语非台湾民间通用语,在台湾生活也不只有校园,
要能适应生活才能专心学业。
改制2:将外籍生学习状况纳入“教学品质查核”
面对近年来私校招收外籍生频出状况,刘孟奇表示,这确实是教训,过去严管专班、疏漏
“混班”可能衍生出的各种问题,教育部也研拟将目前针对大学的“教学品质查核”中,
新增外籍生学习状况,用来检视外籍生混班情形。
周平以自身教学经验举例,招收进来的外籍学生不乏有程度好的学生,但品质参差不齐问
题也逐渐浮现。他在英文授课过程中,就遇过拿着不错的托福成绩进来的学生,课堂上表
现落差很大,甚至连英文都不太会说,他只能当掉学生,请他们重修,很多私校也都有类
似状况。
英文程度不佳、华语程度更差的外籍生该怎么办?这些场景在近年外籍生人数大增的情况
下,持续在各大学的课堂内发生。
刘孟奇指出,过去混班都是以马来西亚独中毕业的学生为主,不管是以侨生还是外籍生身
分来台,都具备一定华语能力,因此过去混班不是问题;但现在发现私校开始将非华语生
也混到班级内,这是未来在“教学品质查核”中必须加强的部分。
待解题:政府跨部会能否联手把关
虽然教育部针对招收外籍生乱象提出解决方法,但不论新南向产学合作国际专班或混班学
生,根据劳动部统计,外籍生工作证发放数量从2011年的8,860人次暴增至2020年的
72,338人次,通过率都是97%以上,显示教育部核可的境外生,劳动部几乎是无条件通过
,跨部会之间的查核过程并不严谨。
如果增加外籍生来台是既定政策,政府部门就得拿出本事把关来台学生的权益,从外交、
经济、教育与劳动等政府各部门的横向联系开始,若彼此脱钩,教育部只管招生,外交部
无法认定学生是否真来台读书,而经济部、劳动部又无法有效管理工厂与劳动条件,让学
生来台变学工事情不断发生,就算成为高等教育输出大国,仍将会蒙上人权剥削的污名。
https://is.gd/oVnKwv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