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3天就破政府回应门槛!为何一份学习历程档案

楼主: zkow (逍遥山水忆秋年)   2020-10-20 09:26:43
3天就破政府回应门槛!为何一份“学习历程档案”,让近万名高中生连署废除?
商业周刊
2020年10月20日 上午7:00
108课纲起每个高中生都要建置学习历程档案,近日有学生提案废除此制,不到3天就超过
5000人附议。
撰文者:谢佩如
10月初,一位自称高中生的网友在国发会公共政策网络参与平台匿名提案,希望教育部“
废除高中学习历程档案”,不到3天,该份提议就通过5千个附议门槛,累计至今,已经突
破8千人附议,成为该平台创立以来最多人附议的教育提案之一。
依照国发会规定,只要在60天内通过5,000附议门槛后,相关权责单位将研议后于60天后
提出正式回应。
究竟这一份“学习历程档案”为什么让许多高中生叫苦连天?
学习历程档案,是台湾108课纲中的重要环节,在高三申请大学时,若是走个人申请管道
,得凭著一份记录高中所学、类似履历表的“学习历程档案”,当成入学依据,取代过去
的备审资料。
该档案包含3大项:修课纪录、课程学习成果、多元表现。
其中,“修课纪录”由学校上传,“课程学习成果”是上课时的作业、报告或是学生个人
的心得、反思等,逐年上传后由授课老师认证,“多元表现”含自主学习计画与成果、社
团、干部、服务学习、竞赛、检定证照、非修课纪录之成品、特殊优良表现。
过去,学生总会等到高三拼完学测后,再来准备申请科系需要的备审资料,准备期十分有
限。且现行的备审资料最为人诟病之处,在于没有统一项目格式,也未限制提交给各校科
系的资料项目数量,学生家庭财力、校方资源多寡会有影响,公平性问题常被提及。
“学习历程档案,就是要改变过去大学备审资料的弊端,”全教总高中职委员会主委张琼
方表示,该制度的初衷,是希望高中生不要临时抱佛脚,错过自己真正有兴趣的科系,也
由于平台统一缴交格式、件数,也能避免入学申请成“军备竞赛”。
另一方面,大学教授也能从这些档案,明确看到学生的学习轨迹、兴趣和热情,再加上有
学校老师背书,降低造假机率,进一步减少高教资源浪费。
不过,这份被认为立意良善的学习档案,却成为高中生、老师的焦虑来源。
学生为此疯狂交报告?其实考卷订正也可以当证明
首先,沟通不足,师生对制度了解不完全。
废除学习历程档案的提案人表示,此制度导致学生花时间担心没内容可上传,无法专注在
课程学习上,且高一就要开始准备,学生如果志向转变,3年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张琼方澄清,这是提案人对该制度的误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想法或反思,其实都能成为
档案的一部份,并不一定都要交课堂报告,“教授要看的是孩子有没有思考能力,就连考
卷订正得完整也可以当作档案内容,展示负责任、细心的特质,”
至于大多数高中生还没定向,最后选填的校系和先前的学习历程没有关联,该怎么办?台
湾大学社会系主任林国明透露,其实语文科的课程学习成果,也可以勾选给重视沟通表达
与创意思考的理工学系;呈现研究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然科探究与实作,也可以吸引
人文社会学群的教授。“如果我们重视一般性的能力,其实就不用担心学习成果和申请的
学系之间,缺乏学科知识的对应关系。”
师生无所适从!大学未订出审查基准,订太紧又失去多元性
二来,各大学未公布学习历程档案的判断准则,导致学生准备、老师教学无所适从。
因应学习历程档案,许多老师开始改变既有“我讲你们听”的教学方式,改采讨论课、实
作课以及田野踏查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的自省能力,帮助缴交学习成果。
不过,张琼方观察,即使教育部的“大学招生专业化计画”已执行4年,辅导大学做出评
量基准,但由于宣传力道不足,各家大学也尚未明确订出标准,许多老师因此仍选择观望
,深怕改革最后一场空,成为学生怪罪对象。“最怕我们耗这么多的心力,结果最后说这
个我们都不看,我们无法给学生交代、之前利用课余参加的研讨会都是白费,”
然而,评断学习历程档案基准到底该订多明确,也成为大学教授的两难。
难题在于,尺规标准若是订太松,等于没有订;若是订得太紧,有可能反而会丧失学生的
多元性。台大电机系主任吴忠帜就曾坦言:“我们不打算订得很标准化,避免招收的学生
都长一样。”
找兴趣却跟升学绑一起,大学教授能了解全台高中既有限制?
三来,学习档案引导学生找到兴趣,却又被当成升学参考,恐怕相互矛盾。
“学习历程是帮学生了解自己,却又和升学绑在一起,相互矛盾,”屏东枋寮高中教务主
任李承典分析,在升学框架下,学生难尽情探索兴趣,再者,个人申请入学得先通过学测
筛选,才会到第二阶段参考学习历程档案,且也有学生打算直接参加纯比分数的指定考试
,如今,却要学生花3年准备相关资料,等于是被强迫绑在制度里。
“学习历程把升学冲刺期由1年拉长到3年,不只大考成绩,就连平时成绩、社团表现都成
升学的一环,自然营造高中生分分计较的氛围。”一位不具名的补教工作人员点出学生的
担忧。
最后,也有人疑虑,规格化的学习历程档案,还是无法改善城乡差距。
“每家学校配套、资源还是有差...,在偏远学校的高中,有个老师一请假,整个年级不
用上物理课,学校就只有他一个老师,”一名补习班随班老师举例,建中、北一女、附中
、中山、成功就组成五校联盟,学生可以跨校修课,甚至能请大学老师客座讲课,然而,
在偏远学校,光是开课可能都有问题。
对此,李承典表示,基本上大学教授都有共识,不会特别要求学生的学习曲线,必须贴合
专业科目,而是在基础的理工课上展现热情、实验精神,其实就已足够。“像是兰屿高中
,只有开设餐饮专业课程,不过,这并不代表学生就无法读医科、传播科系,教授会知道
每个学校都有他不同的限制,”张琼方补充。
“当然大学有开始了解各家高中状况,但很难保证每个(教授)都能了解清楚,”一位大
学教授曾向商周说道,学习历程档案的推动,不仅是考验高中老师、学生,大学端也必须
熟悉高中系统运作,能从各项资料中解读学习轨迹,才能借由学习档案,成功选出大学所
需要的人才,否则,吃亏的可能还是偏乡学生。
学习历程档案是否能发挥效果,带动台湾教育适性发展,考验的,不只是学生、老师以及
大学端的配合度,台湾社会是否能突破“学历至上”思维,也是关键。否则,教改再怎么
改,还是难避免学生为明星大学挤破头。
https://s.yam.com/YLJtT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