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大学通识去中化 历史教育遇浩劫

楼主: qweewqq (風一樣的男子)   2017-12-03 13:00:23
大学通识去中化 历史教育遇浩劫
2017年12月03日 04:10 旺报 本报系记者李侑珊/台北报导
台湾政治本土化的趋势也反映在大学通识教育,历史通识课特别明显。政大直接将“近代
台湾历史与人物”列为人文领域核心课程,未见中国通史;台湾大学、世新大学等校开设
台湾史,课程重复率极高。学者认为,密集开设台湾史,排挤了中国史开课空间,学子丧
失学习中国文史的机会,形成历史教育的浩劫。
世新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功勤表示,1990年他在东吴大学兼课时,本国史为大学的必
修课,而在前总统李登辉任内,台湾社会走向本土化,1991年左右取消本国史必修的规定
,中国史走向通识化,台湾史开课数量渐增,“像是二二八事件,就是很受当时学生欢迎
的历史课内容。”
台史内容重复率极高
伴随政党轮替,绿营执政后,台湾史不只成为热门历史学门,更在大学通识课占有一定比
例;以本学年为例,政大在通识课程架构表中,将“近代台湾历史与人物”列在世界文明
与历史思维向度中,作为人文学领域的核心课程。
台大在本学期开设的台湾史通识课为6堂,中国史7堂;世新大学的台史通识课8堂,中国
史9堂。表面看来,开课比重相当,但深究台湾史课程内容,重复率极高,像是世新大学
在本学期开设“台湾政治发展史”、“台湾当代史”、“台湾历史文化”,台大则开设“
台湾近代史”、“战后台湾民主运动史”、“台湾历史与人物”等雷同的课程。
历史教育呈属地主义
嘉义大学应用历史系教授吴昆财认为,台湾史发展大约400年,时间难与中国5000年文史
相比,而为突显台史重要性,大学通识课只能重复开课,“同时间开台湾文化史、台湾通
史、台湾文化史,实在看不出能区隔什么历史主题性”。眼看台湾史教学已走向“地毯式
搜索”,为的就是配合民粹的社会风气,让历史教育呈“属地主义”。
吴昆财指出,大学开设历史通识课程,主要是针对非历史系学生,但一般生对历史的热情
有限,少见同时选修台湾史与中国史。以嘉义大学为例,校方在通识课开“世界文明与当
代社会”,却把中国与台湾皆融入课程,可见学校试着把中国史与台湾史合并,或以其他
名目出现,导致学子丧失学习中国文史的机会。
不只大学历史通识课因意识形态受到影响,日前出版并获得台湾多所高中选用为参考书,
由福建师范大学及台湾中华文化教育学会合编的高中国文教材,也被贴上“被统战”的政
治标签。对此,台湾方主编孙剑秋表示,这套教材既然通过教育部国教院审核,即代表合
乎规定,可以出版,无奈近期适逢选举期间,为争取曝光与话题性,“有些人就故意要做
这些事”,想挑起统独之争。
(旺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203000627-26030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