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发稿日期:2017年3月15日
消失的新课纲?!
全教总:大考不是考愈多愈好 5选4是迷思!
招联会主张学测采5选4,是迷信大考笔试愈多科愈好的思维,仍然是升学主义作崇。在大
考压力未减情形下,为应付考试的压力,学校被迫要在排课时多安排考科,以增加复习考
科,势必排挤多元选修、加深加广选修的开设!而学生一样被逼着要“科科读”,也势必
排挤他们进行与趣、性向的适性探索和自主学习。“多元选修、适性探索、自主学习”不
只是高中新课纲的目标,更是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竞争力的“核心素养”。在考愈多科愈好
的迷思下,为了增加考科,却伤害高中教育和人才培育最重要的目标!
近日招联会公布繁星、申请、指考入学等各管道学生在大学学习表现研究结果,发现一○
○学年到一○三学年共四十万名学生,不管在学业表现或在退、休学与二一不及格比例,
种种表现都显示表现优异程度依序是繁星、申请、指考入学。明明指考是考得比较难、压
力也比较大,但为何上了大学,成绩前5%的比例,繁星和申请远远超过指考(如附图)?正
反应出减少考科的必要性,原因有二:
一、 不是考的多就好,而是学生的适性选择
大学端认为学测考得简单,如果又减少采计科目会降低学生能力,如果这个担心是成立,
则指考入学生应该会是表现最佳者才是,可见大考决定论者是一个迷思。那么决定学生能
力表现的主要关键是什么呢?以繁星和申请进入大学,学生在选填科系时会慎重思考自己
兴趣性向,先去了解大学的课程地图,并衡量自己的喜爱,所以休退学少,成绩也比较优
异,这是良性的发展,要朝这个方向迈进,培育学生认识自己、主动探索的可能性。
二、 学生在校学习历程更具解释力
繁星、申请和指考升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前二者是会使用学生在校学习的表现,尤其繁星
更是强调学校本位、校校等值的概念,使用学生在校的表现做为录取与否的根据,并不会
采计学测考试的分数,更与指考无关。自从繁星施行以来,来自各地偏乡、社区型高中开
始有机会进入顶尖大学,这些学生虽不是用大考的分数进大学,但却在大学表现最好,原
因是学生在高中学习表现,正彰显出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有自主学习的特质,此
一特质正是我们教育所应重视的。这些学生虽然分散偏乡、社区型高中,他们在升高中时
虽不是考试成绩最高的一群,在升大学时也不见得在大考分数最高,但在学校学习历程中
却反应出他们的自主、用心和潜能,是使用大考分数所无法发掘的人才,可见学生在高中
学习时的历程对预测学生未来表现更具解释力。
考量学生多元选修、适性探索、自主学习,全教总主张:
一、 学测考科数不应5选4,而要5选3
若大学采计4科,只有社会或自然1科之差,升学压力未减,也可能是5科全考,大考笔试
压力若不减轻,学生也有难有余力发展P,学校亦难以发展多元适性的选修课程。
二、 重视学习完整与学生学习历程(P)
P参采完整6学期,申请入学延后至高三下学期结束后再进行,可以解决学生高三学习干扰
与不完整的乱象。学生学习历程有助落实多元选修的课程安排、培养学生多元实作能力、
彰显学生多元特质。加上学生学习历程是以学校本位展现学生特质,在升学机会上让偏乡
与弱势学校有机会被大学看见。
三、 大学设招生专责单位,提升审查学生学习历程(P)的公平与品质
P是此次大学考招变革的重要关键,P的审查工作不仅决定大学招生的品质和竞争优势,更
影响P在高中的落实。过去,大学只依赖大考成绩来录取学生,并不了解高中的课程教学
和学生学习样貌,在未来大学招生思维需要改变,促进高中和大学间彼此的认识和连结,
为了彼此共同的学生有更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