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回实作精神 再造技职春天

楼主: chiayimayor (夢已經振動奮鬥毋通放)   2016-03-28 17:34:00
文章出处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591865
2016-03-28 联合报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台北市)
寻回实作精神 再造技职春天
回顾一九八七年解严前,为了因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政府透过经建会等单位,实施人力
计画方案,各级学校的兴建、办学种类与招生数量等,都受到经济部门的规画与管制。直
到一九九六年教育改革松绑之后,出现了所谓的“钟摆效应”,高中职与大学校院的发展
速度从以往的高度管制,走向几乎难以控管、近乎放任的另一极端,尤其大量的“五专改
制大学、学院”,造成国内技术人才的严重衰退。
尤其是整个技职体系受到严重的压缩,高职、专科,学生人数大幅锐缩与学校经营困难,
如:二千年精省,连续四年公立高中职毫无资本门经费;加上少子化招生困难等因素,学
校财务恶化,出现实习工厂闲置、设备老旧与教学设备遭到拍卖等问题。尤其在国内社会
发展及产业由制造业转为服务业下,导致高职生就读设计群、餐旅群人数供过于求,至于
其他工业类科则大幅减少。师资需求上,餐旅、美容、设计业界教师人数多,但铸造、钣
金、模具、海事、水产等稀有类科,甚至连农业类科如园艺等教师人才难求。
至于技职大专校院,则因升格速度过快,加上技职教育政策的重点方向,让各校办学朝“
普通大学化”方向发展,教师须具博士学位、升等向论文看齐,难以维持技职生动手能力
特色,更对产学合作力有未逮。
从上述种种问题来看,当务之急,除恢复过去类似经建会等全国人力供需长期追踪机制外
,教育部与就业部门须及早建立各级学校数与科系等人才统计等大数据数据库;重视基层
传统产业之师徒制与学校教育如何结合;落实高职群科课程及技职专业课程的衔接与实习
机会;正视技职体系学生具有“偏才”、“动手操作”与“非传统学术性向”等多元能力
,改善高职及技职大专校院统测与入学条件,让以操作或实务技能为主的产业人才,在高
职毕业能直接进入职场,未来再以在职进修方式进修。
在教育资源上,调整技职教育经费只占普通教育七成与升学机会分配不公等问题。尤其对
比普通高中、大学更复杂的技职师资培育与教师进修,应有不同于以往的精进作法,提升
技职教育实务教学比例。
在产学合作方面,如何透过税制诱因等改革,提升业界资源投入教学与实习之意愿,缩小
产学差距,畅通业界与负责技职教育政策人员相互借调管道。透过更科学化、系统化与透
明化的资讯,让家长、教师、学生与人民在升学及就业间,真正建立“职业无贵贱,所得
靠实力”的观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