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桃园神社拜天照大神遭批 市府:神祇送回

楼主: pigass (不要哀求学会争取)   2023-03-14 23:35:32
关于日治时期的神社过渡到战后忠烈祠的场域及功能性转变,台师大的蔡锦
堂老师著有数篇论文讨论。专文针对桃园神社-忠烈祠流变者,则可以参考
台师大历史学系潘映儒硕论 《神圣空间意义的建构与竞逐-从桃园神社到桃
园县忠烈祠》,对于何以桃园神社挪作忠烈祠使用后的建体保存相较于其他
原神社更加完整有所爬梳,也指出其背后可能的含意。
日治时期广泛在台湾进行神社建设,是为了因应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的精
神动员需求, 亟欲由上至下塑造民族性/国族的一种国家设施,无可讳言其
目的必然来自殖民者的功能性需求;有趣的是,根据相关研究,中华民国军
事委员会和国民党组织开始倡议设置忠烈祠的时间,与日本将明治维新前后
的“招魂社”改称为“护国神社”的时间相仿,其目的按照蔡锦堂老师的说
法,俱是塑造国殇叙事的“神圣空间”。神社及忠烈祠的功能性其实是相当
接近的,如是,战后利用既有神社空间做为忠烈祠使用,不仅只是表面上的
便宜行事,更重要的,实则是一个政权利用自己的国族叙述去覆蓋前一个政
权的国族叙述,将两个政权的“国家宗祀”在同一个空间场域(神社)进行了
转换。
唯有确认了这个历史脉络,我们才有可能知道忠烈祠为什么会设置在旧有的
神社空间、以及其塑造国族神话的目的何在;以相同的角度,我们也才能够
指出神社奉迎天照大神不妥之处,也许更在于此一举动对接上了皇民化时期
塑造国族神话的意识形态工程记忆。
神社运营团队的部分决断,许或正是出自对于相关脉络有欠了解,面对相关
的历史遗绪,我们更需要的大概是了解相关脉络以后,对之加以解构、剖析
,兴许才能相较清楚的认知与指出可能的问题症结;倘若面对存有疑义的历
史解读,选择的应对手段却是挪用另一个被统治者建构的意识形态叙事,那
么我们也就只能持续受限在相仿的困境之中了。
作者: tofukingkion (豆腐)   2023-03-15 02:02:00
好文先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