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偷走霄里拆掉的天公庙及霄里路那些古厝

楼主: jones921245 (jones)   2019-06-13 18:38:33
哈囉!我是地方贼,欢迎大家,喜欢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图文网志版:http://t.cn/AiCRCg5X
可以顺便偷走贼的脸书按赞,支持我的文字:http://t.cn/RmPbrSh
之前有人说我都没有写故乡桃园的文章,趁最近霄里玉元宫被拆就赶快来写写
其实贼家是近几年才搬到八德,但搬到八德之后,我因为在台北读书就很少回去
那时候是去年趁返乡投票,骑Ubike到霄里晃晃,没想到现在才生出文章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给点文章的意见,或对霄里地区的记忆
[路 #宵里路] 偷走霄里拆掉的天公庙,及霄里路那些古厝们 #八德区 Bade Dist / 桃园市 Taoyuan City
前阵子有在脸书分享,内坜瑯嬛书店举办的霄里地区导览,其实贼贼在去年九合一大选当天,投完票就从八德大湳家中,骑Ubike晃过一次霄里,只是都没有机会写文章。昨天看到玉元宫管委会以修庙为理由,开始拆除日治时期改建过一次,但有二百多年历史的霄里玉元宫,觉得很可惜,那些杰出的木构造、彩绘和装饰将不复见,所以特别写此篇纪念一下。
八德前乡长,同时也是水彩画家的邱创干先生,曾在日治时期绘制过当时改建后的〈霄里庙〉,以及其街景。虽然未绘制出立面,但可以看见当时的霄里的模样,庙正殿后方也没有后来盖起的三层大楼。关心桃园地区文化资产保存的“阳明一街实验工坊”,也曾与元智大学通识教学部合作创作《桃园文化廊道》插图,绘制霄里玉元宫。除了过往的照片之外,这二件可说是以艺术方式为改建前的霄里玉元宫留下纪录。
虽然贼贼是桃园人,不过也满少听到霄里这地名,最近问了贼爸,原来以前陪他去工作途中,会经过霄里和关路缺,那次也是在家投完票没事,才骑脚踏车去晃晃,不过八德人开车真的满恐怖的,骑脚踏车要小心。虽然霄里现在只是个小地名,但以前可视为凯达格兰族的一个大社霄里社,范围大致在八德,霄里再加上番寮、龙潭铜锣圈附近。《番俗六考》一书中也曾描述龟仑、霄里平埔族人的样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的《重修台湾府志》将位于桃园台地上的坑仔社、南崁社、龟仑社,及霄里社通称为“南崁四社”,不过前三者因为在南崁溪流域上所以关系较为密切,霄里社反而像独立的社群场域,与邻近的三峡、大溪、杨梅,甚至竹堑一带的族群关系比较紧密。霄里社最大家应为萧家, 萧那英于乾隆三年到三十二年(1738-1767)担任霄里社通事,握有霄里不少土地,与官方关系也甚好。
乾隆年间,霄里地区也受到移民势力的影响,乾隆二年(1737年),薛启隆以桃园为中心开垦,南到霄里地区。乾隆六年(1741年),薛启隆和知母六共凿霄里大圳,引山脚下的泉水开水源灌溉,这也是霄里地区汉人和平埔族合作开垦的基础。而在欠缺水源的桃园台地,霄里大圳的开凿吸引了不少移民前来,甚至有<食不完霄里米>的谚语。因此,乾隆年间,广东人吴、谢、彭、 何、钟、卢、袁等家族移垦霄里,形成霄里客家七大姓。
这篇会沿着宵里路往下骑,介绍沿途各姓的祖厝,在宵里客家七大姓之中,这里就有三大姓吴家、何家和谢家的祖厝,也会看到几座浣衣池,在宵里地区有十座浣衣池,这篇也会介绍重要的一座。至于袁家、彭家、钟家、卢家则不在这条路上,贼当初也没造访到,只好等下次再补充了。最后文章则会回到宵里大街上的玉元宫
在霄里玉元宫对面有一条“宵里路”,这路上不只农田广袤,还有不少古厝,贼就慢慢的骑脚踏车,享受着八德越来越少见的农村凉意,一路骑到最底下的霄里池。在霄里路,第一个会遇到的古厝是吴屋公屋“至德堂”。吴家的渡台始祖吴仲立,祖籍在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携家带眷,渡过黑水沟来台湾,溯淡水河上行至主流大嵙崁溪,登陆后选择在霄里新兴庄开垦定居。
吴家也成为霄里客家七大姓之一,至德堂这座祖堂是于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在原地重建,三年后完工,是传统白墙黑瓦三合院祠堂。据说当时的落成安位祭祖祭典,宴客百余桌,场面十分浩大,不只轰动霄里庄,就连中坜、平镇的村庄都有人来凑一咖。原本日治时代的祖祠,在经历多年风雨后也不堪毁损,在民国九十年(1989年)至德堂再次重见,早无原本的模样,也不知神龛上是否还悬挂着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所立的“至德流芳”。
对了,至德堂前方有座水祠,这是客家祖厝所讲究的风水。那天天气非常好,从水池往前望去,一整片稻田,再加上远处的高山,视野极为开阔。说到水,当时来台拓垦首先想的当然是用水问题,要有水才能滋润、灌溉农田啊!而霄里新兴庄崁下泉水,是中坜台地与桃园台地断层崖下的涌泉地带,当初吴家会选择立足在此也不意外,而在至德堂旁边也有一座与“水”有关的石母娘娘庙。
当时吴家先祖因发现这里泉水充足有利耕作,便在此落地生根。早期医疗不发达,婴儿若有病痛啼哭时,就会去祈求神灵保佑。而在她们每天打水的井头上方有一块大石头发出圆润光芒,她们推测这块石头应该有灵性,便去向她祭拜,约定好若婴儿状况有改善,每月初一、十五都会来答谢神恩。据说真的有不少小孩因此康复,很多人都来认石母娘娘作义母,后来也盖座庙,奉祀被认为是石母娘娘的石头。
这也算是客家人独特的自然崇拜,贼最近在苗栗三湾也有看到一间石母祠,就像前面所说的祭拜石母,就是要保佑小孩健康长大。因此,在农历四月八日石母娘娘生日时,母亲也会做些糕饼,带小孩去祭拜。通常家中有新生儿,也会像石母娘娘请示,祈求成为祂的义子,并带“纤”,直到平安长大才拖纤。因为,石母娘娘在井头上,故称“水井石母娘娘”。
石母娘娘旁边源源不绝的泉水,不只有人洗衣服,还有很多人会专程开车来取水,不知是为了家中省水,还是这里的泉水真的特别香甜?贼在那十分钟就来了四台吧!而泉水丰富的霄里,过去也有很多浣衣池,在最近的社区规划下,还把它们做了编号,像上面石母娘娘旁边的为二号浣衣池。离开吴家至德堂往下走,会到何家卢江堂,这里好像也有四、五号浣衣池,贼没有印象了,但网络资料说水源不多,而且挺脏的。
何家也是霄里客家七大姓之一,先祖何思宗渡台时间推测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之前,这在古文书《乾隆二十年(1755)黄仁贵立杜退田契》当中有记载。也因何思宗在当地开垦有成,便有堂弟何衍宗于嘉庆四年(1799年)来台投靠,后何衍宗家族南下,至湖口地区发展,也成为当地不小的宗族。关于卢江堂的资料,贼并没有查询到,不过看外观应该也是修建不少。
前面提到二个移居霄里的七大姓,两间的古宅都改建了不少,再往前走则有一座红砖老屋“唐朝居”,相较前两间就比较古朴,特别的是他们是霄里少数的闽南家族“李姓”。唐朝居过去是间土角厝,由稻草和水泥所筑成。民国六十年(1971年)才重建成现在的红砖水泥古厝。左右两旁也为了生活上的所须加建,却有点损及古厝的观赏,不过毕竟是还要住的房子,也不是我们这些游客可以说嘴的。
离开唐朝居,隔着一条巷子又有另外一栋红砖老屋“喻竹居”,同样是此区少见的闽南式建筑,也是李姓。这喻竹居于民国九十六年(2007年)被列为历史建筑。一方面特殊闽南合院的护龙类型,在霄里地区少见,而且门户是木作的,彩绘和剪黏也颇具特色,保存的也很完善。此外,它的砖工也十分细腻。最重要的是屋主对老屋的保存维护很正面,这也是这栋闽南老屋在客家地区能存在九十年的原因啊!
再往下走,围篱后方有另一间古厝,名为“文馨堂”,同样也是李家后代,所以李家在被认为是客家聚落的霄里这条重要的村庄或路上,就有三间老宅啊!李家移居台湾一开始是在大溪,后来才辗转至霄里经营农作和茶叶,现在霄里应该也找不到茶园了吧!文馨堂好像也是五十多年前改建的,毕竟还有人在里面著,过去的砖瓦可能不堪使用。
拜访完文馨堂,下一站则是霄里路规模最大的谢家祠堂“宝树堂”。谢家部分则回到了霄里客家七大姓之一,谢家渡台始祖谢廷松为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只身来台,于淡水上路,后来辗转至霄里,并筑茅屋定居开垦。从古文书可以推敲出,谢家历代从买卖水田到有茶埔可瞨出的业主,代表他们在此开垦有成。此外,谢家就霄里玉元宫的管理和改建的出资都有相当贡献。
骑完霄里路,贼也介绍了五间古厝,三个客家大姓,一个闽南大户,不过这条路其实还有别的古厝和小庙可以参观啦!ˇ不过刚刚讲到谢家与霄里玉元宫的关系,就让贼来说说这座位于长兴路(114县道),这条八德通往中坜地区要道旁的宵里地区信仰中心。乾隆十六年(1751年)霄里地区因旱灾欠收,为求开垦能顺利、来年能丰收,而建立一座供奉天、地、水等三官大帝,而称“三官庙”。
大正四年(1915年)霄里居民集资改建,并增祀玉皇大帝,并将祂同奉为主神,而改名为“玉元宫”。庙宇于隔年修建完成,庙内有“玉元宫碑记”。贼贼没有照到这块碑记,有兴趣的可以去庙里参拜时,顺道一观,庙上记载了霄里客家七姓对当时建庙捐俸的贡献。此外,从正门石柱、龙柱、殿内石柱、龙柱以及木联,都可以看到霄里客家七姓当时捐献盖庙子孙的名字,也可想见七姓对宵里地方发展的重要性。
庙中也有几块日治时期的老匾额,与“玉元宫碑记”同样能佐证这座庙当初改建的历史。民国一百年(2011年)十一月,玉元宫建庙260周年时曾举办庆典活动,还与北港朝天宫圣母一同祈福绕境。对了,玉元宫屋顶上的剪黏细致丰富又逗趣,前殿为三川殿,仍保留早期所建的石柱和对联,龙柱雕刻极为强劲,很有价值,后殿则是三层楼的现代大楼。不过现在要看到前殿挺难的,就像前面所说,再整修啊!
作者: stp6 (踢批陆)   2019-06-13 20:13:00
推~
作者: a6444long (a6444long)   2019-06-13 20:33:00
认真文!推
作者: meiare (妹啊)   2019-06-13 22:08:00
推推
作者: Yelnats28 (live)   2019-06-13 23:13:00
感谢认真文分享 觉得霄里很美 玉元宫拆掉也让人伤心
作者: taiwang8man (回到原点)   2019-06-13 23:44:00
为何要拆除???
作者: jamie0523 (Han)   2019-06-13 23:54:00
作者: ooseven (宽心)   2019-06-14 02:48:00
楼主: jones921245 (jones)   2019-06-14 11:21:00
好像是说木梁毁损
作者: Yelnats28 (live)   2019-06-14 12:45:00
没有经过文资审议是可惜 不然有机会修复 哪个古蹟没有毁损
楼主: jones921245 (jones)   2019-06-14 12:53:00
真的,直接经过庙方委员同意也蛮傻眼,可能当初没有人注意到要提报吧
作者: kimisky (kimi~)   2019-06-14 23:40:00
大推~~
作者: Ciran11 (轻轻飞起)   2019-06-15 04:22:00
推用心,玉元宫拆掉真的很难过,本来很美的
作者: light23 (超爱拉拉熊杯杯)   2019-06-15 10:42:00
推 好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