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石门水库兴建迁移卡拉社部落 郑文灿

楼主: pigass (不要哀求学会争取)   2018-05-22 23:12:49
※ 引述《stanlyleu (苍穹之战神重返人间)》之铭言:
: 个人觉得内幕不知道的时候持保留态度
: 民国46年兴建时被迫迁
: 1。当时真的完全没有任何补助或补偿金吗?那当时安置在大溪时一毛钱不给的让他们自
: 己盖房子自己找地方住吗?先找出当年的安置费有无成比例原则
: 是多给 还是给的很吝啬不成比例 这个要查 如果当时安置费给予恰当 现在又何须要再给
: ?
根据手边的资料,石门水库兴建期间的征收补偿调查,约略始于1956年5月,迄同年8月
勘毕。水库淹没范围包含大溪区三层、八结、阿姆坪,复兴区竹头脚、拉号、水流东、
新柑坪、角板山等地区,区域内住民合计原住民128户、汉族288户,总计2,870人。
根据石门水库建设委员会于1965年出版的《石门水库》一书记载的土地征收补偿办法,
大抵摘录如下:
(1)土地地价及地上物,一律照时价以现金补偿
(2)自耕农除补偿金以外,如愿承租公地,并得每户平均配租公地1.455公顷(1.5甲)
.
.
.
(4)公地开垦,除土质改良费由本会负担外,余水沟道路之设施费,由本会补助半数
(5)迁移居民每户拨租公地297.54平方公尺(90坪),供其自建房屋及晒场之用。迁移前
由本会建筑临时田寮供其使用
(6)承租地满三年,连同基地一并放领
另在部份文件中另有如下记载:
依计画及合约,每户发给迁移费5,000元、田寮费4,000元,计9,000元为建筑补助金。
凡订约居民,应于订约后十日内将上项补助存入土地银行,由本会与银行洽订贷款办法
,数额依房屋造价,减除本会补助,贷予五成。
如果官方纪录属实,补偿金部分确实有所给付,至于后端安置的部分,如无误解,大抵
似乎比较偏向补助,而非由政府部门全责负担。
: 2。之后各种天灾人祸造成的流离 并不是可以预测的吧 这些流离史造成的财物损失等等
: 的不能算在政府头上吧。。。
是时政府将水库淹没区移民分作五批进行迫迁,汉族移民分别迁往今观音区草漯、树林
、大潭以及大园圳头等地。除了居民的迁移,淹没区内兴建于清光绪16年(1890年)的阿
姆坪南雅宫亦受迫迁影响,当时祭祀圈头人决议分配补偿金另起四座宫庙,即为现今大
溪百吉复兴宫、三民东兴宫、角板山福兴宫以及位于观音的复兴宫。
至于原住民部份82户则迁往大溪中庄一带,然而,中庄本就属于河川行水区水库完工不
久遭遇葛乐礼台风,石门水库首次泄洪就使中庄移民村遭遇严重洪害。家园残破无法安
居,部分居民在遭遇洪灾后选择迁回山区、或者自行搬迁往他处,泰半居民则由政府觅
地另迁。由于政府部分迟迟未能找到合宜的公有土地安置居民,最后是拨用海岸的保安
防风林做为安置用地,即为大潭第二移民新村。
大部分用做安置移民的移居地,都由政府委派工兵或相关单位筑有屋舍,但周边设施却
未必齐全,部分口述资料便指出新村所在的滨海砂质地未构筑路面,砂土烫脚难行,后
来是由传教士募得资材方能铺设道路。
此外,新村位于桃园大圳支线末端,灌溉水源缺乏,兼以政府拨予移民耕作的,多是移
除防风林后的滨海沙埔地,土地贫瘠以外,甚至多有树根残株未见移除者,耕作甚为困
难。因此部份论文内收录的观音树林汉族移民口述资料便尝提及,由于滨海地区耕作困
难,在水库尚未完工蓄水前,甚至有部分移民会往返两地耕作,以维系生计。
环境恶劣以外,1974年高银化工厂设厂大潭,造成当地大圳及地下水源严重的重金属污
染,移民因此多有因重金属污染罹患疾病甚至死亡者。部分居民指出,政府疑似包庇厂
方,取缔不力甚至封锁讯息,迟至1978年方才验得重金属,又再导致当地于1982年后被
迫休耕。1984年居民围厂抗争,尚且是由桃园团管区(后备指挥部)领军警于厂外架设拒
马拦阻。
至于1990年大潭被指定为特定工业区,新村移民再次遭遇征收迫迁这件事,就不多提了
...
: 3。精神上?。。。民国46年就被迫迁
: 当时就已经成年的人如今大概快挂光了 当时还是儿童的人能有多少记忆?召集大家回来
: 讲故事。。。。。。。。是可以看看还记得多少啦。。。
: 而且 已经离开那如此久又四散各地了
: 说不定都住到中坜桃园等市区了
: 真的会愿意重新住回大溪区盖的住宅群吗???
: 我个人觉得。。。。只是。。。。想要。。。。钱。。。。就这样:)
如果没变动的话,复兴区公所附近的历史文化馆中有一个常设展,便是在介绍当年泰雅
族原住民因水库兴建迫迁的相关经验;如果有机会去阿姆坪搭船游湖,通常会安排泊靠
水库中的枕头山(或称姜母岛),没记错的话,岛上的居民许多都是当年由移居地再迁回
水库定居的水库移民,甚至开游艇的大哥,也有本身即是水库移民的。
我想说的是,记忆不会确实不见,这些事情也还不是什么非常遥远的事,如果一个民族
的伤痛(被屠杀的、被侵略的、被奴役的)可以存在千百年,那么失去家和土地的记忆就
不可能这样长存下去吗?
我想,旁观者自然不可能妄称全然理解这位议员提案的用心和目的,也未必通盘认同在
当地重建社会住宅的功能性,但是那些发生过的事情是真的,而今有人愿意再度提起这
件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作者: Lampaininder ( )   2018-05-22 23:43:00
推一个认真资料
作者: mswinnie (文子鱼)   2018-05-23 00:21:00
结论是当时已经补助过了。
作者: iwannashot (奶油會飛)   2018-05-23 03:50:00
推 认真找资料
作者: Yelnats28 (live)   2018-05-23 08:41:00
感谢分享安置地根本很糟
作者: h10874 (千年)   2018-05-23 09:33:00
作者: cikod (Ajde)   2018-05-23 21:48:00
作者: wuchiou (wuchiou)   2018-05-24 08:4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