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地名的故事
https://taronews.tw/2018/05/17/38402/
作者李筱峰 2018-05-17
大溪,旧称大嵙崁,是平埔族凯达格兰族语;桃园原称“桃仔园”,八德旧称“八块厝”
;龙潭旧称“菱潭陂”…
https://i.imgur.com/hm0OODN.jpg
八德旧名八块厝。图为八德中正堂。
桃园市文化局提供。
地名的背后隐藏着历史的纵深,蕴含着先民生活的痕迹。这一期,我们来到桃园,体会其
地名的故事。
从地名看到南岛民族祖先的影子
芦竹有南崁地名,荷兰时代称 Lamcam,为平埔族之中的凯达格兰族“南崁社”。汉字写
法分别出现“南崁”、“南嵌”、“南坎”。南崁社后又分出“坑仔社”。
龟山在 17 世纪中叶荷兰统治时代的荷兰户口表出现有 Konroumangh、Cournangh、Kouro
nangh 地名。到了 1734~4 年(雍正 12~3 年)的《雍正台湾舆图》则出现“龟仑社”
地名。这些名称发音,显然有相同来源,为平埔族之中的凯达格兰族社名音译。
桃园在 18 世纪初曾有“虎茅庄”的名称,据说“虎茅”亦系平埔族凯达格兰族语。
中坜一带在荷兰时代的户口表记载有 Kipas/ Kibabbe/ Kypabe 的地名;清领时期 1685
~1704 年间绘制的《康熙台湾舆图》出现有“之巴”社;1762~1765 乾隆年间绘制的《
乾隆台湾舆图》则写成“芝巴林”社,这些名称都是同源的凯达格兰语音译,是平埔族的
凯达格兰族的社名。
八德一带在荷兰时代的户口表有 Sousouly/Soulaleij/Sausaulij 的地名,对照第一部台
湾志书,高拱干的《台湾府志》中出现有“霄里社”名,以及前述的《雍正台湾舆图》中
的“霄里社”,都是相同来源的凯达格兰族语音译,这是凯达格兰族社名。所以现市内仍
存有霄里里。
大溪,旧称大姑陷、大姑崁、大科崁、大嵙崁,也是平埔族凯达格兰族语。
从以上地名可以知道,桃园和台湾其他各县市一样,早就住着许多南岛民族的先民,他们
都是我们台湾人的部分祖先。
反映移民拓垦及生业
桃园原称“桃仔园”,因 18 世纪中叶垦户遍植桃树,故称“桃仔园”。1829 年(清道
光 9 年)清代印行的《东槎纪略.卷三.台北道里记》出现了“桃园”一词。为原地名
“桃仔园”去“仔”字后称之。
八德旧称“八块厝”,18 世纪清乾隆初期原有八户人家的闽、客移民到此居住下来,分
别有谢、萧、邱、吕、赖、黄、吴、李等八姓,每姓各筑一屋,故得“八块厝”之名。
平镇以前曾称“广兴”,1744 年(清乾隆 9 年)广东嘉应州客属移民宋姓与戴姓二族进
入开垦,开拓荒埔有成后,因是广东移民兴业,故称“广兴庄”。所以现在市内仍存有广
兴里地名。
新屋地名,源自于汉语族移民拓垦初期,常遇到平埔族人出草,乃放弃原来住屋另谋此地
建筑新屋;另一说法,广东惠州府陆丰县移民范集景与妻雷氏生一子,名范文质。范集景
早死,其妻携孤子范文质改嫁姜同英。范文质成年后娶妻生五子,五子为感念姜同英养育
其父之恩,均将其姓冠以二姓,成为“范姜”复姓。1751 年(乾隆 16 年)范姜五兄弟
前来本乡开垦。1854(咸丰 5 年)范姜家族兴建规模宏大之祖堂,乡人指为“起新屋”
。
龙潭旧称“菱潭陂”,先民在拓垦之初,以其低洼之地,汇积溪流之水而成水陂,时日渐
久,野菱蔓生,称之“菱潭陂”。
看到地势环境、地表景观
大园旧称“大坵园”,福佬话称旱田为“园”,水田为“田”。大坵园即一大块旱田的意
思。
中坜旧称“涧仔坜”或“涧仔力”。“涧”指山挟水,描述二溪之状态(老街溪和新街溪
二大溪流之间)。中坜的称呼则大约在 1871(同治 10 年),意指在竹堑及淡水间之坜
地称之中坜。
今复兴区旧名曾称“角板山”,台湾首任巡抚巡抚刘铭传来到本地北部,见大嵙崁溪支流
诗朗溪两岸河阶平坦如板,其北方又有突山之山峰如角,乃称此地为角板山。战后 1947
年改制为新竹县角板乡 ; 1950 年改制为桃园县角板乡。
观音旧称“石观音”,1860 年有黄姓农民拾得一天然石块,酷似观音菩萨,称之石观音
。举人黄云中等感念神恩建寺,初称福龙山寺,后又在拾获石观音之处发现涌泉,乃改名
为甘泉寺。此地也因该寺石观音而名之。
大溪因为位于大科崁溪岸的重要市镇。
杨梅旧称“杨梅坜”,1787(乾隆 52 年)汉人沿着社子溪进入今杨梅盆地开垦时,见附
近一带长满杨梅树,因而以“杨梅”来形容此小盆地(坜)。
芦竹旧名“芦竹厝”,芦竹为芦苇的一种,高度数尺长,叶细长且尖,形状似竹。1821~
1850 年(清道光年间)垦民在芦竹繁茂之地建村(另一说,以芦竹茎编盖的住屋)而得
名。
郑氏部队扎营之处
芦竹有营盘村,郑氏政权时期在今五福宫前后附近扎营招佃开屯,所以今天该地有营盘村
(五福宫即创建于郑氏政权时期)。
地名显示族群特色
闽南语称房屋叫“厝”,客家人称“屋”。“厝”与“屋”是区分福佬与客家聚落的指标
。所以“芦竹厝”是福佬人(闽南移民后裔)聚落;新屋则是客家村。又如平镇曾有“宋
屋”,由于来此开垦的广东嘉应州客家人移民多为宋姓,故习称此地为“宋屋”,现市内
仍存有宋屋里地名。
再者,“坜”为客语,指四周围较高的丘陵,中间有溪谷流水所经过的小盆地,亦即凹下
之坑谷。所以,中坜、内坜、杨梅坜等地,皆为客家人较多的地方。又如 18 世纪中叶以
后桃园地区已逐渐发展成二大聚落,除“桃仔园”外,还有“涧仔坜”,看此地名即可知
是客家人较多的地方。
地名的雅化、吉祥化
曾经叫做“菱潭陂”的地方,因“菱”与“灵”同音,故而出现“灵潭陂”的称呼;再因
“灵”与“龙”的闽南语泉音及客语发音相近,最后发展成“龙潭”。
平镇曾称安平镇,清乾隆初期的移民为防御盗匪及原住民袭击,在交通要道处搭建守望寮
,故曾称“张路寮”(“张”为张望之意,“路”为道路,)。1760 年(乾隆 25 年)
设置“张路寮”后治安转佳,改名“安平镇”,取平安无事的吉祥之意。
日治时代更改的地名
我们知道 1920 年台湾地方改制,日本殖民当局顺势更改台湾各地的地名:
“石观音”改为“观音”。“大坵园”改称“大园”。
“八块厝”去“厝”字后称“八块”。“安平镇”去“安”字后称平镇(以与台南市安平
有所区别)。
“杨梅坜”改称“杨梅”。“芦竹厝”改称“芦竹”。龟仑社旧名,改为“龟山”庄。
https://i.imgur.com/9CZqZuM.jpg
位在大溪的斋明寺。桃园市文化局提供。
战后出现的政治性或道德性的地名
战后国民党政府的性格,可以从地名的更改看出,例如:
“八块”取同音雅字,及四维八德之意,改名“八德”。
大科崁溪改名“大汉溪”。1954 年将泰雅族的角板乡,改称“复兴乡”。
显示偏好道德教条及大汉沙文主义的色彩,这种色彩在其他县市仍可以找到相同的印证。
作者:
YAchine (牙签)
2018-05-20 12:32:00本然就先有南崁才有芦竹的
作者: ccw2013 (路人甲) 2018-05-20 12:49:00
看完了赞,谢谢分享
作者:
g60710 (yuchen)
2018-05-20 13:16:00谢谢分享 详细解说
看完了,长知识其实角板乡不错啊,高雄的旧三民乡也改成那玛夏市了
作者:
proplus (P+)
2018-05-20 13:40:00谢谢分享
有看有推 感谢分享 多了解自己故乡的出处蛮好的如果这些地名都用改回来 会更有感觉XD
作者:
bla (暱称一共要八个字)
2018-05-20 14:47:00支持复兴乡改回角板乡
作者:
TaiwanNeko (å°ç£å°å°è²“)
2018-05-20 15:02:00记得原本是要叫南崁乡,是大竹人反对才叫芦竹乡
作者: sean821220 (Elbow_brother) 2018-05-20 15:12:00
推长知识
作者:
sbflight (舰娘在手 天下我有)
2018-05-20 15:12:00推
作者:
stanlyleu (蒼穹之戰神é‡è¿”人間)
2018-05-20 15:50:00简单来讲就是俗够有力啊。。。
作者:
pooznn (我~~~是来被打脸滴!!!)
2018-05-20 16:24:00现在推南崁区正名公投 搞不好会过
作者: tofukingkion (豆腐) 2018-05-20 16:49:00
谢谢分享,解说的真好
作者:
wuchiou (wuchiou)
2018-05-20 17:16:00每天骑广兴路有感
作者:
rex510 (é›·å…‹æ–¯)
2018-05-20 17:37:00桃园人长知识了
作者:
sbflight (舰娘在手 天下我有)
2018-05-20 19:10:00支持正名角板乡
作者: eager168 2018-05-20 19:22:00
受益良多
作者:
n911303 (I`m Eva)
2018-05-20 19:26:00长知识推!
作者: happyjudy10 (今朝醉) 2018-05-20 19:38:00
长知识 推!
作者:
aahhaa (.)
2018-05-20 22:07:00棒棒棒
作者: shiwa 2018-05-20 22:28:00
推
作者:
sa029893 ( Jamba Juicy ~*)
2018-05-20 22:35:00谢谢分享
作者:
Kerdison (阿拉蕾和小金鱼)
2018-05-20 23:27:00反正山区原住民的声音小 改成什么仁爱、信义、和平、大同、复兴 也不会有人抗议的 奸你娘国民党
作者:
qn (9n)
2018-05-21 00:17:00推
作者:
ristart (invincible)
2018-05-21 08:16:00谢谢分享
作者:
RLIM (阿åˆ)
2018-05-21 11:48:00谢谢资讯
作者:
irene160 (鬼出示人滚)
2018-05-21 14:18:00复兴乡改回角板乡啦
作者:
kchx ( )
2018-05-21 15:49:00长知识,谢谢分享!
作者:
YAchine (牙签)
2018-05-21 17:53:00连当年竹围都叫南崁港了
作者: baldwinz (予王) 2018-05-21 19:45:00
赞赞
作者: fortyfour (伍小弟) 2018-05-21 23:32:00
好文
作者:
s9245034 (angel1997)
2018-05-22 09:36:00推
推所上教授对他县市有兴趣的可翻阅"以地名认识台湾",去年底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