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桃园青农首组机械工班互助合作社

楼主: Yelnats28 (live)   2018-05-03 20:38:28
自己的缺工自己救,桃园青农首组机械工班互助合作社
https://ez2o.co/9ktfK
2018年04月26日 农传媒
文、摄影/ 林宜洁
桃园市9位青年农民今天成立全台第一间农机互助合作社,首任理事主席陈士贤表示,社
员们分别种植水稻、茶叶、蔬菜等等,共有十数台农机,由于生产作物不同,农忙期错开
,机具人力互相支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今年预计再招募15位生力军,训练农机操作技
能,期望在台湾原有单一作物代耕的模式外,走出一条整合在地资源,提升生产效能的力
抗缺工新模式。
不同作物农民,产期错开,开启机器人力互用新模式
陈士贤因为参加桃园青年农民联谊会,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伙伴,大家经常在聚会时分享
从农遇到的挑战,共同点就是缺工,“农忙高峰期时候真的找不到人帮忙。”陈士贤表示
,社员们各自生产不同作物,包含水稻、杂粮、茶叶、蔬菜、育苗与花卉,也都拥有不同
的农机具,经过讨论,决定要尝试机具与人力互相支援。
“一台农机那么贵几百万,大家也都很专业会操作,既然作物产期错开,不如互相支援,
提高机器使用率,也能有效利用人力。试了四、五年,发现效果很好,可以创造新的模式
。”陈士贤表示,以往换工的方式多以相同作物的农场互相支援,但是农忙的时候其实都
抽不开身,农闲的时候,机器也完全用不上,在新的机械互助模式下,资源得到最好的利
用,因此决定成立“桃园市青年农民生产合作社”。
合作社社员之一的沛芳有机综合农场主人洪静芳表示,合作社成立能带来两种利益。第一
个是可以互用的机具不用一人买一台,原本已经有机具的,可以借由使用率提升,分摊成
本。另外则是在农闲时间,农场的人力可以去帮别人做工,还可以赚薪水。“大家都得利
,原本一个人要做一个礼拜的工作,大家一起可能几天就完成了,工作效率提高,甚至可
以提高生产规模。”
生产根茎类作物的社员曾能崇举例,“之前种9千颗红萝卜,用两种机具跟施肥,一个人
工作至少要5小时才能完成,因为合作社社员来帮忙,不到2个小时就搞定了,其它时间还
能做别的规划。”
全台首间机械工班互助生产合作社,为全台农业生产模式写历史
在农委会农业人力办公室、桃园区农业改良场与茶业改良场的共同辅导下,这个合作社的
成立可说是在为台湾农业写历史。农委会辅导处长朱建伟指出,桃园青年农民的组织能力
很强,异业结合的能量惊人。“未来农委会也希望成立机械团,这个合作社成立是农委会
乐见的尝试。”朱建伟也肯定,如果桃园的农民能率先将这个模式做起来,可以影响全台
湾的生产走向。
农粮署北区分署长苏宗振,在桃园市青年农民自组的机械工班互助合作社成立大会上表示
,台湾农业面临严重缺工问题,机械化生产绝对是未来的走向,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成功
整合资源,也是在为台湾的农业生产创造新的生产模式。
农委会青年农民辅导计画陪伴师李华隆则表示,机械代耕在全台已经有一些模式,像是水
稻代耕已很成熟,但是这种不同作物混合的机械工班,把产季错开,且培养不同机械专业
人力的合作社模式是全台首见。
培养农业生力军,接班扩大工班服务
陈士贤表示,除了合作社社员自身农场的伙伴,今年将透过农校毕业生或者返乡青年扩大
招募15位新血进合作社实习,以培养更多专业人力。“我们希望以战代训,基本训练后,
直接下农场,学习机械操作。”陈士贤补充,未来会规划训练时数,透过实习,逐步养成
具有专业等级的师傅。
“我负责的是水稻曳引机,从实习生到师傅等级至少要有1000-1200小时的实作经验,不
同的农机,我们也会有不同的师傅去带。”陈士贤指出,虽然每个人擅长的不一样,合作
社还是希望训练可以操作多种机械的人才,让整体工班的素质稳定,农忙时也才能互相调
用支援。
陈士贤指出,合作社未来也计画聘用专业经理人作为单一窗口,负责行政作业与接洽,让
从事技术生产的农民专心回归生产,望政府也能帮忙媒合有管理专才的人才,让合作社的
运作能更上轨道,稳定走出一条农业互助生产,改变缺工困境的新路。
▲“桃园市青年农民生产合作社”今于桃园龙潭举办成立大会,行政院农委会辅导处协同
桃园市农业相关部门皆到场祝贺,期望为台湾的农业缺工问题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农传媒
https://www.facebook.com/agriharvest.tw/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