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转录]谈杀人证道理念的外道源流

楼主: jccup (正气歌)   2016-01-28 14:48:29
转贴:龙空论坛 作者:盗泉子
杀妻证道非正道——谈杀人证道理念的外道源流
关键字:两晋南北朝、佛教、道教、摩尼教
简介:从摩尼教东传看摩尼教外道思想对道教佛教理念的浸染
摩尼教的赘疣
 我乘自然光明道气,从真寂境飞入西那玉界苏邻国中,降诞王室,示为太子。舍家入
道,号末摩尼,转大氵去轮,说经诫律定慧等法,乃至三际及二宗门,教化天人。摩尼之
后,年垂五九,金气将兴,我法当盛。西方圣象,衣彩自然,来入中洲是效也。当此之时
,黄白气合,三教混齐,同归于我。仁祠精舍,接栋连甍,翻演后圣大明尊法。
  
  ——敦煌文书《太上洞玄灵宝老子西升化胡妙经》
  
  此段经文出自《老子化胡经》,其文乃在老君指示文子化身释迦摩尼之后,将降临西
那玉界苏邻国,化为太子摩尼,说三际二宗教法,教化天人。
  
  世人多知老子化胡之说,然而化胡经毁于元代焚经之祸,仅宋代之《老子八十一化图
》尚存残篇,及至明代,儒士学僧言及化胡,大略以为老子化为释迦,或老子教化释迦,
实为谬种流传。然而化胡经之说,亦保存于摩尼教所伪造之佛典之中,如敦煌藏经洞文书
中又有《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一部,系唐玄宗时摩尼僧拂多诞所著,其卷首即云:老君托
孕,太阳流其晶;释迦受胎,日轮协其象。而摩尼教之祖师摩尼光佛降生,则援引佛教《
观佛三昧海经》云:“摩尼光佛现世,常施光明,以作佛事”。复引《老子化胡经》云:
“我乘自然光明道气,从真寂境飞入西那玉界苏邻国中,降诞王室,示为太子。舍家入道
,号末摩尼,转大氵去轮,说经诫律定慧等法,乃至三际及二宗门,教化天人。摩尼之后
,年垂五九,金气将兴,我法当盛者。”
  
  当知摩尼教之教主摩尼,诞生于西元216年,亦即我国之三国时代,此公活动于古波
斯萨珊王朝,即化胡经中所谓苏邻国,其教义,亦博采拜火教、基督教及佛教理论,犹受
基督教诺斯替派影响极深。因此,摩尼教宣布拜火教、基督教及佛教之教主,皆为明尊所
派遣之神,现存之摩尼教典籍,多称其他教派之教祖为其前辈,如耶稣为夷数佛,并列为
中亚及西亚教区的重要神明,一如观世音之于阿弥陀。而在老子化胡经中,摩尼则俨然成
为了老君降临尘世的化身。作者并借老君之口表示,年垂五九之年,摩尼教将传入中国,
中国的道士应奉行摩尼教之教法(年垂五九,金气将兴,我法当盛。西方圣象,衣彩自然
,来入中洲是效也。当此之时,黄白气合,三教混齐,同归于我。仁祠精舍,接栋连甍,
翻演后圣大明尊法。
  中洲道士,广说因缘,为世舟航)
  
  至于中亚发掘出的另一些摩尼教残经,更有摩尼对弟子作出的弥勒佛预言:“今释迦
入灭,神女告汝,以待弥勒”。
  
  由此可见,作为后进宗教,摩尼教所采取的传教策略是以融合其他宗教甚至不惜造作
伪经,以换取传教空间。此种论调,与秉承摩尼教余绪而混杂诸教系统的白莲教(净土宗
化摩尼教)、罗教(禅宗道教化摩尼教)、一贯道(佛道儒基督伊斯兰五教共和之奇葩摩
尼教),可谓是一脉相承。盖摩尼教立教之初,欧亚大陆之上各大宗教体系已然成熟,信
仰“市场”已被占据殆尽,不如此不能够获取摩尼教生存发展之空间。
  
  然而,由于各大宗教基本已形成了其信仰内核与基础文本,摩尼教这种神似日后基督
教耶稣会“西儒代东儒”的权变式的媾合传教法,很难起到“以夷变夏”的目的,反而是
将自身消解于其他宗教之中。
  
  然而,这些消解于其他宗教之中的摩尼教成分,虽不为大害,却也催生出了变异的赘
疣,在佛教,即为弥勒下生、一揆一向的地上佛国野望,在道教,则体现为激烈夸张违逆
人情的“仙试”考验。
  
  荆轲守在其早期作品《风起紫罗峡》中所描绘的“入仙道杀妻明志”即属于此种摩尼
教成分在道教传统中的赘疣,且为最为有害之一种。
轻贱人命之仙试
  
  早在南北朝时期,佛徒甄鸾作《笑道论》,详列当时道教所新造经论上百部之谬误,
其中第二十四条引新造之《老子消冰经》云:“老子语尹喜曰:若求学道,先去五情:一
、父母,二、妻子,三、情色,四、财宝,五、官爵。若除者,与吾西行。喜精锐,因断
七人首持来。老子笑曰:吾试子心,不可为事,所杀非亲,乃禽兽耳。伏视七头为七宝,
七尸为七禽,喜疑反家,七亲皆存。”
  
  此《老子消冰经》今已不存,盖道门南北朝时期几大重要派别如上清、灵宝、南北天
师道,其传承一者神仙方术,二者为黄老之说及汉儒之学。老子云“吾有三宝,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汉儒之学则最为推崇孝悌之道,似《消冰经》所云尹喜“
杀七亲”提头来见老君,此种行径大类天杀星李逵,绝非道流所为。实际上,同时期的诸
多高真,如魏夫人、葛稚川、陶弘景、陆修静、寇谦之等人,多系士族高门出身,以博雅
多学闻名,即便如孙恩等人,也多为庶族知识份子出身,乃至于孙恩身死之后,犹有五百
水仙之说以怀念其人。倘若道门以宣传杀七亲求道为主流,南北朝时期中国道教与儒士的
蜜月期恐怕早已结束了。
  
  当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社会内部之阶级矛盾与外部之民族矛盾都极端尖锐的时期
,借助道教救世主金阙帝君李弘名义而起义者亦不在少数。那么如《老子消冰经》所描述
的这样态度激烈,甚至带有共产主义者与自己家庭决裂态度般的求道行为,是否出自起义
者之手?
  
  事实上,虽然自太平道举事以来,道教内部一直存在着地上神仙邦之理想,亦有种民
道官之制度,并在天师道割据政权中实行过一段时日,然而亦基于道教承袭自汉儒之传统
,所崇尚的乃是文官制度。所立教区名治,所立道官名祭酒,传教之靖室,不立神像而陈
设笔墨经卷,这些都表明了太平道和天师道之理想社会中,除了将儒家文官换成道教文官
之外,和儒家之圣王政治并无太大不同,只不过在道教的理想政治制度中多了一个作为帝
王引导者和天命引导者的圣贤以制约王权罢了。
  
  在这种道教式的文官政治当中,传统道德依然是最重要的圭臬,道教的治政理想也绝
非另一类成熟宗教所表现出的那种对传统秩序的绝对否定。因此,根据道教的教理与传统
理想,《老子消冰经》可以说完全不存在一丁点的产生土壤。
  
  然而,鼓动采取如此激烈甚至与普遍意义上的道德所不容的手段对抗现实的教派也不
是没有,它们全部出自那些被迫害的弱者的宗教。
  
  没错,我是在说当了几千年亡国奴的犹太教、被罗马帝国折腾了好几辈子的基督教,
唯一的特例是没怎么被迫害却把那本《旧约》全部照抄,从此脑子发抽到今日,被列强爆
菊花百年,终成原教旨主义大成的伊斯兰教。
  
  当然,也有享受了一把教主被钉十字架和被禁教待遇的摩尼教。
  
  摩尼教在受到波斯国王瓦赫兰一世迫害之后,大举东逃。须知,此刻的波斯还没有逊
尼派什么事情,完全是拜火教的天下,而在基督教早期和摩尼教早期,背弃了密拉特信仰
或者酒神信仰的罗马公民或者背弃了拜火教信仰的波斯臣民未必有释迦摩尼那度化全释迦
族皈依的能力。历史上那些被处死的殉教圣人,很有不少是被亲眷告发乃至送上断头台的
。比如死在情人节的圣瓦伦丁、捧著首级走入墓地的圣安东尼以及一打以上被自己娘老子
干掉的圣处女之类,这种血腥的宗教斗争发展下去,就应了耶稣或者说摩尼教夷数光佛的
那句名言:“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
  
  虽然后世的神学家整出了无数玄虚的理论将此扭曲为灵肉分离、神人分离之类,但是
放到这些受迫害宗教的历史环境里看就再好理解不过了——宗教信仰的区别造成了大量的
人伦惨剧。而本身就接受了基督教不少理论且遭受了等同于基督教早期迫害的摩尼教,同
样继承了基督教教徒爱闹家庭分裂的恶习。
  
  而曾经当过很长一段时期摩尼教徒的基督教早期著名教父奥古斯丁则在他批判摩尼教
的文书里提到了摩尼教极不同于其他宗教的一种生命观:
  
  由于摩尼教崇拜光明,厌患肉身,故将肉身视为囚禁光明自性的牢笼与魔物诞生的温
床(一切魔男及魔女,皆从肉身生缘现,又是三界五趣门,复是十方诸魔口——摩尼教文
书《下部赞》),因此,奥古斯丁所见的摩尼教徒竟怀有以下一种诡异的理念——“为了
避免你的光明尊神的一部分被禁闭于肉体中,你不愿送块面包给挨饿者。你由于害怕犯下
想像中的谋杀罪,却真正地杀了一人!当你遇见一个挨饿者而不给他食物,他很可能饿死
,那你肯定要被视作谋杀者。按上帝的法律,你若不给食物,就是谋杀者;而按摩尼之法
,你若给就是谋杀者。”
  
  此种理论,极类似于印度外道中那些厌患自身的苦行外道。特别是佛教律藏十诵律中
所载的不净观事件,与摩尼教此种理论的形成有极大的关联。
  
  《十诵律明四波罗夷法卷》记载,释迦教授众比丘不净观法,其中诸如自身三十二观
法,观想内脏肺腑肠胃之中的残渣血肉粪便尿液等物,九种墓墟观法,观想自身尸体的膨
胀巨人状、鸟兽撕扯状、腐烂状等。如今的人久经恐怖片考验,尚难当天涯国观的恒河浮
尸贴精神攻击,何况是以高强度的心理暗示观想,此种观法,导致大批僧侣生出求死之心
。然而释迦僧团禁止自杀,僧侣乃以衣钵财物贿赂一名外道梵志鹿杖,鹿杖接受财物之后
,杀死数十名求死比丘,可算是安乐死医生们的祖师了。在《十诵律明四波罗夷法卷》中
,有魔王眷属赞颂鹿杖梵志说:“善人汝得大福德。是沙门释子未度者度未脱者脱兼得衣
钵。”
  
  鹿杖梵志受到鼓舞,直入僧团之中高呼“谁未度者我当度之,谁未脱者我当脱之。”
  
  而这种以杀度化之信条,与摩尼教之厌患肉身、解脱自性光明的理论何其相似!
  
  道教以清静、贵生为宗旨,而就在甄鸾《笑道论》所引南北朝新出之道书中,复有《
造立天地记》一部,其云:老子化胡,胡王不伏。老子打杀胡王七子,国人一分。
  
  在《造立天地记》中,老子打杀胡王七子,国人一分而名之化胡,与佛教所载之鹿杖
梵志之行为又何其类似。
  
  两晋南北朝时期,除上清灵宝诸家所传黄庭、灵宝、度人等经外,多有道流复造经论
,而将外国经籍改易为道书之事多有,而摩尼教东传,恰在晋时开始。摩尼教经论改头换
面为道书者,亦多发于此阶段。
  
  摩尼教的这种行为,有摩尼教自发伪造经论者,比如《老子化胡经》之老子化身摩尼
。亦有造作道书之人学养不深而选取摩尼教经书者,如《老子消冰经》及《造立天地论》

  
  这种摩尼教系统伪经的窜入,对于道教的伤害并不严重。盖因摩尼教传入中国之后,
它那种甚至远超出佛教教理的轻肉体轻世俗轻现世而偏重精神世界的教理,以及本身刻板
之教规,终因扫到唐武宗灭佛之台风尾而溃灭,徒留白莲教之类秘密结社的孑遗。
  
  然而摩尼教的极端反世俗倾向,却在道教的发展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外道浸染之仙试
  
  在道教仙话之中,仙人考验弟子之仙试多种多样,如壶公试费长房、张道陵试赵升、
钟离权试吕洞宾等。
  
  在这些仙试中,有几种仙试是较为极端的。
  
  其一是食秽。
  
  壶公试费长房,将仙药变化为爬满蛆虫的粪便,费长房不敢吞服,遂失仙缘。
  
  按上清灵宝及天师道教义,乃是标准的士人宗教,以好清好洁为基本。上清派《无上
秘要》等道书中,详细罗列了各种解污秽法与净水、净屋宇、净坛场的方术,污秽、尸体
等均为极力避免之物。然而壶公试费长房,却以污秽之物为仙药。须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道教外丹术亦极流行,所宣传者为玉液金浆五金八石等金石药物及灵芝蟠桃等瑞草仙果,
如青乌公服金液、卫叔卿服云母等,方为仙传之主流。有学者认为壶公之壶,实为胡之误
,而胡公也并非道流,而是贩药之胡人,实为古印度之狗戒外道。
  
  古印度九十六种外道中,狗戒外道以学习狗的行为作为修持方法,则壶公居于壶、令
弟子食秽物就极好理解了。所谓居于壶,实为狗戒外道学习狗之行为,居于局促之狗窝之
中,而食秽物更是狗戒外道之本等——狗改不了吃屎么。实际上此种外道受害最烈的乃是
中国佛徒,自汉末狗戒外道随佛教一同传入以后,比丘窖藏粪便取发酵粪水入药,名之龙
汤。陶弘景犹将僧人以粪汁入药之事记入道书之中,直到唐代多有学僧入印度学法,方才
揭破此数百年之恶习。
  
  其二是苦行恒心的仙试。
  
  此种仙试较为著名者为老君试傅先生。傅先生偶遇老君求道,老君与之木钻,令其钻
石,三十年后,石开而得神仙丹诀。
  
  而比这更极端的例子也有,比如某人求道,仙人令守龟吐丹,一待千年;又比如兄弟
二人求道,仙人令刻数十万字道经于石壁,错目一瞬,即无仙缘。
  
  大抵此种仙试,与魏伯阳之服丹假死、张道陵之摘桃落崖,以考验弟子是否以身相殉
的仙试一样,是在考验教徒之信仰坚定与否。
  
  那么另一种仙试,则不免秉承了早期道教所受的摩尼教乃至印度外道之薰染,带上了
一种诡怪的逻辑。
  
  此种仙试的代表是老君试杜子春之三生哑口和钟离权试吕洞宾之满门遭劫。
  
  诸如荆轲守《风起紫罗峡》中杀妻子换取入道机缘甚至《老子消冰经》比此更为极端
的杀满门换取入道机缘这类求道法及内藏的价值取向,是极难获得中国社会认同的。鉴于
中国之现实,这种极端地杀亲求度做派渐渐地被削弱甚至消除了,然而在道教的仙传里还
能看到此种赘疣的影子。
  
  比如杜子春故事里,老君令杜子春守丹炉不可开口,杜子春经历恶神杀身、地狱受刑
、转世女身等劫难之时,始终不曾开口。然而最终儿女被摔死,他终于开口惊呼出声,也
因此被老君说成功亏一篑,爱欲未终。
  
  早期的道教,魏华存夫人是云英早嫁,葛洪有鲍姑添香,至于刘根之于樊云翘,萧史
之于弄玉,更是数不胜数。此刻的道教内部,女性教职人员有较高的地位,对于婚姻问题
也较为通达。然而随后的在同以佛教为主要代表的外来宗教的接触与磨合下,外来宗教的
宗教世俗对立观也随之侵染。杜子春的故事里,儿女死于面前而必须不言不动,这种对世
俗生活的绝对否定,就是此种浸染最好的注脚。
  
  当然,比起早期的《老子消冰经》中自杀满门的做法,杜子春仙话已经尽量淡化了这
种来自摩尼教的对家庭、婚姻、繁衍的绝对否定,而将场面安排在幻境之中。可是宋代开
始兴起的吕洞宾仙话,又把这种摩尼教传统发扬起来了——这也和宋代摩尼教的吃菜事魔
信徒活动频繁有关。
  
  在吕洞宾仙话里,钟离权十试吕洞宾的第一试是吕洞宾的全家人一夕暴毙,吕洞宾依
照礼法收敛亲族,同时却心无悔恨。最后在幻境里,吕家满门又复活过来。
  
  此一试的内核几乎等同于《老子消冰经》中,尹喜杀七亲而七亲首级变七宝,七尸变
七禽,七人不曾受害的极端事例。只是吕洞宾仙话的作者,将尹喜直接杀害七亲改动为了
满门无端暴毙,避免了读者对此类仙试生出反感之心。但是,纵观道教仙话的演变,从早
期摩尼教经书所窜入后所出现的尹喜杀七亲,到杜子春仙话的儿女死不动心,到吕洞宾仙
话的满门暴毙无哀毁,其内核是不变的。即是分裂灵性与肉体、宗教与世俗,为此不惜以
最激烈的手段而排斥之。
  
  荆轲守作为泛道教信仰的写手,早年会迷失于此类摩尼教混入道教的神话模版之中,
而写出杀妻求道情节,也就不难理解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