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台湾文学与中央书局

楼主: sitifan   2015-08-03 00:23:54
台湾文学与中央书局--巫永福《台湾文艺》111期,1988.5-6  
  现在要开一个书局是司空见惯,并不稀罕,可是一九二零年代的台湾却是件很不容易
的事。除资本金之外,必须有毅力、学问与见识。其时台湾的人口只有四百多万,受日本
教育读日本书的年轻人还不多,老一辈的人是读汉书。记得当时家父虽能写、讲日本语文
、却多在读三国志演义、东周列国演义,西游记、论语等汉书。家里还请鹿港人汉学先生
许果堂来教家妨妹三字经、工子文、尺牍、论语等。我在埔里公学校读书的时候,日本教
师教日本语文,并有台湾人教师以河洛话教汉文,虽然后来日本政府废止以台湾话教汉文
,却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是时教科书是缴费由学校配给、学课轻松、课余就是往田野钓
水蛙、捡田螺、掠泥鳅、虾仔、扪蚬仔等活动,非常有趣而悠闲。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后,我在埔里还使用过前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成丰、光绪等有四角孔的铜
钱,说是呆钱仔,以线结五个为五厘钱,可吃一杯杏仁茶,加吃一油条,普通称油炸粿,
另再给五个呆钱即可。其时尚有无孔的五厘、半钱、大小型一钱、特大型二钱的明治铜钱
、五钱、拾钱、二拾钱、五十钱的银角、明治壹圆龙银。   
  因为是双语教育,台湾人就读埔里公学校,学汉文,日本语文。日本人读埔里小学校
。埔里公学校为红砖平房,规模堂皇的现代化学校,后来学生增多,又为学生通学方便,
分开为南、北公学校。旧校舍成为埔里镇公所,现成果菜市场 及镇民集会场所。年纪稍
大,不能入学的人即入国语(日本语)传习所。埔里小学校是木造的现代化学校,现成埔
里高级中学。一九一五年为重视台湾人子弟教育,以林献堂、林烈堂为中心向全省仕绅捐
募创立台中中学校(现为省立台中一中),一九二零年,一群台湾人在东京的留学生创办
杂志“台湾青年”,鼓吹文学,台湾人权,要求台湾总督政治改革,请愿设置台湾议会,
而开始台湾新文化运动。因此,自一九二二年嘉义市中山路以社会图书为主的兰记书局开
张迄今,虽只有十二坪规模不大,却是台湾最早,历史最久的书局。接着一九二六年,台
湾杰出的政治运动家蒋渭水在台北大稻埕创办文化书局。同年六月,以大雅张濬哲、张焕
珪兄弟、鹿港庄垂胜提唱募资,稍具规模的中央书局成立,成为台湾新文化运动的一环。
这有名的台中市中央书局先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以株式会社(股份有限公司)中央俱乐部
发起募股,一九二七年一月三日租用台中市宝叮三丁目十五番地木造平房(市府路一零三
号现改建为天主教惠华医院)开业,并购隔邻角地中正路一二五号木造平家作为仓库及员
工宿舍。光复后中正路一二五号改建为钢筋三层楼,迁移营业至今六十多年。
  据自立晚报丛书,叶荣钟编述的‘台湾民族运动史’“第六章台湾文化协会/第四
节文化运动的影响”里面,有关中央书局的记载:“中央书局是鹿港庄垂胜发起,得到丰
原大雅张濬哲,张焕珪兄弟的大力支持而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十日创立。原来定名为中央
俱乐部,书局是事业的一部分而已。但因时势变迁,人事隆替,尤其是文化协会左右分裂
的结果,继劲不继,大部分的事业无法实现,于是首先开业的中央书局,遂成为唯一的事
业,到后来变成为一纯然的企业组织,不符创办当时的原意。中央俱乐部是中部的文化协
会会员及支持者自动组织的事业。可以说是文协的别开生面的生力军,莫怪警察局视为文
协活动的地盘之一”.   
  中央书局创立的目的其趣意书是这样写的:“夫社会生活之向上,有赖协同互相之社
交的训练,而普及健实之新知识学问,启发高尚的新生活兴味尤为目下之急务。同人等有
鉴于时势之要求,想在台中筹设一俱乐部,内设间素食堂,静 雅客室,供清洁之茶室水
果为往来人士会谈安息之所,加以普及良书便利学校之趣旨,置图书部分售国文(日文)
书籍外,普为不通国文(日文)或惯读中文的朋友便宜计,特为介绍中文书报,时开各种
讲习、讲演、音乐、演剧、电影等会,藉以增益学识品性,启发高尚的生活兴味,训练协
衷和乐的社会德性,而于花天酒地之外,别建崇美健实之文化的欢乐世界。一方面兼营精
雅合用的中外房具及其他学用品,以适应社会之新需要,刺激活动好学之美风。唯这种事
业原非个人营生专利之机关………”。当时参加中央书局的人尚有雾峰林献堂、诗人林幼
春、林资彬、林少聪,和美诗人陈虚谷,草屯洪元煌,大甲陈炘、杜清,清水蔡年亨、杨
天赋,员林张花、赖烈火,太平林垂拱、杨路汉,神冈林碧梧,潭子林西陆,彰化赖和,
台中张深切、郭顶顺、张深蠕、林金峰、张风谟、张聘三、张星建,竹山林月汀,埔里巫
俊等。而俱乐部的命名是受英国、美国之俱乐部,法国沙龙的影响。认为在殖民地台湾,
为同志间沟通声气,交换意见,特别有其实际需要。且台中市是台中州治地,台中市、台
中县、彰化县、南投县都在辖下。是台湾民族、文化运动的中心,各地人士往来甚多,故
有创设一俱乐部之议。但可能是创立时之资金估量短绌,开大规模的一个书店其固定设备
,满屋的书籍文具,流动资金,购买现有房地产之后,就没能力设简素食堂、静雅客室、
讲堂、娱乐室等事业。因此才有中洲俱乐部的衍生。中洲俱乐部位于台中公园附近,是一
所古色古香的中国式古建筑物,有庭院、娱乐室、谈话室,有静雅客室,并供清茶,成为
欢迎来往人士集会场所,以补足中央书局的缺陷。但是中央书局在输入及普及中文书籍这
一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了解,可以说尽了很大的努力。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
要保存一线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脉,是当时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老的父兄所梦寐不能忘怀的
问题。台湾全省各地诗社林立就是这种思想的表现。当时贩卖中文书籍的书局寥寥无几。
而且贩卖的都是线装书,新文学运动以后,出版的书刊几乎完全没有,而中央书局与蒋渭
水所经营的文化书局在困难中能为台湾中文读者服务,尤其是把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新潮
流导入,在接受新思潮,新文化的意义上是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与贡献,但文化书局规模
比较小,影响也不如中央书局。
https://localwiki.org/taichung-literary-landscape/%E4%B8%AD%E5%A4%AE%E6%9B%B8%
E5%B1%80?&redirected_from=%E4%B8%AD%E5%A4%AE%E6%9B%B8%E5%B1%80%E6%B4%BB%E5%8B%
95%E7%B4%80%E9%8C%84
作者: lupins (〈仙黛逸踪‧八式问剑〉)   2015-08-03 00:28:00
推中央书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