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用“杂感”,是因为看完这部剧的感觉很复杂
这部其实一直收在我的清单内,但直到李铭顺得了金钟男主角奖后我才终于点开来看
因为想说的颇杂,所以用条列式吧
1.据说这部剧原型是汤英伸事件,是一桩原住民被汉人欺压后杀人的案件
但在这部剧却改编成外籍移工被原住民欺压然后杀人的故事
我觉得这点相当值得玩味,也带着一种讽刺的意含
是在表达人总是会欺压比自己更弱势的族群吗...?
2.令秋部长说:“不杀就不能阻止继续杀 如果一定要杀就要杀在最好的时机”
“只要给群众他们想要的,就不会有人记得他们应得的。”
我想起《延禧攻略》里面的一段戏
剧中娴妃的父亲那尔布与另一位官员被派去赈灾,中间贪官污吏层层剥削导致粮食到了前线
已经所剩无几,一同赈灾的官员贪墨逃跑,导致灾民暴动,死了不少人,那尔布因此入狱,
剧中皇上与太后讨论杀与不杀的一段对话大概是这样的:
太后:“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啊”
皇上:“可是那尔布是无辜的”
太后:“他并不无辜,他是无能。那么多的地方赈灾,可只有他一个地方发生暴动”
太后:“人民要那尔布的人头,你就送上那尔布的人头给他们,至于那些贪官污吏,以后再
慢慢办”
太后:“不杀那尔布,就要彻查这桩案子,包括你的皇叔、宗室,想想先帝爷就是被他的亲
兄弟跟宗室联合反对,导致最后他只能以杀止杀”
会想到这段,一来是因为民意相同,二来是因为令秋部长的话
杀阿布,是民众想要的
三来,部长所说的话同样也是“以杀止杀”的意思
部长想推动废死,无论背后动机为何,她是废死的支持者,但同时她也是一个政客
她明白党团已经有立场,甚至要弄走她,她要达到目的,所以她将当下无法阻止的死刑加以
操作
阿布并不无辜,他确实杀了人
但他的死刑背后是否符合程序正义?看剧的你我都很清楚
3.看完这部以后大家热烈的讨论这部剧是不是想讨论废死
然而我看完以后,第一个想到的却是“这部剧告诉我们司法有多么黑暗”
死刑存废的民意是可以被操作的
最后的审判是可以因为法官的私人因素被操作的
死刑犯背后的真相是否为冤狱是可以被拿来被当成棋子的
我想起《最佳利益》里方筝说的一段话:
“真相从来都不是法院争论的重点,不是拥有真相的一方会赢,而是赢的那一方,就是真相
”
这部剧最后没有大快人心的反转
苏普里安托没死可以当证人、可用来作为动机的影像记忆卡没有被消灭、莉娜听到了未成年
的证词、有权力申请重新精神鉴定的令秋部长,眼看着局势可以反转,真相可以被揭穿,最
后阿布却还是被执行了死刑
印证了那句“赢的那一方就是真相”,再次显露了法律的黑暗面
4.“台湾民众有七成的人对司法公平性缺乏信心,
七成五认为台湾法律只保障有权有势的人,
八成认为穷人比有钱人更容易被判死刑,
但是,八成五的人支持死刑。”
当老佟杀了欺压他们的白浪时,族人拍手叫好,纷纷说他是英雄
当阿布杀了欺压他的阿汉时,他成了族人人人喊打的王八蛋
即使人们认为司法不公,即使同样身为平民或穷人的民众认为穷人比有钱人更容易判死,但
他们仍然支持死刑,为何?
因为事情不是在自己身上,判的是别人
这部剧同时也表达出“人们想要的只是他们认定的真相”
5.当没有人在乎真相的时候,废死就只是一个假议题
废死支持者最大的理由是冤狱
但要避免冤狱的出现并不是废死,而是找出真相
当整个司法体系不追求所谓的真相时,死刑产生了冤狱,废死却让真正的恶人逃过了一劫
这部剧很好看,看完令人满满的惆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