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四楼的天堂-她与母亲至死方休的“对抗”

楼主: marukooooo (以欣)   2021-11-14 14:53:22
《四楼的天堂》-她与母亲至死方休的“对抗”,原来是“心疼”母亲的呐喊 |剧评part1
喜欢有图文穿插与及排版的人可以点入以下连结(方格子):
https://vocus.cc/article/618fc7a4fd8978000119e2c7
公视 的《四楼的天堂》,在11月6日的周末进入最后二集。
这部剧一开始会吸引我想看的原因在于,它是以人们身体的疼痛作为入口,而后轻轻地探进
每个来到“天堂”寻求推拿的客人深藏于心底的挣扎。
“心灵的伤身体会记住”是这部剧的主轴,也是我近年与慢性疼痛交手后,最大的体会。
《四楼的天堂》共有十集,每一集有不同的客人,带着不同身体部位的疼痛来寻找推拿师天
意( 黄秋生 饰)
而在这十集中,会不时反复出现的几位客人是:
心理师张琪( 谢盈萱 饰)、街头涂鸦客宇宙( 范少勋 饰),以及剧场演员小绿(王真琳 饰)

在角落星这系列的剧评,会聚焦在这几位人物,以及另外一位我私心想谈的“暗黑女神Leto
”(孙可芳 饰);
为利读者阅读舒适,这系列的剧评会分成三篇(有毅力的话)
这篇part1先来分享我在剧中所看见的“张琪与母亲的母女心结”这部分。
【至死方休的“对抗”?心理师张琪与失婚母亲的结】
在四楼的天堂正式播出前的预告,就呈现了张琪与母亲(潘丽丽 饰)之间对于女性踏入婚姻
的岐见:
“妳若不结婚,我死了以后要怎么交代?”
“婚姻怎么可以用交代的态度?”
“有多少女性因为这种价值观而成为一个等门的人,妳看妳!妳觉妳快乐吗?”
乍看之下,我们会以为这是要上演那老掉牙的“世代冲突”,又或者以为导演想单纯表达“
现代独立女性”的某种刻板呈现。
然而,看到后来,会发现预告这一幕,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引子,
为的是要引出,多年来深藏在母女关系的结以及张琪自身对于感情那道跨不过的坎…
至于,那句“妳看妳!”其实,隐藏着更深的含意,这部分我们后面再谈。
【无法靠近彼此的“结”,来自共同却无法说出口的“痛”】
张琪暨作为心理工作者,同时又作为一位女儿,大概多少能觉察,她无法与母亲在身体与心
理上靠近…
推拿师天意教她可以如何为母亲按摩经络时,她告诉天意,自己与母亲不是那种肢体上能有
亲密接触的关系;
然而,母亲的罹病与生命将至,使得张琪开始想尝试去靠近母亲,这不可避免也会去触碰到
童年的自己。
而想当然的是,她们彼此“一碰就痛”。
她们母女间,隐约存在着一个未解的结。
结成一团的结,让彼此间多了一团不明障碍无法真正触碰;然而,也是因为这个结,使位于
结两端的人牵连在一起。
想解,也解不开;想靠近,却又无法靠近。
这是自古以来,很多女性与母亲关系会面临到的情境。
父亲在张琪小时候,便因另有感情的去处,带着愧对离开了她们母女,也因此母亲一直称父
亲为“那个人”。
母女之间的结,就在于“那个人”,那个让母亲感受到被离弃的人、那个对“小琪”说抱歉
,再也无法陪伴妳了的那个人。
失去,向来是生命的重大失落。
尤其是面对所爱的人离去,那种失落与痛苦可能暨巨大又空无,张琪与母亲长年共同在这样
的失落中,
然而剧情中,似乎未曾见过母女俩好好谈过这件事。
有一幕张琪开车载着母亲的路上,张琪开口说出:那个人走了,她有去他的告别式…
而母亲却表现的漠然与毫不在乎的样子:
“告诉我这个干嘛?”
被母亲压抑的悲伤与愤怒,没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呈现。
“它们”变成了母与女之间的那团无形的结,“它们”也在她的体内慢慢长成了有形的肿瘤

咨商界的朋友们曾分享,有时会有一个很奇妙的情形,那就是:
似乎常常刚好遇见正与自已面临相似议题的个案,不论是有关自我形象、原生家庭、情感关
系等等…
因而,才有这句“助人者自己能走多深,才能带个案走到多深”的咨商箴言。
第一集时,张琪正陪伴一位目睹父亲家暴的个案,而这位个案成年后竟又掉进了婚姻中的家
暴;
后来,这位个案的父亲在临终前,她与母亲也去见了她们的“那个人”,原本个案期待母亲
会对父亲说些什么,但母亲没有多说…
张琪有感而发地告诉这位个案:“不管爱或恨,其实能够说出口,都是好的。”
我想,这也是她想对自己与对母亲说的话。
【原生家庭的剧本,牵动我们对爱的选择】
一个人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或进入什么形成的关系,其实一路都有迹可循。
让我们再次回到张琪与母亲对于“进入婚姻与否”争论的那一幕对话:
“当初如果我早点离开‘那个人’,你现在就不会受我影响了”母亲无奈地说。
而这马上引发张琪的反驳:
“那个人那个时候怎么样,跟我现在怎么样,一点关系也没有!妳不要乱套因果关系!”
虽然,母亲在她的婚姻中落空了,但她似乎仍期待女儿要找到一个所谓的好的归宿、并且生
儿育女。
看似矛盾,但也不矛盾,或许因为母亲失去了可以陪伴她的人,她不想女儿也这样孤单,仍
希望张琪可以进入婚姻;
因此,对于女儿的“不婚主义”她有几分自责,认为大概是自己的婚姻状态让女儿对婚姻的
价值产生不信任。
对于这点,张琪是否认的,并且是严正的驳斥母亲。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小时候,她目睹了原本疼爱自己的父亲,在她还不明白为什么的情形下,选择了离开,留下
她与压抑的母亲;然而,纵使母亲是那么的压抑自己对“那个人”的生气,她还是望见了母
亲落泪的样子。
父亲忽然的离开,以及母亲在婚姻落空后的压抑自我、情绪不稳定,都使“小琪”的安全保
垒垮了,家说解散就解散。
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提出广为人知的“#依附理论”
他认为幼年时与母亲或重要他人的互动,会深远地形塑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看
法:
自己是否值得被爱、他人是否能够信任或依赖。
发展心理学家的马琍.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进一步设计了“陌生情境测验”的实验
,透过观察婴儿在经历母亲暂离、陌生人进入的情境所引发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将孩童的依
附型态大致分类: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焦虑矛盾型依附(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回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 难以分类的混乱型依附(Disorganized-disorien
ted Attachment)。
而母亲照顾孩子的品质,会影响孩子依附形态的倾向。
张琪的母亲是压抑的,婚姻的消逝,使得被留下的那一方深感痛苦
而一个失去爱的母亲,很有可能无法有稳定的自我去回应孩子;至于父亲的离开,更让年幼
的她感到困惑。
心理学家认为:
在我们孩提时所经历的依附关系,会间接的影响在往后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在恋爱
时会采取同一方式来对待他们的爱侣。
当友人邀约张琪的伴侣“庄医师”( Umin.Boya(马志翔)作品集 饰)一同聚会吃饭,张琪很
坚持地表示:
“自己不会参与他的生活,而他也不必来参与我
的。”
“关系也不是套上权利义务就好。”
或许,在张琪的心底,她害怕去依赖他人,因为他人很可能忽然就消失了,就像父亲在她小
时候留下她那样;
而最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利义务关系-婚姻,在她的童年经验里,也不是爱的保证。
“如果从来没有拥有,那就何来‘失去’?”
这往往是许多“逃避型依附”者脸上毫不在意的面具下,隐藏在心底最深的呐喊,这呐喊不
论是当事人或对方都听不到,因为声音化成了“逃开”的行为。
#逃避型依附 者,通常只能相信自己,对他人可能持有不信任的态度,因为相信或依赖他人
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不安全或脆弱的感觉。
以张琪这个角色在四楼的天堂这部剧中所呈现的样貌:
作为心理师的她:
是低焦虑并且独立的、有自己的专业与看法,排斥有承诺的亲密伴侣关系、不愿涉入对方的
生活太多,很难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等等…我想多少带着逃避型依附的倾向。
然而,当她与庄医师的“非典型情感状态”被周刊报导出来,而对方向媒体发表“爱妻宣言
”后,她感觉到自己“被切割”了,原来对方不是她想的那样。
而其实,她也不是她自己想的那样:
她其实渴望情感、渴望被爱,也害怕失去爱,也依赖著那段她认为“没有依赖”的关系;
然而,原来就算这关系本就不存在承诺与义务,失去它还是那么受伤。
有时,就算我们觉得自己能因着“选择”而逃离原生家庭的伤,然而谁也逃不了。
我们做的选择,尤其是对爱的选择里,往往根源于对原生家庭里,关系伤痛的逃离;
可是,逃离只会带来更多逃离,我们能做的只有勇敢跨过去。
【一辈子的对抗,原来是在呐喊:母亲,我希望妳快乐】
剧中场景从医院与推拿所来来回回,而回到天意的“天堂”时,她对师傅天意说著:
自己与母亲对抗了一辈子,最近好像快要和解了,母女间好像还有没有说的事,但母亲已经
走了…
其实,在张琪的心底,她想对抗的,不是那个独自扶养她长大的母亲;她想对抗的,也不是
婚姻制度或普世对于关系的价值观;
她在抵抗的是“失去自己”
-她的母亲失去了自己,一辈子都在为他人而活。
有一个场景,是张琪开车载着母亲,母亲回忆起她这一生,似乎都在为女儿烦恼…
再母亲病逝后,她打开母亲的衣柜,发现母亲仍保存著“那个人”的衣物的那一刻,她终于
流下了眼泪,痛哭问著:
“妳这一生,到底有没有为自己活过?”
“妳这一生,到底活得快不快乐?”
看到这幕,忽然明白,其实她与母亲的对抗,是她心疼母亲的呈现。
她心疼母亲这一生都在等门、都在等女儿长大、结婚…
即使是陌生的“那个人”,母亲竟然还一直为他留着的衣服…
人,有时很难真的觉察到,自己感受及行为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
张琪认为她在“对抗”母亲,并且向母亲证明自己这样的生活方式也很好;但她没有发现,
这么用力的对抗与证明里,藏着是对母亲的不舍…
当张琪证明著自己,或许在她的内心有这样的期待:
好希望母亲能像自己这样,为自己而活,她希望母亲除了是位母亲,更是“她自己”。
作为女儿,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母亲活得快乐。
原来,这辈子她与母亲的对抗,竟是心疼母亲的另一种呐喊。
“结婚怎么能用交代的心态?”
“妳看妳!”
张琪多么希望她的母亲能够“看”到,这一生她一直都在为别人而活。
也许,母亲在天堂,已经看到了。
总结
我们从母体滑落到人世间的那一刻,妇产科医师剪掉了有形的脐带,然而母亲与孩子的依附
,却是一辈子与我们相随。
与母亲的关系,深深影响着我们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看待自己;而母亲的笑与泪、喜悦与
失落、敞开与压抑,往往牵动着孩子的全心。
曾在脸书看到一位心理师写着,似乎每个成年女性,内心都或多或少有着“母女关系”的议
题。
或许,不论外在呈现的是爱、是恨、是对抗也好、不舍也好,作为女儿,其实只希望母亲活
得快乐,只是我们不一定会发现自己这最单纯的“愿望”… 就像剧中作为心理师的张琪也
一直没发现,她一切的对抗、证明,都只是“母亲,我希望妳活得快乐”的呐喊。
在最后一集,相信观众与角落星一样,已经能够看出,张琪渐渐能试着依赖他人了,她不再
避免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从“逃避型依附”移动到“安全型依附”
当天意说,最近自己想休息一下…张琪以俏皮的语气问道:“蛤?那我的失眠怎么办?”
“我不是说,我之后不能再帮妳推拿了吗…”天意为难地说著。
向来不想麻烦他人的张棋在这时安静了一下后,挤眉弄眼撒娇地说:“你确定吗?”
“我不确定”天意笑着说。
张琪,正从“逃避型依附”移动到“安全型依附”的路上了。
如果有第11集,我想,他们大
概已经合开“新天堂”四楼的推拿所与五楼的咨商所了(笑)。
作者: uilin112500 (Uilin)   2021-11-14 15:14:00
很喜欢这部探讨的母女关系 和家人关系紧张的话看了应该会有感 张琪说她和妈妈斗了一辈子 好像快和好了但是妈妈却过世了 这句话好鼻酸
楼主: marukooooo (以欣)   2021-11-14 15:35:00
对啊……所以我才加了一句“也许,母亲在天堂,已经看到了。”
作者: plokij21 (azs)   2021-11-16 00:00:00
推原ok 写的真好修正 原po
作者: jcici   2021-11-16 07:45:00
推 张琪母女这条线真的好看
作者: mindykuo (阿K)   2021-11-17 01:06:00
推专业的颇析文!深有同感!
楼主: marukooooo (以欣)   2021-11-17 12:46:00
感谢楼上几位大大的肯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