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天桥上的魔术师》专访/摄影 造型 美术

楼主: sodabubble (石の上にも三年)   2021-03-24 17:32:29
※全剧完整十集均已播毕。尚未看完本剧十集者,请自行斟酌阅读。
本文收录四篇专访文,
受访者分别是《天桥上的魔术师》原著小说作者吴明益、
               摄影指导陈克勤、
               造型指导王佳惠、
               美术指导王志成。
一把不明的钥匙——当我进入《天桥上的魔术师》
2021/02/27/博客来/撰文:吴明益/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4323
二○二○年的三月,我第三度到《天桥上的魔术师》影集位于汐止的片场,彼时几乎已经
决定它将不可避免地会拆除了,而剧组再过几天也将杀青。
往前推几个月,当我第一次到片场时,场景尚未完成,由公视制作人李淑屏为我与家人导
览,也见到了美术指导头哥王志成和许多仍在工作的美术人员,正在进行商店住家的陈设
。我保持平静地向他们道谢,只有少数的作者有机会看到自己笔下那个已消逝世界重建的
过程,无疑的,我就是那个幸运的人。
这中间第二次到现场时,是带着我八十七岁的母亲,以及舅舅与姊姊们。他们都曾在中华
商场营生,度过人生里最关键的三十年,那次为他们导览的是我。已不良于行的母亲无法
上片场里的天台,年过八十的舅舅则努力跟着我的脚步,上去那个我们都拥有许多回忆的
“三楼”(事实上在片场是二楼),拉开小门上天台时,他转头对我说:“我亲像毋捌起
来遮。”那一刻我知道他已经不在现场了,他回到那个十几岁被姊姊从中部的小渔村带到
商场借钱开店,最终在商场养大众多子女的青春时光。
而当我介绍片场里与我家的鞋店并不全然相似场景时,我站在里头,看着冬阳投射进来的
光影,想起它更像是侯孝贤在电影《恋恋风尘》里在真正的中华商场所拍摄的,我过世阿
姨的鞋店。刹那间我回到一个小说作者的身分,而不是与他们共享记忆的家人——他们来
到的这个空间,并不是他们生活过的中华商场,而是我无意间写下的一部小说,因缘际会
交到一群造梦者手上,透过资金、技术以及人类复杂的脑,去接近的某种物事。那是许多
人共同打造出的一把钥匙,想要接近生命为何存在的本质的一把钥匙。纵使我们都知道,
它很有可能是打不开任何东西的。
我第三度来到片场时,除了帮我开门的工作人员外,片场空无一人。那天我走在楼梯间,
阳光一如恒常地透过砖缝,让我几乎看到童年时在那堵镂空砖墙上藏弹珠的自己,我想像
如果当时用胶卷拍下来,光是让机器停在那里拍摄商场人们来来回回,上上下下的身影,
日升日落,一个孩子珍重地把自己的什么藏在其中,或许就能剪成一部如阿巴斯所说的“
如诗的电影”(poetic film)。
《天桥》从成书、谈影视版权到进入正式拍摄的十年间,正好也是《复眼人》、《自行车失
窃记》陆续发行各种国外译本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与许多优秀的国外译者、活动单位合
作,参与了十几个不同领域的国外文学节、艺术节,渐渐体认到过去写作者,在文字艺术
依然是主流的时代,那种自身感受到的孤独是带着封闭性的。而那就是文字艺术最根源性
的美学本质——一种关于个体的诉说(虽然最后的声腔与内容可能是群体的)。
电影艺术(这里我泛称所有形态的影视作品)却不是这样。它从一开始就是合作的艺术,
同样的心灵在创作影像作品时,都不得不与另一群人接触,不管是演员、摄影师、录音师
、编剧或是其他。电影艺术发展出的电影节、影展、电影奖模式也和文学大相迳庭,这使
得这两种艺术不是只在媒材上有差异,它们就像是土象星座与风象星座(做为一种隐喻上
的),在现代社会的运作,与它们的读者(观众)相遇时,保存著与生俱来的性格差异。
即使是我钟爱的导演如奇士劳斯基、安哲罗普洛斯、阿巴斯、荷索……他们或许都是能坚
忍寂寞、同时也是具有孤独灵魂的人,但为了表现出“心底的那个位于日常生活之上的风
景”,也势必与其他人合作。而无论这个创作主体多么横征暴敛,我们都会渐渐随着观影
经验的深入,而结识那些环绕他们周边,协助他们接近那个风景的合作者。
因此,在《天桥》确定由公视、原子映象和杨雅喆导演带领的团队进行改编之后,我与导
演仅仅谈过一次话,而就是在那短短又长长的几个小时谈话里,我确认了自己对这个团队
的信任。因为我见识过他们的作品,知道雅喆导演就是一个优秀且有自己独立语言的导演
,而淑屏则是一个不放松任何细节的人,伴随而来的将会是一群带着梦的团队……。而这
些年来,我也已经从一个斤斤计较自己作品如何被诠释的作者,成为一个相信不同领域的
人,可以共同孵育一个新世界的作者了。
之后每当淑屏传来影片拍摄的进度、后制的进度,包括摄影师陈克勤、参与后制的音效师
杜笃之、以及后来跨台韩的CG制作、Funique摄制的VR体验,都一再翻新我对“细致”与
“技术”的想像,一个只是着迷于文字,相信写作可以接近人存在本质的人,最终能得到
一群具有才华的人认真对待,我的心中充满感激。
第三次到片场时,现场并没有进行任何拍摄活动,我请求能让我自行漫步取景。因此,我
与家人在雨中有一刻,只是坐在那里,看着没有列车,仅有十几公尺的平交道,它的两端
隐没在“现实”的空地里。
摄影(我指的是拿相机拍照)与文学一样,有一段时间都被视为是“追忆”的艺术,因为
照片快门一按时间已逝,照片里的一切在时间之箭下,让我们观看时总像回眸。但电影从
来不是。它会真的“建造”什么,然后把它们留在胶卷(现在则是内存了)里,再让那
个被建造出来的一切,随着影片的完成被拆除、风化,或者改头换面,甚至有时会成为这
新的世界的一部分。
我一直认为,人类是一种动物,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性动物,我们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动
物性的影响一样深,且纠缠不可分割。因此,不同艺术存在的理由便是,不同的灵魂提供
了另一群不同的灵魂去找到自己的节奏、信仰的美学。美的多元性,正是它能和“真”所
强调的生命本质、“善”所暗示的伦理结构并存的重要理由。它因此在当代社会里不再是
一种价值,而是一种通向各种途径的追求——我们会在登上高山、与情人接吻、回顾自己
即将逝去的生命,甚至描述人生残酷与未知的徬徨时用到它。对我来说,改编不同形态艺
术作品最大的意义,便是发现一条新的探询美的途径。
影集接近完工之时,我已经预期会有人问我是否满意。此刻我已经准备好答案了。在一部
作品面前,我没有把它的精神与美据为己有的意图。如今我也只是公视《天桥上的魔术师
》影集里的一个人,一个观众。和你们一样,在观看时,我手中慢慢地出现了一把新的钥
匙。由于这把钥匙经过多人之手,我也不明白它存在的意义,正因如此,在未来,我们才
会带着它去打开任何值得尝试的门。我只希望,透过这部新的作品,观众能看见什么、听
见什么。因为那一刻,是我们彼此最为接近的一刻。
●本文摘自木马文化出版《天桥上的魔术师 影集创作全纪录》。
一个年代记忆各自表述的《天桥上的魔术师》摄影陈克勤:
“书店盖了两间,一间用来烧!”
2021/03/22/Yahoo电影专访/采访、撰稿:雀雀/https://bit.ly/3198wCS
拍过《我们与恶的距离》和《通灵少女》的摄影师陈克勤,被问到新作《天桥上的魔术师
》时说:“对我来说,《天桥上的魔术师》就该这么拍。”《天桥上的魔术师》小说原著
为成年人描述生命现状与回望中华商场的成长记忆交错叙事所组成,影集版却不然。陈克
勤认为这戏全然发生在 1980 年代:“里面没有谁长大或变老,所以对剧中角色而言不会
带有怀旧的心情,因为故事发生时,就是他们的当下。”观众以为看的是“过去”,剧组
拍的却是 80 年代的现在。
写实记忆有着魔幻本质
说是要复刻 80 年代的时空,但就算有再坚强的美术团队戮力还原中华商场,年轻一辈的
演员群也没有经历过 80 年代的中华商场。身为摄影师的陈克勤又该如何成为观众的眼、
拍出那些已经消失的人事物?陈克勤解释:“这就要讲到‘记忆’。记忆是会骗人的。有
时候你会相信一件事,但他其实不是那样。”并提及自己在大学时代看过一部奥斯卡入围
短片,短片在年少时代的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事隔多年再找出来重看,发现那部电影
其实颇为粗糙。“我的记忆骗了我自己。”陈克勤以此形容记忆的狡黠本质,这也让《天
桥上的魔术师》剧组在启动影像复刻工程时,有了更为弹性的空间。
虽然得过金马奖最佳摄影奖的殊荣,但陈克勤其实尚且年轻,拍摄中华商场的故事对他而
言不是怀旧,而是新鲜:“其实我们并没有想做怀旧。”陈克勤如是说。《天桥上的魔术
师》不打算定义“台式怀旧”或抢夺“时代剧”的诠释权,剧组拼的是魔幻和写实。
边边角角小人物的故事重现
写实部分,在田调过程中,陈克勤注意到了一个日本摄影师土井九郎(Doi Kuro)拍了大
量 80 年代西门町的照片。但并非照单全收日本摄影师所留下来的“史料”,陈克勤说挖
到的宝在于那批照片主要构图以外的所有蛛丝马迹:“摄影师的眼睛会有滤镜,所以他在
构图时,会避掉那些台湾常常出现、但他不一定认为好看的景致。可是照片边边角角或是
远方之处,还是会拍到一些被避不掉的东西,在视觉比例上面看来很小,以至于拍出来的
照片看起来不会那么花。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那些边边角角的东西,还原回来。”
这不也很《天桥上的魔术师》?这旗舰影集所做的,就是把社会边边角角小人物的众生相
呈现出来。
拍出暧昧而自由的解读空间
当代所谓写实,其实也是一种情怀。重新被打造出来、后来又拆掉的中华商场片场是让不
少人触景生情了没错,但如若像原著小说家吴明益所说,那么《天桥上的魔术师》片场中
的一片片拼起来的磨石子地板,终究不是作家口中的“一整块完整的磨石子地板”,要计
较计较不完。“人很容易对于本来就熟悉的事情产生更多的挑惕。”影像风格也是。但陈
克勤认为拍戏毕竟不是在做考古。比起有没有做到 100% 的复刻,陈克勤表示:“我觉得
雅喆导演是有抓到书的精神没错。”精神,是要心眼才看得出来的。
摄影师举例:“就算我们两人生长自同一街区,也都会因为各种不同的人生经历、有钱没
钱,而对那一条街产生不同的印象。”有不同的感觉反而才是正常的,毕竟连《天桥上的
魔术师》原著本身所带给读者阅读后所产生不同程度的迷茫感慨也都不一样。就算是影集
呈现出与谁真实记忆上的落差而激荡出观众意欲辩证与查证的思维,那也都是好的。反正
,阿派到底爱的是小兰还是阿猴?特莉莎到底有没有被爸爸性侵?戏外观众看完也都能吵
成一团。对此,陈克勤笑说:“这世界就是这么大,你以为没看到,不代表不存在。”《
天桥上的魔术师》剧组更想紧紧抓在手中的,只是那一股抽象的“原著的气味”,一如陈
克勤所说“小说更惆怅,像是在云上飘,很美。”所以影集最温柔的地方,便是留下最宽
广、够暧昧的解读空间,任观众填答。
小说映像化的色彩与拍摄计画
既然是拍电视剧,那么势必得踏上通俗和类型化的路上。对于这一题,陈克勤也算熟悉:
“我之前做《与恶》和《通灵》,都有类型的合理性。例如《与恶》是讲新闻台的故事,
叙事节奏本来就应该很快,跟主角所在的媒体产业型态是搭配的。但《天桥》小说本身是
非常文的小说,每一篇看完,作者都不会告诉你答案,但是会有一些东西在你头脑里面绕
。”将那份缠绕感视觉化就是翻拍的大魔王。整个剧组都有共识,知道若照著书拍,那么
观众一定会更看不懂。影集势必要通俗化。
至于是要做到怎样的程度来服务影集观众?熟知电视剧语言的陈克勤直觉说出“光线和景
别”。他解释,电视剧的观赏环境不若电影院,会有各种环境光源介入在作品和观众之间
,所以色调呈现范围要考虑进环境光,不能比照电影:“光连黑色,都要避免使用电影的
那种压抑黑。”另,因为电视萤幕比较小,不若电影的景可以拉很远,电视拍太远,观众
会看不到细节:“所以会以近拍为主。”陈克勤也特别提出《天桥上的魔术师》小孩戏多
,但小演员禁不起太靠近的镜头逼视、也无法承受太多的变换镜位和太多条的拍摄,演戏
的真实感骤减速度较快,这些都是要先在事前就考虑进去拍摄计画里面的。
世界很快,80年代则慢
说是这样说,就算台湾电视剧产业生态有它既定的制作方式,但陈克勤认为创作本身也不
需要纯然做足观众服务导向:“影像这件事有无限的可能,没有定则,规定你一定要长成
怎样,大家都是不断地在摸索与尝试。”在《天桥上的魔术师》陈克勤最不想妥协的、做
到最斤斤计较的部分,就是“调子”的维持。陈克勤道:“毕竟是我们是拍生活节奏没那
么快的 80 年代。加上小说叙事节奏也不是那么快,所以就尽量想把那份氛围给留住,想
让这个戏看起来像是小说那样,幽一点、慢一点,但又不能悠扬过头,中间点蛮难拿捏的
。”这与一般观众习惯的观影方式或有出入,但陈克勤努力让自己踩在观众还是能耐受的
范围之内。
再来便是整出剧集的调性统一维持。陈克勤指出:“我们会希望十集都能在同一调性上,
尤其有些场景有魔幻场面,必须做在过与不及之间。一群人在天桥上跳舞当然可以拍得更
疯,但这样在角色群接回日常生活的情节时候,视感落差会变大。所以拍剧需要做很整体
的考虑。”整体的调性就是一出戏的魂,只要有牢牢抓好,那么遇到再突发的状况都有解
方。
书店也是双胞胎
边拍边调整,本来就是拍片人的日常。例如第九集的剧本因为遇到疫情而整个大改。原本
剧本设计了一场 250 个小学生演员在体育馆里面跳舞,小不点和特莉莎在里头奔跑的戏
码。但这个计画原订是在 2020 年一月拍摄。当时疫情爆发,想当然尔,没有任何父母会
让小孩子去演群聚戏。于是杨雅喆导演跟编剧只好一边拍戏、一边改剧本,让小不点和特
莉莎回到商场的天台上。陈克勤透露:“最重要的是那场戏要有魔幻的氛围,所以后来,
第九集出现了天台上的海洋戏。”以结果论来说,或许这才是最美的安排。
像是天台海洋戏这样的视效影像,要临时与韩国特效组沟通似乎也算顺畅?陈克勤笑言:
“韩国人会讲中文的很多,几乎可以用中文沟通。剧组现场也都固定有两到三个特效组的
韩国人在盯全场,纪录光线状态或确保拍到的东西不会不好合成,例如演员如果背景要
key 特效,但是位置和背景靠太近,那特效组会跳出来提醒我们后制会有问题。”令人
惊觉韩国电影工业的国际化程度!
《天桥上的魔术师》最令台湾人骄傲的,恐怕还是还原了中华商场场景。尽管商场内部空
间小,摄影团队大部分的时候还是排除万难地把摄影机和摄影师都塞进其中、完成拍摄。
但还是有特例的时候。陈克勤说:“我们有几个空间是另外拉出来、做两个一样的空间去
拍的,例如 Nori 的柜子、和烧掉的书店。阿盖的驾驶舱也是另外搭出来的。” Nori 的
柜子是为了拍孙淑媚被樱花影像照映的画面;至于搭两间书店着实有其必要,陈克勤戒慎
恐惧:“如果烧书店时烧到旁边,那真的是很不得了的事!”原来书店本身也是双胞胎,
只是一间用来烧掉。以此去回想第四、第五集的剧情,片场上的故事,不也是在仪式性地
呼应影集本身?
《天桥上的魔术师》全剧十集,方全数播毕。影集重新解构改装了小说原著故事,没有照
本宣科或做故事复制,高还原度但同时是同人、是记忆、是平行时空、是过去、是现在,
也是未来。是你我认识或不认识的台湾,但从今以后,中华商场在台湾历史有了另一次真
正的存在。
魔术师头发越来越柔顺?那不是错觉!专访《天桥上的魔术师》造型指导王佳惠
2021/03/14/联合新闻网/采访、撰文:黄以曦/木马文化
https://udn.com/news/story/12674/5312773
《天桥上的魔术师》的造型指导找来了王佳惠,王佳惠一向被认为是导演蔡明亮的御用造
型师,两人曾合作过《你那边几点》、《脸》、《郊游》,其中,《脸》让王佳惠拿下了
金马奖与亚洲电影大奖的最佳造型设计。王佳惠与导演杨雅喆之前亦已在《血观音》合作
过。除了电影之外,王佳惠也有舞台剧和舞蹈的造型经历。
造型指导是观众或许相对陌生的一环,观众常直接收受了影视作品的整体视觉表现,却极
少仔细拆解出服装、化妆、发型等造型设计的环节其实也潜在地偕同塑造人物、布置气氛
。作为资深的造型指导,当被问及由自己主导的这个部位,是否也有所谓的特定期许、或
贯穿每一回不同工作想达到的目标?王佳惠露出些许“(直觉上)从来没想过”的羞赧,
除了谦逊低调的性格,或许答案其实就在王佳惠随后补上的,事实上这个工作只有一个目
标,即是:“提供导演专业建议,塑造出他想要的角色。”
启动最初的脑内风景
谈起造型工作,王佳惠认为,每个导演对角色的雏形必定有一定的了解,要雕塑一个任务
,过程像是“把一个盒子打开,让各种可能性进来”,但终究会交由导演做出最后决定。
不过,这个“各种可能性”仍非常关键,它指的就是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导演的想法外,
还有演员的诠释与意见,加上造型设计基于美学专业给出的建议与判断,三者综合得出的
结果。
王佳惠直接以《天桥上的魔术师》的幕后工作来说明她在团队里肩负的任务。拿《天桥上
的魔术师》核心人物魔术师来说,他出场时间不多,却绝对左右著整部戏的气氛和意义,
因此思考怎么去塑造魔术师时,并不只是抽离地去赋予他性格和身世,而是要看到他即将
和整出戏所做出的连动。
故事开始时,魔术师就是像在路边流连、带着边缘气质的比如流浪汉、退伍军人感觉的人
。关于“退伍军人”,或许是一个直觉的印象,但也是和时代有所连结。王佳惠说,一开
始导演给了她一些照片,希望能以里头的元素去启动造型,并要和原著小说有多一点连结
。导演也表明,关于军人背景这件事,希望是用服装元素去表现,而不需要在剧情和台词
上另外去陈述。
“导演给的提示到此为止,剩下的就丢给我。”王佳惠笑说,她起初觉得难得《天桥上的
魔术师》作为一个旗舰级的案子,有这么好的资源,想稍微尝试一些可能性;可另一方面
,她也意识到,到底不能做过头,因为杨雅喆的特色主要是呈现演员给出的戏感,若用了
太夸张的造型,就会抢去焦点。
其实,这一连串的指令和考量,常常是很抽象或隐晦的,某些时候,如果调动内涵,它们
也可能有所矛盾。但这就是造型设计工作的脑内风景,不停把元素加入拿出,不停拿捏其
平衡,试探地多一点,但也随时警觉哪里又该收回来。王佳惠在爬梳当时构思过程时,所
还原出的思考逻辑,正是她开始就说的“一切以协助导演为最优先”的工作指标,而导演
的所思所想可能会变化,有时想的和讲的也不一定吻合,所以这会是一个不停来回琢磨的
过程。
层层打造角色的魔性进程
看过了剧本,王佳惠直觉,魔术师应该要是一个长发的人。她的工作习惯是先做很多研究
,从最开始版本的剧本,就持续和自己想像空间作对应。在王佳惠的研究中,有一个明确
的参考形象,即是耶稣,但她并不要剧的情境变得弥漫宗教意味,仅只是形象上的一个参
照。且这个直觉,也全然成立在理性之上。一方面是,饰演魔术师的庄凯勋当时的短发让
气质太受限,若尝试长发,或许可以有所突破,打开可能性;另一方面,居无定所的流浪
汉本来就不会一直剪头发。
在与导演、演员作三方讨论时,庄凯勋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发展魔术师这个角色极重要的想
法,即是随剧情进展,建立起魔术师状态的不同阶段性。从最起头的隐身天桥、不被注意
,这时期越接近流浪汉越好,包括头发要纠结毛躁,可能上头还有一些枯叶,服装也比较
不完整。随着剧情发展趋于沉重,魔术师显露出“神格化”的进程,服装、发型日趋整齐
,透露了这个角色的气场不一样。
这在概念上或许单纯,但在实际工作上却必须考虑很多。比如,魔术师慢慢变成了更明亮
、强大的存在,但既然一开始是类似流浪汉的身分,身上就那么一套衣服,整体造型该怎
么变花样呢?王佳惠发挥她的专业,真的就用一套服装创造出富有层次的不同穿法。魔术
师的衣服只有一套,分为短袖、背心、长袖衬衫、风衣外套四件,可一起穿在身上;而且
他所有东西都得随身携身,所以衣服有很多口袋,功能性高,可收纳生活用品与魔术道具

王佳惠以第一集中魔术师和斑马现身公厕的魔幻场景,来说明同一套衣服的造型变化。原
本这场戏想让魔术师穿着背心,但少了那么点感觉;想整件风衣穿上,又考量到最外面就
这么一件风衣,如果在这场戏用上了,之后出现就显得重复。她的解决方式是:在风衣内
里缝上两条类似军用皮带的带子,如此一来,风衣即使脱下袖子仍可利用带子穿在身上,
成了背挂著的俐落造型。这个灵感来自于她找资料时看到的照片,看到藏人有披挂式的穿
衣方式。于是,在一套四件的穿脱之间,便出现了十集不同的层次变换,看起来一点不觉
得疲乏。
●本文摘自木马文化出版《天桥上的魔术师 影集创作全纪录》。
【优人物】 王志成 让回忆重现 天桥上的场景魔术师
2021/03/07/联合报/500辑/优人物/撰文:钱钦青、陈昭妤
https://500times.udn.com/wtimes/story/12670/5293496
※↑内有美术指导的手绘场景图、道具、摆设的照片等,再请自行点入浏览!
这篇专访文的相关影音:https://youtu.be/eBPjpnhDOO4
从皮鞋店到西服店、再到书报摊,五湖四海叫卖声回荡在窄小廊道上。墙面的广告贴条,
还沾著新鲜的油墨气味,和著学生与上班族的繁乱脚步,串接起中华商场经典的日常图像
,伴着彼时的台北人们生活过来。
站在西门町天桥上,美术指导王志成忆起儿时的商场,那已是三、四十年前。除了少数屹
立至今的小吃摊,当年的商场八栋楼与鸣著汽笛声的桥下铁轨,已被新店家和柏油路覆蓋
,除了从文字和照片里想像,年轻人无从感受那个年代的真实气味。直到王志成在《天桥
上的魔术师》里,将商场如实还原、建立起来,这一切,才不再只是回忆。
重现众人的商场
“对我来讲,中华商场拆了两次耶!雅喆导演可能没这感觉,但我是盖的人嘛,场景拆掉
那一刻,当然会有点感触。”从小被同学唤作“大头”的王志成,在美术领域耕耘近三十
年,如今已是电影界的“头哥”。2019年他以《返校》细致还原电玩场景,拿下金马奖最
佳美术设计。拿奖前一年,他受制片刘蔚然邀请,接下《天桥上的魔术师》,展开这个重
现众人记忆的任务。
他和导演杨雅喆,是剧组里少数逛过中华商场的幕后人员。“那时候东区还没起来,没事
当然就是往西区跑。”儿时住在松山区的他,下课偶尔会晃去商场杀时间,“我还记得以
前去那里买牛仔裤,都会货比三家,后来发现那三家根本同个老板,你怎么比,他们都一
样发大财。”
被消音的众多“语助词”,藏在温温的语调里,让王志成有股特别的草根味。唯独面对美
术工作,处女座的他怎么也容不下一个细节出错。
“其实中华商场资料不少,但照片要嘛人拍得很大,后面都是商品,没了!要嘛只拍到店
的外观,没有太多生活细节可参考。”要推敲出角色的生活状态,除了参照吴明益的原著
、深入研究西区老城区的巷弄,王志成也借镜了信义路上的信维市场,“那边店面有点像
以前的中华商场,小小窄窄的,也有阁楼,就透过那里去推敲内部动线。”
其次,是“脑补的人设”。王志成说,以剧中阿盖家是客省族群来说,妈妈又被设定为罹
患小儿麻痺,在那年代,生活应是战战兢兢且省吃俭用的,相较小不点父母早年在那卡西
相识、私奔,后因父亲酗酒,靠精明干练的母亲撑起皮鞋店,性格与状态导致的生活风格
及日常物品都会有落差,借此推断出各家状态来做细节陈设。
王志成笑说,做中华商场最挑战的,除了推敲人物、考究历史与控制预算外,还包括应付
“细节魔人”。“《返校》这种魔神仔片,因为大家没看过鬼,可被原谅的空间相对大,
但中华商场存在每个人记忆里,有些人就会去挑Bug。”他以商场墙上的广告贴条为例,
当时台北市电话号码混乱,该以老式还是新式号码为主?又如当时早已有电脑割字,却有
人坚持招牌该是手写。
“其实压力满大的,你没办法去一一解释每项东西。”中华商场存在三十多年,经历的演
变太多,要撷取哪个时间点都不对,“只能努力做功课,然后做出取舍。但像红白机那种
太鲜明的记忆,没办法用一个什么蓝白机去取代,能去要到授权的,就还是尽可能去要。

最会省钱的电影美术
然而,要在汐止有限空间里重建出偌大的中华商场,仍有其限制,因此《天桥上的魔术师
》请来电影《寄生上流》的韩国特效团队,将实景搭设上的限制,以特效补足。“观众在
萤幕上看不出来,但像商场第五栋因跨距缩小,所以后制团队也得将武昌街到成都路街廓
缩小。”
对王志成来说,这是另一个挑战。“这些国外团队没有台湾的生活记忆,变成很多细节要
由我们美术组设定回去给他们。”除了绘制商场画面,商场周围的建筑也要由美术组以3D
建好模,再交给韩国团队加工。唯有田野调查地够深入,才能协助特效团队做出没有破绽
的拟真效果。
在业界,不少人称王志成是“最会帮剧组省钱的美术指导”,他闻言搔搔头笑说,“但我
这次其实也花很多钱耶。”他坦言《天桥》总预算有一半全花在美术陈设,除了主建物本
身量体大,包括租地成本,剧组内的水电、安全设施,以及建物外的散景,都得靠钱堆出
来。
但他不负这称号,为了让后制成本不破表,他尝试教会导演组使用3D软件设计镜位,当往
商场走廊拍时,“一拍到蓝色背景就要靠后制,所以只要把镜头往搭好的实景多挪一点点
,就能省下特效,用类似这样的方式去控制后制总量。”抓准当时店家多位居东西向,会
盖上帆布遮去阳光,他也以此遮去中华路上,那些必须靠特效做出的后制成本。
“你美术这边多做一点,后制那边就会少一点麻烦。”不只是各司其职,他想的是整部片
,这也是早年侯孝贤电影教会他的事。
侯导磨出细节功力
《天桥上的魔术师》首映时,曾有演员对王志成连眼镜行里没被拍到的验光室,都细心地
陈设出来,感到印象深刻。他称这是跟着侯孝贤拍片养成的习惯。“我很庆幸生涯第一部
片跟的就是侯导,虽然常常被骂到墙壁上,但成长最快也是那段时间。”当时的王志成二
十多岁,原在百货公司画POP、做橱窗陈设,后因缘际会跟着广告导演卢明进工作,得到
拍电影的敲门砖。
“七、八〇年代台湾电影业很惨,一年出产的片一只手数得出来,想拍电影也不得其门而
入,广告那时候很缺人,就从那开始。”卢明进本是《戏梦人生》美术,某回因轧不出档
期,顺口问跟着自己拍广告的王志成:“你不是说很崇拜侯导,他有部新片我接不了,你
要不要去试试?”身为侯孝贤铁粉的王志成想也没想就答好,那部片,正是《南国再见,
南国》。
“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那是影响我最深的一部片,所有对人、做事的观点都是那部片培养
起来的。”侯孝贤拍片没有剧本,多于开会时口述,王志成回忆,“大家就是边听边记重
点,自己去应变。”到了现场,因侯孝贤不排戏,王志成抓不准演员动线,更无法预测摄
影师李屏宾会将镜位摆在哪或怎么移动,“只能尽量把空间细节都顾到,不要说宾哥突然
换镜位时,你没有招去应付。”
他回忆拍《最好的时光》时,侯孝贤突然提出需要一个台球间,时间紧迫,制片组只能赶
快把场地找好,美术组再奔走找球台等摆设,火速进场陈设,“就是以现场的状态下去加
东西。”又如《千禧曼波》费心陈设的迷幻小房间,被侯孝贤验景时一句“说不出来的俗
”给重重打击,“我记得侯导还气到跑去洗厕所。”后在李屏宾缓颊,找出拍摄方式后,
一切才顺利进行。
随着经验累积,王志成慢慢找出应对侯导的方式,那便是把细节做足。“跟侯导拍片好玩
在这里,会有大家一起做一件事、互相帮忙、一块成长的感觉。”那段与侯孝贤共事的经
历,也让王志成养成临危不乱的态度,后也应用在《一代宗师》《沉默》《露西》等国际
性案子。“很多人会说‘大头,你怎么遇到状况都好像很冷静?’我想应该就是因为应付
过侯老爷吧。天塌下来,总有办法能解决啦!”
漫画启发电影梦
拿出随手带的笔记本,里头除了工作相关的手绘图,还有不少王志成信手捻来的小插画。
小学一年级开始,因为爱看漫画,他开始画图,就这样画出兴趣。“我家以前开杂货店的
,所以很好偷钱买漫画。”他笑起来,回忆当时为手冢治虫、大友克洋等漫画家疯狂的童
年。
“看《阿基拉》时,我第一次觉得看漫画竟然像在看电影。”王志成坦言,自己从小就不
会读书,相较总在A段班的哥哥,自己永远吊车尾。课本里,都是涂鸦,“我妈还曾经为
了我课本里画的东西,赏我耳光,她觉得画图又吃不饱,干嘛。但那时的小孩是这样,你
愈打我愈要画!”他没放在心上,还是成天往四兽山跑,在山林间玩、在教室里画图。
因学科念不起来,王志成考不上彼时最夯的复兴美工,改念家里附近的协和工商美术科,
他不以为意,能画画都好。爸爸后和妈妈离异,靠着板模工一职养活全家,无暇干涉太多
,反倒让王志成走出自己的路。“而且学校离我家超近,走路就可以到,我好像因为这样
没在学校大过便。”说起童年,没有悲情和反叛,只有笑声与顺势而为。
高中毕业那年,王志成首次接触到侯孝贤的作品,《童年往事》、《恋恋风尘》,看了觉
得特别,却没更多感触。“转捩点应该是《悲情城市》,那是我第一部二刷的国片,第一
次看不懂,第二次看觉得也太厉害了吧!”拍电影这个念头,于此在年轻的王志成心中种
下。再回顾他踏入电影业的起点,原来本身就像一部电影。
刚退伍那年,王志成虽想拍片,却因业界产量少,自己又非相关科班出身,不得其门而入
。某回在工作过的百货公司前见到“侯孝贤电影社”的宣传车,他立刻将摩托车油门催到
底,追了好一段,“我以为开车的就是侯导,想说当个拦路虎,跟他说‘我想拍你的电影
!’”不料开车的是制片连碧东。“东哥长得有点像兄弟,拦到以后我当然什么也不敢说
。”
谁料到多年之后,这追着车跑的男人还是拍了《南国再见,南国》呢?“要说缘分好像也
真的是,有种冥冥之中注定的感觉。”
永远当个电影人
2019年,王志成以《返校》拿下金马奖时,最开心的,就是在影响他最深的侯孝贤面前领
了这个奖。“我一直觉得我很幸运,能一路这样走来,但也是只会拍电影,只会做美术啊
,还真的没想过做别的。”他坦言年轻时,因家中条件不好,没有太多理想,“只想赶快
赚钱、赶快独立、有台自己的摩托车。谁知道会一头栽进这行业到现在。”
随着拍的片多了,是个前辈了,想做的事自然也多了。“走到这一步就觉得好像可以为这
行业做点什么,所以只要有学校找我座谈,我能去一定会去。尤其中南部的孩子,比较没
有这些机会,能回馈我就尽量回馈。”近期业界因导演魏德圣的台湾三部曲开始筹备,美
术组人力大缺,“我觉得这是好事,代表有愈来愈多新鲜的肝愿意投入这行。”
开起玩笑,他仍直言,拍片,不能总是赌上热情和健康,“还是希望能把这台湾电影的工
作环境弄得好一点。”羡慕好莱坞有电影工会、韩国有奉俊昊登高一呼,从自身剧组开始
,发展合理工时与待遇之余,“不能只有羡慕,要大家一起努力,才可能改变。”
随着台湾有更多类型片出现,王志成也期待自己能继续挑战写实以外的美术风格,“目前
是还没想过退休啦,好像也还不能退休。”但如果哪天退休了,“头哥”搔搔后脑勺,“
我想我会去画漫画吧,画跟台湾土地有关、人的成长有关的漫画。”
从天桥望下去,中华商场的痕迹早在岁月里淡去,他却想起那个坐在教室里,偷偷在课本
一角涂鸦的男孩,还摀著被妈妈打红的脸,想着能拥有什么超能力。几十载过去,他握紧
画笔,一如初始,试着让回忆从过往走来。再抬起头,天桥上多了回味青春的脚步和声音
,他才发现,那正是他向往了一辈子的魔法。
作者: hipmyhop (黑我帕)   2021-03-24 18:32:00
辛苦了 台剧加油
作者: maple1108 (舞秋枫)   2021-03-24 20:15:00
推 好文
作者: usausausa (##)   2021-03-24 21:41:00
推 幕后深度访谈
作者: cnih ( )   2021-03-25 15:24:00
推 喜欢这部与这篇
作者: mindy201 (人不负我‧我不负人)   2021-03-26 11:16:00
先推再看谢谢分享
楼主: sodabubble (石の上にも三年)   2021-03-27 00:19:00
天桥上的魔术师 04/03起每周六20:00 华视主频购播。原文http://fb.com/Ctsshow/posts/2932109027043874
作者: gmkuo (嗯嗯)   2021-03-27 00:49:00
太好啦
作者: lupins (〈仙黛逸踪‧八式问剑〉)   2021-04-03 21:15:00
音声言语好像还漏了一项XD 阿猴的族语(阿美族?)
楼主: sodabubble (石の上にも三年)   2021-04-03 22:52:00
lu大说得没错XD 但中文、台语、客语这我依公视+资讯翻译的~找了阿侯的网络角色简介、影集创作全纪录(书籍)P.165,没找到阿侯是唱(说)哪一族的族语。
作者: lupins (〈仙黛逸踪‧八式问剑〉)   2021-04-03 23:02:00
我是看#1WGpQKWg这篇 shreka大说PASIWALI是阿美族古调不过 个人对阿美族古调不熟就是~
楼主: sodabubble (石の上にも三年)   2021-04-03 23:25:00
对古调不熟+1 找了选角时期的阿侯设定,不限哪一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