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充满疑点的 谁是被害者

楼主: achmile (michael)   2020-05-29 23:24:52
谁是被害者
看完有很多心得,一不小心打太多了,以下大概会分成1. 前言 2. 角色 3. 剧情 4. 其
他 5. 结语
1. 前言
这次Netflix推出的谁是被害者挟带着大量的好评席卷而来,并且常被大家拿来跟我们与
恶的距离这部去年口碑爆棚的台剧来作比较,甚至有人说“谁”是神剧、台剧新标竿等等
。很高兴台湾团队也能拍出这么有质感的好剧,看完之后我也被深深的震撼了,并且开始
思考这么好的一个剧,要如何再变得更好,甚至带领台剧走向新的一波高峰呢?以下一些
想法跟大家分享。
这部剧在技术方面真的是没话说,剧中出现各种五花八门的尸体,却呈现的非常自然以及
有说服力,当然还有超详细的鉴识实验过程,这部分真的很厉害。摄影取景等也都很有电
影规格,很多场景都美,光看画面常常会忘记自己在看台剧。以社会写实风格来看,剧中
更是探讨了少见的“自杀”议题。自杀者真的是因为没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吗?还是
因为他们遇到了我们难以想像的难题?以及如果协助自杀者完成心愿,到底算不算犯罪?
需不需要受到谴责?就议题这一点是还蛮有探讨性,值得花许多篇幅另外讨论。
接下来谈谈一些我觉得剧中没交代清楚的细节。在众多讨论中,常看到一个说法:“其实
有不少bug,但整体而言瑕不掩瑜。”也有很多人提出关键的疑惑后,其他人觉得同意但
还能接受。由此可知不管什么作品,永远都会有还可以说得更清楚的地方,关键的问题就
在于,这个遗漏的细节是否会影响到你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或观影感受?毕竟每个人观影
时期待的看点不同,因此对于这些的要求自然也不同。通常是最期望的点被满足了之后,
其他的小地方自然就不影响你的体验。
2. 角色
延续上面的论述,在欣赏这部剧的过程中我最在意的,就是角色动机、跟角色呈现(对白)
了。如果问我要喜欢一部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我会说是一定要先喜欢里面的角色。以主
角而言,里所应当要比其他配角更有深度、更有层次、更复杂、更像个人。那么如何了解
一个角色?除了自己脑补之外,最明显的就是透过角色自身的台词、行为,再来就是故事
提供的背景设定,以及其他角色对该角色的描述、互动等等综合出现的结果。但透过这些
线索呈现出的剧中三大主要角色,却缺乏抽丝剥茧的小细节让我们更能深入了解他们。以
下会以主角们为轴,分别搭配我对剧的观赏角度来稍作讨论。
赵承宽-剧情推进者
这边来讲剧情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先设计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再填塞入可以乘载这
个故事的角色;还是先有个性鲜明的角色,再由他们编织出精彩的剧情?以创作的角度而
言,两者都会有,并且也很常遇到由前者到后者,把角色放入剧情当中之后,发现角色自
己动了起来,剧情又有了意料之外的发展的情况。又或者是为了剧情需求,不得不再额外
设计一个推动剧情的角色等等。例如韩剧W两个世界,还有意外发现的一天,都是在讲角
色要突破自己被创作的命运,也是一个强调出角色生命力的很有效的手法。而观众最期待
的,就是角色绽放出生命的瞬间。
来看到赵承宽,一开始的设定是不错的,可以感受到他为了破案不择手段的风格,这一点
也有在结局给出解释。但整部剧的中间部分看下来,这位角色为了推动剧情而做的事太多
了,看不太出来本身的特色。他说的他做的就像是我们想像到随便一个警官会做的事。
怎么说呢,因为剧情中方毅任的天才鉴识功力的设定,身为一个警探他的破案进度注定要
走在主角后面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宽哥最常做的就是生气,骂手下,问手下监视器查
了没等等。在侦讯的时候,也都是直球到底,说妳到底跟这个案子有什么关系、认不认识
某某某,是不是你做的,然后对方不回答,他也无计可施。好像就是剧情需要有一个警探
这样的角色存在而存在似的。以这样的角色呈现,跟他出现的戏分是不成比例的,通常这
样单薄的角色,多半是担任过场用,顶多是配角,例如陶比版的蜘蛛人的报社老板,没有
人会想要了解他的内心故事,但是没有他也不行这种的角色。但宽哥却不然,应该是占了
至少整部戏1/3的戏分,但却呈现的功能性太强,人性太少。更不用提那个不知道为何出
现的家人桥段…
上面讲的状况举两个例子,在最后李雅钧被关到侦讯室,剧情安排的重点是要让方毅任跟
他见面。但是警察的职责所在还是要问一下,李雅钧不说,好,你说要见方毅任,好,迫
于剧情需要,虽然很无奈你不配合调查,也只好把方毅任叫过来。
又或者到了悬崖边,要找江晓孟,下车前宽哥不理方毅任直接下车,小廖还把方毅任拦住
。现在是方毅任的女儿要跳崖,但是宽哥却不让老爸过去劝说,让人觉得他应该是有充足
的把握。因此也提高观众的期待感,看他到底会用什么方式。结果到了岸边,宽哥就说,
江晓孟,你先下来,“有什么事大家好好商量”。这一句的单纯直接,跟前面营造出的反
差更让人不解。更重点的是,江晓孟就只冷冷地回了一句,我要见方毅任。然后宽哥象征
性的用脸部表情挣扎一下,什么反驳的话也没说,就乖乖地带方毅任上来。马上就跟自己
前面的判断自相矛盾了。
宽哥可以直接让方毅任下车,让我们发现他表面强悍但是具有高度的同理心,开始理解方
毅任的心情;也可以是用老练的方式跟晓孟沟通,例如同理他的心情、想办法突破心防等
等,让我们觉得这是有两把刷子的有经验的警探。但今天呈现出来的却让人无从得知宽哥
的想法以及特质,只能推测他只是承接剧情专用的一个工具人,因为要表现出警察的威严
,所以先叫方毅任不要下车,到了悬崖边加减问个两句,然后赶快过场带方毅任过来上演
亲情大戏高潮部份。
这边我比对了剧本,在剧本中是相对顺畅的,宽哥一开始就让方毅任下车,但是有告诉他
只能在后面看。就不知为何呈现出是这个版本。
方毅任-亚斯伯格担当
再看看男主角方毅任,这边谈谈角色的成长曲线。首先透过预告片我们已经知道他是具有
亚斯伯格特质的人。根据一般常识理解,亚斯伯格有点像是不善交际的宅男,比较缺少同
理心、对他人的关心等等,相反的会对自己热爱的事物特别有兴趣,钻研起来往往比别人
都还要认真。在第一集开头还不错,方毅任学生时期上实验课被恶作剧之后,没有生气或
责怪,反而是告诉那个捉弄他的学生,应该要怎么做效果会更好。出乎观众意料但也符合
他的特质。
如果说一部剧会呈现一个角色成长的过程,而最后在悬崖上的深情告白是成长的终点,那
么作为起点,一开始方毅任这个角色呈现得很好。讲话会避免视线接触、语速较快、说话
内容着重于事实、情绪激动时会重复性的语句来表达而且不理别人、遇到无法处理的情绪
就会用肢体动作宣泄…等等细节都呈现得很出色,很有说服力。但是,接下来的数集都是
这样的呈现,一直到最后面,透过晓孟的出现、儿时回忆、还有许多抽象表现的画面(可
能是自我反省等等),方毅任就在短短一集不到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了,在悬崖对晓孟说出
了心里话。这个生硬的转变是我觉得比较可惜的地方。如果是以下两种情形会更好,第一
,前面方的表现虽然没有明显的成长或改变,但是他个人特质魅力够强,发挥的够吸引人
,让人看不腻。第二,转折的原因够深刻,强烈到可以弥补前面的等待。
以第一点而言,目前的呈现方式是方只有在推理案情分析证据时会偶然丢出一大句充满线
索语推论的结论,其他大部分时间蛮多是被情绪所支配的重复性的语句。既然方的亚斯伯
格特质就是对事实掌握度超强、分析力超强,那大可让他在许多方面都尽情的表现。而非
大部分在寻找晓孟时变得只会重复简单的问句,而且基本上都是重复两次以上。简单来说
就是方的失控开关看起来就只有简单的开跟观,看不太出来有调节,或者有随着案情的发
展逐渐变得更失控。
这跟剧情设计也有关系,例如我觉得晓梦想要复制爸爸办过的案件来
引起注意这一点很感人,但可惜没有表现得很好,就像一颗没有被打出全垒打的好球。关
键就在于方毅任太早发现晓孟的指纹了,如果那个橡胶塞不是那么耐酸碱的材质,是需要
用一些特殊技术去拼凑,像黑暗骑士理面拼凑砖块碎片那样类似的方法才能取得指纹,就
可以让方毅任去慢慢有机会发现到晓孟留下的线索、再慢慢确认,其中就可以有很多细腻
的操作。而不是像现在盖棺论定,马上确定是他。导致方毅任的开关瞬间全开。
第二点,也就是在剧中方一直重复回忆的,晓孟打翻化学药剂的片段。就是这一段让他非
常自责,也开始下定决心离女儿远一点,因为他觉得这样才是对女儿最好的。最后一次完
整回忆时有完整拍出经过: “方因为需要专心办案把女儿锁在门外,又因为女儿敲门很吵
戴起了耳塞。接下来女儿误闯隔壁的药剂房打翻了药剂灼伤,倒地大声呼救后,方到场把
女儿扶起救治。”身为一再重播的这重要的一段,却让我无法入戏。最大的重点就是:药
剂房没锁。大家都知道药剂很危险,但也正因如此,对于储存区域的安全要求是很高的,
本身就要干燥避光,更不用提进出取用的管制。在家里储放这么大量的药剂本身就很不寻
常,又在有小孩的情况下竟然没有上锁?主角又是具备亚斯伯格特质,从学生时期就在做
实验,对于细节很在意的人?好的,在这边呈现出来的就是主角是一个会忽略掉这么基本
事情的人。因此让人很难喜欢他。
这边其实只要多花个十秒左右,演一小段他正要上锁,却因为工作的电话分心了,急着要
离开去处理工作的东西而忽略,就比较有说服力。还更能强调是因为他很在意工作的小细
节的特质、才导致晓孟的受伤。至于戴了耳塞又隔了一个关了门的房间为什么能马上听到
晓孟的呼救,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不是那么重要(当然呼叫可以是很尖锐大声、但至少在
这样的情况下听到的时间会比没戴耳塞门又畅通还要久一点吧?虽然晓孟会很可怜,但这
样也才更能表现出方的粗心不是?)也正因如此,这件让方记一辈子的憾事,当初发生的
原因没有拍得那么的不可避免,所以说服力不够。也间接造成后面的张力稍嫌不足。
徐海茵
这边我想说的是精致度。台词可以呈现剧情,让故事往前推进,很好;如果可以带出更多
细节,例如角色的个性、动机等等,就会更好。厉害的剧集角色呈现,会像剥洋葱一样,
一开始给你一个鲜明强烈的形象,接着一集接着一集的剥开一点线索,让我们一次次的更
多了解这个角色一点,这才是高明之处。也就是每一句对白都很重要。以“与恶”的宋乔
安来说,从一开始呈现出的单纯工作狂、到后面发现他原来儿子也是被害者、原来他当初
也是抱有初衷理想、在到他发现自己跟凶手的妹妹一起工作…等等等都是一层一层的再更
深入一点。
徐海茵是三位主要角色里面呈现最丰富的一位了。在看完整季后,感受到编剧想呈现的徐
海茵的曲线大致如下,不择手段工作→揭露儿时成长创伤→着重于为社会弱势发声。
一开始他的动机真的不太明确,主要的迷雾就是开始于光传媒这一段。在会议中泽哥把他
留下后说:“我要去光传媒”“那我们是对手了?”“不,是联手,我想带你过去。”“
薪水,职位?”“当然是三级跳啦!”“成交!”在这一段简短到无法再表达更多言外之
意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徐海茵想要更多的金钱地位,但我们真的不知道他是已经
确定可以去光传媒了吗?如果是,那他后面继续拼命追查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是还不
确定还要看表现,那泽哥也没有给点暗示,例如我还没决定要带谁,还要看你们的表现…
之类的,让人无从猜测。
找不到动机,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不择手段、利用各种方式威胁逼迫警察、方毅任、欺骗
受害者家属以获取报导,但是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人,其实不是很讨喜。这样的角
色设定,要一直延续到他们发现了遗愿凶手背后犯案的本质才开始改变。后面回忆片段的
浮现我们也才看到原来他是因为自己也曾经是家人自杀的受害者,因此想要阻止类似事件
的发生。前面不择手段工作可以解释成是要努力存钱给妈妈买房子,不要再住在有爸爸自
杀回忆的老屋子里。但是却缺乏相关的伏笔,要靠观众看完全部后再自行推测想像。这些
呈现跟转折如果再更细腻一点会更好,让观众一直有新线索新发现,会更引人入胜。
再来就是其他配角了,因为除了主要的主角之外,其他配角的台词更是有强烈的跑龙套感
,而徐海茵又是与其他配角互动最多的,所以也难免他的压力会比较大,例如跟小廖的部
分,不得不承认小廖的口条是很自然很有台味的。但是这两个人的互动真的太单调了。基
本上整部剧从头到尾都一样,都是徐海茵逼问他办案进度,小廖一开始稍微反抗一下,徐
海茵持续强硬,小廖抱怨几句后还是会把线索告诉他。
好的剧集,或者说所谓的神剧,应该要像数学题目一样,每一段对话对白台词都充满意义
,都有线索,不论是剧情的线索或者是角色个性的线索,也就是无谓的推动剧情的毫无特
色的台词越少,这句的精致度越高,也就越神。
同场佳映 江晓孟
晓孟的设定让我最不理解的是,拔掉妈妈呼吸器的行为。在李雅钧的提醒之后,他从原本
的拒绝签放弃急救的同意书,到最后反而是主动的拔掉呼吸器。这中间应该还有一个同意
放弃急救的选项才对,但是晓孟却一下子大跃进,这其中的原因应该要很强烈才是,但是
剧中呈现出的原因,却是因为方毅任在警局的一次擦身而过没发现到他,仅此而已。相较
于前述震撼观众的这一行为转变,这个原因显得太过轻微了。相反的在剧本书中写的是方
毅任看到江晓孟,却视若无睹的走过去。如果真的是这种有对到眼却无动于衷,对于已经
很脆弱的人来说的确是会有巨大的伤害,这可以理解,只可惜没有演出来。
3. 剧情: 遗愿杀手的设计
悬疑推理困难的地方就是诡计需要巧妙让人猜不到,但同时又须要合情合理。本剧端出的
是很有创意的遗愿杀手当作故事的核心卖点。帮其他死者完成遗愿是很有趣的想法,在揭
晓之前可以达到很好的悬疑效果。接下来就来讨论其中的合理性以及说服力。
剧中所指称的遗愿,感觉比较像是buket list,是死亡前想要实现的愿望。而不是字面上
的“死者未完成的心愿”,因为这里的死者的愿望都已经达成了,没有遗留的愿望。通常
这种生前愿望,是用来是知道“一定会死”之后,在死前想要完成的事情。但剧中的角色
却是反过来,是要等到愿望实现之后,再自己选择死亡(例如庄秉荣那段,海茵想要阻止
报导来挽救生命)。这两者最大的差别是,前者是“不想死”,后者是“想死”。奇怪的
地方是,如果让他们想自杀的原因,跟他们想完成的愿望息息相关,那么愿望完成了之后
,不是就等于想要自杀的原因也冲淡了,应该更有活下去的动力吗?例如如果苏可云是因
为没有名气活得很辛苦而不想活了,因此愿望也是想要让大家在注意到他的专辑,那么,
借由别人的死亡让他的愿望实现了之后,不是更应该活下去吗?
换个角度说,想要自杀的人,一定是在生活中遇到无可解决的困境,被折磨到生无可恋,
找不到任何方法改善这种状况,才会选择这条一了百了的路走。当一个人已经决定要自杀
了,应该是万念俱灰,对什么事情都毫不在意才对。那,怎么又会有愿望呢?又怎么会是
完成了愿望后才想自杀呢?刘光勇就更妙了,他的愿望就是想自杀,但是他不自杀,因为
他要看到他的愿望完成。所以他要等到有人假装成他自杀了以后,他才自杀……?
(唯一想得到的案例是“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之大就不提,这里的死指的是“死而无
憾”,是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的了无悔恨,而不是“朝闻道,夕愿死”,自愿走向死亡。
意思上还是差了一点,所以也不适合用在这。)
根据剧中的线索,我们只能自行推测,或许是透过李雅钧的洗脑,让他们认为,只有借由
别人的自杀才能完成自己的愿望,而自己的愿望一但被别人满足了之后,也必须要“回馈
”一个自杀来完成下一个人的愿望。所以他们原本是对世界有怨恨而想自杀,但经过李雅
钧洗脑过后,变成是为了帮助别人而自杀。因为他们自杀的时候自己的愿望都已经被满足
了。
如果按照上述的推论,李雅钧就从协助自杀变成教唆自杀,邪恶程度又更上一层楼。因为
这些人原本想自杀的原因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却仍然在他的指使下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这
推论又跟李雅钧后面的辩白不太符合,他还是在用协助自杀的角度为自己辩护,而正义的
化身海茵或宽哥也没有指出这一点来直斥其非,整个氛围都还是在传达他只是协助自杀而
已。那么这样前面的遗愿部分又欠缺了合理的解释。
总结来说就是,李雅钧如果是协助自杀,那遗愿杀手这个设计的合理性不足;如果李雅钧
是教唆自杀,那犯案动机也不足。如果要走协助自杀的路线,可以探讨相关的道德议题,
也比较像是剧中想呈现的;如果是后者的教唆自杀,则更可以着重在正邪对立的办案解谜
部分,并且李雅钧的动机可以更复杂 (ex. 他为何要让想自杀的人满足心愿后再自杀呢?
可以是他身边有过自杀的亲人,他痛恨自杀这个行为,所以想要报复性的惩罚所有想要自
杀的人。惩罚的方式就是先燃起他们的求生意志,再欺骗他们走向死亡。这对他来说就是
最好的报复)。两个路线都不错,如果专心走其中一条路线我相信剧情会更严谨精彩。
重点大致如此,最后再帮游诚浩叫屈一下,身为第一个,没有人要帮他完成遗愿,他只好
一个人完成两个的,也无法活着看到自己的愿望完成。为什么他要这么倒楣呢,剧中也丝
毫未解释。
4. 其他还有很多很多的细节想讨论,以下稍微列几点
一.记得有人提过的刘光勇最后一次被验尸那边,那段问答是真的很奇怪。死人当然不会
用手护头,但是却被小廖很严肃的提出来。若要解释成搞笑,以整部剧的调性来说也很牵
强。
二.罗主任跟周洋在对话,一开始罗主任挑衅般地说,你去告我们啊,我才不怕,一副老
神在在的样子,过没多久后,罗主任反而气急败坏的指责周洋,我知道就是你,就是你去
举发我们,我告诉你,我根本不怕!这两段的情绪衔接有点不顺。既然你不怕别人告,别
人去告了之后你怎么还会那么生气呢?不是应该要用一种轻蔑嘲笑的态度看待就好吗?
三.方毅任跟晓孟从悬崖边被救回来,宽哥跟晓孟在对话,晓孟问方毅任呢,宽哥回答:
“他刚醒过来了,不过没什么大碍,只是有些瘀伤而已。”这句话乍听之下没什么,但问
题就在于“不过”是一个语气转折词,后面表达的应该是要跟前面所预期的不同,例如“
他还没醒过来,不过别担心,医生说应该只是太累了。”或者“他刚醒过来,不过状况还
不是很稳定,还需要再好好休息。”刚醒过来是一个听起来很有希望、正要康复的迹象,
如果后面要表达的也是类似的意思,中间怎么会使用不过连接呢?
四.最后徐海茵在跟李雅钧大聊特聊时,分享了自己小时的创伤,说我也试过很多方法,
“甚至工作的时候嗜血来麻痺自己的感觉”。这边要分享一下我认知中嗜血这两个字的用
法,近来常被拿来形容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不顾受访者的感受不择手段,例如嗜血的媒体
、嗜血的记者等等,当做形容词,并且常用在评论别人。在这里徐海茵口中的嗜血变成了
动词,而且还是拿来做忏悔式的自述,只能说跟一般常见的用法相差不少,不免得让人有
些出戏。
这些都是小地方,其实不影响剧情理解,但若可以再润饰相信会更能提升整体的观影体验
,这部剧也会更棒。
5. 结语
最后我想说整体而言还是喜欢这个故事的,其实可以发现剧本跟最终呈现还是有很多地方
不同,有些前面提到未补充的细节其实剧本里有说明。没有一一列在前面,如果有兴趣的
人可以买剧本去看。整体而言,这个剧在形式上依旧具有非常高的水准,如果在对白细节
等地方再多加强,应该会成为一部更加经典的经典之作。看完还是对台湾的戏剧充满更多
信心,期待未来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也欢迎大家可以在下面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谢谢
各位可以看到最后。晚安~
作者: MBAR (MBA高清)   2020-05-31 22:50:00
方那个亚斯柏格根本就是背锅而已。我觉得你对方的解读那边,其实原因就是张孝全演技不到那,所以会有断层
作者: BankSide (龙眼蜜)   2020-06-01 13:42:00
我觉得张孝全后面在崖上跟女儿那段蛮好的
楼主: achmile (michael)   2020-06-02 00:16:00
感谢一楼推文,好奇背锅指的什么意思呢Bank大 悬崖那段的确不错
作者: MBAR (MBA高清)   2020-06-02 13:58:00
我的意思是说,编剧编了一个病给他,造成他之后所有的不合理反应都是因为亚斯,别人也不能说啥,只要一句他有亚斯耶你懂什么是亚斯吗就全部顶回去了xD
作者: gottabeme (尬,但不Lady)   2020-06-02 22:02:00
与其说亚斯背锅,我觉得比较奇怪的是周边的人明知他亚斯还对他这么严苛(对,就是她老婆)让我很不解
作者: MBAR (MBA高清)   2020-06-02 22:22:00
严苛是指啥?
作者: homefisher (homefisher)   2020-06-03 01:38:00
如果是指女儿受伤的事 老婆不算严苛吧 而且就算知道平常小事可以接受 遇到大事还是会爆炸吧
作者: gottabeme (尬,但不Lady)   2020-06-04 01:52:00
断绝往来,就算要死了,女儿还没成年也不联络?他们都结婚了,怎么没站在对方立场想想亚斯面临的困难给男主角亚斯的设定,却没有帮观众了解亚斯,也小可惜
作者: mindy201 (人不负我‧我不负人)   2020-06-05 21:11:00
认同楼上,我觉得这部可惜就在于没有帮助观众理解亚斯人,以及如何与他们相处。其实在情绪大爆炸之前太太也算是很包容,但可能忍太久了之后就心冷还是怎样,其实生病时还是可以鼓励女儿找爸爸帮忙,至少经济上女儿就不会过这么苦。
作者: ePaper ( ̄ ﹁ ̄)   2020-06-07 21:29:00
老婆大吼可以理解为气量表集满了爆炸 不过后面还是手牵回去 不过心里疙瘩还是在 晓孟烧灼伤就是最后一根稻草最后两集其实觉得有点赶 真凶出现的有些太晚
作者: mollyclin (莫莉)   2020-06-15 14:56:00
我只觉得他们张一家人出游那边,如果老婆知道老公的状况,孩子又一直哭,她怎么不跟孩子一起坐后面哄孩子呢?这边有点出戏
作者: sesee (小七)   2020-06-26 04:32:00
老婆的做法是OK的啊! 小孩如果确认不是肚子饿或要换尿布从小训练让他自己独立坐后座是应该的妈妈是不该被绑架在后座的 这会衍生很多问题小孩认为妈妈坐后座理所当然时 吵着要玩要抱你怎办 XD开车的人如果受不了 以影片当时的路段状况可以选择靠边休息老婆的突然大吼真的很能理解 尤其对新手妈妈来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