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谁是被害者》活着才会有改变的希望

楼主: benbenson12 (binbin)   2020-05-03 23:37:36
以下可能有一点剧情雷
图文好读版:https://loory.tw/the-victims-game/
《谁是被害者》是一部台湾犯罪悬疑影集,由庄绚维、陈冠仲执导,张孝全、许玮甯、王
识贤、林心如主演,改编自天地无限的小说《第四名被害者》,剧情讲述患有亚斯伯格症
的鉴识官方毅任,在发现一起诡异命案竟涉及失联多年的女儿之后,为了私下找出案件真
相,他误导火爆刑警赵承宽,并跟握有重要线索的记者徐海茵合作。然而随着案情结局进
展,他也逐渐发现解开谜团的关键不是平时擅长的鉴识科学,而是自己内心深藏已久的情
感。
如果说 2019 是台湾戏剧爆发的一年,《我们与恶的距离》、《噬罪者》、《俗女养成记
》、《想见你》等作品都展现出台剧多元题材风格、贴近台湾社会的无限可能,那 2020
这个影视产业受到疫情重创的一年,瀚草影视跟 Netflix 合作推出的《谁是被害者》则
透过悬疑犯罪这本身就富含大量话题且有着许多发展空间的类型,承担起延续先前的成功
,并引领台剧能往前走得更远,带给观众更多意外与惊喜的重责大任。
我们期望在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中看到什么?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流畅的剧情节奏?细腻
的演员表现?精致的场景塑造?深入的议题探讨?综合起来都决定了作品的整体评价,而
刚好的是,《谁是被害者》几乎都达到这些因素的高标准,其中以烧脑的悬疑推理作为主
体架构,靠着在鉴识科学的还原及角色人性的深入描写,加上导演对作品风格与表现手法
的精准掌握,有条不紊却不让人感觉无聊的叙事节奏,创作出一部近乎无懈可击的戏剧作
品,说是台湾犯罪悬疑类的代表作一点都不为过。
我一直都认为比起电影,《谁是被害者》这类戏剧考验的是创作者留住观众的能力,虽然
有更多空间去呈现导演希望能透过作品传达的内容核心,但不像是电影能把强制观众关在
戏院这黑暗空间两个小时,人们在家用电视、电脑或手机观看影集,不仅容易分心,一感
到无聊就会马上关掉去做其他事情,也正是如此,要知道一部影集是否成功,光看第一集
有没有足够吸引力让观众把它看完,甚至产生点选“观看下集”按钮的动力就能够清楚判
断。
导演庄绚维在首部长片《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便获得许多好评之后,这次跟曾担任
《红衣小女孩》、《目击者》副导的陈冠仲共同执导犯罪悬疑电视剧《谁是被害者》,成
功以他们两人对类型电影的熟悉与掌握,在传统基底下做出创新的尝试,不仅把整体故事
格局延伸得更广,透过《谁是被害者》剧中充满未解谜团的连环谋杀案,也带给观众关于
案件的真相?角色背景故事?还有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等众多希望能在过程中找到解答
的疑问。
以往我们看犯罪悬疑相关的类型题材,故事多半都把焦点放在刑警或警探角色利用各种经
由调查收集而来的证据纠出犯人的过程,然而就如《引爆点》由法医与检察官的观点切入
,不仅《谁是被害者》也转为以鉴识人员的角度,透过他们从案发现场或尸体身上找到的
第一手蛛丝马迹,逐步挖掘无法从表面所见来破解的各项疑点,也正是如此,《谁是被害
者》与其说是寻找“凶手”是谁,倒不如说是以鉴识科学的细微领域,通过“了解被害者
”来厘清隐藏在案件背后的真相。
或许正是如此,《谁是被害者》对角色情感的呈现也更为细腻,由于我们要寻找的不再只
有那位罪犯,而是要综观全局,找到引发整起事件的前因后果,所以剧中从鉴识官、记者
、刑警三种看待案件的不同角度切入才会变得如此有趣,无论是每边获取情报的手段,或
者彼此之间资讯流通的方式,尽管他们都有着同样破案终点,但在各自截然不同的过程中
互相帮忙、互相牵制,不仅形成一种相当迷人巧妙的关系,也让观众随着《谁是被害者》
故事进展,看见他们从原本专业领域到最后身陷其中的转变。
《谁是被害者》前半段专注于呈现这起骇人听闻的连环案件本身,从无法辨认的尸体到帮
助他人完成遗愿后自杀的诡异关系,都能其中每个细节感受到创作者将其连结在一起的用
心,即便案件已经出现了基本雏形,整部作品仍带有许多悬念与让人紧张的桥段;而《谁
是被害者》后半段则把故事主轴聚焦在随着案件周遭围绕的云雾消散,逐渐显露的角色内
心深层情感与他们不愿回首的过去,并针对人们如何面对痛苦,还有活着的人为何选择自
杀?做出相当详尽的探讨。
也正是如此,《谁是被害者》非常谨慎严肃地处理“自杀”这个敏感议题,除了在每集开
头打上劝导标语之外,更透过剧中每个角色的背景塑造与内心描写,让《谁是被害者》受
到多起连环杀人案件的催化,展开对于自身内心伤痕及关于生命的价值观辩证,并在最终
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结,还有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来收尾,进而突显整个作品
“活着才会有希望”的中心思想,让给观众相当深刻的感动。
《谁是被害者》整部作品触及的社会议题相当多元广泛,除了自杀与面对死亡之外,其中
更包含家庭亲子关系、精神疾病、社交障碍、性别认同、艺术伦理、职场忧郁、劳工权益
、八大行业、校园霸凌、少年犯罪、宗教迷信、老年照护、官商勾结、贪污关说、更生人
回归、新闻伦理和自由等元素,虽然碍于全剧篇幅没办法每项都做出太深入的琢磨与描述
,但彼此之间不仅没有互相冲突,还几乎都跟《谁是被害者》每个人心理压力累积的主题
相互呼应,如此用心值得我们给予称赞。
如同《我们与恶的距离》根据无差别杀人事件展开对新闻媒体、精神疾病和死刑议题的深
入探讨,《谁是被害者》也以一起连环凶杀案的调查,从被害者与犯案动机的角度切入,
让我们思考自杀及许多社会案件会发生的根本原因,或许比起阻止他人自杀与犯案的“行
为”,更重要的是消除或解决会引发这类想法的“根源”。就因为点出社会上存在的问题
,我们才能有改善与进步的机会,《谁是被害者》通过黑暗的题材展现出对社会的期许与
寄望,我想这就是一部社会写实作品最重要的价值。
该如何去面对生命中的各种困难与痛苦,这是个永远没有人能为你的问题,我们只能认真
谨慎地看待,并且不断去尝试理解、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谁是被害者》告诉我们,就
因为不知道未来的路会长怎么样,才值得我们去探索追寻,无论它是平坦顺畅或者艰辛充
满挑战,这都是我们生命旅程的其中一部分,而唯有真正面对并接受它,才得以享受过程
中的美好与在突破后所获得的丰硕成果。
总而言之,实在难以形容刚看完整部作品的心情,兴奋开心却又温暖感动。《谁是被害者
》无疑是为台湾犯罪悬疑类作品立下标竿的代表作,不仅在故事情节的掌握与整体悬疑气
氛的营造具有高度水准,拟真精致的尸体道具和场景塑造,还有技术层面上的摄影、剪接
、配乐同样也相当到位,完全是台湾电视界的一大突破。更不用说张孝全、许玮甯、王识
贤、林心如等几位一时之选的主要演员对于角色诠释和几场关键戏的演技表现,也都完美
将《谁是被害者》故事引导至最终要传达给观众的主题,让整个故事能有个完整的结束。
最后附上《谁是被害者》懒人包|影评、角色、剧情解析
https://loory.tw/the-victims-game-for-dummies/
作者: rada118 (wesley )   2020-05-03 23:49:00
推,好看
作者: chang0327 (JJ )   2020-05-03 23:58:00
好看
作者: catlyeko (暂时的....我很爱你)   2020-05-04 00:32:00
作者: snoopy61024   2020-05-04 00:39:00
推推
作者: fukdog073 (狗干)   2020-05-04 07:54:00
非常好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