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播毕过了一个月,好像稍微才从想见你的坑爬出来一点点……但发现心里还是有一些感
触与想说的话。说实话一开始是因为佳嬿追的,一直看到第一集最后照片出现才真正吸引
我开始往下看。
剧名是想见你,一开始也是以雨萱为主视角,算是爱情为主体的戏剧,对我而言,黄雨萱
与李子维穿越时空的感情确实令人动容,但真的打中我的其实是叙述自我认同的部分,像
韵如、俊杰与铨胜。自我认同确实是一辈子的课题,但是在懵懂徬徨的十七八岁,开始看
清光明背后的黑暗面的阶段,更是成年之前寻找自我定位的转捩点,这样的不稳定感可能
会导致我们走上另一条看似结束、实则未知的道路。
回想过去,十七八岁的自己觉得最重要的困难与未知,或许到了二十八岁,都已从大雨点
变成小雨点,但是对于当下的自己,却还是过不去的关卡。雨萱的个性或许一直以来都比
较符合团体生活的状态,所以不论是大雨萱或是小雨萱都感觉讨喜可爱,这样从小开始的
正向增强也让雨萱的自我认同更加稳固,周遭的支持系统也更完整。但韵如不同,在整天
都需要团体生活分组,群聚的校园生活里,她的安静与习惯独处变成了一道隐形的墙,让
周遭的人不愿主动靠近。这样的韵如就必须要改变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宁静也是一种力
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是或许这样的生活方式无法拥有雨萱能拥有的那些目光与情感
,像是同学的嘘寒问暖共吃便当、屁孩子维的喜欢。韵如说过: 我也讨厌原本的自己,到
底她讨厌的真的是原本的自己,还是她讨厌的是这样的自己为什么没办法得到那些她想要
的呢?我们不可能拥有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俊杰的守候与温柔也是因韵如而生,而非雨
萱(当然,那不一定是韵如想要的)。人生是取舍还是平衡呢?回想自己,我们真的足够认
识内在的自己吗?
在经历了一些悲欢离合,痛苦与快乐,已经学会戴上面具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我们还
记得内心小房间内的另一个的自己吗?剧中没有演出,但我想或许二十八岁的韵如已经找到如
何让自己与他人相处最舒服也最适合她的距离。而我也感谢十八岁跌跌撞撞却又努力想认
识自己的自己。
感谢为这出戏剧努力的所有人,让我们仿佛也回到了那年青涩的时光,坐在书桌前小心翼
翼写下小烦恼大烦恼的自己,并且与当时的自己说,别担心,我在这里,继续走下去吧。
一点拙见,与大家分享,真的很喜欢这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