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俗女养成记》-重温感触已不同

楼主: jj96857400 (log)   2019-08-29 19:39:06
先说结论,我真的非常推俗女,尤其第二帖和第五帖,是我心中强大的两帖。
导演说:“大嘉玲的剧情时间轴是线性的,而小嘉玲不是。”
所以我想要将自己的一点体悟划分主题来写心得,是我印象很深刻的几个片段。
https://imgur.com/q5hjoLZ
一、家庭关系篇
1. 陈家第二代
嘉玲的阿公(陈义生)和阿嬷(陈李月英)有四个小孩,除了爸爸(陈晋文)之外,还有
第一帖登场的小姑姑(陈明雅)、第二帖的大姑姑(陈明玉)、第八帖的叔叔(陈晋清)
。剧中似乎没有特别明确交代这四个小孩的排行,我比较龟毛想搞清楚XD 所以想从剧中
的蛛丝马迹来推测。
由第二帖的爸爸(陈晋文)叫大姑姑(陈明玉)的老公“姐夫”,可以知道陈明玉是长女
且是家中排行老大,陈晋文是长子且家中排行老二。另由第八帖的妈妈(吴秀琴)叫叔叔
(陈晋清)“三叔”,可以知道陈晋清是次子且是家中排行老三,那么陈明雅便是次女且
家中排行老么。(关于叔叔是否是老三是我推测的,因为我听声音,妈妈确实用台语叫叔
叔“三叔”,但字幕是翻“小叔”,但却不是“小叔”的台语发音。)
总结来说,陈家第二代的家中排行: 陈明玉→陈晋文→陈晋清→陈明雅
这里比较有趣的是,原来第一帖妈妈(吴秀琴)就有向爸爸(陈晋文)提到他的弟弟和妹
妹,妈妈说:“同一个父母,怎么差那么多,你就这么老实,你弟弟和妹妹两个人,就成
事不足,败事有余。”往回看一惊好像是伏笔,超想给编剧掌声XD 这边妈妈是在暗指小
姑姑的悔婚以及叔叔的败家,只是当时观众还不知情。
2. 爸爸是“女儿奴”
在第二帖中,夫妻间的闺房谈话。
妈妈说:“陈嘉玲每天到处乱跑,不输甘那野马嘞。”
爸爸口头禅:“没影啦,我甘尬阮陈嘉玲齁,阿捏概天真活泼、概勾椎啦!”
在第七帖中,阿嬷与爸爸的对话。
阿嬷说:“人家拔河排在最后面的,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你女儿还开心成这样。”
爸爸口头禅:“哪有影,我甘尬阮陈嘉玲齁,阿捏概健康、概活泼啊!揪勾椎耶!”
我真的超喜欢这个爸爸啦,超爱自己的女儿,可能大家早就看出来爸爸(陈晋文)是女儿
奴,却没想到爸爸有所谓的“爱女口头禅”,超爱帮自己的女儿说好话XD 每次看到别人
在说自己女儿坏话时,总是不辞辛劳地打圆场也不伤人,就是因为这样的付出,所以大嘉
玲误会爸爸而大吵到用大声公向爸爸道歉时,爸爸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完全不需要言
语。
3.“比较”与“偏心”
没有一定,但“通常”一个家庭当中小孩一多,父母或亲戚“群”免不了一定会有“比较
”,所以你心理会觉得他们很“偏心”很烦,很想对七嘴八舌的他们翻白眼但通常也只是
在心里想想而已。剧中阿公(陈义生)和阿嬷(陈李月英)对待自己的孩子,就偏心地很
明显。
由第二帖可以知道,阿嬷在对待自己的女儿(陈明玉)和媳妇(吴秀琴)是非常的差别待
遇,或许有人会说阿嬷是在配合演戏啦,但其实按照阿嬷在陈家这么“强势”的个性,对
待自己的女儿却是百依百顺,其实偏不偏心已经不言而喻了。由第四帖阿嬷坚持“咸鱼”
没有坏,对儿子动不动就大呼小叫;对比明玉在厨房对调味料及过期食品指指点点,但阿
嬷却不吭一声地逆来顺受,她是在“做面子”给自己的女儿,但媳妇的心情可能不那么重
要。
由此可知,阿嬷非常地偏心自己的大女儿,才可以让明玉说出这么过分的话。第二帖中,
阿嬷拿了一条日本口红给明玉,明玉打开一看大吃一惊!
大姑姑:“这我不敢用啦!这是‘风尘女子’用的颜色。”
我听到明玉说这句话,真的让我傻眼了,她是女人,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弟媳妇擦的口
红就是这种颜色,她怎么可以假装若无其事地脱口一出,却不顾虑也站在一旁聆听的秀琴
。更扯的是,阿嬷也假装不知道媳妇的感受,任由自己的女儿羞辱她,这真的非常伤人。
再来,由第八帖可以知道,阿公在对待自己的两个儿子(陈晋文、陈晋清)也是非常的差
别待遇,也不能说阿公对大儿子阿文很坏但就“一般”,但对自己的小儿子阿清却是“无
比宽容”与疼爱有加,“偏心”向来是“比较”来的。突然觉得阿文和秀琴好可怜,却也
从没有自他们夫妻俩口中听到一丝抱怨自己父母的话(心酸谁能知...)。
由此可知,阿公非常地偏心自己的小儿子,那个阿公口中认为最聪明的小孩阿清,却被宠
坏而始终浪荡不羁,导致自己欠下高达三十万的债款,却还这么说!
叔叔:“我又不是‘陈晋文’,像他这样一辈子守在台南,不是我要过的。”
听到阿清说这句话,阿文刚好站在门外听到,阿文感到委屈的眼神,立刻鼻酸,如果你也
有经历过这种比较与偏心,那种伤人的程度真的很难受,尤其是在“背后”听到的话更是
真实,阿清很明显就是看不起自己的哥哥,但是阿清说到底还是阿公最疼爱的孩子,不用
演也知道那赌债最后是阿公帮他解决了,也从此不再回家。
总结,我一直都觉得,有时候“家人”说出口的话,往往比“外人”更伤人。
4.“理解”与“和解”
我实在非常推(第二帖)的剧情,单集就是一个小品。上演妈妈(吴秀琴)与大姑姑(陈
明玉)女人间的较劲,下演小嘉玲与表姐(洪育萱)孩子间的赌气,这两组关系勾勒出的
戏剧张力非常强。看妈妈与大姑姑之间如何过招,又看大姑姑如何刀刀见骨地对付弟媳,
阿嬷如何偏心自己的女儿。看小嘉玲与洪育萱之间如何玩了之后吵、吵没多久又和解,阿
嬷对表姐的偏心。两组的互动关系是动态且一直无限重复的,非常奇妙而且有趣。
但在看似无解的家庭习题,却有了最温暖的“转折”并抚慰人心,这一点是最触动我的。
受尽委屈的妈妈在厨房里与阿嬷“和解”并大跳猪油之舞,这一段“转折”真的很好,也
替妈妈感到开心,心里平衡了不少,因为她知道之后配合一起演戏就好,婆媳之间建立起
无人知晓的“默契”。而另一组竞争也有一个很完美的收尾,我觉得小嘉玲其实很喜欢洪
育萱,只是“大人们”都一直偏心表姐,因为表姐是“客人”,导致小嘉玲心理的不平衡
,但表姐最后还是把嘉玲想要的公主睡衣与芭比娃娃留给她,并写纸条向嘉玲道歉,小孩
间就是这样,这样的收尾非常暖心而且催泪。
另外,第七帖中也是,平时扮演“黑脸”的妈妈和扮演“白脸”的爸爸交换身分,我喜欢
这一段剧情,因为完全能够让爸爸设身处地去“理解”原来妈妈平常教育的难处与压力,
也在明白不应该勉强孩子学习钢琴的情况下,放下身段向钢琴老师赔不是,一家三口好像
松了一口气般地大快朵颐,真的超级可爱XD 陈家又渡过了一场小小风暴。
二、时代记忆篇
1. 阿公的阴影
再来,我想谈谈心中的神帖(第五帖),我觉得这帖的故事架构真的太精彩,一环扣一环
。由小嘉玲放学后顺手拿回倡议“民主真谛”的宣传单,让阿公一时之间雷霆变色,不断
询问嘉玲有没有被“警察”看到,担心孙女的人身安全。
嘉玲的阿公是受过日本教育的,而日治时期的台湾人,都称呼警察为“大人”,在台湾光
复之后,接着长达三十八年的“戒严”,导致人人心中都有一位“警总”在约束自己。据
嘉玲的爸爸说:“阿公在他小的时候曾经被警察带走过,好几天之后才回来”,究竟发生
了什么事?没有人知道,只知道阿公曾经被这个国家惊吓过。
另一条支线,爸爸带回一位“流浪汉”,这个话题让阿公故意跟嘉玲开玩笑:“阿玲,你
是你爸爸外面捡回来的”,让嘉玲心生芥蒂。为了证明自己是陈家亲生的小孩,阿玲打电
话叫阿公去学校接她,但当下有一位“警察”上门查看户口名簿,阿公心中有挥之不去的
阴影,加上嘉玲昨天才刚拿回“民主真谛”的宣传单,阿公以为“警察”要来查水表而惊
慌失措,导致忘记自己跟嘉玲的约定,让嘉玲认为自己真的是捡回来的而决定离家出走。
剧情还故意营造“流浪汉”可能对嘉玲不利的感觉,让爸爸和妈妈急忙骑机车去找嘉玲,
心急如焚的阿嬷也到里长姆的办公室“开广播”讲古,这一段的呈现超搞笑XD 而罪魁祸
首的阿公则是在“警局”外头徘徊,阿公在跟自己的“阴影”战斗,可以想像这对阿公来
说是多么艰难的事,这一段真的很感人,虽然是阿公的错,但他为了孙女的安全还是克服
了心中的“阴影”进警局报案,也好在“流浪汉”并不是坏人,只是渴望“家”的温暖。
最后,“流浪汉”带着嘉玲平安回家,结束一场惊魂,大家一起开心地吃一顿团圆饭。看
著大小两桌的人围在一起吃饭,心中真的是莫名感慨,大家都放下了对彼此的偏见,阿公
放下对“警察”的偏见、家人放下对“流浪汉”的成见,只是单纯地吃顿饭。又想到当时
圆桌的人事物,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大圆桌上阿公不在了、阿嬷可能也要不在了、爸妈老
了,小桌上“四剑客”的阿狗不在了,当时的小嘉玲能够想像三十九岁的她会是怎么样吗

在酒酣耳热之际,这个时刻只有小嘉玲和“流浪汉”以眼神交会都让我感动无比,所谓心
有灵犀,莫过于如此。我仿佛听见小嘉玲在问:“安那?有家的感觉吗?”而这位无名的
流浪汉则向嘉玲说了一声:“谢谢妳!”竟让我不禁流下眼泪。
这是目前我觉得最好的一帖,环环相扣的剧情,重看之后会有不同的感触。
最后,非常期待俗女的完结篇,也打算完结篇之后再从头看一次,我想会更连贯发现更多
,真的谢谢《俗女养成记》的剧组所有人,它已经是我2019年最爱的台剧了。
作者: ForeverChop (ForeverChop)   2019-08-29 19:45:00
推详细心得
作者: freeyou (freeyou)   2019-08-29 19:51:00
推推~~
作者: eva201066   2019-08-29 20:16:00
推心得,写的好好
作者: Jin63916 (摳幫瓦)   2019-08-29 20:45:00
我也超爱第二帖!
作者: pommpomm (澎大海)   2019-08-29 20:59:00
旁观真的会很为嘉玲爸妈心疼跟心酸,小孩多资源却不多时偏心有时是无奈的,但令人不甘心的是每日嘘寒问暖的陪伴却比不上一年才出现两三次的游子但另一方面又觉得,一样是孩子,每日的叨念即是关怀,所谓的偏心,是对游子跟远嫁的女儿浓缩成能见面的短短时刻的挂心,以至于过于浓烈,爸妈也不好作阿...就像待在台南的陈嘉明平日一定没有少听家里长辈挂心陈嘉玲一样...虽然他从小就很边缘 XD
作者: ph18   2019-08-29 21:16:00
好多细节环环相扣 细致却不囉唆小姑姑和小叔叔的长年不回家 其实是蛮悬疑的两个点
作者: concerto28 (钢琴协奏曲)   2019-08-29 21:28:00
推!看来我也要重看一遍了
作者: pommpomm (澎大海)   2019-08-29 21:36:00
因为是客串所以才不常出现阿 XD 不然屘姑至少逢年过节也会露个面吧
作者: kyouko (ul3ul6)   2019-08-29 22:04:00
推心得~
作者: dandeliontea (蒲公英嘎逼)   2019-08-29 22:09:00
推细节
作者: joey0602 (joey)   2019-08-29 22:12:00
远香近臭就是这样欸
作者: ccolorLing (ccolorLing)   2019-08-29 22:21:00
阿狗的死去让我想到之前看龙应台的一本书,她回忆在学时期时,老师要求学生看看四周的同学,因为在未来的某一天,班上同学总会少那么ㄧ两个人。
作者: jcjcee (晴ching)   2019-08-29 22:29:00
作者: fallish (让我照顾你)   2019-08-29 23:08:00
推 我最喜欢的也是第五帖
作者: homefisher (homefisher)   2019-08-29 23:22:00
写得好好!我也好喜欢这两集
作者: Jin63916 (摳幫瓦)   2019-08-29 23:33:00
小姑姑不回家是客串,但小叔叔不回家是死了或断绝关系了吧,要是他发大财还不回家真的是人渣XD
作者: noor (smile :))   2019-08-29 23:43:00
同样喜欢第二帖,看前两帖的时候对于有点闹的剧情还不太能接受,但看到第二帖最后婆媳一起跳猪油舞那段非常感动,就爱上这部戏了
作者: fly2105 (sheng)   2019-08-30 00:57:00
推心得~
作者: fishbliss (Smile silently)   2019-08-30 00:58:00
很舍不得晋文,看到爸爸的影子
作者: arayu (阿拉鱼)   2019-08-30 02:58:00
心得真的写超好!
作者: dreamyfish (爱作梦的鱼)   2019-08-30 07:32:00
从父母对于大儿子和小儿子的偏心,其实我觉得是因为距离造成的,大儿子一直在身边,对父母而言是比较亲近的又是较为依赖的情感对象(在四个小孩当中)因此总是比较容易忽略大儿子的感受,我觉得这一点如果拉长时间轴来看,或许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面向。或许我们将看到的不再是父母忽略大儿子的感受,也不再是父母偏袒小儿子的情况推原Po对这一段的感触,我也对这一段很有感觉,觉得铺陈的很深刻
作者: nancyh (竹元宝)   2019-08-30 10:52:00
推心得文!写得很好啊; 这出很值得重温! 每集都有感触得好看
作者: hml3363power (噗~~~)   2019-08-30 13:47:00
每一帖都爱心得文专业 推推
作者: whyy (melody)   2019-08-30 14:40:00
比较偏爱小嘉玲时片段
作者: nsk (nsk)   2019-08-30 17:20:00
小叔叔不是转战演艺圈丶还勇夺影帝?回想第一丶二帖还有人在推文怎么又跳到小时候的戏......
作者: Mazu323 (Mazu)   2019-08-30 17:25:00
我不太喜欢前几集的小时候的戏..因为大人都很自私
作者: cching1021 (ching)   2019-08-30 19:36:00
小叔应该不至于潦倒(这样就会回老家求助了) 大概在某个地方以自己看不起的工作为生、一边仍做着发大财衣锦还乡的梦吧~
作者: bhaniy0407 (麻雀)   2019-08-30 19:56:00
喜欢你的心得~
作者: catung (童)   2019-08-30 21:33:00
我们家8岁的小孩喜欢小时候的片段呢因为他们现在在学钢琴所以对钢琴那个片段最有感了
作者: Terminals (Terminals)   2019-08-30 23:43:00
阿嬷在镜台前抹著小叔送她的面霜大哭我真的看的心好酸这是小儿子唯一给她的东西. 觉得看这部戏会慢慢懂得父母心. 有这样的孩子是心痛是恨铁不成钢是舍不得一群孩子长大后其实真正能留在身边的可能就那么一个陈家这四个兄弟姊妹大概父母阖眼前永远都无法再到齐聚首了. 真的好替爷爷奶奶难过. 他们是那么想念自己的每个孩子.每年才回家那么几天, 看到孩子回家心里高兴得要死却还是得维持尊严嘴硬.
作者: oldfashion (草地人)   2019-08-31 08:58:00
很棒的心得,大家推文也很有共鸣
作者: ele004 (人生黑白变彩色)   2019-08-31 21:13:00
好棒的见解,每看第二帖嘉玲育萱的情谊必哭
作者: ohmama100 (星星之火)   2019-09-01 19:05:00
作者: eggwraprice (永远的蛋包饭)   2019-09-04 11:27:00
推QQ光读你的心得都觉得很触动
作者: dolphan (Dumbledore)   2019-09-04 23:59:00
作者: Yelnats28 (live)   2019-09-05 00:02: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