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 公视《生死接线员》EP3&4 医疗顾问解惑QA

楼主: sodabubble (石の上にも三年)   2019-05-17 17:47:15
[生死] 公视《生死接线员》EP3&4 医疗顾问解惑Q&A
※本篇文禁止各家媒体抄录、报导。
前言:
05/06(一)那天,我就询问钟医师,邀请他“能否替台剧板的板友,进行医疗科普?”
钟医师也欣然地答应囉!  只是~ 中间经历了一些事情(嗯哼~),
加上钟医师与潘协调师 两位大大有医疗工作在身,
(当然也因为我本人整理的速度有点慢啦,就拖到现在... Orz
也谢谢两位大大在百忙之中,来为大家解惑!
原汁原味地附上原文。 整理排版:sodabubble
以下正文开始~
解惑者
     台北荣总外伤科兼任移植外科 钟孟轩主治医师
     亚东医院器官移植委员会   潘瑾慧协调师
有些《生死接线员》的医疗相关的疑问,钟医师先前已在个人部落格解答~
http://mhschung.pixnet.net/blog/category/1974318
Q1:原来会有“不支持器捐”的医师?
 钟医师:
  有哦! 包括神经内外科的医师也有…
  我是肝肾移植手术的医师,但我就有虔诚信佛的表哥…
  身为医院的神经内科主任但拒绝做脑判的~~
  (他那家医院的器捐协调师偷偷跟我说的XD)
 潘协调师:
  有喔!有些医院的制度会有脑判医师值班表,但明明当天班表是某医师,
  他也会跟你说:“我没办法!你找别人吧!”
  也有一些医师勉为其难的来了,
  但从头到尾就给你演一出…眼底嘴角眉梢都透露出…我不支持器捐,
  下次不要再找我了的肢体语言…然后签字之后,丢病历甩袍子走人…
  他虽然一句话都不讲,但其实却什么都讲了
Q2:剧中居然没有演出“器捐脑死判定”须要两名医师同时判定的相关流程,
  是什么原因,才没有演出来?
  duckhuai: 连器捐脑死判定要两名医生+主治医生同时在场都没拍
 钟医师:
  脑判会有两位医师,可能有的医院是一个医师负责操作,
  另一个脑判医师在旁监看…
  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次脑判的文件上,肯定有两个脑判医师的签名
  至于剧中另一个医师站在那里?彰基现场医疗顾问是否根据该院的流程提供建议?
  我身为移植医师不适合参与脑判,也尊重脑判团队的专业跟流程,所以不予置评!
  依据脑死判定准则 第 12 条
  脑死判定,应由具判定资格之医师二人共同为之;
  其中一人宜为富有经验之资深医师。
  医师进行脑死判定时,原诊治医师应提供病人之资讯及了解脑死判定结果。
  请注意,原诊治医师没有需要在场,原诊治医师的角色是,
  应填写使用呼吸器昏迷病人脑死判定会诊单
  及使用呼吸器昏迷病人脑死判定检查表。
  进行脑死判定之医师应共同签署脑死判定检视表,
  并由原诊治医师据以出具死亡证明书。
 潘协调师:
  一集单元剧48分钟,你知道如果整个脑判程序要几分钟?
  从脑干反射逐项执行到无自行呼吸测试,
  答案是 : 至少40分钟,如果要如实呈现脑死判定流程,
  可能又要说:“这是卫福部卫教宣导片了!”
  剧中很多时候,依据个案的脉络呈现都会有脑判的片段缩影,
  但有些时候戏剧的呈现方式,有种叫“暗场”的方式,
  就像每集捐赠个案不会从头开始演他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意外一样。
  有时会由一句具有意义的台词交代或是“flashback”意境呈现。
  这就是戏剧的手法了!
Q3:在“器官协调”实际现场中,
  真的有发生过“黑道大哥的三位太太都反对器捐”的情况?
 钟医师:
  一个家属反对,可能觉得自己声音太小…而且在三票中只占一票,还不是多数
  三个家属反对…这声音可就大了…还是有差别的啦~~懂!?
  三位太太,也可能是三个兄弟姊妹,甚至是三个伯叔姑姨
 潘协调师:
  三位八杆子打不著的拜把兄弟…
  远在天边的孝子孝女*3
  依此类推…无限延伸
  医疗临床现场 还有同时谈过20多位家属的共识会议…
  家属一人一言一语…慢慢接招医疗临床现场 家属身后站一排黑衣人,
  不说话的也不奇怪…
  家属的情绪会互相渲染彼此影响,这也一点都不奇怪…
Q4:还没接受脑死,协调师就要和(志豪)家属谈器捐吗?
  而且病患本身不是也是等器捐的人,还要解释器捐?
 钟医师:
  没有脑死也还是可以器捐唷! 有别的捐赠方式~~~
  后面集数会提到但因为还牵涉到政治选举议题,为免被操作讨论,无法着墨太多
  但如果没有把一些基本的血液样本采集好…
  等到心脏停了人都死透了才说要器捐,也来不及了~~
  器捐应该要被当作重症病人生命末期的一个必要讨论选项…
  就像要不要安宁要不要撤除维生医疗一样,在家庭共识会议中就先提出!
  国外都是这样做的…只有台湾这种法律跟家属对医疗人员极度不友善的国家
  才会什么都干脆不要说干脆不要做~~~
  医疗人员的消极跟自我保护,很多是因为环境造成的!
回到志豪的爸妈...在会谈时他们没有不接受志豪脑死....
他们纯粹就是不想要按照志豪跟佳佳的决定做捐赠罢了~~
Q5:创伤科医师的演技真的超级糟,有人可以让他去急诊或外科,
  看一般医师的人格特质吗?
 钟医师:
  请问创伤科医师的人格特质是什么? 这题可能连创伤科医师也答不出来
我还记得从前一位影响我很深的师傅跟我说....他说...
Trauma surgeon就是在碰到状况时要能不退缩,勇敢往前冲的勇气...
但每个人都会遇到瓶颈,尤其是外科医师遇到手术并发症后...
这个就...静待本周五六集揭晓吧~~
另外谈谈台湾外伤专科医师的处境...
美国的Trauma center,一个时段可同时有两个trauma surgeon在急救现场值班
  但你知道全台湾的医学中心除了荣总跟长庚系统之外…
  几乎都没有专责守在急诊第一线的外伤专科主治医师吗?? 简单说就是成本考量~~
  创伤科在台湾的现况跟困境,连人力都是问题了,哪有什么特定的人格特质??
Q6:剧中的创伤科医师的人格特质,
  在台湾医疗现场的急诊、外科的一般医师中,看得到吗?存在吗?
 钟医师:
  同样是创伤科….我们科里六个主治医师的人格特质就都不一样
  有的是冲冲冲型…有的是苦口婆心型…也有佛系外科医….XD
  创伤科的医师,由于工作压力大且工作时间长
  在台湾多数是由年轻刚升任的主治医师担任
  最大的特质应该是有勇敢往前冲的勇气,跟心脏外科有一些些雷同
  但每个个体的人格特质还是会有很大的差异
Q7:在实际情况中,真的有社工师是开保时捷的车吗?
 钟医师:家里有钱错了吗?
 潘协调师:
   人家或许有富爸爸捏…投胎在什么样的家庭,都是前世的因缘啊…这位施主!
Q8:穿白袍拉业绩(器捐宣导),这合理吗?
  在现实情况中,器捐协调师、社工他们真的会走进社区或透过活动,
  去摆摊,进而向民众推广“器官捐赠”吗?
 钟医师:会啊…还不少勒~~~
 潘协调师:
   配合地方卫生局的邀请或是医院的指标设定…
   去社区、去校园、去机关团体、去海洋音乐祭、
   去路跑活动、去闯关园游会…各种场合族繁不及备载…自己想囉~~
 钟医师:
  只是都不会太高调…
  但其实真的应该更高调地来谈论这件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愿意无偿协助这出剧的拍摄及田野调查
 潘协调师:
  https://i.imgur.com/T8ZMvV4.jpg
  图:108/05/11 健保署邀请器官捐赠协会 驻点宣导器捐活动
Q9:在医院想要签器捐时,柜台的人直接说“器捐是社工的事”,
  就不理我了,叫我自己去地下室找社工,反而是志工有理我。
  这样和剧中相较之下,哪一个才是实际的情况?
 钟医师:
  实际情况是…柜台知道器捐要找社工,你就该偷笑了~~~
Q10-1:在实例中,
    医疗人员(社工师、器捐协调师等)因为(已打过电话,仍)联络不上
    病患家属,能不能直接跑去病患家属家里,找家属?
 钟医师:
  我不是社工,这题跳过!
  不过有些医院协调师/社工是会去参加病人的葬礼或其他场合
Q10-2:若遇到家属的执念(不接受病患本人)太深,
    有没有医疗人员也会因此控制不住情绪,和家属吵架?
 钟医师:
  有啊…我就常跟家属吵架啊
讲一句不客气的,健保完完全全把台湾人宠坏了!!
  病人不想回家,病人家属不想让病人回家,反正照顾资源有问题的时候…
  把健保卡跟病人丢在医院根本大绝啊~~~真的是一卡在手通行无阻吃喝任你行耶
Q11:编剧(原始编剧/中期编剧/后期编剧)
   真的有好好地去了解剧中角色的职业吗?
 钟医师:
  光是从剧本一次又一次被砍掉重练的过程...
  就不难想见...编剧们被爆气的医疗顾问臭骂了不知几回...
  但是话又说回来...PTT的乡民们有真的好好去了解剧中角色的职业吗?
  只有在这条崩坏中的医疗前线船上的人,才会真正了解剧中角色...
  但在健保压榨下的医疗人员…其实没人有空自己去编剧...
Q12:《生死接线员》这部戏剧,没有专业的医事人员顾问,在旁边盯场吗?
   还是,有不同情况的顾问,才影响到这出戏的品质?
 钟医师:
  拍摄现场的医疗顾问,如果从片尾名单来看,应该是还不少~~~
  但是我不知道他们当时在现场的功能及介入程度到哪里~~~
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也希望能从头到尾都顾著...
不然后制狂剪片子的时候,真的是剪到很厌世~~~
 潘协调师:
  医护人员在现场也不一定就能置喙,所以究竟是谁的问题?
  问妈祖吧~~只是妈祖最近都很忙…不一定会回你!
Q13:医师顾问很辛苦,跟这出戏剧没有关系吧?
 钟医师:
  那不然看有没有人够大尾,可以让贵金公布没有顾问介入前的拍摄毛片
  等大家看过了我们再来讨论医师顾问救得很辛苦跟这出戏有没有关系:P
Q14:为何,剧中,连“器捐脑死判定须要两名医师、加主治医师同时在场”,
   都没拍出来?跟我说这部片希望有助于让社会大众更认识器捐?
 钟医师:
  你确定病人的原主治医师也都会在场? 这田调到底怎么做的啊~~~很不确实哦!
  脑死判定每次就是要两个医师签名,名都签了,画面你也找到了,是还有什么意见啦?
  大家就是按照脑判规则走,话说回来,有谁规定说这一幕非要秀两颗头来演给你看了?
 潘协调师:
  依据脑死判定准则 第 12 条
  脑死判定,应由具判定资格之医师二人共同为之;
  其中一人宜为富有经验之资深医师。
  医师进行脑死判定时,原诊治医师应提供病人之资讯及了解脑死判定结果。
  请注意,原诊治医师没有需要在场,原诊治医师的角色是,
  应填写使用呼吸器昏迷病人脑死判定会诊单
  及使用呼吸器昏迷病人脑死判定检查表。
  进行脑死判定之医师应共同签署脑死判定检视表,
  并由原诊治医师据以出具死亡证明书。
Q15:想确认,在目前的台湾实况中,
   同志伴侣(同性伴侣)尚未有“器捐”相关的同意权?
 钟医师:
  法定代理人第一顺位就是配偶!
只是同居人的话,就算你们一天嘿咻十次也没资格签
  所以…解决配偶栏的问题,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没有解决配偶栏的问题之前,国家不会特地为器捐另开一条路
Q16:剧中的社工师(吴常军),在EP3、EP4里的行为,
   好像跟很多助人工作者的伦理和技巧(情绪化骂家属),有些违背?
 钟医师:
  后面有梗啊~~~再者…
  人都没有情绪吗? 尤其是鬼岛这种动不动跟医护人员无限上纲医德的环境
  那如果是医师跟家属对呛呢? 这样你就能接受了?
  不用把任何职业搞得跟圣人一样啦~~ 是人都会犯错也都会有情绪
Q17:在台湾的实况中,真的有协调师曾因为仍是菜鸟,还未熟稔,
   在与家属讨论器捐时,以“遗爱人间”为用词,且递笔给家属的吗?
   也有“忘了表明身分(器捐协调师)”的情况吗?
 钟医师:
  我觉得很白目的协调师也是有的,但我不是协调师,不便批评人家的专业!
 潘协调师:
  你知道全台有多少协调师吗?你知道台湾的协调师有一本textbook教战守则吗?
  你不知道嘛? 因为答案是根本没有啊…
  协调师都是做中学啊 (Learning by doing)…
  你知道台湾每年有多少捐赠者300多位对吧!
  台湾据登录中心统计资料全台只有42位协调师,
  再让我们看看国际比较…
  同样服务300位捐赠者,人家老美One Legacy有300位员工!
  真是幸福到让人落泪,台湾协调师一个打十个,真是比叶问还厉害…
  附图:https://i.imgur.com/pqOT8QQ.jpg
Q18:有没有可能,本剧再重新剪接一次,让剧情更顺一点?
  (嗯......王导演表示:坦白说…我们比较想拍第二季,花时间慢慢磨~~~
   这次基本上是赶鸭子上架,很多东西无法十全十美
 钟医师:
  以这次的结果来论, 许多争议性的东西虽然很有话题性,
  但经过风险评估讨论后却不得不在编剧阶段就删掉;
  由于诸多考量,迫使剧情显得较单调生硬,
  在后制阶段我们虽有发觉原本在剧本中有描绘的各种内心转折没有被铺陈进来,
  但拍摄现场协调师顾问若没即时发现并纠正的话则为时已晚,
  且光是为了处理掉各种会被大骂的bug,就已被迫狂删掉一堆毛片画面,
  各种时间压力使得后制过程艰困到让人抓狂;
  另外,这出戏其实是台湾少数以单元剧(一集就完结一个故事)方式呈现的
  电视连续剧,在剧本一波三折又被强迫加入感情线且拍摄时程紧迫的条件下,
  能有目前看到的完成度真的是要偷笑了~~XD
Q19:雨读是否因为曾是产科的护理师,本是热血积极,让新手妈妈们有好感,
   但此种方式,如果应用在“器官捐赠”中,差异太大。
   在医疗现场,真的曾有这样的器捐协调师吗?
 钟医师:我不是协调师,下一题
 潘协调师:
  但很多圈内多位协调师表示:
  雨读真的是演出当年刚进入这个领域热血积极但却手足无措的完整样貌…
  这要说刘倩妏演技其实很好吗?XD
  我是协调师,而雨读的原形不是我,我的原形是青青,所以也下一题…
Q20:把“肝移植的取得资格”当做约定(男女主角),适当吗?
   医疗现场有这样的实际情况吗?
 钟医师:
  哪里不适合? 而且人家就是个不会表白的驴蛋外科医啊
  不然要不要去问一下柯市长是怎么跟他夫人表白的?
 潘协调师:
  柯市长夫人表示…相亲
  请看镜周刊专访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920pol001
Q21:突然想看协调师本人的访谈,若有机会的话,真想跟他们聊聊啊。
 潘协调师:
  【人文讲堂】20150627 - 视人若亲 - 生命马拉松交棒他人完成 - 潘瑾慧
  https://youtu.be/3SIzEcgYE0s
  “秃鹰”背后,是等候的渴望/专访《生死接线员》器官协调师原型潘瑾慧
  https://npost.tw/archives/50914
Q22:认真问,协调师真的有“业绩”的压力吗?
   还是,只有杂事、会谈、报告、会议要处理?
 钟医师:我不是协调师,下一题
 潘协调师:
  协调师的工作包山包海好吗!
  你有兴趣的话,这讲3天3夜,我们可以约个咖啡厅,喝到心悸都讲不完…,
  放大来说只要任何跟捐赠牵到一丁点边的事情,
  总机都会觉得是协调师要处理的…
  就连民众要捐赠10台轮椅,都转给24小时的器捐值班专线!!真是OOXX够了…
Q23:请问,医疗现场中,器捐移植协调小组在工作结束后,
   也有小组的庆祝会、迎新这样的活动吗?且会使用“业绩”这样的用词?
 钟医师:
  业绩…是一种讽刺…再看下去到五六集你就知道了…
  没有医护人员想要自己的工作被以业绩多寡来评量…
  但是鬼岛的健保制度却迫使医护人员不得不被这样衡量…
  当医护人员在用业绩挖苦同事时…那其实是一种很深的无奈…
 潘协调师:
  业绩这一段,是演给中央主管机关/院方长官看的…
  很讽刺的就是没有捐赠个案时,
  叫协调师去支援其他工作也是业界不能说的秘密与对专业不尊重的作法…
  同样OOXX的,还说一句,协调师的工作其中一项叫主管交办事项…
  当请协调师去其他单位支援:这就是不折不扣的主管交办事项!
Q24:请问,剧中,放了整栋医院的画面,且整栋看起来很像后制的,
   看起来怪怪的,这点是如何筹拍、后制的?
 钟医师:
  人家彰基这么慷慨的借医院给剧组用…宣传一下错了吗?
Q25:所以,难道是演员的状态与雨读本身有那么一点像?
   就是“要把诠释方法背起来”的意思XD?
 钟医师:等我哪天当了演员再来跟你说
Q26:这部戏也只有主题可以了..
   但可惜的是当戏剧引发不了讨论甚至表达不好时又有谁想去深入了解?
   不过家属的表现真的很好QQ
   很想知道剪接师或看剪片的人不觉得器捐后接庆祝有点怪吗...
   很想知道到底是编剧写故事的能力不够?还是导演执行编辑的故事不好?
   还是剪接团队没有将故事说好...只能说可惜..
   希望后面几集雨读能够成长快点!都四集了啊啊QQ
 钟医师:
  嗯…那只好继续准时打开电视囉~~~
  顺便附上台大施景中医师及国泰医院刘致和医师身为圈内人的一些FB发文,
  我们也在当中顺便帮施医师的粉丝厘清安宁缓和医疗及器官捐赠的关联性
  施医师的文章:http://0rz.tw/zRgHV
Q27:本剧看起来应该是编跟导都有问题,因为很多对白本身设定跟剧情衔就奇怪,
   应该不是单纯导演的问题。比较好奇放弃原本用来拿到标案得奖剧本
  【派遣死神】的原因,是因为该剧本最后结局是主角自杀太过黑暗吗?
   因为感觉改剧本的状况,导致后来整个拍摄过程都很赶,
   连第二个导演也是临时被换上阵的、
   一堆没领薪水也改不了已经拍完内容的挂名医疗顾问,
   对乱七八糟的医疗内容无法干涉,这部片真的是从头到尾都是一团混乱
 钟医师:
  政府标案有其规则跟限制...
这其实也是所有公家或半公家单位包括荣总的痛~~~
去查一下…你也许会看出个中困境在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