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我们与恶的距离 观后感 EP1-EP4

楼主: B123 (FAY)   2019-04-05 09:11:00
在这部片比较想讨论的议题有两个
1.废死
2.日剧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比照
首先,我并不认为这部戏有在什么废死议题
这部片我看到的初衷在于
将台湾重大社会议题环环相扣连结起来
连续杀人犯、精障、心理卫生、媒体等等架构在一起
可以说互为主体,只不过戏份重或不重的差别
有些人虽然很戏份很少例如李爸爸李妈妈
但如果没了,剧情叙事也将失了一大块
即便是以连续杀人犯议题为主轴
但是作为背景的杀人犯究竟有没有精神疾病,还不知道
剧情却又紧扣著精神议题
主要脚色也包含一位精神科医师、一位医院社工
所以所讲述的其实是整体社会议题的概念
而且是现在进行式
因为就过去这些社会案件
并没有为社会带来更多理解
如果非要这部戏订个框架比较偏向修复式司法
为这些关系人找到一个真正能沟通对话的可能
同时避免有下个相同危机的出现
不过很多时候一牵扯到与杀人犯沟通
都很容易被认为朝向废死的方向,然后就被扣帽子
也因为这种误解或这种恐惧
所以才会导引出剧名"我们与恶的距离"
这个连续杀人的背后有一个被视为"恶"存在
剧里每个人或多或少跟这个"恶"有所关联
人能够如何面对、如何传播、如何梳理、如何修复
这些东西才会是这这部片主要议题
如果是先画箭靶把议题定于一尊"废死"
那么议题也不用把脚色的关联性连的那么辛苦
简简单单的放大舆论的问题跟加害人的自白就好了
其次有关于日剧"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的比照
虽然都以连续杀人事件为背景
我觉得它跟这部差距有点大
其实当初这出日剧看有点难啃,有点太沉重了
台日毕竟社会氛围不同,
日本在讨论这议题是以个人角度去做面对
社会压力超级沉重
而台湾这部片是以社会整体面向的去看待
尤其媒体定位在这部片还蛮吃重的
同时加了许多社会安全网的内容(我想卫福部可以多补助这方面的片子)
我想社会议题跟土地文化情感是不可分割的
如果真要将两者放一起看,可能要把社会氛围带进来会比较好
作者: paggychen123 (零)   2019-04-06 09:02:00
回一下第二点,《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探讨的本来就是个人心境与加害人被害人关系,案子情况不同、描写角度不同,应该是因为编剧切入角度本来就不一样,看不出跟台日社会差异有什么关系,甚至“不管加害人被害人都要开始面对伤痛才能继续走下去”这一点在两剧中根本是一样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