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专访<我们与恶的距离>编剧吕莳媛X吴慷仁

楼主: QQfishing (停!)   2019-03-03 18:35:33
文长,欢迎直接点网址阅读 支持用心的报导
https://punchline.asia/archives/52766
专访/《我们与恶的距离》编剧吕莳媛X演员吴慷仁:
正视伤痕,用戏剧开启与社会对话的契机
采访、撰文/徐佑德、蔡晓松 :摄影/刘志恒
大慕影艺制作、公视社会写实剧作《我们与恶的距离》将在 3 月推出。作品题材直面社会
,以一桩随机杀人案为起点,拉扯出周遭关系人的个人信念与情感挣扎,走过一段试图抚平
伤痛的艰辛历程。选材犀利,创作不为譁众取宠,背后选材操刀的正是金奖编剧吕莳媛,为
的就是希望能打破社会氛围中避而不谈的沉默,用戏剧打开对话的可能性。
《我们与恶的距离》不但剧本题材令人眼睛一亮,更有着极其强悍的表演阵容。剧中不仅有
贾静雯、温升豪、林予晞、曾沛慈、陈妤、林哲熹、施名帅等一线演员,金钟、北影双料影
帝吴慷仁更在故事里头扮演戏份吃重的人权律师王赦,为捍卫心中正义,甘受千夫所指。这
也是吕莳媛与吴慷仁继 2015 年的《出境事务所》后再次合作,上次两人双双入围金钟奖,
戏剧热度也创下客台纪录。这次老战友相约连袂出席采访,谈笑间不时互相吐槽,足见他们
在工作互动中培养出的默契与情谊,在这支朝向社会氛围打出的探照灯中,吕莳媛为剧本掌
舵、吴慷仁为赋予角色血肉,他们不只同聊挖掘角色心境的曲折过程,也谈及创作途中经历
的情感打磨。
社会写实剧争议题材 如何在台湾找到突破口
吕莳媛主笔的《我们与恶的距离》以随机杀人案为故事背景,正面呈现社会避而不谈的一道
伤口。为何敢于触碰这样的题材,又为何台湾长期缺乏类似的真实案件改编剧?吕莳媛坦言
:“其实我不觉得以戏剧手法去表现社会议题是什么新颖的事,国外早有许多案例。”她以
日本、挪威等国的戏剧为例,从无差别杀人案、校园枪击案等,无一不有。她认为就观众的
立场来说,大家一定会关心这些事件背后究竟发生什么事。在她看来,台湾缺乏社会写实剧
的关键,还是在于平台:“并非台湾没有导演、编剧不愿碰社会写实题材,事实上为数不少
。但要真正让这样议题的剧进入产业、被拍出来,还是要看平台有没有勇气承担。而这次很
简单,关键就是公视站出来,公视愿意做这个故事。”
吕莳媛笑说:“我自己就是个‘社教派编剧’。”专门写吃力不讨好、议题貌似不商业的有
意义题材,这次直面无差别杀人案,除了事先做足田野功课稳扎稳打,让导演、演员都对她
厚厚的田野调查手记印象深刻之外,她也直言:“心里其实都已经做好会被砲轰的准备。”
尽管吕莳媛、吴慷仁自己都对剧中角色的真实情感有所认同,但电视剧播出以后自要受观众
公评。当电视剧走出同温层,故事中的角色刻划会不会引来观众反感?会不会招来抵制?这
都是难以逆料的结果,吕莳媛已经先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吴慷仁也盛赞吕莳媛的田野功力在《我们与恶的距离》展露无疑,她的剧本把角色群像、事
件背景都描绘得深入而透彻,所以他确定得到角色的当下就非常兴奋。吴慷仁谈起自己这几
年来的转变,说道:“我觉得自己以前还是把‘读剧本’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在《与恶
》中最具争议性、也是全剧的灵魂角色,无疑就是吴慷仁扮演的人权律师王赦,他不仅为随
机杀人犯辩护,也为犯下重罪的边缘人辩护,这个角色不但负责在故事中穿针引线,更正面
挑战着主流大众二元的善恶价值观,重要性自不待言。吴慷仁如何让自己走进这个角色?其
间的挣扎可能远超乎你我的想像。
从剧本到演员 功课都在探索角色背后的留白
在谈到王赦之初,吴慷仁回忆起两人合作的起点《出境事务所》,他分享道:“我觉得《出
境事务所》的‘礼仪师’与《我们与恶的距离》的‘人权律师’其实有巧妙的内在连结,他
们都是客观地看待事件、试图理解当事人家属的情绪,并且在旁观中发展出自己故事情感的
角色。”
提起两人的合作伊始,吕莳媛也笑着补充道:“最一开始对吴慷仁的印象,就是他对剧本总
是会有很多问题、意见与不理解。”但在《我们与恶的距离》合作过程中,吕莳媛说道:“
慷仁会主动、频繁地找我讨论,一起分析角色在剧中的定位,厘清背后的情绪脉络。透过跟
他的沟通,我不但理解了演员在面对剧本时的思考模式,其实反过来也对我自己撰写剧本有
所受益。”
正式切入《我们与恶的距离》及王赦的演出,吴慷仁首先点出:“本剧最大的课题,就在于
一字排开的演员名单背后,都有各自的表演节奏和风格,要如何把演出调性维持在同一条线
上,这是在制作现场,导演与演员需要共同处理的难题。”吴慷仁继续补充道:“《我们与
恶的距离》是多线故事,我这场戏结束,可能马上要跳到另外一人的戏,两场戏之间可能没
有直接关联,那要如何不显得突兀,完全要考验导演和剪接的功力。”
回到个人角色端,吴慷仁直言:“在这种状况下,不但考验表演力道的拿捏,更需要对剧本
、角色有更完整的理解。莳媛姊的剧本很细腻,这个‘细腻’不是指文字,而是故事中的留
白。演员要找到剧本里头埋下的情感空缺,做出深入诠释,这是让表演不会‘虚’的关键。

吴慷仁要挖掘这个不被社会认同的身分,功课是去实际探访人权律师、废死团体,法律顾问
,他自承:“其实我本来是赞成死刑的一般人,我觉得犯罪就是犯罪,付出代价是理所当然
的。所以我一开始跟人权律师开会是如坐针毡的,觉得大家的意见根本没办法交流。我即使
直接问他们为什么会做这个工作,他们的说法也都还是会保留。但身为演员,我们不可能只
用表面现象去揣摩表演和心境。”吴慷仁一路往下思索他们价值观养成、动机等等,吴慷仁
还深深记得:“律师们也告诉我,当他们实际去看犯罪迹证、被害者照片,第一时间都会颤
抖。但他们仍然需要去为犯人辩护,那个心境该是多复杂?”
吴慷仁也谈到如何一路抽丝抽茧找到背后线索的关键:“谈到一定程度之后,律师顾问们会
慢慢开始告诉我一些不曾对外界流露的细节,他们也抛出一些本来的我完全没有办法解答的
问题,现实世界中的当事人都仍在持续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心境冲击,我发现自己必须试着去
打开更多的同理。但社会要怎么去同理犯人的‘病’,我觉得实在还是太难了。”如果说《
我们与恶的距离》企图在开启对话,似乎从编剧、演员就第一线开始进行了一场对话的洗礼

吴慷仁最后也意识到,不管角色的心境如何,最后都是要回到最生活化的经历和细节去呈现
,也所以他花了最多时间和饰演王赦妻子的演员周采诗进行讨论,这是他们把“虚”处填补
起来的关键。吴慷仁表示:“表演并不是我自己演得高兴,觉得飙戏飙得过瘾就好了。如果
没有真实的回馈与感受,那是很可惜的。”故事中王赦这个角色会受到很多剧烈情感冲击,
但在关键处,两集里头只有八场戏可以演,能爆发的地方都在最平实的家庭亲情戏,吴慷仁
说:“我一直告诉采诗,妳要陪我一起想,王家人要一起努力,才能找到一个救赎。”
在准备功课及与人权律师的对话中,吴慷仁最难忘的就是看见律师心路历程中的阴暗角落,
他形容道:“我们常听到有人形容说:‘他心里有个洞。’但律师心里那个洞是锥形的,开
口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下面不断往外延伸、盘根错节。他必须要不断回过头反思自己信仰的
正义、帮助人的理念,才能让阳光洒进深不见底的地方。”透过对于人权律师情绪的真实感
受和同理,吴慷仁在拍戏的过程中,也逐渐找到自己呈现王赦这个角色的方式。
最后,吴慷仁仍不免慨叹:“大众毕竟不会去看背后的问题。犯人哪里有生病?他生什么病
?又不是身体上长瘤可以被肉眼看到,‘脑’里的问题要怎么被大众同理?太难了。台湾社
会有一个氛围,就是会群起挞伐共同目标。“结论就是,所有人都在代替月亮惩罚犯人。”
法治社会,激情过后,事情怎么被解决,这才是真正的难题,而这也是吕莳媛剧本的起点。
多线探讨“恶”的成因 吕莳媛:“我局开很大”
要探讨这么困难的议题,吕莳媛娓娓道来自己试图拉出来探讨理解的路线:“对于无差别杀
人案件,我理解的有两种切入点,一种是我们不知道缘由,如李晓明,一种是所谓的精神疾
病。”剧本的故事主线因此不只讨论已发生的杀人案件并探讨众人如何去面对,更进一步往
下挖掘,拉出一条精神病患议题的故事线,吕莳媛想要问观众:“我们能不能理解一个潜在
的精神疾病患者,我们要救他吗?观众会要救他吗?”
另一条极其重要的故事线,就是媒体产业。不管是什么样的犯罪事件,与社会的对话都是透
过媒体开始,而吕莳媛坦言:“我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每个受访对象都对媒体有很深
刻的抱怨,所以我就决定要让媒体站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而为了要找到“谈媒体”时的著
力点,吕莳媛在田调过程中接触几位位编辑、记者之后,这才最后决定要把焦点放在追逐时
间急迫性的第一线:新闻台编辑,透过写实的现场细节,让大家理解新闻产制的过程和各种
角力。
吕莳媛丝毫不便宜行事,谈起所谓的“媒体嗜血”迷思,她直言:“我绝对不相信所有记者
都是笨蛋。媒体嗜血跟观众的反应是分不开的,我们仍有许多媒体工作者在从事深度报导、
专题新闻,但这些认真的好报导却时常乏人问津。社会不能只检讨媒体,这不公平。”在田
野过程中,吕莳媛接触各种媒体,其中有许多第一线的观点,或与主流意见相悖的反击,都
让她十分震惊。她说道:“作为编剧,我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震惊时刻置回剧本。田野的最
大功用,其实就是打开我的视野。”
访谈最后,吕莳媛进一步补充:“我自己在看片花的时候,特别被感动。在我写剧本的阶段
,一切都只是文字陈述,但透过拍摄、表演的影像渲染力,它开始会产生不同的力量。”她
带着感性地笑说:“我都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本当不用说客套话,但这次的团队不论是
对剧本的呈现、或是完成好作品的使命感与企图心,似乎又让我看到台湾戏剧圈的希望。”
相信这次让她骄傲的团队,也是让她首度愿意露面受访的一大原因,她看见团队的努力、导
演林君阳的用心,她有了十足的信心,她下的结语就是:“我的戏不爱太‘黑’,总是希望
能够回到温暖的一面。”而这次透过团队齐心协力的努力,不管是疗愈也好、是剖析问题也
好,或是一个开启对话的可能性也好,《我们与恶的距离》将以惊人完整的面貌与观众见面
,试图成为台剧回应社会,勇敢而坚定的一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