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疑雾公堂

楼主: midcomete (彗星)   2019-01-07 02:34:13
因为个人私情加上是疑案办忠实粉丝(在这边大推疑案办和内容力顾问公司!请喜欢推理、
愿意从不同角度了解台湾史板友们,多多给这类做历史普及的团队支持!)之故,期待疑雾
上片期待好久了。
美术技能点得太高,导致其他部份显得相对偏弱,但整体来说是有达到一定水准的好剧。我
很少看台剧,对台词的要求不高。但就整片看下来,并不觉得台词特别差,当然这也可能是
台剧的台词普遍性都写得……嗯。
疑剧的台语大约介于殷正洋主演的舞台剧“渭水春风”和三立戏说台湾之间。有些比较细微
处的使用还挺让人会心一笑,像是李祥说自己“bo k-bo k-siû”(找拼音找好久|||||)
,很贴切。
有在别的平台看到感想说剧中台词很不口语化,现实中不会有人这样说话,指疑剧台词与这
几年的台剧同样都有向中剧风靠拢的趋势。
的确,在剧开始约十分钟左右,我就觉得它很适合拿来当广播剧听,而愤怒的菩萨、瑯琊榜
、伪装者甚至甄嬛传,都是我在各时期经常开着当BGM或广播剧来听的剧。
说真的,要在口语、戏剧质感与听得懂间拿捏到平衡非常困难。特别是在党国教育下,台语
给一般大众就是乡土甚至粗俗的印象,致使同属于台语的文言台语(我习惯称为汉文),反
给人做作、故作姿态之感。而不会去想像到,如林献堂、蒋渭水,甚至可能是你我身边稍微
大家族一些受过汉学学堂教养的长辈,都是用文白混杂能自由切换的台语在交谈。
戏剧的表达方式可以再磨,但要是说宁愿听全中文也不要这样中文台语夹杂,这就过份了。
如同愤怒的菩萨一片,许多人会疑惑多种语言夹杂共存的目的(包括我妈,要推愤怒给她花
了我很大工夫还是失败收场……),进而指出演员功力不足不敬业等等。
后者自然是可以批评的,但多语言共存正是台湾社会长久以来的真实。各剧组与演员们不就
是为了唤醒属于台湾人该有的意识,所以才愿意接下这类型的戏剧、花费心血努力的吗。
个人认为比较可惜的点在于音乐。可能是没有片头片尾主旋律,或是我都专注在画面和想凶
手上,对疑雾的配乐毫无印象。但愤怒的菩萨的主旋律就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甚至不时想到
范宗沛的孽子;弦乐和愤怒一片的调性相互搭配的效果非常好。而林戴氏在剧末低下头露出
顶部头发那幕,不知是否是后制色调问题或是妆发问题,发片感非常重,很让人瞬间出戏。
林朝栋的口条和情绪张力都偏弱,在众演员之中显得不足,但好在戏份不重,还能稍微打马
虎过去。
单以剧情来说,最让我感到心酸的是直到最后,林文明和林戴氏的心结都没有解开。明明是
都很替对方着想的母子,在时代洪流中也只能留下这样的遗憾。
疑雾公堂一剧以重复各人物视角,并增加出差异的剪辑方式来克服各种拍摄困境。虽有结局
推导对推理迷来说太浅,对普通民众而言不断重复有点烦躁拖沓的问题,但以经费和剧情长
度来看,都算是非常用心,整体效果也是有到位。
我个人是蛮推荐还在观望的朋友可以去公视+官网找来看的。
另外就是疑雾的色调非常美!美到我刚才用笔电上公视开二刷的时候很想砸笔电;色差太严
重了!所以请务必用你手边显色最漂亮的播放工具来看它,至少一次,它的美绝对值得你的
惊叹。
作者: hikikomorili (茧居族)   2019-01-07 12:27:00
我倒觉得配乐做得很好,不会抢走剧情节奏,在重要时刻又会凸显重点,剧终后的音乐也相当优美,很符合历史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