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歌手开发文学影视化潜力 赖和作品11月开拍
2018/10/15 16:06 中央社记者江佩凌/编辑:陈怡璇/台北15日电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1810150175.aspx
文学戏剧“台北歌手”金钟夺5奖成大赢家,开启文学影视化发展潜力,目前已有制作公
司展开文学改编计画,包括作家赖和的文学作品11月开拍,吴明益、杨逵作品也在开发筹
备中。
客家电视台的“台北歌手”在第53届电视金钟奖入围11项、共抱回5奖,包括戏剧节目女
主角奖、女配角奖、编剧奖、灯光奖及节目创新奖,成为今年大赢家。日前“台北歌手”
导演楼一安与内容物数位电影制作有限公司的制作人陈南宏,在台北接受中央社专访。
“台北歌手”将日治时期文坛受瞩作家吕赫若的精彩生平改编,串联吕赫若小说交错呈现
,剧中结合舞台剧表演方式,以少见的“剧中剧”挑战不一样的镜头语言,是台湾电视剧
史上的一大尝试。
楼一安表示,原先制作公司的构想是单纯做吕赫若文学改编,但他想把吕赫若的日记内容
也加入剧中,变成“一半篇幅是他真实人生,另一半篇幅是让他跳进自己的小说世界里”
,这也成为最一开始的概念。
由于要串联吕赫若小说,楼一安坦言在挑选作品上一度苦恼,因为在他眼中,吕赫若有些
拿到奖或有名的几篇小说,较不适合改编成影像作品,“也许这些作品在文字上有杰出表
现,但要变成影像又是另一回事”。
楼一安指出,小说影像化之后多少会和原著有些差异,甚至为了让演员能很适切地安排在
剧中,也会针对角色做些修改,“所以有些人物的塑造是一致的,但在原著小说则是不同
样子”。
此次剧本为楼一安和男主角莫子仪携手编写,更获颁金钟编剧奖肯定;谈及和莫子仪合作
,楼一安说,起初莫子仪就是他心中饰演吕赫若的不二人选,而莫子仪十足就是“认真魔
人”,甚至把吕赫若所有作品都看完,两人合作过程是楼一安每写完一集,就丢给莫子仪
修改、磨合。
在楼一安看来,让男主角参与编剧也能让他更进入角色,“主要希望他可以一起把吕赫若
和他所要分饰的几个角色,共同创造出来”。
对于“台北歌手”挑战“剧中剧”的表现手法,楼一安透露,是开拍前2个多月才决定改
成舞台剧,起初曾想采用实景拍摄,但考量陈设、转景时间和预算,才意识到实拍可行性
不高,因此决定用舞台剧来表现。
楼一安后来认为“那是最正确的决定”。由于台湾要找到那个时代的场景难度太高,就算
拍了后制也要大修改,包括大楼、路灯、水沟盖都要一一修掉,因此舞台剧是唯一解套方
式,不然就要改剧本。
陈南宏则在旁补充说明,在预算和拍摄天数的限制下,剧组移动等环节都要考量,因此转
换方式拍摄,否则会拍不完,而对于如此少见的尝试,他认为:“因为不知道最后的样子
,就只好拍下去,没人试过也就没有压力。”
陈南宏更进一步透露,当时碍于预算有限,无法实际租借到剧场进行拍摄,因此场地是借
用基隆市港务局的仓库,而搭景、拆台都要花时间,所以仓库里甚至有好几个棚景轮流使
用,才有办法调配拍摄时间。
谈及拍文学改编戏剧和商业性的微妙关系,陈南宏直言:“没有商业性的作品,反而自由
度比较大。”他并建议政府在非常时期要有些政策,就他来看,拍片虽然花钱,却是形塑
人类美学价值观最速成又直接的方式之一,“一部赛德克巴莱,就知道雾社事件”。
楼一安则认为,电影作品只看票房反而受限很多,但电视台不会只看收视率,无论是文学
改编或是时代剧,公视或客台不会有太多商业考量的限制,也因为这样才有机会做出更不
一样的作品。
谈及未来文学改编工程,陈南宏透露,将改编赖和的5短篇文学作品,包含“丰作”、“
浪漫外纪”、“一根秤仔”、“前进”、“蛇先生”,预计11月中开拍,主角已选定,会
拍成12集长度的影视作品。
此外,吴明益的长篇小说“睡眠的航线”、短篇小说“虎爷”也都在洽谈中,杨逵的文学
作品则已取得改编同意权,但尚未确定改编作品,可以期待未来更多影视团队演绎台湾文
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