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这部戏时,
我尽量让自己除了预告以外,
不去看太多相关剧情或人物设定等资讯,
想要用空白的脑袋去观看这些孩子的故事,
于是我完全没有预料到,
会在茉莉这短暂而痛苦的生命里,
因为看见自己成长的影子而如此感同身受,
让我在这两个小时里泪水几乎没有停过。
“我要是知道文学是这样子在伤害我的小孩,
我才不会让她读。”
同样是在高中的时候,
我读了茉莉妈妈口中说的,
那些有关于自杀、嗑药、自虐、同性恋等等的书,
我记得《蒙马特遗书》与《鳄鱼笔记》曾经如何撼动我的心灵,
记得读到《挪威的森林》里直子自杀的片段时那种心痛又了然的复杂情绪。
伤害我们的,从来不是文学,
而是这个世界,
对茉莉来说是家人的压力,
对我来说则是同侪的恶意,
因为痛苦找上了我们,
所以我们因而有了阅读的渴望,写作的能量。
“世界总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心灵的脆弱性,
我们不能免除于世界的伤害,
于是我们就要长期生著灵魂的病。”——邱妙津
因为阅读,让我们明白自己不是唯一那个生着心病的灵魂,
让我们稍微觉得不那么孤单。
阅读也让茉莉因而认识了书友声耀,
能够一起追逐喜欢的作家,
甚至因此拥有了自己的梦想。
然而,也因为这个作家梦,
她越来越无法安于母亲所规划的未来,
却也没有勇气逃脱。
她羡慕妹妹敢于顶撞母亲,
羡慕其他人可以自由自在地读想读的书,
做想做的事而不会被说没出息,
她只能用小小的反叛,来换得一点点喘息的空间。
她将痛苦写进小说里,但疼痛感却没有丝毫减轻,
就像她总是会在考试考砸的时候,
先在手腕上割下伤口,试图麻痺自己的痛觉却徒劳无功。
正因为感觉无法麻木,
她才能将这些经历幻化成丰富的文采,
但也正因如此,她开始无法分辨,
自己是想要远离痛苦、还是在渴望着痛苦。
错的是心灵的脆弱性,
我想起那些因为内心纤细而结束年轻生命的作家们,
写作最终还是没能疗愈他们在这世界所受的伤害,
而这样的结局总是令我惋惜。
“你以为我们想被你生出来喔?
你要生之前有问过我们吗?”
是爱伤害了彼此的自由,
在看这部戏里的母女对峙时,
我总是想起《不痛》里这句歌词,
母亲为了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未来,
孩子为了不让母亲失望也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说来讽刺,
人时常将自己生命中所受到的伤,
转身加害到自己所爱的人身上。
但正如可莉说的,
把孩子当作让自己生命转向的绊脚石,
转而要孩子为自己所失去的人生做出补偿,
对小孩来说是多么不公平,
同时也是扼杀了自己为人母以外的可能性。
王净将茉莉的不同面向诠释得相当出色,
在母亲面前乖巧寡言,
只有面对热爱的文学时才会像个普通的高中女生一样双眼发亮,
对着心理医生谈起母亲时那又爱又恨的复杂,
日复一日的隐忍至麻木。
最后对着母亲说“谢谢,对不起”时,
那场哭戏渲染力十足,
让观众在遗憾之余,
也只能挥手送别这个心里满是伤痕的女孩。
尹馨则如预料之中展现强大的演技,
特别喜欢她在声音表情上的掌控,
尤其是最后那幕“妈妈爱你”,
那带着心碎的颤抖哭腔恰到好处。
“所谓人生,不因为死亡而结束,
就算死后,也能拥有炙热般的和解。”──Dear My Friends
刚看完这部戏的时候,我觉得结局真的太悲伤了,
直到孩子死后才能真正的了解她,
还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连抱歉都无法传递到对方心中,
又何来的原谅?
然而,在沉淀了几天之后,
我想起韩剧《Dear My Friends》这段话,
也想起当茉莉妈妈要打可莉时,
看见茉莉的幻影拉住她的手。
比起有些人终其一生无法明白自己所加诸在孩子身上的痛苦,
这部戏至少留下了一个改变的盼望。
茉莉的死亡是个悲剧,
但却也时时刻刻提醒著茉莉妈妈,
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死后的和解有时是,让还活着的人,
找到可以解开自己心结的机会吧。
其他两集心得:
妈妈的遥控器:https://goo.gl/tX7Cdu
猫的孩子:https://goo.gl/fzF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