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妈妈的遥控器

楼主: kevin781109 (Kevin)   2018-07-12 18:04:13
改编自吴晓乐的同名书籍,她将家教生涯的观察化为故事,
描绘了被考试绑架的家庭与亲子关系。本剧取材自书中段落,
以微科幻的形式,呈现五个彼此独立、却又围绕着教育议题的警世寓言。
-
单元一〈妈妈的遥控器〉描述婚姻失败、独力扶养国三儿子小伟的淑丽,
某天在打扫家里时,她发现小伟用来假造成绩单所私刻的印章。
正沮丧之时,一位神秘男子告诉她让孩子听话的方法,
是一个能让小伟“重来”的遥控器。
从此只要小伟犯错,淑丽就按下遥控器让他重来,直到改正为止。
-
大家都经历过学生身分,对剧中情节多少都有共鸣。
而我本身待过教育现场,更是看了不少光怪陆离的事,
不只来自学生的家庭,还有老师、校方、甚至整个制度。
当然剧情和原著把故事主轴放在家庭,
但这种压迫和控制背后,依然是社会和体制层级的问题。
我看完这集当下,也对妈妈的角色很反感;
但如果我们只是责怪妈妈不该这样做,对解决问题一点帮助也没有。
-
剧情并不是要我们责怪妈妈,
开头还特地呈现淑丽从年少时期、结婚生子,到失婚、独力扶养儿子的片段。
这并不是要为妈妈的言行开脱,而是希望大家去思考“事出必有因”。
除了指出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缺乏照顾可能导致的后果,
妈妈之所以认定用功读书、考上好大学才是有用的,
不也是因为这符合社会对一个有用的、成功的人的期待吗?
如果人们的价值观依然故我,无论制度再怎么改都不会有多大成效的。
-
而本剧的呈现虽然不到完美,但整体而言已经相当出色。
无论是题材或形式,都是台湾戏剧罕见,
画面呈现的美感也优于许多台剧,我尤其喜欢它画面选择的色调。
我觉得很多台剧都不太重视色调,影片看起来都跟平常肉眼所见没两样;
但这是影像作品很重要的一环,适当的色调可以让故事说的更精彩。
-
剧中的演员表现也很不错,虽然这部分可能更主观,
但我自己觉得学生演员的表现是优于大人的,
也许是他们本色演出的关系,不像大人通常都是演一个“别人”。
刘子铨的演出非常关键(后来才知道他真的是刘亮佐的儿子),
首部戏剧就有这种程度超级厉害,
最后那个特写可以媲美Timothée Chalamet在Call Me by Your Name结尾的长镜头。
-
期待后续四个单元,也希望大家能支持教育议题的戏剧。
-
注:本剧是以台剧少见的“诗选剧(anthology series)”呈现,
就是第一段所说的各集彼此独立、但围绕同一个主题的连续剧。
这种创作形式源自文学,例如中国的世说、聊斋,德国的格林童话。
anthology就是“选集、文选”的意思。
这几年最红的诗选剧(也是本剧宣传时一再提及的)就是英剧《黑镜》了,
各集独立却又围绕着科技寓言的主题。
-
欢迎追踪粉专 https://www.facebook.com/boss.amateur.review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