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妈妈的遥控器

楼主: matthew221 (matthew221)   2018-07-10 01:36:34
有图文全开部落格,欢迎去看看别的文章喔:https://tinyurl.com/ybuzpxkb鸺
※声明:本站所有图片皆转摄自netflix,该影像财产权仍属该公司版权所有,如有侵权
烦请告知,本站立即移除。
早就在脸书上听说公视要推出这一系列教育主题的戏剧,也听说会有一点科幻成分,很自
然地就联想到知名影集《黑镜》的其中一集──〈方舟天使〉。结果发现,如果说方舟天
使是一种软科幻,那么〈妈妈的遥控器〉基本上就是魔法,而且设定上可以说是比《哈利
波特》更不严谨,请不必太计较其中的科幻成分。
谈到遥控器,也会想到亚当山德勒主演的电影《命运好好玩》,这部飘着浓浓的台湾八点
档味(现在的记忆当然比较淡薄了,不过仍旧记得主角步出医院淋雨的桥段)的家庭喜剧
/温馨片,除了搞笑以外,其实也真的做到发人深省,虽然概念简单,但是演出的桥段让
观众很有共鸣。在看〈妈妈的遥控器〉之前,我也期待它可以复制“概念单纯不复杂、桥
段带给人共鸣”的胜利方程式。
简单的设定
妈妈可以控制小孩子的每一天,停滞、前进,甚至是倒退都可以。这点就看出英美跟台湾
的差异了,〈方舟天使〉只不过是单亲妈妈偷看女儿的人生,但台湾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怎能不加码呢?
拿一个遥控器去控制小孩这个设定,不用多说,就是简单,完全就是草草了事的前戏,科
幻要素的出现也像吴慷仁与刘冠廷一样,只能说是惊鸿一瞥。以这种简单的设定来说,前
面还要演一大段纪培伟(由刘子铨饰演)体验一天好几次的戏,其实我会觉得稍嫌冗长。
但因为这部分的国中生们,演得都好好啊!好国中生啊!可能是常常看到超龄硬演的国中
生吧,突然看到很像国中生的国中生,我就觉得蛮感动的。当然,这几位国中生的演技也
都不错。此外,原来借外套这个传统习俗有流传下来吗?再度感动。
使人感到有所共鸣的桥段
剧中,柯素云所饰演的小伟妈妈讲出了名言金句:“你现在恨我没关系,你以后就会感谢
我。”当然,大家都知道,过去恨过的人,现在可能还是会恨,以后也许仍旧继续恨著。
因为人不能否定自我的需求与模样,然后还可以好好生活,顶多也只能在否定了自我以后
,依附在与他人的关系下面,假装出生活的样子。在这出剧里面,小伟不得不依附在妈妈
底下,是因为遥控器的缘故。
那现实的遥控器呢?可能是讨好父母,可能是想要得到父母口中的未来,可能是想要复制
父母的成功,可能是不敢想像违逆父母的样子,可能是不想思考与受伤。由莫允雯饰演的
Riley说她自己不想要把自己的没有勇气,怪罪到别人的头上,在剧中,我只能说她未免
太不体恤小伟了,纵使她很可能不知道遥控器的存在,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反抗一段关
系的力不只是让自己脱离,一定也会让对方受伤,小伟的忍让,同时也是为了妈妈。即使
Riley不认同,她讲话也是有点太刺激到小伟了。
大魔王可怕的地方
忘记看到脸书上,哪篇文章曾经这样写:“剧中的小伟妈妈,就像是游戏里面的大魔王…
…。”我一看到就觉得这个说法太贴切了,固定的规则与剧情,而主角要想办法随机应变
、过关斩将。不过剧中主角毕竟只是国中生,再加上作者并没有想要强调主角的聪颖,而
是想要聚焦在亲子关系上,因此剧中母子没有什么很有趣的斗法,只出现了一些绝大部分
国中生都说得出的谎言。
谎言是一种消极的反抗,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不管出门做什么,对家人都宣称是要
去书店,多亏了自己本来在家里就喜欢看书,因此一切顺利。刚开始的时候还会有罪恶感
,但是每次都会意识到,这实在是一种不得不然,因为自己心中完全不想说实话。不想说
实话的原因除了不想吵架以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其实自己也丝毫不相信父母能
够理解自己的需求。
其实就连Riley也是
就像Riley。她很有行动力,她勇于抛下台湾的所有,到美国跟未婚妻订婚。不过她回台
湾也还是会出席父母帮她安排的相亲,这是她勇气所没有触及的地方,她对父母说了实话
──自己已经订婚,但用她仍不得不以行动说谎。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也想要父母安
心,所以说谎,这暂时看起来会是不错的折衷方案,但人生多得是无法折衷的事情。讲到
这里也只能讲老掉牙的道理:父母要懂得放手。但这其实也隐含了一个道理,假如父母真
的不想放手,那么无论成功挣脱与否,孩子的身上都还是会出现伤痕的。
至于为什么不能放手?其实很简单,因为两点:第一、想看到孩子做到某些事情。把孩子
当作自己的延伸,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成就,所以有这个欲望。第二、因为孩子做得到。做
得到其实是很沉重的一件事情,举凡放弃梦想,就读父母指定的科系;别再单身,赶快成
立家庭;或者说服自己跟伴侣,赶快生孙子给父母抱,都是做得到的事情。因为做得到,
而且孩子也渴望父母给予自己肯定的回馈,所以大魔王才会是大魔王,而孩子们才会成为
熟读游戏规则的玩家。
此外,我也花了一些时间尝试理解辛苦的单亲妈妈们。我想〈方舟天使〉与〈妈妈的遥控
器〉都以单亲妈妈来作为主角的家庭背景,不是没有原因的,女性在社会上生存本就较为
不易,而妈妈又会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关心(有生理上的羁绊,也有来自社会母职的期待)
,所以容易催化出极端的戏剧效果。
延伸阅读:《童年情感忽视》
先前读了《童年情感忽视》这本书,里面谈到了各种不同由教养模式造成的童年情感忽视
,如果你对父母有很多负面情绪,想要讨厌他们,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讨厌他们,也许可
以看这本书来找一些灵感,然后一定要去看咨商。
不过总之,这本书里面有提到一种父母,我想是符合这出剧的小伟妈妈:“成就与完美导
向型父母”。里面谈到,假如父母只以“自己想要的成就”来驱使著孩子做事,那么孩子
很可能就会压抑著自己的感受与需求,这在童年时期也许不会发生大问题,但成年之后就
会使人感到空虚,这边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很喜欢这本书,虽然它基本上是为受过童年情
感忽视,而未来有教养子女需求的准父母而写的(避免重蹈覆辙),但作为一本讨厌父母
的入门书,应该还是相当具备可读性。
中产阶级之必要?
除了单亲妈妈,〈方舟天使〉与〈妈妈的遥控器〉还有另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两出剧中
的妈妈,经济上都是堪称无虞的中产阶级(虽然〈方舟天使〉中的女主角母女是跟外公住
,但主要应该也是出于让小女孩有人顾)。也许假如是更富裕的家庭,父母就会更专注在
事业上,孩子反而更可以自由行动;而假如是更窘迫的家庭,则是会期待子女早点出去赚
钱自立。当然父母还是父母,不管富裕或贫穷,仍旧对孩子有控制欲,但孩子的战略纵深
至少会比较大一些。
另一方面,中产阶级原本就身处于充满焦虑位置,既想要爬到更高的地方,又害怕被越趋
两极的经济体系给淘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成功的人,也许这也是两出剧不约而同让她们
的经济不虞匮乏的原因吧。
讨厌的地方、结局,以及此剧的定位
还是有一些讨厌的地方。例如小伟妈妈的台词,有些都好生硬,这是小伟妈妈讲话的人格
特质吗?例如小伟跟Riley相亲时,小伟妈妈就对Riley说:“听说妳要回台湾发展,那应
该叫小伟多带妳出去走走呀,它对台湾各方面都很了解。”是什么可疑的社会观察家吗?
古怪的说法。然后国中时期的小伟很有气场、长得帅(一开始还觉得跟李安的儿子李淳有
点像,但后来发现他是刘亮佐的儿子,唔……),演得也好,结果长大了以后,不仅气场
全失,连五官都改变了,这也是遥控器的后遗症吗?这是要彰显成年与年少时期的差异吗
?但是曾少宗跟刘子铨的型完全不同啊,至少我代入有困难。
结局的部分,我觉得其实是悲剧。即使最后小伟真的回到过去跟小岚(不知不觉,居然这
么后面才提到她,她是由凌心妤饰演,很漂亮,演技也很自然。但不知道是演技好,还是
她自己刚好就是这样子)见面了,但小伟其实整个人是已经坏掉了的吧。更何况,假如我
是小岚,我看到有人泪流满面又言不及义地,从书架旁边冒出来朝我说什么拍贴的事情,
我还不先打个电话给警察?虽然从剧中看得出来,小岚似乎是个对陌生人非常没有敌意的
好人就是了。
我还是想到〈方舟天使〉,最后剧中女儿招了随便一辆大卡车扬长而去,然后就是
Pretenders的 I’m a Mother,而观众回想起那些已经身为母亲的无奈,未来人母的重蹈
覆辙也似乎是无法避免的。这部分相较之下,〈妈妈的遥控器〉还是比较纯情的,是一部
以孩子为出发点、为聚焦,并且尝试救赎孩子的戏剧。
最后的最后非常负能量,请小心服用:
看这出剧的时候,其实有一个感想,但不敢打在前面,因为我觉得太负能量了,怕影响到
一些刚好情绪低落的读者,总之,请大家小心服用。
这感想其实很简单:这出剧虽然很沉重,但是我们的人生毕竟还是没那么可怕,因为不管
怎么样,我们只要死一次就可以结束一切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