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公视之友月刊

楼主: sodabubble (石の上にも三年)   2018-07-01 15:35:46
插播:公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批万台剧板,LIVE文投票。
本表单非《你的孩子》剧组官方投票,板友们一定会讨论得很热烈,故提供投票,
让板众一起决定LIVE文开设方式。https://goo.gl/forms/ltTcYYLH1NLxNHO23
投票时间:2018/07/01(日)15:35~ 07/05 (四) 20:00 投票时间到了,就截止囉。
正文开始↓
文章转录来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公视之友 2018年七月份月刊
公视之友第241期:https://friends.pts.org.tw/message_list.php?type=A&id=242
封面故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直视升学主义下变调的亲子关系
▎文╱巫知谕
▎公视 2018/7/7 (六) 起,周六21:00播出,一次两集,共十集。
 你是否曾因为考试制度,被逼得喘不过气,一股烦闷无处可逃,只好跟家人搞自闭?
你是否曾经愤恨自己美丽的青春,被桎梏在日复一日的考试里,分数决定了自己的价值
,甚至决定了爸妈爱不爱你?
 如果曾经经历过这些的你,现在已为人父母,你是否惊觉自己正复制过往爸妈对待
你的方式,恶性循环的这样对待你的孩子?如果是,相信你一定会想看,公视即将在
7月7日上档的新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编自作家吴晓乐的同名小说,这本书是吴晓乐在当家教
期间,对不少家庭深入观察后重新编纂而成的小说。书中有九个故事,经六位编剧的
戏剧改编后,成了五个故事,分别是〈妈妈的遥控器〉╱蒋友竹、
〈猫的孩子〉╱简士耕、〈茉莉的最后一天〉、〈孔雀〉╱夏康真、费工怡、马千代、
〈必须过动〉╱夏康真、费工怡、马千代。
 前三篇探讨了家庭中,因追逐分数的考试制度而扭曲的亲子关系。〈孔雀〉则将
近几年家长们疯狂挤私校的状况做了嘲讽而揪心的刻划。最后一篇〈必须过动〉则是
从国家体制的层次,检视单一的成功价值观、忽略个体差异性的高压社会,可能面临的
骇人问题!
类型元素包装,增添观影乐趣
 虽然主题严肃,但五个故事都加入了微科幻、魔幻写实或惊悚的类型元素。
 〈必须过动〉的故事设定在未来,那是个男人负责体力劳动、女人负责领胚胎养育
孩子的世界。
 〈妈妈的遥控器〉会让你的日子一直卡在同一天。
 〈茉莉的最后一天〉带你进入他人的意识里,从另一个人的角度看世界。
 〈猫的孩子〉和〈孔雀〉,则穿梭在真实与虚幻之间,也许是异化后的另一个自己,
也许真有个平行世界。
 导演陈慧翎特地邀请电影美术指导吴若昀跨刀,为五出戏打造出五种不同色彩的
异世界。这些设定也让五个故事成了非常迷人的寓言。在频道播出前的几场试映会中,
观众们因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时空,有的泣不成声,有的前一刻大笑下一刻又飙泪,
或是被吓得要缓一口气才能出戏院,总之几乎都是情绪饱满的离开。
五对亲子竞飙演技,各显身手
 五个故事,就有五对母子╱女。剧中饰演子女们的年轻演员有不少都是第一次演戏,
但在导演陈慧翎和表演指导黄采仪的带领下,各个都有非常出色的表演。饰演妈妈们
的五位女主角更是竞飙演技。
 在〈妈妈的遥控器〉里,柯素云饰演一个有着强烈控制欲的妈妈。为了让儿子照着
她期待的方向走,她从陌生人手上要到一个奇怪的遥控器,逼孩子一遍又一遍的重来。
他的孩子该怎么做,才能避开妈妈的掌控?尽管无法认同剧中妈妈的角色,柯素云
还是掌握了这个角色有着极端洁癖又自律甚严的特质,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就让人寒毛直竖。
 钟欣凌在〈猫的孩子〉里饰演家庭主妇小圆妈,夫家是个疯狂追求成功的卡内基家族
,因此她常因儿子成绩不好被老公揍。为了让孩子成绩有起色,她换了一个又一个家教
,然而没想到,儿子竟然靠着虐猫,让成绩突飞猛进。一直藉著养猫才获得心灵抚慰的
小圆妈,该怎么办?钟欣凌在剧中扮演被家暴仍委曲求全的好媳妇、好太太、好妈妈,
切换角色情绪如翻书,收放自如,是个绝对会让妈妈观众们有充分共鸣的角色。
 尹馨在〈茉莉的最后一天〉里饰演有着博士学历的母亲,为了孩子走入家庭的她,
督促孩子的功课不遗余力。然而一向乖巧、成绩又好的大女儿竟然跳楼自杀,
为了找出女儿的死因,这个母亲接受了还在实验阶段的新科技,进入女儿的意识,
她会发现什么祕密?为了区隔追寻真相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情,尹馨把悲伤的等级
切割成十级,甚至连法令纹都有戏。观众可随着尹馨的情绪节节升高,但拍戏时
却是跳场次拍的,尹后掌控情绪的功力让人激赏。
 谢琼煖在〈孔雀〉里饰演一个学历不高,为了让孩子唸私校翻转阶级,一人兼四份工
的妈妈。当她发现女儿因为社交压力,不惜拿自己可以加分考上好学校的画画天赋
当筹码,跟校园里的孔雀交换条件时,她要怎么做才能挽回失控的局面?谢琼煖靠着
平易近人又微微夸张的演出,轻松的带领观众游走在写实与魔幻的两个不同世界里。
 在〈必须过动〉里,叶全真饰演一个未来世界的妈妈杨鹃,在这个国度里,
母以子贵,只要养育的孩子能在15 岁、18 岁的鉴定考脱颖而出,妈妈们就能住进
政府分配的都心好宅。然而当杨鹃发现不管如何努力,自己的孩子就是无法通过
鉴定考时,她会想出什么样的办法救自己?为了演出这个有点冷血的母亲,
叶全真一直压抑自己的感情,直到演完全剧最高潮那场戏后,才终于宣泄式的崩溃痛哭。
教养中缺席的父亲,值得深思
 延续原著的精神,在这套剧集中,爸爸的角色很少出现,然而这其实反应了社会真实
的一面。我们的社会普遍习惯把孩子跟妈妈绑在一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几乎成了妈妈的
责任。因此在剧中,妈妈几乎是孩子生命中最大的反派角色。然而就如〈孔雀〉里那只
孔雀所说的,这出戏其实最心疼的是妈妈,妈妈总是为了孩子,忘了自己的梦想和需求。
因此在观赏完这套剧集,思考着如何尊重孩子主体性的同时,我们也该想想,
女人在家庭中是否也常失去主体性,什么时候,她们也可以说一声
“你的妈妈不是你的妈妈”!
数位百宝箱 来自异世界的恐怖游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密室逃脱实验
文╱朱予安
是戏,也可以是游戏。
 公视+团队耗费近一年的时间筹备,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戏剧为创作骨干,
推出原创悬疑概念游戏《孩子》。故事从一段不完整的亲子关系出发,一个孤单的
少年努力寻找方法,拯救心灵发狂的母亲,进而发现背后控制他的神祕力量。
在《孩子》游戏中,玩家将透过〈恶魔的契约〉、〈记忆谜廊〉、〈反叛的使者〉
三个章节中不同的世界观,体验五个不同的故事,拼凑高达十种以上的结局,
同时借由时下热门的解谜、探索、跑酷等游戏元素,探问真相,找回家庭价值中
最美好的部分。
敌人是必要之恶
 《孩子》游戏的起点来自多数人对于家庭记忆黑暗面的共鸣,关于悲伤、关于愤怒、
关于不被理解。《孩子》塑造一个情绪迷宫的出口,借由消灭“恶”的枝芽,
来完成本剧想传达的“爱”。“敌人”的设定在游戏中是必要之恶,
不管是〈恶魔的契约〉束缚母亲思想的西装男、〈记忆谜廊〉反噬自身的罪恶感,
还是〈反叛的使者〉亦正亦邪的首领,《孩子》其实不是教导玩家如何击退“敌人”,
而是让大家看见无法被击退的“遗憾”。对抗敌人势必产生力量,而这股力量
才是游戏中得以破关的真正锁钥,玩家必须细心,必须思考,最后才能找到线索
全身而退。
异世界中的崩毁与重建
 在游戏的定位上,《孩子》选择以恐怖悬疑类型为主轴,将三个游戏章节场景埋藏于
异世界,透过梦境的氛围强调现实中亲子关系的崩毁,玩家在游戏过程中被激发的
恐怖感不单只是来自于游戏画面,而是透过游戏角色强迫审视自身伤口,但同时
却又触发多种结局,重建玩家记忆,让仇恨消失并治愈痛苦。游戏场景也大量引用
原剧中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元素,例如〈猫的孩子〉的蓝色月亮、
〈妈妈的遥控器〉的西装恶魔、〈必须过动〉中毁损的胚胎,让玩家不断产生特殊的
既视感,制造戏剧与游戏双向的连动效益。
当游戏作为一个文本
 除了趣味性与互动性之外,《孩子》肩负了更重要的任务,希望可以开创节目IP 化
的潜在可能,将二次创作的精神发挥到最大,甚至成为一个新的文本,让观众用不同的
角度观看戏剧,延续戏剧的生命力。在这场公视+团队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共同进行的密室脱逃实验中,期待玩家所有的感受都能化作下一次公视节目创作的能量,
让“说故事”永远都有新的方式。
 2018 年8 月《孩子》概念游戏将于STEAM 平台免费开放下载,
请密切注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与“公视影音网”脸书粉丝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