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导演+制片专访

楼主: sodabubble (石の上にも三年)   2018-06-11 00:40:35
简短心得:离首播2018/07/07 (六) 终于剩下不到一个月,期待首播~~~
  《你的孩子》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OnChildrenPTS/
onchildrenpts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onchildrenpts/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三波综合预告
@YT看:https://youtu.be/Lq6fbclQvgo
@该剧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OnChildrenPTS/videos/169460873722567/
正文开始↓
专访/《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导演陈慧翎 X 制片周毅铨:
   用科幻、奇幻结合教育反思,开启台湾戏剧的可能性
2018/06/08/娱乐重击/撰文:Maple;摄影/庄永鸿
原文连结: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50881
http://punchline.asia/wp-content/uploads/2018/05/TRO_5789-1024x683.jpg
身为台湾极少数同时具有金钟奖肯定、也有脍炙人口偶像剧作品的导演,
陈慧翎继《那年,雨不停国》后睽违十年,带着原班人马周毅铨制片、
余慧君执行导演再接下公视年度旗舰大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这次她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又缴出了什么样的成绩单,相信观众已经
迫不及待想要知悉,娱乐重击特别抢先专访本剧制作核心的三人组,
让大家一窥剧组在制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制作铁三角:导演、制片、执行导演
陈慧翎导演在访谈一开始就满怀感恩的说:“如果没有阿铨和慧君,就没有这部戏,
他们甚至比我还要辛苦,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们一起决定、一起克服。”
她也笑着补充:“有时候就是我不想做的事,就交给他们。”
言谈中不难发现三人有着革命情感,《你的孩子》在执行上的完成度,跟这组团队合作
的默契无间绝对脱不了关系。原来三人的缘分早在《下一站,幸福》就开始,陈慧翎导
演回想起:“当时阿铨还是吴建豪的助理,后来在《那年,雨不停国》才第一次以制片
的身分合作。”陈慧翎随即笑说:“中间的戏没跟阿铨合作,我发现只要阿铨不在,我
就会失败。所以这次接戏后我最先找的就是阿铨,慧君也是一路从当时就开始合作。”
http://punchline.asia/wp-content/uploads/2018/05/TRO_5751-1024x683.jpg
这次再挑战公视大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很特别地跨越了既有台剧的框架,
10 集电视剧的规格最后更像是五部电视电影或五集长篇诗选剧,提起从单元剧变成
五部电影,制片周毅铨坦言:“《你的孩子》最早是 10 集连续剧,中间因为导演
健康因素中断,延到第二年要拍的时候,因为觉得原本剧本比较通俗,后来改剧本后
难度确实大幅增加,又有很大的预算及时间的压力。拍片一定都有这些压力,
但解决的团队不同、解决问题的人不同、态度不同,就会有绝对不同的结果。”
陈慧翎导演表示:“接戏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想到观众,我自己对教育这个题材有兴趣,
也觉得值得花心力去做,接下来就是思索这部剧究竟要带给观众什么。原著是以家教的
身分去看这些家庭发生的事情,原始改编也是走这个模式,女主角是美丽的家教,有个
帅男友,她自己本身也有难解的问题,再走进每个家庭看到不同的问题,可以说是偶像
剧和单元剧的结合。但回过头来想,大家觉得这跟改编的初衷已经有点偏离,因为原著
的故事都很悲伤、而且没有结局,家教是非常无能为力的。当然如果剧本维持旁观、
没结局的状态,反而会失焦,显得没有重点,当我们第二年重来的时候,有了一段时间
沉淀,在开拍前四个月看到原本剧本,发现确实不是那么理想,后来就毅然决然
决定全部砍掉重练。”
在只剩下四个月要开拍的时候把剧本砍掉重练,虽然陈慧翎说来似乎轻描淡写,
但这对制作上来说是非常沉重的压力,但公视和导演为了不悖离改编初衷,
都同意为了剧本好,还是要做最后的努力。陈慧翎导演补充道:“我们跟公视
就邀请了新的编剧加入,决定把每个故事单独来说,并拿掉家教的观点,确定
做五部独立的片子,有点像《滚石爱情故事》的模式,开放原著各个故事的命题
作文给四组编剧,让他们自己挑战有感觉的故事,再加上要有‘科幻’元素,
让他们去写。”
提到科幻/奇幻元素,陈慧翎导演认为:“我认为科幻有种寓言式的距离跟美感,
以这样的类型来讲非常通俗的家庭琐事,可以有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反差很大,
而且故事已经很沉重,我也希望有些声光娱乐的包装,给观众更多惊喜,也给
编剧新的刺激。但同时在制作上也面临全新的挑战!”
https://youtu.be/FpQeROThDIw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必须过动〉预告@ 2018 金马奇幻影展TGHFF版
制片周毅铨笑说:“确实编剧写出了新的感觉,拿到新剧本的时候,导演是很兴奋的,
但执行导演慧君和美术就崩溃了,因为以我们的时间和预算,要做到剧本的要求
是几乎不可能的。”为了营造科幻/奇幻感,剧本里不但有大量未来感的场景,
也有着不少动物的镜头,如孔雀、猫、青蛙等等,而且还要拍摄猫生产的过程,
周毅铨补充道:“因为时间上已经来不及做特效,
所以导演就说:‘没关系,我们都实拍。’这句话听起来很轻松,但执行起来
却是非常曲折!”
一部电视剧当五部电影做 《你的孩子》激发了团队意志力
陈慧翎导演表示:“其实剧组对剧本的理解都很丰富饱满,我们才有可能
在这么压缩的时间做到这个程度。剧本一定好后,其实在制作上的来回沟通
并不多,完全可以看出大家对剧本都很有爱,从道具、服装、每个小细节都是。
我工作的时候就是当一个最好的妈妈,让大家放飞自我,团队也都是在合作过
《那年,雨不停国》之后有了其他经历再回来,大家都更成熟,而且每一个部门
交出来的东西都比我原本想像得更多、更好,我再看到又有新的想像和拍摄的灵感,
完全是互相加乘的效果。”
http://punchline.asia/wp-content/uploads/2018/05/TRO_5767-1024x683.jpg
余慧君执行导演也特别提到:“这次的美术组真的是我拍戏这么多年来,
最喜欢的一组。即使碍于经费,很多部分还是有妥协,像是〈必须过动〉里面
原本希望所有人上课是拿压克力板,但预算不够没办法,即使如此,他们最后
做出来的道具细节还是非常精美,完全超乎想像。”
而〈必须过动〉里一大亮点就是母亲叶全真身上佩戴的、为妈妈们分等级的光荣勋章,
这部分导演也解释到:“都是艺术总监设计出来的模板,原本有花、豆䇲等不同设计,
我后来选了豆䇲里包覆著五颗种子的意象,因为觉得最接近母亲孕育新生命的状态。”
周毅铨制片补充道:“最重要还是主创要对拍什么样的一部片要很有共识,
大家看到这个剧本也觉得好不容易有机会做出不一样的台剧,大家都很想把作品做好,
才有机会是现在的成果。我们把〈必须过动〉放到最后一个拍,也是为了争取更多的
时间给美术,去找适合的、有未来感的场景。
光是剧中母女住的家,我们怎么找都找不到,本来已经要在一个不理想的民宿
勉强拍掉,最后很幸运的在最后关头找到台中那间房子,几乎不用做改变
就已经未来感十足,又符合原本设定的灰白冷色调。”
http://punchline.asia/wp-content/uploads/2018/05/TRO_5781-1024x683.jpg
因为是用做五部电影的概念来推动,其实从前制开始,导演、摄影、美术
就都一起讨论如何依剧本的气质做出不同的风格。
陈慧翎导演提到色调上的设定差异:
“美术在调整上非常用力,每个单元都有不同颜色。
〈必须过动〉就是设定成一个纯白、灰暗、冷的世界。
〈妈妈的摇控器〉是蓝黑色,征显著控制压力下无限循环的忧郁;
〈茉莉的最后一天〉则是粉色系,用粉蓝、粉红、粉黄等等颜色
去包装一个看似样板幸福家庭,但包里在粉红色泡泡里却有着暗潮汹涌;
〈猫的孩子〉则是绿色,很潮湿黏腻,跟不停漏水的家相互呼应;
〈孔雀〉则是设定成五彩缤纷。
后制的部分剪接跟配乐是同一位,但让他们做出五种不同的风格,
调光则直接找五个不同调光师来做,让呈现更不同。”
周毅铨制片也补充:“五部从影像风格、颜色、服装造型、灯光的反差、各种不同的
滤镜、摄影机的运镜方式等等,都做出了区隔。以一般台湾电视剧的规模,其实没办
法用到这么多样的移动摄影器材,这方面还要非常感谢力荣及美华姐特别的支持。”
除了在风格上的区隔,“实拍”两个字也让剧组疲于奔命—最困难的无疑是孔雀
和拍摄猫的生产过程。陈慧翎导演提到:“我们不断在网络寻找怀孕的三毛猫,
找到的第一只第一天来就生了,来不及拍到;最好笑的是第二只一直没有生,
后来我们发现竟然是过胖的公三毛猫!第三只则是一个灵异的过程,
我们找到的第三天牠就跑掉了,我们用了传说中的剪刀法、去大众庙求虎爷、
还请动物沟通师等等,终于在 24 小时内找到她!”
她也笑说:“而且找到猫之后,还要找到一个能照顾猫、懂摄影、长时间在家工作
可以随时等候生产的人,所以最后就是倒楣的剪接师吴姿莹接手这个工作。”
http://punchline.asia/wp-content/uploads/2018/05/TRO_5726-1024x683.jpg
提起孔雀的拍摄三人也是苦笑不已,周毅铨制片表示:“孔雀是全剧最后拍摄,
拍完孔雀园就可以杀青了。那天我已经先回台北,他们在现场拍了两个小时之后,
慧君崩溃地打给我说‘真的拍不下去’,因为原本就已经在换毛的孔雀,
那时的季节已经掉毛掉到变成火鸡了…”
陈慧翎导演回想起那只孔雀还印象深刻:“我们那时候拍了两个小时慧君真的崩溃,
因为牠掉毛掉到已经没有尾巴,完全没有架势,我们也不能拍全身,而且可能牠自己
也觉得自己丑,连眼神都是涣散的。”最后还是等到今年三月的孔雀发情期,才补拍
完孔雀的部分,算是全剧杀青!
还未上映家庭战争先开打?陈慧翎:“所有父母都曾经是孩子”
辛苦而一波三折地完成了改编与制作,剧组对于这部戏自然怀着很深的期许。
制片周毅铨提到:“目的当然希望更多人看到,父母的观念、对孩子的掌控
及除了念书就没有别的出路这个想法,其实这也不是只有在台湾发生,
亚洲地区的家庭及父母的观念还是很根深蒂固。当然不可能说看完这部戏,
看过的父母跟家庭就可能会突然大转弯,但希望看到的人,能有多一点省思。”
https://youtu.be/Gmu_VEbMzAo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主题曲〈Don't cry Don't cry〉片花版MV
陈慧翎导演更表示:“我觉得所有父母都曾经是孩子,我希望他们能回想起
当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想要做什、最讨厌大人对你做什么,成为大人的时候
就不要去那样对待孩子。
我们生而为人,究竟什么叫做成功?为什么一定只有一个答案?
为什么一定是数字、各式各样的数字,成绩、薪水、车房、家庭,
但成功和幸福有标准答案吗?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穷极一生我们可能也没有标准答案。
只是说每个人真的了解自己吗?真的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吗?
如果大人们自己都说不出一个很确切的答案,
我们又为什么要去教导孩子一定要怎么做才一定是对的呢?
其实孩子是最有灵性和生命力的,他们不应该在长大过程被剥夺自我发展的机会。”
执行导演余慧君也感性地说:“我觉得我们从小都成长在不断被否定的世界,
从家庭到学校,其实我也是做这部戏的时候,重新让自己知道要怎么学着去喜欢自己,
让自己有信心去知道喜欢的东西。其实我很感激可以遇到这个案子,之前做戏常常做到
很疲惫,这个案子即使很辛苦,但共同奋斗的过程中,我自己也重新在工作上找到乐趣
,而且希望观众看到不同的题材,过程中不断觉得这可能开启台湾戏剧的不同可能性,
不断带来兴奋感。”
陈慧翎导演最后也针对目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让孩子读诗的前导预告
引发的讨论做回应,她表示:“诗里面当然是有一些用词容易让不理解诗的人
误以为那是要颠覆家庭关系,不过我自己的感觉是光是小孩读诗都已经很多人
觉得被挑战,因为在亚洲家庭里就是希望小孩闭嘴、乖乖听大人讲话,
我们要挑战这样传统的伦理与价值观,确实需要很大的力气,
有时候就像剧中我们透过角色说的吧,有时候孩子真的‘不要太乖’,
还是要有自己的话语权和主体性。”
(专访文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