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专访公视《乒乓》吴慷仁:做自己最严格的

楼主: N7Nate (N7Nate)   2017-10-06 00:36:21
专访/公视新创电影《乒乓》演员吴慷仁:做自己最严格的观者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46626
难得又有吴慷仁的专访,拍完极品这商业作品,继续挑深度类型剧
2017-10-05
采访/Berton;撰文/史比野塔
谈到吴慷仁这个名字,绝对是近年最活跃的男演员之一,从《麻醉风暴》到《一把青》,对医疗体制不甘心并起身反抗的医师叶建德以及与自己心魔挣扎抗衡的分队长郭轸,他们的身影深植在剧迷心中。遑论这两年大小萤幕上的《极品绝配》、《望月》、《白蚁》、《恋爱沙尘暴》及《麻醉风暴2》,一样能看见吴慷仁穿梭其中。这次带着惊悚类型的电视电影《乒乓》与观众见面,他又将带给观众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
近年戏约不断的吴慷仁,接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角色。包括《麻醉风暴》的医师叶建德、《出境事务所》的生命礼仪师赵圣伟、《一把青》的分队长郭轸,以及有着偷内衣裤癖好、《白蚁》里头的上班族白以德,面对这些不同性格与职业的角色,吴慷仁直言“都是刚好”。“其实都没有规则可以去解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只是刚好,觉得好像应该要接。”最初的演员阶段可能偏向被动,都是导演、制作人询问才促成合作,慢慢的到后来吴慷仁变得更加主动一点。有时候不完全是为了酬劳,而是为了某些价值。吴慷仁说,像这次会接演公视新创电影《乒乓》也是
一种感觉。
原先就一直很希望有机会能与制作人黄志翔合作,虽然了解制作团队这次想要做的内容难度不低,但挑战并不在吴慷仁身上,因此一接到这样的邀约加上时间许可,便一口答应。而当时出演《恋爱沙尘暴》也是因为想要帮忙,帮助其他年轻演员。
https://i.imgur.com/EdIqwGs.jpg
至于这次与首次执导长片的《乒乓》导演简学彬合作,吴慷仁说,简学彬非常沉稳、有自己的节奏,并不会让他觉得是第一次导戏,而且给予自己很大的空间。“除非是彼此理解差距很大,我觉得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个点,就是你不理解导演要什么东西,这会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你不理解导演为何叫你这么做的时候,
对演员上来讲就会有一个不真实的东西存在。如果说是一个很生活化的动作,你不理解可能是你没做过,那你去试着做就知道了。但有些可能是因为情绪跟动机层面的问题,有时候你不理解他希望角色为何这么做的时候,甚至有时候会因为编剧上,我们必须这么做,但是其实他未必会不那么自然、或是理所当然,变得很冲突的时候就必须要去讨论一下。 ”
像是吴慷仁就曾针对角色铺陈和导演讨论:“我觉得对老师(戏中角色)来讲,前面没有提到,突然就要把这些话说出来,那你应该带什么样的情绪?那段话对我来讲其实是有困难的,因为我不够理解。跟导演讨论过试着可不可以改一下,后半段就是变成是我自己的话。”
https://i.imgur.com/A6CVeXZ.jpg
在《乒乓》演出教练方毅的过程,吴慷仁坦言有些过不去的坎。“毕竟在剧本呈现上,很多东西是需要用台词去介绍。比如说用说的,说出自己的动机,甚至让这个故事继续往前进了,很多时候说还是必须要的。有时候我是尽可能去做,只是你自己知道这么做可能会少一点点自己的期望,可是你也没有办法因为你的期望去更改整个戏剧的 tone 调跟节奏,必须要去做一个选择。我们必须要为了这部戏的完整,去试着让这个戏走下去。”
依据剧本状况与角色理解,对应不同表演方式
周旋在各式角色间,吴慷仁也会根据剧本的状况,以不同的表演方式应对。像是植剧场《恋爱沙尘暴》里林亦得与娇娇的对手戏,吴慷仁说他是处于被动的状态。镜头上的呈现,并不是他所选择,而是根据对手演员的演出调整。但是回到《恋爱沙尘暴》里,吴慷仁整体的语速与节奏较快,是因为他理解到剧本的台词很多,如果节奏缓慢戏就不会好看。“我在现场也常跟年轻演员讲,你节奏快一点,不要想就把你的话讲出来,就是把话讲出来。因为戏已经在推着你走走了,你到那个时候,你就演吧,讲出来就演完了。”
但是来到《乒乓》,吴慷仁又换了一种方式表演。在《乒乓》里饰演老师方毅的吴慷仁语速较慢,对此他解释:“因为那些台词跟内容虽然说有点焦躁,那些台词不是马上可以讲出来的,那是消化才挤出来的台词,角色的关系会有不一样。”而在《望月》,吴慷仁说很多内容其实没有出现在脚本里,也就是说剧本描述的是一种状态,但没有台词。很多时候是凭著吴慷仁对于角色的理解即兴演出。“我在拍之前看过沈可尚导演的《筑巢人》,那个弟弟那时候甚至连声音都变了,变成另外一个。他觉得是对的就变了。
然后我那时候就是这想要这么做,必须有一种情绪的转换。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Z4YNTRi0TU
从《恋爱沙尘暴》、《望月》到《乒乓》,吴慷仁渐渐意识到未来他的专长也许是“去表演化”也说不定。“《恋爱沙尘暴》的台词如果我慢慢讲,黏起来就不好看,这个角色就不有趣。反正每一场只要我出现, 一切就是去玩。《望月》也是,只是说我还是希望朝所谓的自然去做。”吴慷仁提到,像过去会认为情绪能给的多就不要少,后来才发现其实不用给那么多。“你意识到你原来表演的侷限跟感知,年纪大了,你就会知道说原来愤怒并不是只有表情,难过并不是哭泣,而是说各个情绪的面向。”
前置作业帮助演员进入角色状态
对演员来说,不只有角色会影响表演方式,拍摄规格及类型也是其中一个变因。吴慷仁说,每个影视作品的表演方式真的差很多,有时候过去累积的经验与理解,在下个剧组可能不成立或者不需要,最终会有个调适的过程。吴慷仁更提到,有时候会有些疑惑,在一定经验的累积后,演出时就可能遇到选择题:你要拿出什么东西给导演?是比较快的方法、还是你比较熟悉的方法?“其实每部片不只是表演,久了以后甚至要考虑剪接,就是大概知道剪接的点。导演为什么会要你这时候做这个长一点,因为他要剪接你甚至做多长了一秒两秒都 ok
的,因为他要你那个表情,可是你在表演上你会觉得,这是不协调的。”
的确为了剪接需要,所谓的“表演”反而变得不协调。那么镜头是否也会影响演员的演出?吴慷仁说,以前到了拍片现场会一直问,因为那就是演员的表演范围。现在不用问也能大概知道位置,成了一种习惯。但会更让自己认知到表演的状况。“因为你太懂得镜头在哪里,照着转镜头去表演,太有痕迹了。”吴慷仁举例,像是《望月》有很多非常近的镜头,甚至很多时候都是新的尝试。但就演员来说管不了那么多,“以前老一辈的说,广的动作要大一点啊,特写的时候你的人就不要动、头不要动,然后眼泪慢慢流下来。现在没有什么的镜头语言,或是说水平没有一百八我就
跳楼,没有任何逻辑说, 对话一定要这样拍,直接就跳楼,只要戏都 ok 了,已经没有以前的逻辑了。”
访谈至此,或许会认为吴慷仁许多表演都是片场当下的反应。但他也提到,如果有足够的前置时间,对于表演的准备仍是大有帮助。比方在拍摄电影《白蚁》之前,吴慷仁选择变瘦、忍受饥饿,让自己更接近角色的状态。“如果《乒乓》晚一点拍,我想把自己吃胖一点,更像一个教练。一个教练就是有个肚子,瘦瘦的很难表现出他在那个生活里头很久。”对吴慷仁来说,即便现场仍会有导演调度,但只要在角色的状态里,不论怎么调整表演都能精准。因此在筹备影视制作的过程,不只是让演员来到现场演戏,而是在到片场前,先帮助所有人到达戏中的状态。现阶段的吴慷仁
,或许已经不单单只是个表演者,而是背负著“演员”这样的称呼,为产业及后辈树立榜样。
作者: jerry1127199 (jerry1127)   2017-10-06 10:1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