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公视《最后的诗句》《浊流》的诞生(上)

楼主: sodabubble (石の上にも三年)   2017-09-23 00:17:12
吾世代电影活路|
打造成功的青年处境剧:《最后的诗句》《浊流》的诞生(上)
2017/09/19/BIOS Monthly/撰稿:孙志熙
http://www.biosmonthly.com/columnist_topic/9207
※有剧情雷
防雷兼附 金钟52颁奖典礼 倒数七天,赶紧补看传送门
还未收看《最后的诗句》《浊流》,可到
1. 公视+7 http://vod7.pts.org.tw/cate/1 补看
  (二部的赏味期限 皆到2017/09/24 为止)
2. 《最后的诗句》https://tv.line.me/thelastverse
一部好作品的诞生,除了最前线易被辨识的故事和演员之外,还需要多少
人员的才华心力做为后盾?同为公视旗下新创电影系列、以“青年贫穷”
议题为发想的《最后的诗句》和《浊流》,制作成本仅有 3、400 万,
为什么影片质感却能屌打市面上五倍预算的院线电影?
本月讲座邀来这两部题材风格、制作方式迥异的作品之主创──《最后的诗句》导演
曾英庭与制片林香伶,以及《浊流》导演庄绚维与制片陈斯婷,两组以导演制片双核心
形式,细谈摄制过程中经历的无数沟通、磨合、思考、判断,而这些灵活的工作方式
与创意创见,恰是将吾辈世代各种意义上的贫穷,翻转成创作资本及自由的证明。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0323_1.jpg
决定形式:角色推动剧情 vs. 多线人物环绕事件
做为新创系列的开路之作,定案前后的不确定性与实验性不免提高,
这自然就压缩到制作期程。起初,曾英庭就著公视提供的故事雏型开
始工作,但不久就发现与自己不切合、操作不来,便在所剩无几的时
间内重新写一个大纲,“我跟贫穷其实离得很近,相处了满久一段时
间,应该能代表某一繓跟贫穷相处的年轻人。”
随着剧本发展,他发觉贫穷不是偶然发生,也不仅限于当下状态,而
是长久累积的,当承袭自原生家庭的阶级没有流动,人就习惯跟同一
阶层的人互动,往后亦很难跳脱出来,因此,必须花一些戏剧时间来
铺陈角色的生命历程,“高中要面对升大学、选科系,等于是人生就
业方向的选择,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的思考是从这边开始,所以形成了
从高中起算 16 年的故事。”由于时间跨度拉大,曾英庭认为主角身
旁的伴侣既会扶持着他,也会成为他的一面镜子,所以决定以一对男
女的爱情来反映周遭世界默默改变,这便是故事的基础架构。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0323_4.JPG
左起:林香伶、曾英庭、庄绚维、陈斯婷
一直有强烈类型片企图的庄绚维,这次采用了与《黑暗骑士》靠近的调性
来诠释贫富差距议题,“类型片的必备要素是反派和冲突,我找到台湾最大、
占 GDP 14.6% 的财团六轻,如果要打一个巨人,它就是台湾的歌利亚;
会变成多线叙事,是因为我不喜欢把反派罪人化,我认为他们只是想要活下去,
但是却伤害到其他人,希望这件事要被讲清楚。”
故事里将部分台中市与云林县地景整并成一个虚构的“万河市”,
设定为南岸繁华、北岸却已如末日弃城,影射六轻的工业区则称为“中湾石化”,
剧本先将两岸的状态与事件交代清楚,再把各路人马置入绑架案的主线中。
两部作品不只结构迥然不同,结局亦是一喜一悲。曾经表示自己抱持极大的愤怒
与悲观在写剧本的庄绚维,反倒在结局给出了一线光明,“事件还是需要被解决,
要解决,反派就会受伤,由于是照三幕剧结构去创作,所以会是这样的结果。
其实我觉得 M 型社会的贫富差距,在现实中不可能扭转,但在电影中至少可以
做点什么。”
以往都是温情取向的曾英庭,这次则一反常态,于终局划下一个无可挽回的哀伤句点,
“我们顺着男女主角和环境去写,跟着他们一起哭过笑过,
发现他们没办法回头,只能愈往深渊走,其实是人物的个性带着他们走向死亡。”
男女主角双双自杀,首映观众如我确实有接受障碍,待看过第二次,才渐渐理解
主创用意,能将之视为“把脆弱的自己杀死,替郁闷的观众死过一回。”
曾英庭补充,他其实是乐观的,假如不乐观,则很难相信自己能以导演做为一生志业,
乐观是在台湾拍片必备的健康心态。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0323_2.jpg
《最后的诗句》制片林香伶(左)、导演曾英庭(右)
前制与拍摄期:选角、排戏、演员指导
陈斯婷通称 Estela,有一半玻利维亚血统的她,因外语能力优异,
入行以来常常经手国际合制与协拍,也与庄绚维有过几次合作,她
谈起对角色与演员的看法:“《浊流》经历很多版本,人物非常多,
喜翔哥是很初期导演就提出的人选,写本过程中,父子关系愈来愈
跳出来,所以下一步就是找饰演儿子的男主角,睿家出线后,再开
始思考其他人怎么跟他搭配,然后才延伸出张翰(市长)的角色,
跟睿家在形象上做出对立。”
庄绚维说明,和喜翔曾在《无敌战舰协和号》合作愉快,用眼神就
可以交流;首次合作的张睿家,读完第一稿剧本后就主动约他讨论
角色,“那时我就大概知道他在意哪些点、要抓住什么才能表演。
有的演员要完全控制他的肢体,他才能进入状态;有的要告诉他前
面动机、下一场做什么,他才能把 flow 做出来,每个演员的流派
跟模式都不太一样,要按照演员习惯的方法跟他们沟通。”
本次讲座,两组主创都被要求准备拍摄现场工作照,用以讲述导戏
状态,庄绚维开始看图解释:“(图一)张翰等一下会被绑住戴上
面罩,但他不知道等一下睿家会对他做什么,戴上面罩后,他就用
肩膀的动作和呼吸、声音来表演;(图二)这是绑架戏,右边拿枪
的演员是金穗奖最佳男主角吴宏修,他什么都要来真的,他跟被枪
抵住的演员说‘等下我是真的要打你’,那颗镜头是 one shot,
所以我在讲整个戏剧动作、大家进来的点,也要调整摄影机走位。”
吴宏修也是曾英庭爱用的演员之一,曾出现在《衣柜里的猫》等作品
,曾英庭附和道:“他会自己设定很多故事和背景,我非常喜欢他,
他会把角色看成真实存在的人,所以需要来真的,才能连动他的肢体跟情感。”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E5%9C%96%E4%B8%80(3).jpg
(图一)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E5%9C%96%E4%BA%8C(5).jpg
(图二)
庄绚维继续讲解,“(图三)我告诉睿家市长已经逃跑,待会要怎么追捕他;
(图四)是车祸戏,我试着激怒张翰,让他调整发怒的力道;
(图五)曾珮瑜饰演市长夫人,虽然事件不是围绕着她,
但她是承受后果的那一方,我跟她沟通的是,接受后果可以有一百种情绪,
我们想要的是哪一种、崩溃的程度是什么。”
Estela 分享她在排戏时的观察,曾珮瑜跟张翰饰演夫妻,
但两人从第一次对戏读本开始,对他们关系的理解就不大
相同,“翰哥始终觉得他们感情很好,珮瑜却认为两人其实
有很多问题,针对这点他们一直争论,导演就说没关系,
这件事不用有结果,因为剧中两人对婚姻的认知就是不一样,
刚好利用演员看法的差异去帮助表演。”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E5%9C%96%E4%B8%89(4).jpg
(图三)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E5%9C%96%E5%9B%9B(3).jpg
(图四)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E5%9C%96%E4%BA%94(2).jpg
(图五)
《最后的诗句》收获了许多关于选角与表演的正面回响,林香伶认为
对男女主角而言,横跨 16 年的故事是最大挑战,因为两人不一定亲
身经历过片中的时空,“傅孟柏跟温贞菱的年纪刚好卡在中间,没有
开头大学时期那么年轻,也不到结尾的 35、36 岁,我们考虑演员时
外观是重点,要能说服观众他们走过 16 年。导演也很坚持周边演员
哪怕只是来演一场戏,也要有灵魂跟生命力,但身为制片,对预算还
是有考量,所以花了很多时间说服选角、剧组、演员,让大家都觉得
参与本片很值得。”
16 年的岁月中,人会产生各种改变,如何让演员做出有层次的表演,
是主创在前期的重要功课,傅孟柏被指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瘦身,因
为他必须看起来贫穷,“我们安排了一个月的密集工作,让每个角色
在每个时段会遇到的人都先碰面,接下来的排戏(图六),则分成在
表演教室和拍摄场景两块,主要是以游戏方式让彼此更熟悉,毕竟片
中有三场床戏,其他就是内化和技巧训练;戏里还有狗角色,所以先
让演员跟狗狗相处、带牠到房子里熟悉环境,可以避免拍摄时的突发状况。”
此外,由于人的声音会随年纪增长而有些不同,主创找来配音老师
为两位主角进行声音训练(图七),这些都是不见得会被观众发现,
但有做一定有差的细工。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E5%9C%96%E5%85%AD(1).jpg
(图六)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E5%9C%96%E4%B8%83(2).jpg
(图七)
除了基础的声音和表演训练,本片因剧情需要又多了足球练习(图八),
“傅孟柏没踢过球,但他说自己运动细胞很好、肯定没问题,结果发现
足球真的很难,手脚是不一样的系统,本来我有一套满帅的动作想像,
但碍于演员球技所以做了一些调整。”
曾英庭表示,这些训练其实并不能让演员立刻变强,但是可以让他们在乎
这件事、让专注度持续到拍摄阶段,像配音练习就是为了让两位主角认识
彼此的声音,表演时就能加上一些彼此信任的分数,“我们也很在乎非主角
的演员,目的是让大家相信他们是真实世界的人物,这是我们团队很用力
在经营的;情欲戏我会比较谨慎,因为人家愿意来演,就是对你有信任,
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让演员提前去现场,感受一下人物为什么会在这边
有亲密行为,(图九)姚以缇跟傅孟柏就先到场景里去感觉。”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E5%9C%96%E5%85%AB(2).jpg
(图八)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E5%9C%96%E4%B9%9D.JPG
(图九)
前制期:各部门沟通与工作模式
演员排戏是一个战场,团队分工又是一个更大更精密的运作,庄绚维笑说,
第一次读本时一直被众人挑剔,但他却觉得是件好事,因为所有意见都
言之有物、值得采纳,“我请他们两周后再来读一次,照大家意见改的
新版他们很喜欢,所以会很投入,各部门有共识、有一样的 picture 后,
他们再去做擅长的摄影、美术等工作,身为导演不可能比他们厉害,
所以我只要说出想要的方向,大家就会全力去找到最好的。”
他提及自己和摄影师陈麒文的喜好颇为类似,并称赞他可以把一个镜头撑很久、
看起来还是活的;美术陈炫劭则给他最多剧本的 feedback,他表示有这些真诚的
回应,代表大家不想把事情做坏,这样的态度令他珍惜。
Estela 接着补充,工作人员一旦对片子有认同感,共同创作的过程就会更密切,
“常常很恰巧会找到跟故事有相关背景的伙伴,像这次摄影师是彰化人,
美术跟制片是云林人,所以在场景上有很大帮助,一车三人开去云林勘景,
让导演充分感受到当地状态,回来写剧本时再反应进去,找到正确的工作人员
是满难得也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他们会帮片子加分。”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0323_3.JPG
《浊流》导演庄绚维(左)、制片陈斯婷(右)
林香伶回应跟各部门读本的工作情况,她也认为当剧本被刁难、被问很多问题,
其实代表大家是无私地给予建议,“我记得造型组有跟导演讨论女主角会穿什么
质料的衣服,比如到故事尾声,她已经不太在乎自己了,这样的心境可能会穿麻料
的衣服;美术组在家景上需要依照故事时期改景,他们觉得一开始主角们住姑姑
的房子,会有比较多年长者留下的物品,到了故事中段,陈设才慢慢改变。
导演没有那么多脑袋,所以会需要很多专业人士的帮忙,第一次读本达到共识以后,
各组再提出 reference,甚至到开拍后都还是可以挑战导演的想法。”
在紧密工作的前制期,演员亦主动提出想去视察场景,同时间摄影组也会一起
去找出什么走位和镜位最好看,由于本片几乎全手持,非常需要摄影跟演员动作
互相配合。借此机会,她特别感谢工作人员不断提出需求,致力服务这个故事。
(待续)
【吾世代电影活路】
生长在台湾新电影落幕之后、如今迈向而立阶段的创作者,在育成阶段
虽汲取大量国外作品精华,却因历经台湾电影产业谷底,而缺乏来自本地
的影像文化养分,走过苍凉的 30 多年,必须重新发掘讲述自身故事的观点与手法。
继 2015 年“新导演的几道难题”后,2016 年“吾世代电影活路”系列
于每月第四周的周四晚间在阅乐书店举行,放映会将关注青年影人
对各种议题与类型的尝试,亦引进国外优异短片以供观摩;
讲座部分则探讨当下关于从影的种种难题,以自力救济的态度解套精进。
台湾电影的前路尚未明朗,而我们都能做犯难先行的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