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麻醉风暴2 1-2 烂泥

楼主: pommpomm (澎大海)   2017-09-16 18:17:20
都说《麻醉风暴》是职人剧来着,
其实这出戏一开始有点像是以医疗议题包装的悬疑推理剧,
只是医疗部份太过认真执行,
让大家有点忘了悬疑这部份 XD
而医疗部份写实又扎实的呈现,
也或许是《麻醉风暴》在演员们、剧情外,
能获得这么大的回响的部份原因,
也借此让观众更能直接看到医疗现场的困境。
第一季由一台示范刀延伸到一间医院经营、
一个麻醉医师延伸到整个医师体系困境。
第二季延续著这个特色,并将格局拉大,
由一间医院的经营困境拉高来看健保、医疗制度、
并由麻醉医师扩充成一个创伤小组,
想要涵盖更广议题的企图心满明显的,
就是不晓得剧本HOLD不HOLD的住...
“你他妈给我等著!我一定会成为比你更强的医生!”
本季最大亮点之一应该就是李国毅的熊森医师。
恃才傲物,而他的能力也的确让他有能够如此骄傲的本钱,
于是更加不顾旁人,
而忽略了医疗需要团队才能共同完成。
身为第一季人球案受害者的家属,
誓言成为更强大的医生,如此一定就能挽回每一条生命!
爸爸死在医院的制度之下,
熊森不屑现行的制度、也不甘受到健保制度的限制,
所以总是不惜违规也要达到目标(能力所及范围啦,不然就真的开威能了),
也足以显示现行的制度或许阻碍了许多医师救治病人的无奈。
对于这些无奈,熊森选择以饶舌宣泄他对社会以及体制的不满与愤怒,
身为外科医师,这其实是时间与体力的双重燃烧,
但也可以由此看到他的意志多坚定。
只是他实在太屁了 XD
这样的一个角色明显就是用来成长的,
希望不会让他狠狠跌一跤才学会,只有透过团队合作才能救治更多人,这件事。
“挖掘、采访、研究、查证,
我们要把人物故事的始末呈现给阅听人,这才是我们记者应做的事,不是吗?”
不晓得是不是观众们对记者的反感已经到了膝反应的程度,
在LIVE收看时,好像几乎都对沈柔伊没什么好话 XD
不过两集看下来,她是个满正面的角色啦!
或许是因为她还年轻吧...热血尚未被消磨...(望天)
还没有被追求点阅跟即时的价值观给彻底洗脑。
编辑会议时,
人球案背后的健保议题其实才是她真正想报导的主题,
但她还拉了熊森的饶舌背景来作包装,
试图以“趣味性”去争取总编的兴趣,
无奈总编道行太高,一下子就识破驳回了。
在爆炸案现场,自己受伤第一时间却是纪录现场以及帮助其他伤患,
也没因为纪录现场而去影响救灾或乱采访,
忠实地纪录并传达,
并非只是杵在现场或成为阻碍(标准是否太低XD),
可惜最后还是因为即时组记者断章取义的剪接而扭曲了原意。
第一时间的纪录现场是件很重要的事,
别说对记者是个大独家了,
对救灾、侦查,甚至被截肢的那位病患跟医师也是个重要纪录
(谁知道会不会变成医疗纠纷呢...)。
究竟为何沈柔伊会对多年前的人球案这么感兴趣呢?
甚至还讫而不舍的追到陈显荣院长那边,
这条线的发展还满令人好奇的。
“院长指示能接就尽量接,要向卫服部展现我们的诚意。”
很意外第一季特立独行的杨惟愉,在第二季竟然成为体制内的一分子,
而且也像第一季仁欣医院的副院长那样,
执行着成本控管这类事务。
目前几大谜团之一应该就是,
第一季Happy ending的萧政勋跟杨惟愉在五年后为何是分开的?
他们第二季初见面的慢动作超美呀~
而且很明显双方都还有感情呀,
尤其是萧政勋同学那个欲言又止!
还有创伤小组散会时,那个跟在后面想搭话的意图超明显的呀!!
杨医师妳理一下他啦!!!
杨惟愉第一季时有说过家庭影响她很多,
所以她与院长之间的亲情线应该也颇值得关注,
目前院长看起来人满好的说,不像需要战战兢兢面对的继父呀?
而众人皆知空降的公主副院长又要如何帮助康联医院度过降等跟经营危机呢?
13集真的演得完这些吗?! XD
I am a doctor. I'm going to help you now.
自带灾难属性人称地狱倒楣鬼的萧政勋医师本季震撼登场~
不得不说医疗议题真是脱不了截肢或气胸这类的开场,
除了可以有大场面的呈现外,
还可以看到主角在缺乏人员、设备的支援下,展开威能拯救伤患。
从战地归来,经历生死、痛失伙伴的萧政勋,
在爆炸发生当下,
恍惚之余,下意识是想离开的,
结果回过神来还是凭著本能朝爆炸现场奔了过去,
结识了熊森这个小疯子,
克服灾难后的创伤、现场机具的缺乏、以及时差 XD
进行了灾难现场的检伤分类,并一起完成了截肢手术,帅气出场~
目前还未知这五年的经历,
萧政勋为何会去当战地医师?
与杨惟愉的过去回忆又为何会与A Li的影像交错出现?
但经历了第一季、第二季开场的事件,
萧政勋依旧坚定的站在医师岗位上没有动摇,
相当期待这股信念将如何影响身边的小组成员。
接连看了几出戏,对记者跟媒体的讽刺其实都真实又到位,
《麻醉风暴2》在爆炸案跟媒体对萧医师、熊医师的报导也都有不同角度的呈现。
沈柔伊所处的媒体是“醒世代传媒”,
有着与《麻醉1》相同的英文名字:Wake up Times,
但醒世代的总编已经是个被点阅率“麻醉”了的主管,
没能呈现这个行业内还是有着许多挣扎与冲撞的记者有点可惜,
在现今环境下,
记者们的困境可能也相当值得关注,
不知何时会有专以记者为主题的戏剧?
像沈柔伊能那样的追逐深度报导固然值得鼓励,
却也是需要内部主管的支持,
甚至是产制更多如“熊医师成了干谯熊”这类点阅率爆增、广告商买帐的新闻,
所产生的盈余,才有余裕支持深度、但相对少人看的深度报导,
真是一件吊诡的事。
很惊喜《麻醉风暴2》选择了草东的烂泥,
如此点题的唱着剧中的限制、现实的困境,
剧情中、熊森rap中,所念唱的愤怒、删点、总额、成本、DRG、社会、制度,
不只限制捆绑了医生们,
影响更严重的可能是不知道哪天会成为病患的你跟我。
前面说到,医疗剧总爱让主角在克难的环境开气胸、或截肢,
以展现主角非凡的技术与勇气。
但会不会其实制度早就把部份医疗人员们丢在孤立无援的环境许久,
却还在期待他们发挥超常的技术、勇气,
然后祈祷著幸运(for医疗人员、以及病患)呢?
检讨了一次又一次、“调整”了一次又一次,
多少人疾声呼吁、抗议,
却似乎始终没能更好,
会不会有一天就像投诉无门、用力发声都没人听进去的阿伯一样,
轰的一声爆炸,
成为一摊烂泥呢?
被麻醉的人毫无知觉、不在意的人掩耳走过。
希望我们都不会是被踩过去的烂泥。
作者: girlbluecold   2017-09-16 19:4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