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麻醉风暴》的背后:当我们在乎那些戏剧

楼主: sodabubble (石の上にも三年)   2017-09-08 13:38:41
《麻醉风暴》的背后:当我们在乎那些戏剧里的知识与真实
2017/09/05/泛科学/文字/马嘉骏 编辑/y编、v编
http://pansci.asia/archives/125711
2015 年引发热烈讨论的医疗推理剧《麻醉风暴》,第二季将于2017 年 9 月 9 日上映。
剧集主题包含讨论医病关系、医疗体系崩坏等相关剧情,虽然是看似生硬难亲近的知识剧
,却因为彷若身处现场的手术场景、切实地描述了台湾医师过劳问题的现况,在这些充满
“真实感”设定的氛围下,《麻醉风暴》广受好评。但你会不会也跟我们一样好奇:医疗
知识的真实感如何在戏剧之中重建?导演、编剧、演员与医疗顾问之间又是如何配合的?
这次由国立成功大学医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以及国立中正大学科学传播教育研究室所
共同主办的“科技沟通:理论与实践”工作坊中的“永不妥协?当科学遇上戏剧”场次上
,邀请到了《麻醉风暴》的导演萧力修、编剧黄建铭与医疗顾问黄英哲医师,来告诉我们
:一部细节求真的医疗知识剧,究竟是怎么诞生的?戏剧效果的呈现和真实性又是如何拉
扯、互相协调的?
医疗剧本的产生?爬格子之外的考证与观察
《麻醉风暴》第一季改编自编剧黄建铭的原创故事《恶火追缉》,原本其实是推理警探剧
,但因为拍摄预算考量的关系,剧本保留了推理的架构,但主题改成了叙述医师与医疗现
况的医疗剧。
“编剧写故事要找‘冲突性’,医疗的冲突现场就发生在手术房。”黄建铭说。虽然关于
执行手术的外科医师的故事其实很多,有实际拍成电视剧数量更是不在话下:像是美剧
《实习医生》 (Grey’s Anatomy)、日剧《医龙》(医龙)、又或是去年也相当火红的
韩剧《浪漫医生金师傅》。“(但)手术房里还有一位重要却常常被忽略的角色,
(于是)麻醉科医师就成为了我这次书写的故事的主人翁”黄建铭表示。
那贯穿《麻醉风暴》故事线的“医师过劳”问题,又是如何发展出来的呢?
黄建铭在进行资料研究时,首先察觉的是“麻醉医生不知道在累什么”、“全台麻醉医生
仅千位”……等等的现况。除此之外,他实际走访医院观察之后,看到每位麻醉科医师的
确看起来都睡不太饱“黑眼圈很重!”黄建铭担心地说。后来担任此剧医疗顾问的黄英哲
医师也向他证实,有些麻醉科医师是极有可能会发生一个人要照顾三至五间病房的情形,
也因此更让黄建铭确立了想藉《麻醉风暴》彰显医师过劳等医疗体制缺陷的主轴。
第一季首集点破故事的“院长示范刀”令人印象深刻,也让人更加好奇:作为一位医学的
外行人,怎么能建构如此逼真的手术场景?“其实就是查资料,接着跟我们的医疗顾问讨
论在医疗现场发生的可能性。”黄建铭谦虚地说。像是为了发展剧情的冲突点(通常就是
要让人领便当的时候……),黄建铭透过爬梳研究资料时发现了有病人因麻醉引发恶性高
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施打单挫林(Dantrolene)无效而死亡的案例;接着再和
医疗顾问黄英哲医师确认发生机率、医学术语、急救流程,才还原这场惊心动魄的手术经
过。
有没有演员其实就是医师的八卦?
“Pa CO2 75,lactate 接近 10,PH7.2,明显酸中毒,确认是恶性高热。”
一连串医疗术语从黄健玮所饰演的麻醉科医师萧政勋口中说出,毫不生涩别扭,让人忘记
他根本不是医师!究竟没有医疗经验的演员,该如何诠释“医师”这样专业的角色?
“在手术室里,外科医师像是主导棒球比赛的投手,而麻醉医师就像捕手,控制整个团队
的运作。”身为科学顾问的麻醉科主任黄英哲医师如此比喻。剧组一方面请他亲自指导在
剧中饰演麻醉科医师的演员黄健玮,另一方面也结合麻醉科基础学程实际使用的书籍,以
及透过假人模拟手术等等的情景重建,让黄健玮“专业上身”。
“其实健玮很爱跟我聊天、到处抓着我问问题!”黄英哲医师笑着说。黄健玮所饰演的医
师表面冷酷、内心情感丰富、手术中则透露出专业,这样富有医师魂的演出,绝对不是只
靠想像力就能再现,还需要透过演员和医疗顾问在演出前的训练、在拍摄现场不断反复沟
通,才能够有如此精准的表现,就是要让观众大声惊呼:“他是真的医师吧!?”
“手术房仪器的声音不对”戏剧效果和医疗事实的拉扯
虽然戏剧人与科学人要求作品求真、求好的方向是一样的,但不同专业领域的人会有不一
样的出发点,难免会在戏剧效果和真实之间有些拉扯,萧力修导演也说:“其实当初,呃
拍《麻醉风暴》它其实没有太多的使命是说它要去呈现一个科学或者是知识上的东西啦!
(…)它是一个要拍一个电视剧然后让阅听人可以有兴趣这样。”那当两者之间有冲突时,
又该如何互相妥协呢?
《麻醉风暴 2》中有一幕手术室的场景,曾为了生理监视器的“声音”,导致真实与戏剧
性之间的拉扯。当患者心跳在 110-120 跳时,生理监视器的“哔哔”声理应上是每秒两
声;但为了要营造医师之间的紧张感,后制将哔哔声加快,企图让观众跟着紧绷起来。但
黄医师坚持认为这个画面的哔哔声和心跳数据不符,而且声响已经快到医生应该要马上对
患者进行检查,根本没有时间说台词的危及程度。“对医生来说,任何仪器的声响我们都
很敏感,一有异常可能就要停止手术,采取不同处理方式。”
“最后这个画面后制做了调整,当只有手术房环境音时,生理监视器的声音依据黄医师的
建议,改为每秒两声;可是当演员台词一出来,就将声音拉低,以免拖慢紧张情绪。”萧
力修导演说。
“牵扯到生命,要很仔细!”黄英哲医师认为,不论是医疗现场、或是医疗剧,都应该要
有这样的坚持。比如说我们常在电影、电视剧看到:当角色心跳停止,旁人便匆匆忙忙对
他施予电击,然后就恢复了心跳,这其实就是很常见的为了戏剧效果而扭曲医疗现场现况
的错误示范。对于急救人员来说,只有在心律不整时才会施行电击,绝非心跳停止。“作
为顾问,我希望麻醉风暴不要犯显而易见的错误!”黄英哲医师说。
《麻醉风暴2》再进化!医疗顾问团队坐镇
“我们有个想讲的故事,于是透过观众容易看懂的方式,以及希望观众不被医疗细节打断
剧情的想法去呈现,所以我们努力去贴近医疗现场的真实!”萧力修导演点破制作《麻醉
风暴》的核心价值:一切求真。
即将上映的《麻醉风暴2》,要拍跨国前线医师,那就远赴约旦拍摄;要拍大型工安意外
,那就搭建捷运爆炸场景;要有更多手术画面,那就组成多达五人的医疗顾问团队。
第二季剧情聚焦于外科和麻醉科医师、老中青三代医师互动的两项议题,因此原本由黄英
哲医师主导的医疗顾问团队,成员又加入了不同年龄层与不同科别的医师,好在剧本编写
、拍摄现场和后制三个阶段,给予更多确实的医学建议。尤其经过第一季剧组和顾问之间
的磨合,萧力修导演笑称:“这次的沟通更加系统化!”而在拍摄现场,副导演和场记会
持续与医疗顾问讨论,降低拍摄失真的风险。
凭著对戏剧的真实要求,《麻醉风暴》剧组不厌其烦地调整修正,只为了把戏做到最真。
有如第一季副标:“Wake up”切中了麻醉科医生最重要的工作──唤醒病人,也仿佛唤
醒了台湾知识剧的新可能。第二季副标:“Never give up”,且让观众继续拭目以待:
知识剧的漫漫长路,《麻醉风暴》能否继续坚持走下去,开拓新的高度与视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