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五味八珍,从里到外的细节

楼主: samuel60303 (阿坤)   2017-08-23 00:24:36
http://shangkun.pixnet.net/blog/post/218070801
图文部落格版本请入
(晚上10点播美食戏剧根本万恶,不过还好剧中菜肴后面几集才出现,可是进广告片段是
满满的松鼠黄鱼呀.............)
【五味八珍的岁月】是植剧场最后一部戏剧了,植剧场从恋爱沙尘暴开始,陪伴着观众整
整一年,老实说真的有点舍不得,不过接踵而来的还有公视的爆炸2,麻醉2,不用担心没
戏看,也谢谢植剧场带给我们的感动,台湾剧戏的实力是不容小觑,希望往后可以继续看
到优质精致戏剧。
【五味八珍的岁月】是植剧场原著改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改编自傅培梅老师的同名自传
小说,改编成两个时代的故事,与自传小非常不一样(如果真的拍自传故事应该会很无聊
吧),戏剧加入了小说自传中没有的角色阿春,阿春是剧中很重要的角色,串起两个世代
,戏剧的改编虽然不像自传,但是对于傅培梅老师也是足够的,
让观众看到傅培梅老师上电视做菜之前的故事,了解老师的个性与家庭,不仅如此【五味
八珍的岁月】更是带给大家不同的时代,了解不同的时空背景,与角色们之间浓厚的情感

实在太令人意外,起初以为是股清淡的故事,埋藏近五集对于角色与剧情的大量铺陈,在
最后的仅120分钟将做了最完美的结尾,不仅让原本看似扁平的角色立体起来,原本故事
中似有似无的角色,在最后一集对于剧情的重要性也瞬间建立起来,让整体故事更加精采
动容,
将述说的故事讲得更加完整,多条故事线最后一起收尾也不会感到刻意,角色剧情情绪流
畅不间断,感动反而更加憾人,是时代洪流下不分族群不分地位,触动人心的时代故事。
【下文稍有剧情雷,应不影响观影乐趣】
60年代的人们是存在着庞大的不顺遂与压抑,国民政府撤退来台虽然已有一阵子,在台湾
本省人与外省人的文化差异语言不通仍然存在,那个趾高气昂户相怨恨的年代,对于外省
人是乡愁,分隔两岸的不可提及,
对于本省人则是差异,故事并没有在这些看似大作文章的段落描写,而是述说著当时生活
中,人人必须面对的日常,文化差异语言不通看似严重但克服渡过才是剧中的重点,
阿春学起普通话在太太家中也可以相处融洽,傅培梅从不知过油为何的太太,成为电视上
人人皆知的厨艺老师,讲冲突很简单但是谈融合却是非常困难,【五味八珍的岁月】成功
的讲述了时代下的故事。
故事述说的核心是坚持与传承,事事不如人意中的希望曙光,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哪
里,但坚持走下去一定能超越想像。由各个角色与角度切入传承与坚持,片中所有角色都
看得到坚持的性格,
不管是现代故事线中KIKI与传宝,或是60年代的傅培梅老师,阿春,王孤夏,义甫等角色
,都充满著对于料理,对于感情,甚至是对于理想,那诺大的坚持毅力,故事也将坚持的
信念从60年代传递到现代,运用阿春的角色跨越了两个世代。
涵盖著两个截然不同的年代,故事不只运用料理手艺,厨房的糖果,傅培梅老师的录影带
等实质的物品谈传承,还有不具实体的梅珍味餐馆名子,更加着重精神层面的传承,利用
实质的物品与名子将60年代角色的信念,具现化的传承坚持的意象,
直到最后阿春手上的一颗糖才发现故事讲述得如此明白直接,是强而有力的直接打近心中
将两个时代串起,是跨越两个世代义无反顾的坚持,还有角色间紧扣著的温暖情感也得以
传承。
剧中的所有细节是非常考究的,其实菜逼八我也不是60年代的人当然也不知道还原的程度
是多少,至少这些细节让戏剧抽离跳脱了现代,厨房与眷村的时代感,傅培梅的经典菜肴
松鼠黄鱼的料理流程,料理时教学说话不急不徐怡然自在的口吻语调,
故事中有傅培梅老师的录影带,也有安心亚演绎的现场料理教学,这种编排非常容易比较
呈现得不好就是一大败笔,观众可以一眼即知,不过安心亚的揣摩让人竖起拇指没有让人
失望,是非常惊喜感动的。
阿春举手投足间台湾人强韧,说话时操著一口带有乡音的国台语双声道,诙谐又有着浓厚
的台湾乡土味,与老王的感情戏,对于义甫的深情款款,小豆的演出的阿春完全打破想像
,与天黑请闭眼中澄芳相比,是完全不同年代不同个性的两种人生,而两种人生又是那么
真实自然,
小豆演出坚韧的台湾人性格,将原本不存在的角色完整立体的呈现在萤幕前,王满娇饰演
的老年阿春将资深演员的实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画面不多却每每都能如此有力量。
钟承翰,李至正,安心亚,对于外省口音的表现开始是有些奇怪,但整部戏关于台词的用
字与声音表情是有具有浓浓的年代感,渐渐的习惯也喜欢上这种口音的呈现,台词已经不
只是台词,额外蕴含着60年代的背景文化,角色们的台词语气用字,看得出剧组的考究与
用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