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名家论坛》柯志远/《噗通噗通我爱你》旧

楼主: lilypeier (佩儿)   2017-08-15 21:43:40
新闻连结:https://goo.gl/xXYLGs
名家论坛》柯志远/《噗通噗通我爱你》旧戏哏新精彩
《流星花园》在事隔17年后大张旗鼓地筹备重拍,《泡沫之夏》在相隔七年后最近又一次
隆重开镜,在这个颇堪玩味的大氛围中,偶像剧《噗通噗通我爱你》以亮丽新颖又不乏即
时“流行现代感”的姿态吸引新、旧世代收视群众的眼球,成为一个可以从多面向来思索
探讨的话题。包括:一个“世代”的更换究竟是多少年?(当年看《泡沫之夏》的观众长
大了,但新的一批人长大了吗?)包括:曾经“给力”的戏剧元素,是否可以永续经营?
永远不会褪流行?(当年风靡的《流星花园》,同样的公式、套路,对于有更多剧种更多
看戏平台可以选择的更年轻的群众来说,“吸引力”的强度依旧靠谱吗?)甚至包括:影
像戏剧与原创IP演变到现在逐渐愈形复杂、微妙的“相爱相杀”的因果关系,诸如《三生
三世十里桃花》电视版缔造了小说完美“影像化”的奇蹟,最初“原著党”四海八荒跪求
吻合原著神韵的“第一人选”杨洋、刘亦菲如愿以偿地演了电影版之后,却反而惨不忍睹
地被宣告“毁三观”;其他诸如《我的前半生》拍摄成绩远远超乎原著当年的评价,给沦
于“无病呻吟”的亦舒小说一个跨越三十几年年代迁徙的,有血有肉的灵魂与面貌;再如
被推崇为“2017夏天最杰出古装剧”的《军师联盟》,100%出自原创的编剧手笔,却给了
家喻户晓近七百年的《三国演义》一个迥异而崭新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视野和格局。结论
正是,一出戏的“戏哏”、“结构”以及让情节丰颖起来的“创作元素”,是否但凡钜细
都必须来自原创?不管一个故事或人设的“点子”是否明显地存在了谁谁谁的影子,最后
这出戏对于观众的“眼缘”是否成立?甚至进一步做到“直入人心”被当成一出具备高度
“完成度”的佳作来独立评价?始终还是看编剧能否“内化”这些旧元素,看导演能否不
残留任何“复刻”的因循或框架,给予了这个故事焕然一新的神采,以及看演员们能否形
塑出角色鲜活的气息“辨认度”,从这几个角度来打分数,《噗通噗通我爱你》都算顺利
过关,这个结果,教人捏了一把冷汗,却也理应获得直接的肯定与佩服。
《噗通噗通我爱你》挟带的“老哏”多不胜数,如果你google一下“韩剧+换心”这些关
键字,至少会跳出《夏日香气》、《陷入纯情》、《我人生中的春天》等十多个蒐寻结果
(你若再搜一下“失忆”、“美食”、“身份交换”,那雷同重叠的老戏,肯定就更多了
),甚至连剧名都是从金瑟琪2015年那个女高中生“扑通”一声从雨后积水的路边水洼穿
越回古代的迷你剧“借”过来的(还有一个姜东元、宋慧乔的电影叫做《噗通噗通我的人
生》,是个讲家里有个“早老症”儿子的感人故事),但在这样“先天体质特殊”的大前
提下,难能可贵的是,导演冯凯以多年积累的扎实功力给了《噗通噗通我爱你》一个特别
流畅的节奏,特别生命力饱和的视觉驾驭,让观众在还来不及辨识这段戏是否“似曾相识
”时,已经被“勾”住了注意,被带到了下一段戏的“张力”与“悬念”中去,从首播第
一集就戏论戏,场景、摄影、几段大场面戏的调度与呈现…,本剧在“技术面”的制作质
量不凡,剪辑干净俐落,即便时不时闪现出哪些戏的身影,但至少在“融合为一”的组装
过程里没有留下碍眼的凿痕,故事讲得婉转动听,人物情感的脉络清晰,都说得上引人入
胜,再加上男一陈奕的演技进境让人眼前一亮,女一魏蔓的表演跟以前(如《飞鱼高校生
》)比起来做了不小的调整,两个人的细腻、真诚,以及在首集中颇有发挥的沈建宏和陶
嫚曼,都展现了超乎预期的表演能量,整体来说,《噗通噗通我爱你》是一出通俗但讲究
,题材熟稔但拍出新意,借用了“安全”套路却有足够的诚意与能力消化、发酵成一个具
备“新神韵”和“新趣味”的故事的,水准以上的“本格派偶像剧”,是炎炎夏日拂过的
一阵瑰丽薰风,值得推荐。
故事源自人生,却又架空于现实,就“戏剧学”理论来说,讲一个故事之前首要之务是要
能快速地架构出一个高度“拟真”(make believe)的“世界观”出来,这个神奇的步骤
,不论古今中外,其实都存在着“同质性”,两百多年前,林黛玉走进荣宁二府,一百几
十年前,《简爱》、《蝴蝶梦》的女主人翁走进了跟原来的人生迥然不同的梦似的庄园,
这些,其实跟1969年《庭院深深》方丝萦走进“含烟山庄”,2001年《流星花园》杉菜走
进英德学院,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这个设计上的“功能”,不曾间断地被致敬复刻,被
灵活运用,早已谈不上是谁“山寨”了谁;《噗通噗通我爱你》的开箱印象,历历鲜明,
很具备份量地,也在第一时间经由女主角魏蔓的“带引”,让听故事的人也熟门熟路地(
觉得格外亲切、安全地)随之进入(介入)了一个平凡生活里似曾相识,却不可能有机会
触碰的虚拟世界,迅速而精准地,拉出了一个最适合听故事的“距离”,这个距离,对于
观众来说,恰巧足以摆进幻想、移情、遐思这些适合用来填补心理空虚或情绪疗愈的东西
。这是《噗通噗通我爱你》第一个完成的功课,十分亮眼。
《噗通噗通我爱你》是一个“套路充斥其中,公式直接引用”却有惊无险地重组出“新意
”与“温度”的,血统纯正的偶像剧。这样毫不遮掩地把“陈年”旧哏端上桌,当然已经
抱着被挑刺被抨击的心理觉悟,欣慰的是,好在就戏论戏,首集的整体成绩在制作质量上
的中规中矩之外,也恰到好处地给了这些“旧元素”崭新的处理,这些元素有的被裁切、
稀释,有的做了更深入挖掘的内在铺垫,一气呵成地看完,并没有“拼贴”的“陈旧感”
、“琐碎感”,反倒拍出了适合新旧世代(不论脑中是否残留着上述那些经典的对照记忆
)都能够放松心情来全新聆听、体会的观影感受,主轴流畅,细节动听。
《噗通噗通我爱你》至少做到了一点:在于对这些偶像剧“套路”的“纯粹化”,例如四
叶草手链做为情节悬念的“线索”,例如蛋糕甜点做为人物情感以及深层记忆的“容器”
,这些基本功的运用,手法俐落而成熟,发挥了在戏里被需要的功能,却没有惹人嫌弃的
“拖泥带水”;更重要的是这些取材就创作的心态上是并不偷懒的,因此,我们看到了更
多“合理性”的周全考量,例如:佳恩跟艾莉的身份对调,有了迫于追债压力的情境背景
,而以罗勒叶点到为止地串起至少四个人的记忆交集,笔触浑然天成,又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都特别值得一提。而“甜点料理人”这个乍看有些奇怪的男一人设,很快地在第
一集就勾勒出了“父亲在儿时离家而去”的成长阴影,这个回忆拉出一条核心的心理逻辑
,让观众清楚可以体会对于陈奕饰演的“刑少天”这个人物来说,甜点不只是甜点,是一
种童年心事的印记,他做出来的每个蛋糕几乎都是个情感的“容器”,盛装着对父亲酸甜
苦涩尽在其中的幽微关系,这个精准的处理,也平添了属于《噗通噗通我爱你》自己的质
感与厚度。
让“老哏”有了新“精神”,还在于有另外一个功臣,那就是演员们的整体表现相当程度
地超越预期。陈奕,首度在华剧中挑大梁,可以用刮目相看来形容,整个人的“气息”更
改甚多,原先那个在表演上“冲”得很用力的不见得很“会”演但特别“敢”演的陈奕,
一下子不见了,陈奕戏感提升的内敛演法,让“刑少天”这人物的情感层次细腻丰富了起
来,眼神、肢体的许多细部设计,逐渐通透,不但是演技上的进阶,几乎连外型都有了不
同的味道,以往的浓眉大眼是急着放射的光芒,现在举手投足的细致沉稳,却是更加隽永
迷人了。女主角魏蔓之前几个戏,人设、外型、演法都偏硬,难得经过这些历练陶冶之后
,这次的表显颇让人感到焕然一新,演技因为放松而添加了真实人性反应的柔软与真诚,
具体使得这个多少还带着“玛莉苏”色彩的角色有了体温、呼吸,以及更贴近真实的肌理
质的。
最后,由于剧情安排上“角色互换”这个戏哏的戏味所在让陶嫚曼这个人物相当有发挥的
空间,其中微妙的纠结,在首集中掌握得清楚而适当,没有任何浮夸太过的凿痕,戏份不
多,但说得上可圈可点。沈建宏在年轻一辈演员中是相当早慧的,而开窍后还在不停累积
表演能量的他,相当值得托付大任,在《噗通噗通我爱你》首集中“存在感”十足,一来
由于对后续剧情发展至关重要的铺哏因他而起,更由于在出场片段略显破碎的这一集,虽
戏份不算特别多,却让他凭借足够的演技“穿透力”将这个搭配角色“兜”出了个涵盖面
相当立体的“完整性”,是一次相当用心也显现了功力的演出。
作者: monya9750820 (夢雅)   2017-08-16 01:07:00
如果现在不是陈奕或沈建宏演,早就被他骂翻天了我记得他第一集就说了剧情很支离破碎之类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