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爆炸2太猛 首集就炸得乱七八糟 (好雷大推

楼主: mms2005 (freedom)   2017-08-02 23:23:18
网志图文版 http://bit.ly/2wlPub5
七年前,导演郑有杰的《爆炸1》在无数台湾年轻人的心里,炸出绚烂夺目的青春烟火,
尤其是在高中、大学生界引发热议;七年后,《爆炸2》继续了主角成揖和阿丁的人生故
事,连带探讨台湾这几年真实发生的社会事件,也因为两部曲的间隔,观众、演员、剧组
一起成长了七年,很多人从学校踏入社会“转大人”了,共同成就这部首集就“炸得超有
感”的戏。(我真正想说的是:X的,第一集就把我炸得乱七八糟,但,好爽!)
这一集,特别喜欢几点:
1用交换学生视角,谈台湾与中国的议题
台湾与中国在社会风气的最大差异是,前者保障公民言论自由。坊间有许多大大小小,不
同主题的讲座、沙龙、论坛…等,在独立书店或咖啡店举办,不管是支持者或反对者,都
有发言权,空间对所有人开放。即使有时候议题敏感,原则上我们的社会已经能包容不一
样的声音:“我也许不认同你,但我尊重你。”
《爆炸2》新角色黄茜,是从中国到台湾学习的新闻系交换学生,梦想未来成为记者,选
择加入社运社团,因缘际会参加了一场主题为“台湾不属于中国”的活动。当所有参与者
自我介绍时,接连大方说出:“我来自OO,我支持台湾独立!”,对比黄茜的内心震撼,
以及全场最短的词:“我来自安徽。”和一秒沉静。
个人非常喜欢“一个想成为记者的,学生。她在过去可能没有参与过公民运动或经历新闻
事件现场,于是她亲自去看,面对冲击,练习报导,和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这个设
定,让碰触敏感话题的整场戏,无须多言,没有带来任何冲突对立,却能明白体会到导演
想要传达的概念。
关于台湾人或中国人,也许政治立场不同,但对于两边的年轻世代而言,同样是得被迫接
收许多“不见得真实的讯息”,是来自过去时空背景留下的遗毒,然而得力于资讯传递飞
快、透明的网络社会,我们都有独立思考能力、知的权力,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头脑
理出头绪,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时间也治不好的伤
事隔多年,阿丁仍挥别不了男友已经离开人世的阴影;从单纯喜欢音乐的高中吉他社员,
变成出了唱片的创作歌手,逐步开始了解所谓的大人世界,应该有个让很多人羡慕的生活
(毕竟要熬到发片也是万中选一),孰不知这个圆梦者的快乐(?)只存于表面,走下舞
台,她就只是个受伤的普通女孩,透过镜头,才得以看见她心里的结。
这样的人在日常生活里也不少,特别懂得武装自我,不容易相信他人,说没事其实很有事
,难以发现真实情绪可能一直处在崩溃边缘;阿丁推开窗户的瞬间,提醒了我,如果身边
有这类友人,疑似带着时间也治不好的伤,一定要记得多关心。
3青春正盛,被迫悲观
成揖的人物设定本身就是矛盾大对决,丰富了整出戏的表情,由“问题”学生变成“好”
学生,一个坐过牢的人要当律师,在《爆炸1》对人生绝望到练习相信希望,再到《爆炸2
》迎接种种无情现实的挑战,成揖诠释的角色,再再诉说著‘青贫世代’的苦楚与矛盾,
在同温层里,我超级有感。
4我们,真的能改变吗?又,真的改变了吗?
《爆炸2》首集重点事件之一,是三年前轰动全台的318学运,成揖问了其他社员一句话:
“你们觉得做这些,真的能够改变什么吗?”而同学信誓旦旦的回应。
三年过去,再度回想起当时的热血心情,和不断思考“真的有什么因此被改变了吗?”有
一种说不上来,明明感觉贴近,实际却又深沉的情绪,随着血液流窜。
期待接下去的每周一炸。(真的是太爽快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