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残:已征得马欣老师本人同意转载,绿色部分乃原文段落标题。
完整标题:马欣专栏/从日剧《重版出来》、韩剧《戏子》,看台剧
真有拍出年轻人身影吗?
By 马欣 on 2016-06-02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26520
http://goo.gl/lZTGLw
日剧《重版出来》和韩剧《戏子》(左至右)皆深刻描写了处在产业
内的年轻人处境。
日剧与韩剧领先台剧的原因,多半在于他们人物与职场背景刻划更为
立体,他们的年轻人,活生生地跌跌撞撞在我们周遭,使我们始终会
记得那些角色。而台剧,有我们当地年轻人的投影吗?为何我们成为
了失去记忆的一代?台剧时代环境着墨的不够深刻,求快贪浅,也让
国外的观众对我们青壮年的印象终会如浮光掠影。
日剧《重版出来》在逆境中唤醒职人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WL2n9-sh7Y
日剧《重版出来》因为拍出这时代出版业的困境,与其中年轻人挣扎
求生的处境,聚焦在如何面对产业转型新旧时代的交接口,找出方法
并且维持对该产业的热情。这改编自畅销漫画的日剧,一推出便打动
许多必须思考在数位冲击下如何营利的年轻与中生代,以及他们又如
何在改变中保有对漫画与出版的热情。这出戏的年轻人感动了许多观
众,在这普遍悲观的时代,唤起了对工作的热情与职人魂。
韩剧《戏子》呈现韩国青年的激烈竞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WVltDKZTg
而韩剧《戏子》则保有韩国戏剧中一惯被逼到墙角、打落牙齿和血吞
的职场处景,企图拍出在韩国影剧业开枝散叶的表面荣景下,其中从
业人员的酸甜苦辣,以及业界的黑幕,包括剽窃创作者的曲子,作曲
者却被冠上是艺人的创作来添加商品价值,或雇用网络炒手散播假消
息造成一面倒的舆论风向,当歌手被迫签下大公司恶名昭彰的“奴隶
合约”(签约年数长但以月薪发放),大小公司的斗争与并吞,为踏
进这行有人以性丑闻为要胁等。这产业庞大到艺人与经纪人如同棋子
,而他们要如何在每三个月就有一个新团体窜红的市场上存活?韩国
乐坛表面上是“歌喉战”,但实情却如同“割喉战”般厮杀猛烈。
戏剧是凝聚与安慰的力量
这两出剧表现形式不同:韩剧喜怒哀乐的配置一向精准,人性丑恶与
善良都被快速放大,尽管能快速吸睛,但也是之后多数作品难以长存
价值的普遍原因;日剧《重版出来》则扭转被韩剧压制的气势,以日
剧一贯在逆境中保持希望的写实价值重新赢回观众的信心。这两出剧
相同的是,他们对于产业处境有着周密的观察与描述,而对在这处境
中逆境求生的青壮年身影,更有深刻琢磨,使得其中每个角色都能与
我们真实生活中呼应。险中求生的时代背景,让观众感觉被同理,看
完都隐隐重燃都对工作与人生的热情。
http://goo.gl/3ugQcN
日剧《长假》和韩剧《我叫金三顺》忠实呈现当时年轻人的时代缩影。
日剧与韩剧领先台剧的原因,多半在于人物刻划更为立体,他们的年
轻人,活生生地跌跌撞撞在我们周遭,使得我们始终会记得那些角色
。因为找到了跟自己相同的处境,同时跟时代接轨,让每一代年轻人
都能戏剧中找出他的记忆与特色。如早期日剧《长假》《爱情白皮书
》到韩剧《我叫金三顺》《对不起,我爱你》等,无论早期到近期,
他们都记录了不同时代年轻人的背影。
改编日漫的盛世过后 台湾的戏剧核心是?
http://goo.gl/aUODui
难得出现反思社会现状的《败犬女王》,可惜最后还是以爱情做卖点。
而台剧呢?早期发迹的偶像剧多半改编自日本漫画,如《流星花园》
《恶作剧之吻》,这两出带起了十年前的台剧风潮。那这十年呢?我
们固然也有《败犬女王》之类反映社会关心的议题,但都如蜻蜓点水
,故事无法深刻于她们所处的产业面,与生活的立体呈现,只能浮光
掠影地带过,最后再以爱情来做卖点,混淆了前面的种种——这问题
日韩剧也会有,但整体来说,他们仍保持一年一、两出以产业和职场
环境来描写当时年轻人处境的戏剧,因为拍摄此种类型剧集比爱情、
神怪与家庭剧相对费力,必须花费时间做足产业功课,以成本来讲,
台湾炒短线的气氛不容许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描写年轻人处境:台剧常如角色扮演一般 徒具形式
除《麻醉风暴》《出境事务所》等有对年轻人与现代职场剧烈演变有
深入描写外,少有其他戏剧在台湾工作与生活环境的不断剧变有所著
墨与研究,以至于台剧这十年来没有让人记忆深刻的角色(爆橘的这
种例外),甚至我们的戏剧里,年轻人的群像一直是因为缺乏景深而
从缺的,只看到打扮像有钱与贫穷者、或小资上班族等形式上带过,
没有血肉、没有社会景深,台剧的中年人总是歇斯底里,年轻人总是
耍帅,或做一下蓝、白领悬殊姿态,如 COSPLAY 一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DYi1ncI3gY
贪快求浅 台剧失去十年光阴
我们没有人力与时间,像日、韩剧拍摄前的准备那样,去做每个行业
的产业研究,并非台湾每家出资者都没钱,而是我们的戏剧界世代脱
节的状况,跟其他产业如新闻、出版业一样,仍迷信以前的模式,拿
一些噱头来包装爱情剧(但又拍不出《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
》那种大排场,如今台湾爱情剧也流行浮夸),但又不肯下足准备和
预算来好好经营职人剧。试问,我们台剧能外销的点是什么?别国观
众可以借由台剧看到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什么生活,什么形貌?付之
阙如,这表面上没什么?戏剧表面上无足轻重,看似是娱乐消遣而已
,其实是我们共同记忆某一个年代,以及他国人怎么看我们的重要标
的。
如今这十年,我们成为失去记忆的人,年轻人在自己国家的剧里却找
不到自己的投影,但愿戏剧人莫忘初衷啊。
关于作者
马欣
多年写乐评也写电影,曾当过金曲、金音奖评审,但嗜好是用专栏文
偷渡点观察,有个部落格【我的Live House】,文章看似是愤青写的
(我也不知道,是人家跟我说的),但自认是个内心温暖的少女前辈
(咦?),著有《反派的力量:影史经典反派人物,有你避不开的自
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