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戏到后面越来越好看囉~
我很喜欢戏中两种讲故事的方式
一个是借由逸安这个对照组,用他的双眼来反映当时的台湾艺术家与政治家
逸安是一个旁观者
编剧虽然设定他具备高艺术天分
却偏偏让他被家庭以及自己软弱的个性束缚住
说要去东美念书,可是最终都嘴巴讲讲
只能等他父亲同意给他钱
这时候,更能凸显贫寒出身的郭雪湖对追求梦想锲而不舍
逸安虽然追求政治、文化、思想自由
却没办法像蒋渭水那样,可以不计较被人丢泥巴、言语污辱
小不忍则乱大谋,逸安办不到
其实逸安反映的,就是普通人
普通人会宥于现实,不敢去实践梦想
但这些艺术家、政治家之所以受人尊重,甚至能实践理想
就是能突破内在与外在的压力
能忍人所不能忍
另一个是阿月的戏,与人他的人生经历是相互辉映的
他的处女作,<终身大事>,戏中的他,跟他现实并无二致
她鼓起勇气,逃离童养媳的家,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人生
「我自己的人生,我自己决定啦!」
他这句呐喊不是在演戏,而是他由衷的渴望
第二部戏,虽然看预告是无法公演了,也剧情的内容也刚好是他面临的问题
他暗恋逸安,也是逸安却像女主角阿宫一样,要嫁娶有钱人
但逸安似乎也放不下阿月
还是在空暇时,拨时间去找阿月
甚至阿月吃醋,借口要回吃茶店,逸安还是死死地追在后面
另外我觉得这部戏不错的地方在于考据
戏中大部分考据都符合当时代
大到服装、建筑、食物
小到逸安画治警事件中的法官服装(当时的法官穿着很像明代)
演员的神韵跟本人几乎一模一样
杨烈的模样,跟郭雪湖老的时候很像
陈澄波的神韵就是江国宾那样子
蒋渭水的神情就是庄凯勋那样,电影版的王识贤反而还好
此外,我觉得最棒的是
剧情用一些很自然的方式
呈现艺术家的性格,以及对艺术的信念
原本我觉得江国宾演陈澄波很怪,但后来看他出场的装扮,还有拍照的姿势
还真的满像陈澄波的
陈是一个热爱乡土的人,从他的画作,以及「台湾凡高」就可知道他的性格
戏剧中,让他描述嘉义是什么样的地方,也呼应他作画时想要传达的意念
还有陈植棋,戏剧中也交代了他的画风,是对抗主流、前卫、激进、热血的
逸安说的「在野派」画风,也确有其事
如同我之前的文章所提到的
陈到东美,接触非学院派的画风,加入了野兽派的阵营
用色大胆、线条奔放
这跟当时强调的写实主义以及印象主义有所不同
最后
预告中,
团长说大正天皇驾崩,日本军阀蠢蠢欲动,时代要变了
这句话是真的
大正天皇1912年登基,登基没多久一战结束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民族自决,在世界各处殖民地回响热烈
日本在这时候,因应这趋势
给予殖民地较大的宽容
请文官总督治理
所以治警事件的处理方式不会像刚接收台湾时这么粗暴
当然,台湾人也没有办法这么公平去争取权利
但至少还是会遵循程序正义
日本本土的人,也会主动声援殖民地
甚至国会上,还会有议员批评台湾总督作威作福,无人可制衡
台湾文化最蓬勃发展的时代就是在1920~1930的时候
那时候各领域人才辈出
艺术家有剧中那些人物
还有邓雨贤也是这时候出来的
他写的歌,传唱整个东亚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跳舞时代>或是舞台剧<四月望雨>
此外,作曲家江文也的<台湾舞曲>,获得威尼斯世界交响乐大赛第二名
不过很可惜,这部戏收看的人真的不多
反应不热烈
我想要不是我对历史有兴趣
小学的时候就有听过黄土水、陈澄波、李梅树的故事
我才会每一集都会追
这一部算是一个能了解台湾画家的入门作品
真的很值得推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