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肝与血之歌 与三位"台剧冲锋队"队员的午

楼主: pommpomm (澎大海)   2016-02-26 00:03:54
其实这是去年底《共志》所作的“台剧新(拉)契(警)机(报)”中的一篇文章,
或许是之前孟庭丽的新闻,今天又看到这篇文流传。
文章有点长,但算是业界现况,
看来都快流泪了,台剧就是由这样的幕后工作人员拼命拼出来的...
文中的偶像剧、华八都如此,
不敢想像每天要产制至少150分钟up的长寿剧是如何...
同系列还有出境演员(吴慷仁、黄珮嘉)的专访,也很值得一看:
http://commagazine2011.blogspot.tw/2015_11_01_archive.html
共专题 / 肝与血之歌 与三位“台剧冲锋队”队员的午后对谈
http://commagazine2011.blogspot.tw/2015/11/blog-post_60.html
11/29/2015
采访、撰文/魏玓
图/《16个夏天》、《落日》、《麻醉风暴》粉丝页 (文章内有图,可以点进去看喔)
最近一年多来,台剧好像有一点点复苏和正向的发展,一些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出现,网络
平台似乎也被正面地打开了。不过,我们接触的一些制作人和导演等“高层”,并不这么
乐观,因为台剧的体质和环境问题还是很多,也很急迫。这应该是实情。但是除了“高层
”之外,我们更想从制作的“现场”来了解实际的状况。
我们没有机会到“现场”,但是“现场”必然有一群对影视产业怀抱热情和梦想,每天扎
扎实实地做着一部戏要面世之前的所有外人可以想像的、以及根本不能想像的繁重、细琐
、恼人、永无止境的劳务的第一线影视工作者。我们想找的人入行大概三到五年,跟了几
部戏,度过了最初的痛苦变动期;在负责的事务上,也逐渐熬出半个头,可以当副手,甚
至独立负责,也可以开始带新人了。
但是,他们的前景其实不明。要不要继续待在这一行?下一部戏在哪里?什么时候才可以
加薪?什么时候可以接到好戏?……都是在忙碌的空档、人静的深夜、杀青的前夕,不时
浮现心头的疑问。但是疑问归疑问,他们仍然每天24小时开着手机待命。他们要不是在拍
戏现场,就是在前往拍戏现场的路上。他们是电视产业的第一线劳工,也是台剧战场最前
沿的冲锋队。
《共志》这次很幸运地找到了三位“冲锋队员”,然后跟他们来了一场掏心掏肺(?)的
午后对谈……
场景:台北市民生社区某咖啡厅的最深处
人物:Kumi(制片组,入行四年)
小宇(导演组,入行四年)
米米(服装造型组,入行三年)
《共志》编辑
《共志》:先说说自己入行的过程吧?
Kumi:我是典型的不是唸传播科系然后入这一行的。其实上大学之前根本没想过会进这一
行,完全是因缘际会。高中时,因为家里刚好有一台DV,就加入摄影组,也自己学剪接,
觉得很有意思。上大学之后就经常主动做这件事,也跑去传播学院修课。毕业之后刚好有
广告制作公司在征制片助理(反正他们都需要“新鲜的肝”嘛!),投了履历就进去了。
这样in house做了九个月,因为不喜欢拍广告,就离职开始去跟片。我先去了商业电视的
偶像剧组当制片助理,然后又跟了一部电影(到现在还没有上!)。后来在一部比较大的
电影剧组中认识了他们(指:小宇、米米)。到现在跟了几个大大小小的电影和电视剧,
制片组的各种职位都做过,目前主要就是担任执行制片。
(《共志》侧记:Kumi是一个不讲话时看起来很安静,但是一开始讲话又一秒钟就精神奕
奕、气势很强的大男生。)
米米:我大学是唸戏剧系,学的是戏服设计,有参与过舞台剧工作。毕业的时候刚好有学
姊在做偶像剧(在某无线台)的服装造型,我就进去做服装助理,钱超少,是最低阶的工
作。拍完之后,就真的很不喜欢偶像剧的制作环境,从做事的态度、工作流程,到吃的便
当(也吃得太便宜了!)。其实那部戏的制作人之前也是做了风评不错的戏,但是一做偶
像剧大概是完全为了省钱吧。后来主要就接广告制作和舞台剧当服装造型,然后进了那部
“大片”就认识了他们(指:Kumi和小宇)。之后又碰到有一个有名电视剧导演的偶像剧
,想说再挑战一次看看会不会比较不一样,这部戏前后拍了八个月(在偶像剧当中算是很
久,表示制作还算认真),但环境还是很不理想,我做了三个月就离开了,后来就是以拍
广告、舞台剧和短片为主,不过现在又进了偶像剧剧组(这次是某有线商业台),预计十
月要上(是那种拍一半就开始on的戏)。商业台偶像剧还是那样啦,一大堆的置入……
(《共志》侧记:米米是一个爱笑、笑起来很甜的小女生,访谈过程中有很多的murmur。

(《共志》侧记:这时他们开始岔开话题聊起五花八门的置入性行销手法,以及电视台高
层里的“阿姨”们如何干预和关心小鲜肉男主角有没有“脱”,要到现场看……现在的剧
本都会直接注明例如:“这里有H手机置入,请拍特写…这里有化妆品置入,请拍…这里
可以让他露胸,请拍…”什么!?露胸也要写进剧本!“这样才会有一个收视率和新闻爆
点啊!”啊原来是这样…)
小宇:我大学是唸韩语系,因为喜欢看韩剧。大学毕业时对一般的韩语翻译工作没有太大
兴趣,本来想去唸电影研究所,偶然发现有一家制作公司在征韩语翻译,我就想说先去,
然后希望如果有机会也参与制作工作。后来又刚好有另一部片缺场记,我就从场记做起(
这一行其实都需要“刚好”耶!入行管道满封闭的,很少会在求职网看到工作缺,大部分
都是学长姊带学弟妹,或是亲戚朋友互相带进来。)。刚开始我场记做得很不好,后来等
于是被炒鱿鱼,我考虑了三个月下一步要做什么,结果竟然又找到场记的职缺,这次运气
比较好,碰到一个很好的副导,耐心地教导我很多东西,也让我建立起对这个工作的了解
。到了第三部戏就可以自己处理场记工作,当了场记两年多之后,我开始想要多接触实际
拍片。很羡慕技术组的人,曾经问过摄影组可不可以进组?结果后来摄影组真的让我去当
摄影助理,我也想试试看不同领域。本来都觉得技术组比较轻松,但是做了之后才知道压
力也很大,像我是小助,还要帮忙举boom,很累,也要很注意不能穿帮。电视剧拍了几部
之后,又有机会进电影剧组(其实进电影也一样是需要特别的人际管道)。
(《共志》侧记:小宇看起来是一个很内敛、沉稳的女生,聊天过程中她话很少。外表冷
静,但是让人感觉到内心的澎湃,对影视创作的热情。)
(《共志》侧记:此时话题又岔开来了,米米说,影视制作这个大圈子里,拍电影的看不
起电视,拍广告的也看不起电视。Kumi不否认,但是他不懂为什么拍广告的可以看不起别
人,因为那就是用比较高的成本拍比较短的东西,当然可以精致一点。而且“广告就是纯
粹的服务业”,因为就是只能配合业主需求。这一点三个人都赞同。所以米米说,拍广告
之后,她有时需要到舞台剧剧组去换换环境,感受一下以创作为主要目的的工作气氛。)
(《共志》侧记:听到小宇最近参与一个中台韩合作的电影,米米说了一件事,于是话题
继续岔开。但这时候他们讲的事情让我非常惊讶+晕倒。因为太重要了所以要用新细明体
来说。(嗄,什么意思?))
米米:现在台湾影视人才已经渐渐变成中国大陆影视制作的代工了。
《共志》:(惊!)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
Kumi:对呀,最近很多这样的case喔。特别是有一些都会背景的戏,大陆出资、香港导演
,来台湾拍。台湾就是出场地、出人力。这比他们在上海拍便宜。我们第一线的制作人力
,品质够好,但是薪水比中国大陆的低。
米米:讲的精确一点,就是如果他们希望达到一样的工作水准,那么现在台湾的工作人员
比大陆的要便宜。
《共志》:换句话说,之前在其他产业发生的事情,也就是我们的产业到大陆去找便宜劳
工代工,在影视产业这方面已经逆转了,变成他们来台湾找代工!?
米米:对啊,因为他们(的影视产业)已经快速发展成一个工业了。
Kumi:台湾影视劳工的薪资这几年来一直很低迷。这个现象的另一方面就是有了一定条件
之后,就很容易到对岸去工作,赚的钱差很多。对大陆制作单位来说,用跟大陆工作人员
一样的薪资,就可以聘到能力更好的台湾人才。还有这也牵涉到台湾的制作环境的恶化。
因为华八(指的是On档的八点档偶像剧)、乡土剧当道,但是比较有能力、有想法的人不
愿意拍这样的戏,他们可能会去选择拍公视的戏,如果钱对他们很重要,就会考虑去对岸
。那结果就是,素质比较差的人很可能就留下来拍华八和乡土剧,因为便宜,因为简单。
老实说,拍这样的戏,就是像“上班”。
米米:台剧制作其实也有分(等级)。拍八点档乡土剧的是一批人,拍华八的是一批人,
拍星期天偶像剧的是一批人,然后拍公视的又是另一批人。我因为在不同剧组都待过,看
得出来,也许主创人员的差距不一定,但是现场第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就差很多,特别是
制片组的,有时候真的被气死。
Kumi:就是现场的执行力有差,投入制作的心态也完全不一样。大致上来说乡土剧的制作
环境应该是最糟的,对第一线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完全不晓得今天剧本是什么,反正人家
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把东西拍出来就好……
米米:服装也是穿来就穿来了……
Kumi:因为钱也是最少……
米米:他们(华八)有的会分三组拍……
Kumi:对,棚外分A、B组,然后棚内一组。白天拍完,A、B组又全部进棚内赶拍到天亮。
大家就是在棚内睡觉。演员也是一直拍一直拍,还没有轮到的时候就赶快睡觉,比较大牌
演员的助理必带的就是躺椅……
《共志》:有演员告诉我拍on档偶像剧根本没有尊重可言……
Kumi:对啊!以on档偶像剧来说,一天至少要拉十场戏,一个白天可能要转三、四个景,
拍得那么赶,根本就没办法顾及其他,就是先拍出来,不要开天窗就好。
米米:有些戏在棚内拍的时候,没有导演,而是导播…就是四台机器架在那边,跟拍综艺
节目一样。
Kumi:因为预算愈来愈少,前制也办法好好做,开拍的时候很多事情都还不知道,拍的过
程就更不用讲了,演员也很痛苦,没办法准备和酝酿。
米米:最荒唐的是,收视率还有2耶….
《共志》:你们入行三年到四年左右,说说自己目前的实际工作状况?像是因为现在都不
是in house,那怎么接案子?
Kumi:目前算是比较稳定一点,比较不会怕接不到戏,也有一些选戏的空间吧。大多都是
现在这一部戏快杀青前,大家就会开始聊天,打听消息,然后互相介绍一下,所以网络很
重要。
《共志》:那待遇呢?刚刚有提到薪资水准不高……
米米:其实也不能说不高,只是相对的。在台湾来说,平均月薪可能比一般上班族还好一
点点。
小宇:但问题是工作型态,我们一有工作的时候,工作时间就很长,压力也很大。
米米:只要有进组,就很难想像手机不是24小时开着。
Kumi:因为我们的工作都不是技术组,不是开拍的时候上班就好,我们的工作要走在拍之
前,以及拍之后,都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而且各组彼此牵动,很复杂,如果你不能随传随
到解决问题,就会影响别人。
小宇:进组之后我通常还会剧本随时揹在身上!
《共志》:那要不要再多说一点你们工作经验中经历过比较夸张的、不合理的事情?
小宇:这很难说,还是看人。对我来讲,上一次当场记的经验让我非常受伤,因为导演对
我的场记工作有很大的不信任,但我自认对得起剧组……
米米:小宇真的是我认识的场记里面算很厉害的。至于我,有一次拍电视,要拍一个外国
人的家庭,其中需要一位只有一场戏的演员,本来至少应该前一天晚上让我知道演员是谁
,好做造型和服装规划,结果制片组居然到了拍戏当天上午才给我,却理所当然告诉我没
关系我们下午才拍(傻眼)……
Kumi:制片组夸张的事情多到数不清,但是有些不能讲(哈哈哈)…一个普遍的夸张的事
情是,因为制片组是最早出现,最晚离开。有时连续拍四、五天夜戏,通常大家都是拍到
天亮,睡到下午,但是制片组从中午之前就得起来继续处理事情。有时预算没有那么好的
组,制片组都还要负责交通,当司机。想像一下,从宜兰拍戏回台北,开车是竟然是睡最
少的人,匪夷所思。
《共志》:那不是匪夷所思,那是很危险!
Kumi:对啊,制片组的人互相说起来,要是提到撞车啦、过隧道恍神啦、擦到路边啦,大
家竟然都习以为常了,有时候我觉得制片组的都是超人。
小宇:我曾经做过一次casting(负责敲演员),那次为了一个资深演员改了三次通告时
间,让我非常非常为难。所以我后来就说,制片组真的很厉害,要做好人、坏人和超人。
Kumi:没错,我喜欢这个说法。而且外界的人很少知道制片组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不晓得
他们有多重要。但是圈内就知道,一部戏拍得好,大家就会去问制片组的是谁。好的制片
组,让大家开开心心顺顺利利拍完,制片组要是烂,那就什么都没了。
《共志》:说说看在这么不大理想的环境中,你们是否还是会继续做这一行呢?对未来有
什么期待?
米米:我应该会继续做下去,不然也不知道做什么(笑)。拍片的时候很辛苦,但是拍完
的时候通常还是很愉快的,收获很多,出来的东西有成就感,也可以交到好朋友。我觉得
如果单纯只是为了钱,也不太可能待在这一行,有时候一部片虽然钱很少,但也可能做得
很开心,因为可以一直学习。
小宇:导演组的人的愿景大都是自己拍自己的东西,如何可以实现,怎么实现,是现在无
法想像的,还很遥远。我只能拍一步走一步,比较不像一些行动派。拍片的艰辛,老实说
不开心的时候比开心的时候多太多(这个说法Kumi有点惊讶,但米米赞同)。看到戏上档
,是有成就感,但更多小成就感是在拍戏现场,例如需要连戏的时候,有人说有小宇就没
问题这类的。或者有资深演员曾经跟我说,小宇以后当导演要找我唷。
Kumi:我也会耶,我也觉得现场的小事情的成就感很重要。有一次剧组在楼上拍,楼下居
民突然冲上来说你们马上给我走,然后那时候剧组所有人就看着我,我就说你们拍你们的
,我来跟她说。然后我就去跟她屁啊,跟她拖时间,虽然背上冷汗直流,但是最后真的让
剧组拍完了……(啊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我觉得进这一行拍到现在,从来没有想过要转行
,我自己发现自己太适合这个工作了,很乐在其中。我的人生实现就在工作之中,人生跟
工作结合在一起,有什么工作十年之后还可以这样?我喜欢这个工作让我保持年轻的心态
在过生活,自己觉得还满幸运的,因为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过去每拍一部戏都觉得
是在挑战极限,都有之前没想到过的困难和痛苦,但是都不会因此想过不拍。另外就是我
们都还不用养家,这很重要,如果有家庭经济压力的人,就没有太多选择,什么戏都得拍
。对我来说,如果连我自己都不认同这部戏,我要怎么去完成那些这么难搞、垃圾的事情
,因为我衷心希望这部戏好好地做出来。曾经有on档戏用两倍报酬要找我,结果我看剧本
两页就赶快盖起来(这什么东西啊),然后就拒绝了(大笑)。
(《共志》侧记:三个人的对话持续,我在一旁听着,看着他们年轻热情的面容,感受到
他们对影视工作的热忱。咖啡馆大片落地窗外的夕阳有一点点刺眼,外面的世界,到底能
不能让这些“新鲜的肝”安身立命、实现梦想?我很忧心,但没有理由悲观,更没有理由
袖手旁观……)
作者: QQfishing (停!)   2016-02-26 00:17:00
之前有读过! 那期跟台剧的相关文章都看了 真心推荐大家多些时间看几篇 血淋淋的台剧现况orz
作者: tingyp   2016-02-26 00:35:00
撰稿者是大学时的导师,学术界像他这样关心台湾演艺圈的不
作者: CAROLIES (卡路里)   2016-02-26 00:36:00
好辛苦orz
作者: tingyp   2016-02-26 00:37:00
多...日剧周播剧也是on档为什么我们跟人家差这么多...唉
作者: yeswater   2016-02-26 00:59:00
日本至少表面上讲制度跟规则 台湾是土法炼钢成为文化从乡民在接受义务教育开始就是制造业cost down最短时间内通过检测(老师) 生产出一批批素质稳定奴隶
作者: Ycuhnu   2016-02-26 01:01:00
推@@
作者: trista1106 (耶嘿耶嘿)   2016-02-26 02:38:00
中台韩的电影是哪部啊好好奇
作者: redstone (REDSTONE)   2016-02-26 04:06:00
日剧一集只有一个小时,台湾周播剧一个半小时,还加花絮而且日剧集数固定,只有很少数腰斩,也不会收视好就加长应该会让前置的准备作业更完善周全,后续拍摄就相对单纯
作者: neak (neak)   2016-02-26 05:00:00
剧本如果可以搞定再拍,有些景可以跳拍的话,会省很多开车时间,搭景时间。大陆片都是好几十集,也是拍几个月而已。偶像剧因为棚外景多,冲来冲去就很忙,导演对拍摄的坚持,也会有差。哥们是因为剧本大改加上新竹桃园宜兰跑,存盘严重不够,后来17、18一起拍就有追上了。要轻松正常上下班的剧组以前有林合隆导演,他最知名的就是大概5 6点绝对下班,朝九晚五,害他不按时下班会被骂到臭头,架好拍的美美的算了,没有磨戏教戏的兴致。最近很少听说他拍台剧,应该在中国。
作者: n16482003 (葵の极み)   2016-02-26 06:39:00
推 我记得吴洛缨编剧之前也有一篇写现场的文在板上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真的是...
作者: tingyp   2016-02-26 09:20:00
on档周播剧一集时数不是重点(日剧也有单集超过1小 时的.ex:半泽直树or上季刚播完的伪装夫妇),是剧本 不要边拍边写,像"光阴"是on档八点集数也很长,虽 然场景道具略粗糙但还是一部好戏,文中说台湾沦落 到是中国影剧业的代工实在很悲哀...
作者: neak (neak)   2016-02-26 09:53:00
拍了八个月的知名导演的偶像剧,听起来是瞿导的你照亮我我星球。十月上档的有线电视台偶像剧可能是爱上哥们。中港韩的电影如果已经上映了有可能是彭于晏跟始源的破风。我本来以为破风在台湾拍是因为台湾很美,现在看起来是因为台湾工资便宜,真的很悲哀。
作者: fanncute0211 (飘)   2016-02-26 09:53:00
是制作单位不够?还是演员不够吗?常常戏都要只开拍一个月就要上,像华八这种长集数的每次都拍到很赶这样不是制作单位跟演员都很累吗?为什么没什么想要改变呢?不只演员,制作单位、导演压力才不会这么大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09:56:00
fa大 讲白的 就是为了省钱 cp值才会高 开播前一个月才准备可以省下一些前制一些费用 (短时间达到高效率) 开播边拍边播可以迎合观众口味 随时调整剧情 达到广告收益(卖广告或周边)
楼主: pommpomm (澎大海)   2016-02-26 09:59:00
以频道来看,只有三立跟民视是ON档上戏阿,三立除了29台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09:59:00
当短时间就可以达到一定可接受的成果 就不会一定需要长前制拍完再播 尤其拍完再播 无法随着观众看戏口味做变动 容易有剧组觉得ok 或有理想的呈现一些理念 但观众却不买单 没有广告 周边可卖 可推 就没有人想要做这么没有多大cp值的事了自然而然 有些商业电视台 就会倾向边拍边播 或是拍一半就上然后随着观众的反应 再做后面的调整
作者: neak (neak)   2016-02-26 10:03:00
F大,台湾所有偶像剧除了三立,大部分都是拍完再播,像必娶、我可能,有些杀青在播出后的都是重叠1个礼拜内像妹妹跟给爱丽丝,你照亮我星球严重落后拍了九个月,只有重叠两个月。喜欢on 档的只有三立,这不是台湾的常态。你没有发现工作人员特别提出的是华八吗?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0:04:00
另一方向没有on档的电视台 拍完再播 也面临到不容易招商找赞助 因为赞助商没看到东西 并不容易有热血 就投入一大笔金额无条件的支持 这就是部分电视圈的现况
作者: neak (neak)   2016-02-26 10:14:00
唯一on档的非三立片只有从16集延到53集,一口气拍了三季的终极三国,终三打斗镜头多,后来赶不及拍,大家累到死,都还有1、2礼拜的存盘。哥们从第八集阪急生人文开始就是每周拍到星期五,星期天播了。所以才会特别的觉得哥们剧组很可怜,台湾情况一年比一年糟
作者: anotherka (来自另一个1995)   2016-02-26 10:51:00
还是觉得不应为了配合观众喜好口味,或是为了找厂商的投入容易与否而纵容边拍边播的这种模式。其实对剧组工作人员或编导或演员的压力都大,在"赶"的情况下甚至天气影响场景临时改本,制播出来的东西真的有品质而且符合初衷吗?况且"符合观众期待的调整"我也很难认同这个,例如《妹妹》的结局,即使有90%以上的观众不喜欢那个收法,可是也有像我一样的观众是非常喜欢徐誉庭编剧首尾呼应的选择!戏剧的创作本体毕竟不应该完全建立在"符合民意"的基础上。不完整的剧本让演员表现发挥得前后不一也非好事。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0:58:00
这就是矛盾点啊 不符合民意 很难招商 难招商哪来的经费? 所以这也是矛盾的地方 况且不on的戏也不见得就没有压力 没经费还是得东缩西省 拍戏压力也不见得比较少 总之就是钱的问题钱的问题不用担心 那自然而然 戏的品质 工作环境 就有可能逐
作者: anotherka (来自另一个1995)   2016-02-26 11:00:00
其实我现在还蛮身体力行的在实践不看on档戏,哈!虽然力量很渺小,但正因为我想尊重这个环境,对于不对的做法,既然影响不了,也有先默默的不参与。(今天牢骚好多XD)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1:00:00
渐变好 不然还有很大段的路要走 感谢还愿意在台湾拍戏的幕前
作者: bomito (青春一轉身領著驕傲叛逃)   2016-02-26 11:01:00
推楼上, 真的很不喜欢"配合观众喜好口味"改剧本,看完整个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1:01:00
幕后的工作人员 有他们的付出 才有台湾自己的戏 不然外来剧应该会很多
作者: anotherka (来自另一个1995)   2016-02-26 11:03:00
tv98大,所以我选择先看别的不on且已拍摄完的戏啊,它们的戏没有on不on的问题,已拍摄完,品质可就更单纯的因素去探讨好或不够好。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1:07:00
an大 我不觉得这样因素就变单纯了 只是把一些问题没有显示在台面上 问题依旧存在 当大家讨论著戏的好坏 只是更把矛头指向剧组 也许有些并不完全是剧组能够控制的 而剧组却要承受这些 这种问题 唯有靠时间慢慢的做一点一滴的改变 首先就是要期待出资者 能够更让剧组创作者 足够的空间发挥 渐渐建立彼此关系 创作者也要有能力拿出一定水平 才有机会改变现况 不然依目前来说 还是会以出钱的最大做导向= =
作者: bomito (青春一轉身領著驕傲叛逃)   2016-02-26 11:18:00
tv大说的没错, 但因为on档的问题是我这种外行人可以看到
作者: anotherka (来自另一个1995)   2016-02-26 11:18:00
所以以目前现状,如果on档戏最大的出资者就是他们的电视台,我们如何期待他们愿意给予创作空间? 他们只着急收视率耶(跟海外付费见面会XD)
作者: anotherka (来自另一个1995)   2016-02-26 11:30:00
bomito大~我没有抵制啦(也没有呼吁喔)也许只是我自己实在看腻了某些戏剧跟行销套路,打心底不想参一脚支持。我对演员们很心疼,但老实说我还更心疼那些工作人员,他们做的很多是苦命活,却只能领死薪水,为人作嫁。
作者: bomito (青春一轉身領著驕傲叛逃)   2016-02-26 11:42:00
阿阿阿~了解, 其实有时真的怕看ON档,毕竟入迷了结果后面崩掉真的让人伤心, 另外剧组工作人员真的是更辛苦的一群毕竟演员带熊猫上场我们还蛮容易发现看到,工作人员大概要出大事才会被注意 :(
楼主: pommpomm (澎大海)   2016-02-26 11:45:00
非ON档也是会崩掉啦 (欸) 只是ON档机率高很多就是了孟姐这件事刚好遇到过年+南台地震,没能有足够的空间发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1:46:00
提外话一下 爱邻没崩 可以看 但要仔细看 才不会看不懂觉得怪
楼主: pommpomm (澎大海)   2016-02-26 11:46:00
酵,电视台们仿佛当作没这回事真是令人心寒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1:47:00
我的做法是 看觉得剧情好的戏 不管是不是on的 因为非on的戏有的也不见就好看 对细节 剧情很注意不马虎的剧组给予肯定有好的评价 希望能借此让他们有信心做好戏 累积多的评价 就较有机会拿着这些跟出资者谈判 经费多了 环境就有可能改善才有正向的可能
作者: n16482003 (葵の极み)   2016-02-26 12:57:00
非ON爆掉机率低非常多 去年致第三者其实是制作人问题另外还有一种是非ON但被提早结束的 八极就是这样至于ON爆掉的我就不举三立了 那个领补助款的唯一继承者选戏要考虑的层面太多太多了 ON不ON只是基本门槛要我说的话 幸福不二家台视已经拍完一整年了喔5/29那种日播2个小时半 还要扣掉剪掉的部分这两台的观众又不是没看过预告诈欺wwwww很奇怪吗? 明明片尾/预告都有XX跟XX 正戏却没有而且拍摄过程还要等 分棚也一样 疲劳度是加倍的但戏剧品质一点都没提升 只有继续堕落下去
作者: neak (neak)   2016-02-26 13:19:00
没on档却莫名其妙突然垮掉的经典就是要香恋,靠着前几集入围ㄧ堆金钟奖,还得了最佳导演,现在想到还是超可惜的。不过当年预算够,质感还是很棒的。
作者: n16482003 (葵の极み)   2016-02-26 13:20:00
很早期ON的比例相对低很多啊XD
作者: neak (neak)   2016-02-26 13:27:00
应该说当年台剧有很多电视台在播,最近几年除了三立,其他台收视都在ㄧ以下,愿意投资的电视台减少,三立战线拉长,感觉on档比率增加。偶尔有突围的片,像我可能跟必娶都没有打败三立站上收视冠军
作者: anotherka (来自另一个1995)   2016-02-26 13:46:00
不可讳言三立很早就倾力打造戏剧王国(生产线),有认真培养固定收视族群想要破收视不太容易如果只用收视率来看我可能跟必娶,怕以后真的没人想作"好"戏了但提到让人回味或津津乐道戏剧质感的作品,比如麻醉,出境,大至上较少是on出来的,他们花的时间成本不见得更少,愿意给资源的电视台相对不多,可是戏的口碑评价会一直在那~不是说on档的就不会有好戏,但现在被人担忧拿着评判的就是这样高压抢时间的工作环境,就是需要被重视检讨的
作者: fanncute0211 (飘)   2016-02-26 15:01:00
我知道很多戏都是拍完才上,没有on档的问题,我爱的戏也决大部分都不是on档,只是最近看完爱邻才以华八做例子,明明多一点点的准备时间或是早一点开始拍摄就可以避免掉后面爆肝或是开天窗的问题,为什么都不想要去改变啊?是跟做报告不到最后一刻灵感出不来一样的道理吗?每次看演员或是工作人员累成这样真的是很不舍。
作者: Licidrama (Lici)   2016-02-26 15:05:00
我觉得这篇访问的真的很好,没想到连剧组人员都可以输出到对岸了还以为只有演员!
作者: evaliao (eva)   2016-02-26 15:19:00
幕后一直有被挖像导演 只是可悲的是已经变代工 直接来台
楼主: pommpomm (澎大海)   2016-02-26 15:30:00
这要看角度,曹瑞原导演有说台湾人才流失太多了,在台湾本身案子不多(有拍戏的就那几家电视台)的状况下,要养人才,或许可以采取代工的模式,就像李安导演之前一直介绍好莱坞剧组来台湾拍电影一样,开拓眼界、培养并留住人才。只是这样拍完赚钱的还是人家,会不会就像我们的科技业一样,只能追逐毛利,却不断为人作嫁呢?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5:40:00
其实若能先立法规定on档播放时数 每天不超过1~1.5小时 就较能舒缓目前超多人超时工作 但相对的目前没有这么做 而若真这么做 会造成不小冲击 怎么做才能先舒缓目前状况 就要看有没有有能力/魄力的人 出来带头做 才有可能 不然幕后工作人员演员(要支撑家计的) 没得选择 只能继续做下去
作者: clamp (小残)   2016-02-26 16:05:00
优秀的剧组人员去中国工作已经是这几年的趋势了,因为台湾惯老板只能给低薪和爆肝的活,去中国钱多又能生活正常点,有能力被挖角的剧组和编剧不少吧!一个好的幕后人员,要花很多时间去进修和学习,甚至自己买材料来练习(而且不便宜),但是台湾的生态不会给他们好的薪水和好的环境去做,观众骂场景很烂有BUG,有时候不是那些幕后的问题,有可能是求快不求好,造成随便弄弄,有心的可能去中国干活比较愉快,留下来的不是还抱着热情就是去不了中国,但是台湾观众目前大众口味就是那样,很难改了如果随便弄还是有收视率,惯老板何必花更多钱和时间制作呢
作者: mindy201 (人不负我‧我不负人)   2016-02-26 17:34:00
就是要香恋是因为换编剧,从第五集之后就好像变成另一部戏了。少字 “突然崩掉”对啊,采访中不是有人说,最可怕的是这样(粗糙)的戏收视率有2!只要有收视率、把所有成本压低,品质不重要,因为花五十万和花一百万都能得到收视率2,谁会花一百万?看到睡最少的人负责开车,还有台湾变代工,就觉得难过,这是国家整体政策的问题,过于依靠单一国家,真的不适当。谢谢p大的转贴,在台剧板可以有机会讨论这个议题,真的很好,不然也不知道要去哪讨论。
作者: jles910080   2016-02-26 18:57:00
推!!!很好的文章 台湾的环境真的很艰困 低薪文化一直没改善 人才都输出到中国了
作者: anniecht   2016-02-26 21:31:00
台湾各行各业好像都有这种现象,低薪的结果就是人才严重外流~造成产业无法进步,甚至退化,然后薪资更弱化,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