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 《灿烂时光》:硬历史与戏剧的碰撞

楼主: clamp (小残)   2016-02-15 20:16:12
小残:今天在找黄尚禾的新闻时看到的,在播出的最后一天与各位分享~
(上色部分为原文的颜色)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20556
By Maple on 2016-01-29


公视推出的时代剧《灿烂时光》前半部以 50 年代作为主线。
正在大家慨叹台湾电视剧越做越小的同时, 2015 年不但出现了台视的
《春梅》,公视更在年底一连推出两部时代剧大戏《灿烂时光》与《一
把青》,两部族群视角有所不同,却刚好互为表里地完整说明了 1950
年代台湾的种种。而历史教育的不足,也让观众看剧同时惊讶于这块土
地上的过往如此不被珍惜、不被看见。
相较于《一把青》有白先勇原著里女性视角切入历史的手法,先天上已
具备文学与人性的厚度以观照历史,《灿烂时光》处理更硬、更血腥的
台湾历史,从二二八到白色恐怖,再到 80 年代的学运冲撞,完整地处
理国族认同、国民党政府威权高压统治与转型正义的议题。固然郑文堂
导演拍这部剧的主旨就是要让观众看见台湾历史,但在历史宣教之外,
《灿烂时光》如何既还原历史,又保有戏剧与角色的张力,不致沦为说
教或过于严肃,绝对是本剧的一大挑战。
50 与 80 年代的对照记 多重叙事框架
故事以在 50 年代与 80 年代度过青春期的两代父子架构起双线叙事,
每集开头由儿子李天明(林柏宏饰)以超越当代的视野与声音回顾历史
的楔子,成为全剧最具亮点的部分。而 50 年代直接残暴的政权,到了
80 年代却是看似歌舞升平中暗藏邪恶暗影,终于被另一代青年所推翻
,完成上一代未完成的使命,便使得两段历史间的呼应更加细密,是很
有意思的设计。


《灿烂时光》前半段以四名年轻人坚持理想的力量贯串故事。
就实际的执行来看,50年代的部分不但企图忠实还原本省族群的台湾
史而已,在处理族群历史与转型正义议题的同时,亦野心勃勃地要同
时纳入原住民、多元性别等议题,用心值得肯定。但碍于有限的篇幅
与预算,过多的支线与讯息的涌入,却导致《灿烂时光》舍不下历史
又无法完整呈现,让每个族群和角色都有点流于片面(尤其是原住民
),历史教育宣导的意味不时抢过了戏剧与角色的完整性。
http://punchline.asia/wp-content/uploads/2016/01/%E7%87%A6%E7%88%9B3.jpg
《悲情城市》开场的经典之处,就在原本停电,林文雄在黑暗中等待
儿子出生,天皇战败声音中夹杂了电来了的光明,而儿子就在此时呱
呱坠地,林文雄遂将儿子取名林光明。隐喻著当时人觉得黑暗时代终
于要过去的企盼。
《灿烂时光》另一个聪明的设计,在于继承了《悲情城市》的手法,
从天皇战败、南洋军夫儿子返家、日本撤退国民军来台前的这段无政
府时期切入,甚至男主角李天明名字里的含意,都与《悲情城市》里
林文雄(陈松勇饰)接生的私生子林光明如出一辙。这样的设定也许
能让对于历史不熟悉的观众也可以比较容易进入情境,而把这段无政
府时期形容为最灿烂自由的时光,也突显了台湾始终在外来政权的统
治下,企盼完全自由的心境,与全剧题旨极为契合。


姚淳耀与巫建和在剧中精准诠释同侪义气以及同性之爱的细腻情感。
50 年代的主线是透过四名年轻人坚持理想的力量去贯串,然而或许是
要映衬历史的黑暗,四个主要角色都有点正向过头,每个人都义无反
顾,善良正直。虽然历史的残酷和他们的正直不乏令人感动落泪之处
,却也因此少了一些角色立体感,每个人都有点样板。好在 50 年代
的选角出色,剧情转折完全靠演员的硬底子演技硬撑了起来,姚淳耀
和巫建和的戏分尤其吃重,表现亦相当出色,他们之间的同侪义气与
压抑的同性爱绝对是最细腻动人的一条线,两人内敛又有爆发力的演
技在此功不可没。


黄尚禾在《灿烂时光》里以“李文雄”一角获得瞩目。
就主线剧情上来看,反而只有亦正亦邪的文雄(黄尚禾饰)一角最能让
人感受到他的挣扎与欲望。这个角色极类似于《悲情城市》里高捷饰演
的林文清,从南洋返国后觉得一切家国论述都是虚假,反而只顾自己的
利益,却又不真的是坏人。而黄尚禾的演技也因为这个角色的多变与多
面向,得到相当良好的发挥,和四个主要演员一同扛起 50 年代最重要
的戏。


《灿烂时光》后半段进入到 80 年代,以学运、社运等为故事背景。
经历 50 年代的黑暗 80 年代的冲撞令人期待
相较于 50 年代或因为观众对历史的既有理解较少,场景氛围的重建也较为困难
,导致全剧前半的 50 年代段教育包袱还是有些太重,历史氛围的拿捏上也不是
完美到位。以李天明为主的第二代故事,在 80 年代学运与政治改革历史背景开
展,正是一直在学运、社运前线参与的郑文堂导演本身亲身经历呼吸的空气。0


林柏宏饰演的“李天明”成为《灿烂时光》里的灵魂人物。
进入 80 年代后,学校生活与历史氛围都贴近我们的生活不少,整体调性的掌握
比 50 年代更稳健,角色之间的感情线也十分生活化,乍看之下跟解严后长大的
我辈相差不远,但在表面升平背后,又潜藏着威权幽灵正要现身,把 80 年代既
看似平凡又暗潮汹涌的状态勾勒了出来。可惜相较于 50 年代的硬底演技,目前
看来 80 年代的演员普遍较为生涩,希望随着剧情推展他们能渐入佳境,共同演
绎出推翻威权政治的历史曙光,届时才能真正迎来台湾的《灿烂时光》。
作者: mmmmmfff (发牢骚!)   2016-02-15 21:02:00
开演了我居然还是首推推错篇 sorry
楼主: clamp (小残)   2016-02-16 00:53:00
这篇是大家都看过了吗?枉费我特地排版老半天XD
作者: ritt (rit)   2016-02-16 10:01:00
作者: whyy (melody)   2016-02-16 21:01:00
没看过 但怀疑作者看过灿剧后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