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台视还是继续播出1小时,来承接习惯看1小时“春梅”观众
不过现在讲会不会可能已经太晚,
八点档就维持住天若有情的品质,
毕竟政府补助每年也才一两档,可是不继续制播,观众又要重新培养。
至于九点档就让它COST DOWN,
没错!我说的就是让九点档(或是九点半档皆可)成本降低这个菜英文,
因为让三立、民视养惯看两小时电视观众,九点档收视绝对会输八点档,
若维持同样成本制播九点档的戏,台视一定会赔钱。
所以九点档新剧一定要COST DOWN。
或许有人会怀疑较高成本的八点档收视率都低迷了,
九点档再降低成本,岂不完蛋。
我的建议是,可以参考三立台湾台“戏说台湾”模式试试看:
抗战要长期、成本要降低、剧型要固定、集数不要长。
而“戏说台湾”收视率长期称霸七点半档,收视率至少2以上,
周末八点档重播精华版收视率还打败一堆首播制作精良偶像剧。
抗战要长期,这点大家都知道,不长期制播,观众养不起来。
成本要降低,怎么降低?当然就是不要用知名的演员,
从“春梅”后期发便当不手软,就知道演员费占制作比率程度了,
之前“艋舺的女人”也是。
“戏说”多是绿叶由资深演员来带担任男女主角新进演员,
绿叶演员费可能都比主角多。
当然降低成本还有很多方法,这我就不太清楚,
但以前香港导演在台很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快手,这也是节省经费办法。
“艋舺的女人”是戏说常用制作单位,
当初拍摄时看演员脸书,感觉就是储备一定集数后卯起来要on档两小时,
只是没想到后来被台视冷冻一段时间…
剧型要固定、集数不要长,这需连起来讲,
就像“戏说台湾”长期演看起来像民初时期神怪剧,
剧型很固定,长期在同一个时间经营下去,
自然会吸引喜欢这类型观众驻足。
但若像八点档长寿剧一两百集播下去,由几个演员一直演下去,
我想即使再爱神怪剧的观众,
一成不变的演员或剧情,也会吓跑他们,
像最近重播的“人鱼小姐”,印象中有40集,
大致由6个演员串连演出,
即使我觉得故事有趣,角色特别,看到后半段也开始闷了,
所以集数不能太长,换个剧集、演员,让观众能继续维持新鲜感。
另外短剧集对成本也有个好处,就是若不on档,制作单位成本无须压得太重,
就可用心寻找好的剧本及体裁,电视公司也可是先审核剧本,
虽然制作限于成本无法精致,但至少剧情还能维持一定精彩度。
再加上很多热爱演戏的硬底子演员,
我想这就是“戏说台湾”收视率能称霸该时段的原因
,即使重播也能维持不错收视率。
所以台视不妨借镜“戏说台湾”制作模式,
只是设定剧型一定要独特,有自己的特色,
不能三立做神怪剧,台视也做神怪剧,这样九成九会失败。
由“春梅”翻拍“望乡”的例子,
及之前陈亚兰在民视制播新创作歌仔戏,
收视率竟然输给重播叶青旧作“薛平贵与王宝钏”,
我想设定一个时段改编旧作,或许既可以维持剧情品质,
又可吸引观众注意不错方法,
也可以跟八点档创新作品有明显区隔。
最后要说拍摄精致的电视剧让人看起来真的很舒服,
像春梅能从头到尾都维持一定拍摄品质连续剧,非常难得。
台湾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
相信凭台湾的市场,不靠政府补助金,也可以撑得起制播优秀连续剧,
重要是靠政府规划与执行,重整台湾影视环境,
这远比洒补助金重要多了。